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 >

第7部分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第7部分

小说: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者一定要弄清这一点,我们批评的是他做错的事、他的某个缺点,而不是他整个人。批评他的错误,可以帮助他改正错误,却并不否定他的成绩,这才是科学的观念。假如批评他的人,那就表示他一无是处,这样不仅于事无补,于错误无补,反而会伤害他,同时也间接地伤害其他人,这是不科学的。
  

二、善用三件宝(2)
五要控制情绪。要保持冷静,切勿急躁。这样既可以防止自己主观臆断,伤害听众的自尊心,也可以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错误所在,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现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听众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领导的形象。
  六要就事论事。哪一件事有错就指出是哪一件,哪一个环节有问题就说哪一个环节,千万不能以偏概全,抹杀成绩。
  七要先表扬后批评。高明的领导者,总是在批评前先肯定成绩,然后再真诚地提出存在的不足。如果领导者讲话时说:“我对你很是失望。”那么这位员工听后,第一感觉就是领导人不重视我了。反之,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比如,你可以这样表达:“你做事向来都是很积极的,从来都是按时完成的,(提出问题和想法)一定有别的原因吧,我很重视这件事情。”让其作出回答,这样双方才能够解决问题。然后你再转到一个愉快的话题上来。让其了解你的意图和想法,按照你的意图和想法来工作这才是关键。
  八要留有余地。我们常见到画家画花时只画一枝,而不是全部,有时也会在花枝添上一只小鸟,让人品位其中意境。诗人写诗同样如此,寥寥数字就能将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领导者讲话亦然,尤其是对人的批评,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点到为止,善于让员工自己去反省自己,让他自己去思考、想象和反省,而不是唠唠叨叨,讲个没完。
  九要做到两忌:一忌“电闪雷鸣”。“以理服人,威信自生;以势压人,无威无信”。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鼓励而不要威胁,要尊重而不要鄙视,要循循善诱而不要“电闪雷鸣”。一味刺耳地批评或者不冷不热地采取“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的态度,只会挫伤下属的自尊心,使其对你“敬而远之”,时间长了还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消极怠工,甚至“破罐破摔”。二忌在批评上司。在汇报性讲话中,指责老板和上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尤其在管理不够民主的地方和企业,一定要尽量避免。假如你曾经批评他,那么当他不愉快的时候,就会想起你、憎恶你;在提拔、晋级、加薪的时候,由于你曾批评过他,让他有了不良印象,所以你的机会就比较渺茫了。
  总之,正确的批评方法非常重要,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少运用且善于运用批评才会使你的讲话更受人欢迎。
  在这,让我们来看一下伟大革命领袖列宁杰出的批评艺术。
    例文赏析
  列宁在主持党和国家的国务活动中,曾多次对下级同志的缺点和错误提出过批评。他是一位杰出的掌握批评艺术的领导人。
  对同志的批评应采取何种方式,是急风暴雨式的,还是和风细雨式的,是公开批评,还是私下批评,列宁总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和屡教不改、执迷不悟的人,列宁的批评毫不留情,言辞辛辣,方式公开。1921年12月,列宁曾针对某些行政机关的拖拉作风严厉批评有关人员:“现在我警告你们,如果再继续以这种方式办事,人民委员会接待室有权向失职人员追究责任,不管他是什么‘级别’。”(《列宁文稿》第9卷第783页)而对于偶然失职未酿成大错或思想认识一时有疙瘩的同志,列宁通常给本人写一封信,语重心长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出他的不足。
  列宁在批评同志的同时,经常担心被批评的同志是否会因批评尖锐而感到委屈,所以,他常常在批评以后再进行温和的劝解,以便消除同志的委屈。1920年6月,列宁在给奥尔尼启泽的电报中说:“收到了您诉说委屈的信,您不该把我必须提出的询问看做是不信任。相信您在我们会面之前就会把不应有的委屈情绪抛掉。”(《列宁文稿》第8卷第137页)有的领导干部在受到了列宁的批评以后怕失去列宁的信任,对这些人列宁也经常给予宽慰,说明偶然犯了错误的同志在总体上还是好同志,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失误而被失去信任。1921年,当列宁知道一位负责人把一封给他打去的电报看做是不信任的表现时,列宁立即亲自给他打电报说:“谢烈布罗夫斯基不应对我在电报上用的语气见怪:我当时在为巴库的命运不安。我认为谢烈布罗夫斯基是一位极其得力的干部。”(《列宁文稿》第9卷第53页)
   。。

二、善用三件宝(3)
列宁深谙被批评的同志,往往需要给予一定的温暖。列宁在严厉批评同志缺点的时候,善于把批评教育和关怀帮助结合起来。为照顾被批评者的情绪,他在提出批评意见之后往往附上一句:“讲得直率,请别生气。”(《列宁文稿》第10卷第115页)为使被批评者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列宁总是耐心地说明批评的原因和必要性,即使在解除某人职务时,列宁也善于说服人们相信解除职务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并劝告被批评者:“不要烦躁。痛苦的事要经受得住。”(《列宁文稿》第8卷第379页)
  列宁批评人总是针对一定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从不因一个人犯了某个错误而全盘否定他的功绩。
  列宁经常批评人,但从不训斥人。从不以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压服人,在批评人的时候总是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对方论据的不足或错误,而决不搞人身攻击,决不轻视或蔑视对方。一位曾受过列宁批评的人回忆说:“……列宁在答复我们的时候,没有说出一句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话。例如他回答我的时候,不客气地驳斥了我的一切‘论据’,但他采取的方式连最敏感的人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个人意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言词也好,语气也好,都没有暗示他的对手在生活上、在政治上还很嫩。”
    2.善戴帽子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恰如其分或者适当夸张的表扬,就像给人戴了一顶金光闪闪的帽子一样,让人感到熠熠生辉,激情倍增。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表扬,极易调动听众情绪,形成默契。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表扬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可以起到肯定人的价值,消除下级对上级的隔阂,密切上下级关系的作用。因此,许多成功的领导者都认为:要让别人能紧紧跟随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于领导者非常重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与林德请了许多被试者分四组来参加一项实验,其中一位被试者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助手,亦即假被试,研究者安排这名假被试者担当这些被试者们的临时负责人。在每次实验的休息时间,这名助手都会离开被试者们,到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向其汇报情况,其中会谈到对其他被试者的印象和评价,被试者们的休息室与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虽然两人压低声音谈话,但是实验以巧妙的安排,让被试者们每次都能清楚地听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
  具体有四情境:肯定—让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得到好的评价:假被试者从一开始就用欣赏的语气说他们如何如何好,他如何如何喜欢他们;否定—对于第二组被试,假被试从开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提高—对第三组,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降低—对第四组,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
  然后,研究者问所有被试者有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助手。让被试们从10到+10的量表上作答案,结果发现,喜欢程度的平均分:第一组的得分是+,第二组为+,第三组为+,第四组为+。
  研究者认为,前两组的表现说明了人际吸引中的“交互性原则”,即你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对此,心理学家霍曼斯进一步发现和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只有当一种关系对人们来说是值得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才会出现,人际关系才可以建立和维持。
  借用这个研究结果,有人提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存在这个“交互性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喜欢下属的人,下属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下属的人,下属才愿意去接近。而对于疏远下属,厌恶下属的人,下属的反应也是相应的,对他们也会疏远和厌恶。
  一位厨师做的烤鸭深得顾客喜爱,但他的老板却从来没有称赞过他,这让他闷闷不乐。有一次,老板的一位贵客来到,席间最重要的一道菜就是烤鸭。可是烤鸭上来之后,大家惊异地发现,鸭子只有一条腿。老板向厨师询问原因,厨师告诉老板,饭店的鸭子本来就是只有一条腿。饭后老板随厨师去察看,时值夜晚,鸭子都在睡觉,鸭笼中的每只鸭子确实都只露出了一条腿。精明的老板大声拍手,惊醒了鸭子,所有鸭子都露出了两条腿。面对老板的质问,厨师镇定地回答说:“对呀,你必须要鼓掌拍手,才能看到两条腿呀。况且鼓掌,并不需要花费你很大的劲呀。” 
  

二、善用三件宝(4)
这个故事真实与否我们不需考证,但它说明一个道理:下属需要表扬。
  因此,在您的讲话中,应适度增加一些表扬。如何运用好表扬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1.善于发现优点。很多工作,领导去做只要命令就能解决,而下属可能需要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投入相当的时间。所以,领导者永远不要因为在自己看来是小事而吝啬表扬。
  2.善于抓住亮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注意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领导者表扬下属时也应注意适应这种心理,注意发掘每个下属的“闪光点”。要做到这一点,应注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注意分寸;二是真心诚意,不夹杂讽刺或嫉妒的心理;三是全面了解,对不同的人的不同“闪光点”表扬方式不一样,对不同的人的同一“闪光点”表扬方式也不一样。
  3.善于趁热打铁。表扬不能满足于对成绩的肯定,而应注意趁热打铁,在表扬中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
  4.善于以点带面。领导在表扬下属时,不应简单地说一句:“干得不错”,而是要善于借表扬将成功者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其他下属,启示他们在对比中看到差距,认识自我,向先进看齐。
  5.善于寄托希望。面对下级某方面的不足,有经验的领导者一般不会轻易说:“希望你……”,而往往是把这句话留在下属因某方面的工作做出了成绩受到表扬之后,再话锋一转,提出相应的希望。因为这样做,当一个人因工作上的成绩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会使其感到心情愉快,还能使其自信心大增。
  6.善于传授经验。作为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表扬之前,应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以便表扬时能够当众详细介绍,这样不仅能让被表扬者受到感悟,还会使大家能从受表扬者的经验与方法中有所得益。
  7.善于传授道理。精明的领导在表扬下属时,不会“杨柳水大家洒”,也不会有事没事频繁地作廉价的表扬。个个都表扬就等于没表扬,频繁表扬就会失去意义,表扬就会“贬值”,不仅不能鼓舞士气,往往还会招来其他下属的反感。
  8.善于融入鞭策。就是善于在表扬中“一箭双雕”,借表扬先进之际,让没有受到表扬的人感到差距,甚至反省自身存在问题,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善用腻子
  在装修房屋时,需要用腻子对墙基面进行处理,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均匀、平滑的效果打好基础。
  俗话说:“三分涂料,七分腻子”。只用高档、优质的乳胶漆涂料是不能获得好的墙面装修效果的,只有同时选用优质的腻子打好基底才是最重要的。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乳胶漆与腻子正如毛发与皮肤的关系;没有皮肤,毛发自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没有腻子,乳胶漆也就失去了附着于墙体的先决条件,没有好的腻子,再好的乳胶漆也无济于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腻子比乳胶漆更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乳胶漆成膜后的综合性能、整体装饰效果以及装修质量,也影响到室内污染程度的高低。
  由此我们联想到领导讲话。领导讲话尽管要庄重、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思想,不能拉家常式的漫谈、闲扯,但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打动不了听众的。尤其在很多时候,需要找一些“调和剂”、“润滑油”对现场气氛进行一下调节。巧妙地运用幽默这个语言的“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能化解紧张或尴尬气氛,使讲话在轻松与友好的氛围中展开,缩短双方心理距离。
  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会为领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领导者应学会幽默。
  

二、善用三件宝(5)
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林肯、罗斯福、威尔逊等,都是善于运用幽默艺术的代表。有一次,林肯与一位朋友边走边交谈,当他们走至回廊时,一队早已等候多时、准备接受总统训话的士兵齐声欢呼起来,但那位朋友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退开,这时,一位副官走上前来提醒他退后八步,这位朋友才发现自己的失礼,立即涨红了脸,但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