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而导致物欲横流和末日心态,在灯红酒绿和贪欲中走向生命的尽头,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伊甸园”吗?我希望《黄花赋》能让所有读到它的人有所启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尘世谁识《黄花赋》,读罢掩卷泪满襟
作者:江湖痴客
朋友几次向我推荐过这本书,这几天终于抽出点时间看了,只看了前十章,我就被震撼了,糟糟懂懂的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该怎样说话,我不知是喜悦还是悲凉,只是感到激动不已。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节,以及编织人物与情节的文字都是我前所未见的,随着文字水一样的流淌,我感觉我进入了一个绚烂、喧嚣、充满了力感和美感的历史时空之中。那个时空的张力如此的强劲,强劲得使我血脉贲张,便欲纵声大呼。
我忙搞来了《黄花赋》,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我读完了这部巨著。沉默了一会儿,徘徊了一会儿,我觉得我必须说些话,于是,我就写了一下这些文字。
《黄花赋》中形象饱满、有血有肉的人物超过一百多个,慈禧、光绪、荣禄、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平日里需要远距离遥望或者仰视的大人物,在书里忽然被直接拉到了眼前,我能看清楚他们谈笑时脸上微妙的表情,能感觉到他们大怒时胡须颤动的微响,过去在教科书中在影视剧中在其他书中对这些人物的刻板印象一下子被打破了,这些人一个个活了过来,活灵活现,各具妙姿奇态。素以强悍恶毒著称的慈禧在洋兵攻向北京时,也会像一般的老妇人那样哀哀痛哭;素以开历史倒车著称的袁世凯,原来却是个机巧百出能力极强的惫赖家伙,偏偏这家伙又极爱面子极爱人才;卖国贼李鸿章原来竟是那么傲慢睥睨一切的人物。这些个人物在百年前的那个时空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将他们的智慧、勇气、强悍、毅力、刻毒以及雄才诡计或者伟岸博大表演得淋漓尽致,他们各自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演绎这段历史,无怨无悔,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将晚清年间的激荡风云逼真如画的托了出来。
《黄花赋》的故事也极为引人入胜,可以说每看一个小段就有峰回路转美景无限的感觉,我感觉作者大量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文字干净利落得找不到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人物不做一句褒贬,他只通过故事将人物活生生的摆在读者的面前,褒也罢、贬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全凭读者自我的感觉。当然,在很多场合作者对人物也进行调侃,在调侃之中也涵容进作者的某些感慨,但这些调侃除了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外,对人物本身没有褒贬的意思。比如写李鸿章访美的这一段:
李鸿章便趁机批评美国前几年就兴起的排华政策。当时美国社会排挤华工,以爱尔兰人代替。李鸿章说:“华工不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态度,绝对比爱尔兰工人好!”
这时李鸿章正在费城访问,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说华工比爱尔兰工好,心中气愤,便约好一齐罢工、不抬轿子了,以示抗议。
李鸿章心中不快。但马上就有一帮华人主动来抬轿子,李鸿章又高兴起来了。这些华人以能给李鸿章抬轿子为荣,中国人的抬轿技术自然是最好的,大家满脸自豪、浑身是劲,将李鸿章抬得舒舒服服、飘飘荡荡、晕晕乎乎。轿子一抬却抬到了费城的唐人街上。
李鸿章忽然眼前一亮,放眼所见,全是中国式的建筑,黄面孔、黑头发,华人来来往往,一街两行几乎全是中式餐馆。为欢迎李鸿章的来访,餐馆的门首全插着美国的星条旗和大清的黄龙旗。
李鸿章大喜,停下轿子与华人见面。整条街上的华人乐疯了,一齐涌了过来叩见故国来的大官。
李鸿章在异国他乡见到这么多华人欢迎自己,心中激动,眼眶中湿润起来。
众华人欢天喜地,向李鸿章介绍唐人街的情况。李鸿章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就笑问:“你们大家开餐馆,饭菜还是中国的口味吗?”
众人大笑,就说:“请中堂随便进个馆子品尝,绝对正宗的中国口味。”
李鸿章掀髯而笑,说:“出访了八、九个月,吃腻了西餐,还真想尝尝中国的饭菜!”
于是抬脚进了一家门脸儿看起来稍大点的餐馆,众随从自然在门外侍候。这家餐馆的老板兴奋不已,立刻指挥厨师工作,做了最拿手的几十个菜,一个一个端上来请李鸿章品尝。
费城的洋人们听说李鸿章在唐人街吃中餐,一个个惊奇不已,便呼朋唤友也涌到唐人街来看,进不了餐馆,他们就在门外、窗外探头探脑往里看,看见李鸿章笑眯眯吃得好不惬意,便猜想那菜一定很好吃,于是忙向旁边的华人打听菜叫什么名字,华人说了。但接着又一盘菜上来了,洋人忙又问菜名,华人又说了。可菜越上越多,有许多菜连窗外的华人也不知道名子,便笼统的将不认识的菜叫作“杂碎”,杂碎出现的频率最高,等李鸿章吃完离开,洋人们把其它菜名全忘了,却记住了“杂碎”这道菜。洋人们于是三、五成群,相约到唐人街,要吃李鸿章曾经吃过的杂碎。从此以后,“李鸿章杂碎“便成为北美一带中餐馆的招牌菜,家家餐馆都能做,让洋人们惊讶不已,大为羡慕。
这一段明显的在史实的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传说,说李鸿章爱坐轿子、中国人抬轿子的技术高超,也很显然是有感而发,但作者的感慨被十分高明的融入故事之内,不累赘不多余,而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这种含而不露的感慨。
《黄花赋》的文字基本是走典雅这条路,遣词用字相当讲究,力求准确灵动,更难得的是每一段的文字既和全书浑然一体,又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一篇美文来读,这种档次的文字现今很难见到了,当然,愿意欣赏能欣赏这种文字的人也不多了。吃多了快餐的人,不愿意费功夫咀嚼文字的美感了,曲高和寡,但这并不表明《黄花赋》没有魅力。
我认为单从人物的塑造、故事的铺排、文字的精警活跃等方面讲,《黄花赋》的成就当可和《三国演义》并驾齐驱,当然,《三国》有《三国》的特点和长处,比如谋略的描写,但是《三国》之中看不见人文关怀的内容,那里面的人命贱如草芥,没有人怜惜他们,《三国》也没有更多的思想,有的只是忠奸义气之类观念,这些欠缺之处却在《黄花赋》中充溢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对种族自由的理解,对国人心态的庖析,对苦难、狂热以及愚昧、怯懦的深层次探索,使得《黄花赋》的内容厚重无比,触目惊心,看过之后半天心中也是沉甸甸的。
不过,《黄花赋》随时用诙谐调侃的语言来化解沉重之感,用美女、狂士、无赖等人物来冲淡沉重的感觉,好在那个时候各色人物具备,玩世不恭的才子,姿容秀美的淑女,狂放无忌的大师,呆头呆脑的官僚,偏执胡闹的帮会人物,那个时代这些人物是如此之多,他们穿插于激荡恢宏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一路顺畅而轻松的就读了下去。我是学历史的,因此我不但惊异于作者的文字功夫,更惊奇的是不论大事小事作者没有一件事情脱离历史原貌,美文与信史竟可以这样子的亲密结合,在我看过的书里面,或许只有《史记》《左传》寥寥几个可以当此美誉。
《黄花赋》里,英雄奸雄群出,忠臣奸臣难分,美女泼妇黑道人物狂生才子无赖酷吏各色人物俱全,康梁戊戌变法、李鸿章周游列国,义和团遍地蜂起,八国联军入京,慈禧西狩,张之洞东南自治,举国请愿立宪,丁末政潮,黄花岗滴血,武昌首义、南北和谈,这些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一遗露,被作者的巨笔一件一件的勾勒了出来,波澜壮阔,力有千钧,而假光绪出逃,章太炎喝酒,大阿哥耍赖,孙文受骗,梁启超遇美,黄兴雪夜上茶陵,赵声舞剑,秋瑾唱诗,孙文伦敦蒙难,刘思培出逃,慈禧惊梦,这些细节天衣无缝的穿插在各个大事件当中,使得整部书看起来美轮美奂,几乎无懈可击。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对历史的秉笔直书,他将那个时代的惨烈不经修饰的就写了出来,国人的麻木,先知先觉者的无奈,小人们的唯利是图,兵勇的贪生怕死,巨奸的旋转乾坤、英雄的热泪,美女的痴情,七十多万字便将那个时代画了出来,让我看到了那段烟尘后面真正的历史。作者在自序中说:“历史有太多的遗憾,有太多的凄婉,有太多的迷茫和不该有的错乱,但是仔细一想,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在,现在也正缓缓的过去而成为历史,那么,今与古又是何其的相似,其遗憾与迷茫又是多么的一脉相传。”看了全书,再看作者的自序,我禁不住自己的激愤伤感,不由得两眼就潮湿了。
《黄花赋》能流传后世吗?肯定能!《黄花赋》能轰动当今吗?肯定不能!今天是一个需要快餐的时代,《黄花赋》这样的精品有几个人愿意看呢?无言、悲哀!
'上一页' '1' '2' '3' '4' '5'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管窥《黄花赋》
作者:玩月楼主
一。《黄花赋》中的人物
二。《黄花赋》的故事
三。《黄花赋》的语言
纸质的《黄花赋》看完了,我又在网上将简本的看了一遍,将红袖上连载的足本看了四十多章,这样算起来我应该算是看了两遍半,不过我这人一贯谦虚,不敢说自己已经看懂了《黄花赋》,因为这个书牵扯的东西太多,写法又变幻莫测、扑朔迷离,要真的看懂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我是个懒人,只是看热闹不愿意做研究。不过我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我多少还是看出了些名堂的,所以我就将这个帖子叫“管窥《黄花赋》”。
一。《黄花赋》中的人物
《黄花赋》中的人物太多了,我想对这段历史不很熟的人第一次看这书肯定会让这些人捣糊涂的,我对近代史算是比较有兴趣的,但第一次看时,仍让那些人整得我发急发乱。这些人物上至太后皇上朝中百官,下至会党人物刺客商人留外学生,中有督抚大员革命党保皇派以及各式名高望众的才子狂士。这些人物汇聚一书,将那个时代的就活色生香的画出来了。因为有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才产生了这一大群各具性情的特殊人物,而这些人物又让这个时代变得如此多彩多姿。
这些人物中次一等的我就不说了,重量级的人物如慈禧、袁世凯、孙文、黄兴、康有为、梁启超、李鸿章、章太炎等几十个,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我觉得他们个个妩媚可爱。本来那个老妖婆慈禧是近代史上最令人痛恨的人物,但《黄花赋》中的慈禧却不是这样,在《黄花赋》里,慈禧是个精明爱权的老太太,作为精明爱权的一面,这人殊堪可恨,把个可怜的光绪让他玩弄于股掌之上,百官臣僚对她也莫不畏惧害怕,袁世凯被她的两句狠话就吓得路也走不稳,以至于掉下台阶摔伤了脚,荣禄、刚毅等大臣对她也是既敬又畏,见了她就战战兢兢。但作为一个老太太,她又很可笑可怜,她认为戏上演的那些神话故事都是真的,因此对义和团的法术也就相信了,还教训不相信的臣下没有看懂京戏,她在洋兵扑向北京时一筹莫展,就又哭又闹,骂臣下无用。慈禧还有点小小的狡黠,她想立载漪之子为大阿哥,却不对人明说。荣禄听到了风声来问她,她急忙否认,说:“没有!”但接着又立刻问:“你听谁说的?”荣禄说了外边到处有传言,慈禧就又焦急起来,忙问:“那你说此事是否可行?”
一个执掌国政几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和一个狐疑敏感的老太太和谐的统一在慈禧的身上,这两者任意去掉一个慈禧都不完整了,可是作者在写出了血肉俱全形神兼备的慈禧之后,却让慈禧在临死时留下遗言,说:“绝不能让一个女人的权利到达顶点。”这话是慈禧对自己一生功过的总结呢,还是对隆裕太后的担心,好像很难说清了。但有了这一句话,血肉俱全的慈禧似乎又成了个谜一样的人物,她的内心世界费人思量。
同样的,袁世凯也是个谜一样的人物。这人的胸襟气魄胆量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他训斥儿子袁克文,说:“你小子只知道风花雪月,哪知道扭转乾坤的乐趣!”他作诗说:“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这份豪气胆略在当时能比上的人的确不多。袁世凯不但野心大,鬼主意坏点子也极多,“杯酒筹巨款”将那些老官僚王爷整得有苦难言,和洋人打交道时他也很狡猾,弄得洋人不得不佩服他。但是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