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6部分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6部分

小说: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这样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四道奏章皆是魏征所写,因其奏事不囿于一事一物,多是宏论,故久久未将其取下。
  李世民停下脚步,将头仰起来,脑海中浮现出魏征的模样:矮矮的个子偏又微胖,一张脸上挤满了皱纹如核桃皮一般,让人实在想像不出他今年刚刚四十七岁。
  他一愣神,即唤来一名太监道:“去,传魏征来此见朕。”
  魏征走入寝殿的时候,李世民依旧在看墙壁上的奏章。
  他趋前几步下拜道:“臣魏征奉诏见驾。”
  李世民扭头微笑道:“起来吧。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8)
听说韦挺今晚设宴,他为何单请你们啊?”
  魏征道:“韦挺生女满月,特请我们几人。
  韦挺并未铺张,想他念着旧僚之情,因请我们。”
  “旧僚?为人者不能没有几个朋友,然不可太念旧僚之情。
  魏征,你饱读史书,当知党锢之祸的惨烈。”
  魏征神情一紧,答道:“臣谨记陛下之训。”
  李世民微微一笑,伸手指向右面的两张软椅,说道:“魏卿,朕深夜召你,是看到你连上奏章,和你今日与封公等人的辩论,因想与你闲谈一回。
  走,我们过去坐下,今宵我们君臣并椅说话。”
  魏征看到眼前的光景,知道李世民想和自己深谈。
  他并不推辞,也不做谦逊之言,大咧咧地走过去坐在椅子上,与李世民面对。
  李世民开门见山:“今日在弘文馆,是你和如晦等人一起,顶住了那班老臣的迂腐之言,甚合朕意。
  嗯,朕即位以来,想办的事情太多,然总觉得抓不住总纲。
  今天算是将这件事儿定了下来。
  魏卿,朕知道你知古明史,能识大义且处事练达,今日我们不定题目,从容对答,将你心中所思所想告诉朕,如何?”
  魏征点点头,稍加思索一下说道:“陛下宵衣旰食,为国劬劳,臣子惟加倍努力,鞠躬尽瘁,方能报君恩之万一。
  臣今晚饮了几杯酒,现在借酒蒙脸,说几句狂话。
  陛下虚怀若谷,一心理国,臣子们定当随皇上左右,并以为楷模。
  君臣一心,大唐勃兴指日可待!然在其过程中,不敢稍有差池。”
  “以你所观,我们君臣应该最为注重什么?”
  “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故为君者,须得民心;为臣者,须有忠心。”
  “这个道理大家明白,然如何为之呢?”
  “关键就在于陛下您了。
  君王之欲,虽在自身,然亦为天下大事。
  想秦始皇造阿房宫,隋炀帝广造离宫,即为一己之欲,其流毒弥散而下,臣子们在其所辖内亦营其私,以致山河破碎,民劳疲乏。
  既失民心,臣子亦不能尽其忠。
  望陛下在位之日,能克制本身之欲,君王如此,臣子也不敢胡作非为。”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不错,炀帝奢费侈靡,遂使吏治败坏,贪墨成风。
  如虞世基之类的贪官污吏莫不大置产业,祸乱百姓。
  唉,天下兴亡系于君王一身,委实太重了。
  魏卿,今日如晦说过,要想抚民以静,其首要者即去奢省费,要想做好这一条,朕是关键。
  朕定当克制己欲,务行俭约。
  你为谏议大夫,每日侍朕身边,看到朕有失制之处,还要及时规谏才是。”
  魏征听了此话,急忙站起,拱手道:“陛下有令,臣下敢不遵从?臣定当牢记在心,时时规谏。
  其中若有偏激之处,望陛下念着臣一心为国的缘故,能够宽恕才是。”
  李世民哈哈大笑,挥手让他坐下,说道:“你以前虽从朕日短,也应该听到一些风声。
  朕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只要大节把持得住,朕不会因你一言之失降罪的。
  谏议大夫之中,以你有才且有胆略,望你能为他们树立楷模,让其他臣子也有善谏之风才好。
  这样,朕无时无刻不接受臣子监察的眼光,让朕有畏惧之感,以克己欲。
  话又说回来,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这正是朕畏惧的因头。”
  “陛下富有四海,却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取得天下大治之决定因素。
  放眼古来君主,有畏惧之心者,可能开国之君相对多一些,其他的就如凤毛麟角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开国之君知道创业艰难因而珍惜,然如秦始皇等人并不懂得如何治国。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9)
他一边用苛刻的刑罚来管理百姓,一边却大造宫室逞其私欲,这样虽能安一时,却不能管长久。
  魏卿,你说得对,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
  伤君王其身者不在外部,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君王若耽于滋味,玩悦声色,其己欲越多,则所损愈大。
  朕不想如炀帝那样,既亡国又留骂名,当一个无道的昏君。
  朕当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争取做一位明君。
  你说,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又是什么?”
  魏征哈哈一笑,说道:“陛下,臣说了这么多,口有些渴了,能否讨一盏水喝?”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哈哈,朕求贤若渴,竟然忘记贤才也会口渴的。
  来人,赶快为魏卿上茶。”
  他又转头看看外面黑沉沉的天,觉得时辰应该不早了,急忙召来掌时宫女询问,原来已是子时了。
  魏征仰头将一盏香茶饮下,吧咂一下嘴道:“好茶,可惜不能好好品味。”
  李世民点点头道:“这茶的滋味不错,是湖州顾渚所产之紫笋。
  你不必可惜,待你回府时,朕赐给你一坛好好回家品味。
  对了,说起茶,倒让朕想起了你有酿酒的本事。
  听说你所酿的酒名为‘礎礍翠涛’,名动京师啊,能否送来一些让朕尝尝?”
  “皇上有旨,臣不敢不献。”
  两人说起茶和酒来,将之前相对严肃的谈话气氛冲淡了许多。
  魏征早就听说李世民待一般下属亲切随和,如今虽当了皇帝,这种作风依然没有太多改变。
  魏征又转回了刚才的话题:“陛下要做明君,不做昏君,这件事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臣听说陛下以前征战之时,大战之前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陛下坚持亲身到前线侦察敌情,以了解对方虚实,做到眼见为实,心中有数;第二是善于接纳属下意见,战前必开军事会议,以听取有益意见,最后由陛下形成破敌大计。
  其实治国理政与行军打仗一样。
  何谓明君?多听别人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即为明。
  何谓昏君?偏听偏信一意孤行即为昏。
  所以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李世民意味深长地咀嚼着这八个字。
  “对呀!这个道理也许大家都明白,然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尤其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那就太难了。
  这其实是辨别明君昏君的一个分水岭。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尧舜理政之时,开四方之门,以来天下贤俊;广四方之视听,以绝天下之雍蔽。
  所以虽有共工、鲧之类的敝臣,也能够及时察觉其行为,及时做出了流放共工于幽州、罚杀鲧于羽山的决定。
  秦二世身居深宫,不问政事,将天下之务交由赵高并偏信之,及天下溃叛,秦二世尚蒙在鼓里。
  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举兵来攻之时,梁武帝也是茫然不知。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诸雄纷起攻城略地之时,他也没有及时了解这些情况。
  陛下,若君王兼听纳下,则下情能够及时上达。
  这一点,臣相信皇上能做到。
  只不过有一点,就怕皇上在位日久,四海安宁,渐生懈怠之心,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最危险的。”
  “朕记下了。”
  李世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魏卿,朕知你心,要想长治久安,不可稍有懈怠。
  朕也知道,君王一言九鼎,天下一日万机而独断一人之手,不说懈怠,其中差错也是很多的。”
  李世民忽然微微一笑,道:“魏卿,我们今晚说的一席话,你处处规谏于朕。
  莫非天下之大,朕只要做好了,则万事大吉?那么,你们为臣子,就没有一份责任吗?”
  魏征正色道:“君臣之道,各有所职。
   。 想看书来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0)
臣所以规谏陛下心存百姓,克制己欲,且善纳群言,无非想让陛下为臣下树立一楷模,则臣下言行皆效之。
  陛下坦###迹,让臣下不用揣测圣意,不用张皇失措畏惧雷霆震怒,他们只要依法忠谨办事,有错则受罚,有功则有赏。
  如此,就体现了清明政治。
  昏君之下,臣下为求自身安全或逐自己私利,要多动复杂的心思,所谓万马齐喑是也;明君之下,则臣下依国家法制办事,惟动简约之心思以奉君爱民,由此观之,还是君主最为关键。”
  “不错,人之性情中有善恶二途,扬此抑彼。
  炀帝朝中,以虞世基为主恶性弥散,则正气难申。
  我朝中若弘扬正气,则宵小之辈不敢再兴风作浪。”
  “陛下弘扬正气的能力已有端倪,如杜淹。
  他以前名声并不太好,自从入了秦王府之后,顿改以前的鬼蜮心肠,将一颗心都用在辅佐陛下的事儿上。
  太上皇将其流放之后,又磨练了他的心志,现在竟然成了一名脱胎换骨之人。”
  魏征提起杜淹,又让李世民想起以前的事儿。
  他侧头问道:“朕为太子之时,你曾经说过一句话,好像是‘若先太子早用臣言,非复今日。
  ’魏卿,你原在隐太子处,也常常用这般言语来规谏他吗?”
  魏征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臣若说些实话,能不怪罪吗?”
  李世民点点头。
  “其实先太子也是一位英明之主,臣的话,他也能听进去,奈何齐王常常在其身边打岔。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先太子实在不该与陛下为兄弟。
  论智谋,论行动,他终究要被陛下比下去。
  最要命的是,他也明白了事情的曲直所在,也知道应该如何来办。
  只可惜,行动的时候总是迟缓,这样就落了下乘。
  唉,一个人若常常犹豫,往往在最紧要关头会一败涂地的。”
  李世民转移话题说:“你看别人看得挺准,如何看你自己呢?”
  “臣有自知之明。
  臣比不上房杜,因为不能筹谋善断;臣比不上李靖、李世羙,因为没有他们的帅才;兼之手无缚鸡之力,也不能和尉迟敬德、秦叔宝相比;臣比不上陆德明、孔颖达等人,因为臣所知驳杂,不能专一;加上臣相貌猥琐,难当重臣。
  臣尚有一点自慰的地方,就是所学甚杂,粗通文史,能够古为今用,且臣不畏,敢直言相争。
  当然,臣只是因为有幸遇上了陛下,才会有今天。
  若遇到如隋炀帝那样的昏君,则臣一无是处。”
  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
  “臣实话实说,不敢妄言。”
  魏征道。
  李世民凝视着魏征,脑海中忽然现出了初次逢房玄龄的情景。
  那是西略渭北进至泾阳的时候,房玄龄拄着一竹杖,脚穿草鞋,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来见自己,形貌也很狼狈,和眼前的魏征差不了多少。
  他深叹自己没有早一些将魏征招至自己的麾下。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魏卿,群臣中各有所长。
  至于你,朕知道你有经国之才,且性格耿直,无所屈挠。
  你这样的性格若在隋炀帝之时,确实无用。
  然你刚才让朕做一位明君,为臣下树一楷模,以成就清明政治,朕今后将努力为之。
  政治清明,最需正直之臣,望你也为群臣树立一楷模才好。
  这样,我们君臣相得益彰,若果见成效,后世也多了一段佳话。”
  魏征起身拜道:“臣喜逢知己之主,定当竭尽全力。
  诸葛孔明《前出师表》有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也是这样。”
  李世民也立起身来,上前执着魏征之手,说道:“与君一席话,若拨云见雾,乍见光明。
  魏卿,朕即位以来,惟盼盛世。
   。。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1)
然如今的景况,确实不如人意。
  天下遭隋末离乱,人口锐减,国力极衰,国库之中空空如也,朕难道不想与颉利打上一仗吗?奈何国库之中捉襟见肘,几无隔宿之粮,且民心思静,朕不敢再开仗啊!我们现在谈隋炀帝的朝纲败坏,然我朝武德年间又好到哪里去呢?太上皇性格简慢,朝中之事多要看裴寂等人的眼光。
  哼,一个后妃竟然也敢来坏朝廷制度。”
  李世民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尹德妃强索分给李神通的田亩一事。
  魏征知道李世民说的是肺腑之言,这样的话,他在朝堂之上断然不会说出。
  魏征接口道:“是啊,陛下面临的正是百废待兴的局面。
  国家一统,其实仅仅走了第一步,外人难以明白其中的艰难。
  陛下,时辰不早了,明日你还要临朝理政,容臣告退。”
  李世民扭头问掌时宫人现在的时辰,原来不觉已交三更了,遂点点头,说道:“魏卿,朕今日意犹未尽,今后朕还要时时传唤你。
  嗯,外面寒露已下,冷气逼人,你可乘舆回家。”
  魏征拜道:“皇上之物,臣下不敢僭用。
  宫门外,臣家人在那里备马等候。
  如此,不劳皇上操心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魏卿,你刚才让朕行事去繁杂,务简约,看样子你是言不由衷。
  朕既然有旨,你何必还行这些虚礼干什么?”
  魏征也一笑,答道:“如此,臣就遵旨了。”
  第二日,李世民下旨立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另封长孙无忌为齐国公,房玄龄为邢国公,尉迟敬德为吴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侯君集为潞国公。
  并定功臣的实封,以裴寂居首,实封一千五百户;其次为房玄龄、杜如晦、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