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18部分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18部分

小说: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这一番委屈够你们受的。
  你们要对他们说明,干这件事儿的后台就是朕,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官在得人,不在人多,这件事情终究要做的。”
  此后数日,房杜二人带领一帮人并省京城的文武官员。
  其时,京城文武官员共有二千五百六十三人。
  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惟恐自己给并省下来,纷纷托门路来打探消息。
  无奈房杜二人有言在先,若有人走漏消息,定当严惩不贷。
  诸位主事之人只好铁面无私,将所有人都挡了回去。
  十日后,并省方案以诏制方式颁下,并明示了各职位留任人员。
  原二千五百六十三人经过并省后,仅留任六百四十三员,共裁掉一千九百二十人。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留任者不免沾沾自喜,被裁撤者不免神情黯然,有的人甚至痛哭流涕。
  其中有一位勃然大怒,迈开虎步到尚书省找房玄龄、杜如晦算账。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4)
他抬脚进了尚书省正堂,伸手推开前来拦阻的衙役,扯喉大叫:“房玄龄、杜如晦,看你们有何面目来见我尉迟恭。”
  房杜二人早已经料定会有今日,听见尉迟敬德的声音,赶紧迎接出来,一人架住他的一只胳膊,说道:“原来是敬德大驾光临,走,走,我们到内堂说话。”
  孰料尉迟敬德一点都不买账,他双手一甩,将二人扯了一个趔趄,怒吼道:“到什么后堂?就在这里说!哼,你们这两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账房先生,竟然算计到我尉迟恭的头上了。
  我问你们,我尉迟恭哪点对不住你们了,竟然把我裁掉?”
  尚书省的属官和衙役们闻听有人在这里大吼,纷纷前来探询究竟。
  杜如晦见状,也大吼一声:“看什么看?都滚回你们自己的位置。
  尉迟敬德,我告诉你,有话我们到内堂好好说,你若一味在这里咆哮公堂,朝廷是有制度的。
  你虽力气大,然难敌六手,若把你揪到戴胄那里,想你的面上更不好看。”
  尉迟敬德见素常儒雅的杜如晦今天动了怒火,又知道杜如晦禀性刚毅定然说到做到,不免为之气夺。
  他抬腿向内堂走,边走边说道:“去就去,我尉迟恭还怕了你们不成?哼,若你们说不出理儿,小心我发作起来,定把你这堂上打个片儿飞。
  就是拼着见了皇上,我也一点都不怯!戴胄又算什么东西,他能吓住我吗?”
  尉迟敬德到了内堂,居中一站,气哼哼不再言语。
  房玄龄和颜悦色,语重心长说道:“敬德,我和如晦其实也不愿意看到眼前的局面。
  然并省官员的事情由皇上钦定,至于留任何人更要经过一应程序。
  你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又多年随当今皇上一起建功,岂能没有情分?奈何你这一段时间有点居功自傲,平素欺凌同僚不说,就是在上官面前,你也是呼来叱去——无非想皇上宠着你。
  唉,京城之官现在见了你惟恐躲避不及,你这样做,其实有些太过了。”
  杜如晦说道:“是呀,敬德。
  为了你的事儿,我和玄龄兄多次商议,要想法保全你的职位,然其势不能。
  不瞒你说,我们最后还找皇上示下,权衡再三,觉得还要以大局为重,把你从留任名单上拉了下来。”
  “我到底碍住你们什么地方了?我对皇上忠心耿耿,为皇上扫平天下、登上皇位立有不世奇功。
  我现在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皇上也不会舍弃我的。
  说到底,还是你们二人搞的鬼。
  我以前对你们很敬重,没想到文官与武官还是有区别的,像我们尚武之人终究要被你们算计。
  算了,我找皇上说去。”
  房玄龄接着劝道:“敬德,你随皇上多日,难道不了解皇上的心性吗?皇上现在刚刚即位,他面对的是天下大众,不再是当初那秦王府的一班人。
  皇上考虑问题,现在多从天下大局着眼。
  还记得吗?当初秦王府有人埋怨皇上不念旧情,反而多任用了昔日的仇家如魏征等人,皇上当时说了什么话来着?敬德,你居功跋扈是明眼的事儿,为同僚、上官所不容,且考功评语亦差,皇上若坚持用你,定会寒了众人之心。
  你表白说对皇上忠心耿耿,难道在这件事情上不能替皇上着想吗?”
  尉迟敬德越听越不耐烦,转身作势要走,说道:“好了,我不想再听大道理了,瞧你们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惹得我心烦。
  我和你们说不出个什么结果来,我找皇上讨句话来。”
  房玄龄见状,顿时收起笑容,正色道:“尉迟敬德,接旨。”
  尉迟敬德一愣,转脸见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神情严肃,不似作伪,遂急忙面向房玄龄跪下,口称:“臣尉迟恭接旨。”
  房玄龄说道:“这是皇上的口谕,专门说给你尉迟敬德一人听的:敬德随朕多年,忠心可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5)
然近来居功自傲,有可责之处,朕前次已在叔宝宅中责斥于他。
  敬德此次被黜,盖缘于此。
  可嘱敬德居家思过,不得咆哮张扬,朕也不见他。
  至于其授职之事,二月后由房杜二卿妥善安置。”
  尉迟敬德听完,顿时泄了劲儿,说道:“皇上……皇上不愿意见我,这……这如何是好?”
  杜如晦将尉迟敬德从地上拉了起来,说道:“来,敬德,先坐下说话。
  你听了皇上的旨意,可见皇上对你还是一片关爱之心哩。
  我们作为皇上的旧属,知道了皇上的这番心意,应当处处为皇上着想,且要行事谨慎,不能让外人抓住把柄说三道四。
  敬德,你读书不多,不知道前朝往事,像汉高祖定邦后诛杀韩信、黥布等功臣,难道单单说是君主的原因吗?这些功臣立国后居功自傲,不遵守国家法度,也是其惹下杀身之祸的原因。
  当今皇上宽仁,颇念旧情,然你也不可无法无天,弄得不好收拾。”
  尉迟敬德如今所惧者,普天之下惟李世民一人而已。
  他平日里跋扈张扬,无非是仗了李世民之势。
  李世民现在不愿意见他,这是破天荒头一遭的事儿,他只好收起了刚才的嚣张气焰。
  他在那里默不作声,其实并未将房杜的劝诫听进去,心想:若两月之后再为自己授职,这面子就丢大了。
  想到这里,他脱口而出:“我尉迟恭这次算是摔了个大跟头,今后没面目再在京城里混了。
  算了,京城里有什么好?老子瞧着这帮人就生厌烦,走他娘的,这样最干净。
  房杜仆射,我想如咬金那样放为外任,你们瞧瞧什么地方适合我?”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见尉迟敬德改了称呼,知道他已经转了心思,遂交换了一下眼色。
  杜如晦反问道:“敬德,你喜欢什么地方?”
  尉迟敬德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嗯,我听咬金说过,南方山川秀美,气候宜人,且我的继室亦为南人。
  你们就在南边给我寻个地方吧。”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好呀,最近襄州刺史出缺,待我奏明圣上,就授你为襄州刺史吧。
  敬德呀,你若出为外任,即为当地的最高主官,当地军政庶务皆系于你一身。
  你到任后,千万不可再依现在心性为所欲为,须谨慎为之啊。”
  尉迟敬德不耐烦再听,遂起身告辞。
  房玄龄和杜如晦顺利地打发走尉迟敬德这个刺头儿,其他望风的人闻讯后不免气馁,再也不敢轻易来此寻衅。
  这样,并省官员之大事就顺利平稳地完成了。
  二人办完这件事情,即开始着手整理尚书省内部庶务。
  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为第一任尚书令。
  然他忙于四方征战,平时居京城的时间不多,也就无暇管理尚书省的细务。
  其后李建成为争夺皇位,说服李渊加李世民为中书令。
  这样,李世民虽仍挂着尚书令的职务,然尚书省实际管理权由尚书左仆射裴寂领之。
  裴寂才疏智浅,惟听李建成号令,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李世民即皇帝位,萧礒任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任尚书右仆射,二人皆为前朝老臣,因循守旧处多,创新处少,尚书省内庶务管理仍旧显得杂乱。
  从名义上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大唐的第三任尚书省长官,二人深感庶务处理系统既烦琐又老套,因下定决心要厘改一番。
  房杜二人召来六部尚书、侍郎,询问他们如何整顿厘改庶务。
  大部分人面露难色,不肯言语。
  民部尚书裴矩说道:“此次并省之后,民部留任人员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
  下官这几日一直夜不能寐,整天盘算着如何调理人手。
  唉,原来的事情一点都没少,可人员一下子少了那么多,不由得手忙脚乱。
   。 想看书来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6)
现在若再让厘改庶务,时间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能否过上一段时间再说?”
  大部分的尚书和侍郎显然赞同裴矩的话,缓缓点头。
  杜如晦听后立刻给挡了回去:“今天召集你们来,不是议论做与不做,而是如何来做!以前人多之时,是因人设事;此次并省之后,就要因事设人。
  以前多次说过让你们行并省之事,皆被你们以各种理由推搪下来;现在并省已毕,若按以前的老套路运作,那前面的劳作岂非都白废了?”
  杜如晦任兵部尚书时,行事雷厉风行,干练有度,同僚之中皆以强硬誉之。
  房玄龄说道:“皇上亲口对本官说过,官在得人,不在人多。
  尚书省执掌总领百官、仪刑端揆,上下传达之通畅为首要。
  此次并省之后,留任者相对都是一些干练之人,可使他们一专多能,使类似的活儿兼并在一起,即可提高处理庶务的效能。
  至于如何运作,我和杜仆射商量过了,十日内由各部拿出预案。
  经过核查后,即予施行。”
  房玄龄平素儒雅谦和,像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并不多。
  李靖新任兵部尚书,对房杜二人大刀阔斧厘改吏治的做法由衷地赞成。
  有唐以来,似李靖这样军机冠盖天下者,实为第一人,其洞察时世与前瞻将来之能亦为超绝。
  他伸手从袍袖中抽出一卷文册,将之递给杜如晦,说道:“所幸杜仆射为下官的前任,兵部厘改已久,李靖此来倒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杜仆射,这是下官令人拟出的一份草稿,就兵部人员设置及职能,还有庶务办理之程序,大致做了些说明。
  不知道能否以为预案之用?”
  杜如晦展开一看,只见其中所列甚详。
  全卷共分为四章:一曰人员构成,包括尚书、侍郎在内,兵部仅设属官二十三人;二曰职掌范围;三曰办事程序,其中如移文一节,皆规定了详细的时间;四曰应急预案。
  杜如晦看完后将之交给房玄龄,说道:“人言李药师能卜先机,我今日算是开了一次眼。
  不错,我所说的预案就是这样。
  总而言之,京城百官经过并省之后,设法提高办事能力,使政令畅达,人倍其能,即是此次厘改的主要目的。
  人言上行下效,我们这样做,相信下面的州县也不能无动于衷。”
  褚亮点点头,说道:“杜仆射,等一会儿请将兵部的预案让下官一观。
  此次房杜仆射行并省之事,再厘改吏治,说来其中多是吏部的事务。
  唉,吏部今后定当知耻而后勇,说什么也不能拉在后头。”
  杜如晦微微笑道:“褚先生以前多掌文学之职,此次入主吏部,皇上其实最重你的‘廉直’一节。
  我们现在行并省,搞厘改,仅仅是表面的事情。
  我们要赶快将这两件事情做完,然后将之更好地服务于皇上的旨意。
  像民部,须以兴农为第一要务,今年天旱少雨,又生蝗灾,如何保证秋收,减少损失,就看民部如何协调地方了。
  另外,皇上说过要选用良吏,无非有两条途径,一在现任吏员中发现;二通过科举铨选以随才授任。
  褚先生,今后的吏治如何,关键就要看吏部如何识人。”
  褚亮连连摇手,说道:“慧眼识人不是下官的长处,房杜二仆射多年来随皇上阅人无数,我只可为辅助。”
  房玄龄眼光离开文册,对大家说道:“就这样吧,大家可依兵部此例交来预案。
  我原来想限为十日以内,现在看来时间太长,那就五日吧。”
  房玄龄、杜如晦入主尚书省之后,这里顿时面貌一新。
  二人勤劳理政,处事公正且铁面无私。
  他们一心扑在尚书省的事务上,往往通宵达旦,等闲难得回家一回。
  有时候忙起来,他们甚至将到政事堂参加宰相议事例会的事儿都忘得无影无踪。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7)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是宰相办事的处所,例由中书令负责召集宰臣议事。
  李世民在听朝之余,常常爱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东宫的弘文殿,他到这里多与饱学学士商榷史事,以为今用;还有一个地方即是政事堂,他到这里多与宰相们商议国家大事。
  按唐制度,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皆为宰相;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共议国政,亦为宰相职。
  然三师、三公现多阙员,眼下仅有裴寂为司空,而李世民只让裴寂有一个司空的名分,却不许他参与朝政来政事堂议事。
  经常来此议事者,计有门下省侍中高士廉,中书省中书令温彦博,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最近又新加上长孙无忌和魏征,共有六人。
  这日散朝之后,温彦博、高士廉、长孙无忌、魏征依例入了政事堂,然左等右等不见房玄龄和杜如晦前来。
  原来他们二人下朝后直接奔向尚书省,显然忘了这码子事。
  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负责召集宰臣议事的温彦博,知道他们未来的原因,他一面打发人去尚书省催请,一面不满地嘟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