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

第23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第23部分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器10种。库存量也相应增加,与1959年相比,专用火炮增长倍,鱼雷增长46%,水雷增长倍,深水炸弹增长倍,炮弹增长5倍,导弹增长45倍。
  工程保障体系建设。海军工程建设,是海军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是战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整个海军发展规划和设防部署密切相关,50年代初,海军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尽快修复原有设施,以便为陆续组建的海军部队提供必要的保障。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随着海军部队的发展,各种新建项目陆续上马。这一时期工程建设在内容上仍以舰船驻泊基地、机场建设为主,相应地增加了岸防工程、指挥通信工程、后方仓库工程和其他工程项目;在建设规模上以中、小型项目为主,适当建设一些大型项目;在建筑形式上以洞库工程为主,适当建设一些地面工程。20年中,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大批新建项目,并且重点地改建、扩建了部分原有项目,形成了以中小型工程设施为主,大中小项目相结合,地下地面相结合,既利于平时训练,又适应战时需要的防御工程保障体系。
  六七十年代,海军舰艇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服役。因此,建设大型舰艇基地就成为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这些舰艇基地有的是大型洞库工程,有的则需要建造多个深水泊位,加上大量配套项目,工程规模相当宏大。这个时期,海军开工建设的大型基地数不少,标志着海军工程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此同时,还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指挥所、长波台、侦察站、雷达站、观通站、水声站、导航台等指挥通信工程,其中,长波台的建设占有突出的地位。1965年8月,中国第一座大功率长波台胜利竣工。这座长波台建成不到4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海军又建设了另一座功率更大的长波台。这座新的长波台,完全由自己设计和施工。使用以后,出色地完成了对潜艇、远航的水面舰艇编队通信联络任务。这项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一等奖。此时期,海军岸防建设的重点是双管130毫米炮阵地和岸舰导弹技术阵地。经过全体指战员几年的艰苦奋战,岛礁上的钢盘混凝土工事终于高高地突出海面,逐渐形成了包括武器、弹药和粮、油、水储存及供电等设施配套齐全的岸炮阵地,像一座座“不沉的战舰”,巍然屹立在祖国的海防线上。六七十年代,是海军工程建设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在完成这些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工程保障力量也相应得到发展。到70年代中期,海军建筑力量总人数已达万人,比1955年增长倍。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海军技术保障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对舰艇、飞机和其他装备的修理,也包括对这些武器装备的监用,还包括对鱼雷、水雷、导弹等弹药的技术检查和技术准备。六七十年代,海军装备修理工作尽管经历了曲折过程,但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突出的成就是壮大了海军修理力量。50年代初,海军只有国民党遗留下来的10个修理厂,职工共计1741人,设备178台,固定资产329万元,年修船量71艘,2945吨,并且只能承修一些小型炮艇和登陆舰船。此后,随着海军装备的发展,按照“以地区配套,划片定点,训地修理”的原则,海军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了修理厂的建设。至70年代末,海军已有舰船修理和配件生产厂17个,职工万人,各种设备9600台,固定资产亿元,年修船量600余艘、20余万吨,完成的修船吨位比50年代增长67倍。军械修理以及其他装备的修理能力也有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各部队的修理力量,从60年代开始,海军逐步在舰艇编队、独立的舰艇大队组建了舰船、军械等装备修理所,配备了较好的设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经过多年建设,海军各种修理设施已具有一定规模,并且逐步成了厂与所结合、固定与机动结合、地面与地下结合、前沿与后方结合的修理力量。这支以工厂为骨干、以修理所为突击队、又有机动修理这个“野战部队”相配合的修理力量,担负起了海军大部分装备的修理任务,从而奠定了海军技术保障体系的基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9)
随着舰船修理力量的建设,舰船物资供应和管理也基本上形成系统。到70年代中期,海军装备维修器材专用仓库是按照战备储备和日常供应周转用库的不同要求建设的,质量较好。
  建立卫勤保障体系。六七十年代,根据部队分布和当时医院的技术条件、收治范围情况,从平时、战时的需要出发,在全海军范围内逐步对医院布局进行了调整。先后将北海舰队的406医院、东海舰队的412医院、南海舰队的422医院扩编为中心医院。在海军部队相对集中的地区新建和接收了6所医院,部队基层卫生医疗力量也有所加强。海军医学科学研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专业研究和群众性研究相结合。海军医学研究所已设有海军辐射防护、潜水医学、舰艇卫生、海军卫生勤务、海军流行病和海军航空医学等6个研究室,拥有科技人员近300人,其中包括中、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20多人。全所拥有价值达900余万元的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中贵重的精密仪器100余台,成为中国惟一具有一定规模和多学科的海军军事医学研究机构。
    (四)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1977年以后)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逐步实行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人民海军的建设也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新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军遵照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等领导人对海军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加速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海军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20世纪末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即达到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的要求,真正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海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建设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院校教育、战场建设、后勤保障、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建设的轨道。与此同时,部队不仅执行了大量的日常勤务,而且圆满地完成了舰队出访等国家和军委赋予的许多重大任务,显示了海军现代战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海军初步形成海上机动作战、基地防御作战和海基自卫核反击作战的装备体系,海上机动编队的防空、反潜、反舰和电子对抗能力有所增强。
    1、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50年代至70年代,海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从缴获、接收、购买、转让制造、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等阶段。其间尽管遇到了种种艰难曲折,第一代海军武器装还是自行研制出来了。但是这一时期,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上科学技术正当日新月异之际,而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失去了与国际先进技术交流的机会,因而自行研制的新装备不仅在性能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海军的差距拉大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军工生产的干扰破坏,许多自行研制的配套装备,在质量上有大量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针对种种情况,海军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全面整顿现有装备。“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肆意破坏装备科研机构建设,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斥之为资产阶级的条条框框,质量明显不合格的武器装备也强迫部队接收。这一切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下决心要整顿,但在“四人帮”干扰下难以进行。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解决军工产品质量问题才真正提上了日程。1977年、1978年,邓小平、李先念对军工产品质量问题作过多次指示。1978年5月,海军装备技术部组成五个小组分别对五种型号主要舰艇进行调查,共查出335个问题。海军提出着重解决鱼雷攻击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导弹艇、猎潜艇等五型舰艇的技术质量和缺装问题。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与有关部委商定,于1978年12月成立了五型舰艇工程领导小组。海军自1979年8月起,从上到下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技术、安全大检查。五型舰艇的遗留问题,经过工业、科研单位和部队、军事代表室的共同努力,至1985年,除个别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转入正常科研外,绝大部分项目都已完成攻关,并作了补装、换装的安排,使海军第一代舰艇、武器、设备基本上得到完善。
  为了巩固发展已取得的装备成果,保证海军获得优质顶用的装备,海军在军工科研、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顿和加强海军驻厂军事代表工作,军事代表制度的恢复和加强,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军事代表的积极性;建立与健全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法规;坚持与加强定型工作;开展装备可靠性研究,加强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可靠性管理;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长期以来只有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没有制定科学的检修期和贮存期。直到70年代末,海军进行装备技术大检查和整顿时,上述问题才引起了重视。试行经济合同制。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海军同有关工业部门协商,建议在建造新型导弹护卫舰时试行经济合同制。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海军的武器装备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有些还获国家金质奖、银质奖或被评为国优产品。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10)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成果。海军在整顿装备的同时,有计划地利用国内较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技术,对现役舰艇和部分武器装备加以改进和提高。
  精心组织科学试验,新型装备在研制生产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科学的、周密的反复试验。除了试验基地承担海军装备的试验任务外,海军还安排各舰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承担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试验任务。据统计,仅1981年到1986年,海军部队共承担计划内科研、鉴定、专题等试验项目1084项。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远程远载火箭飞行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它表明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加强。中国首次潜艇水下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各国纷纷发表评论。1988年9月27日,又进行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到1986年,先后完成了新一代18类装备发展系列及一些战斗舰艇、海军飞机、武器、电子系统等论证研究任务,总计499项,获奖95项。仅1987年就获各种成果奖55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奖42项,约占海军全年成果奖的1/4。这些论证使海军新一代装备发展建立在战术、技术、经济可行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打破装备研制的封闭状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装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围绕新一代驱逐舰、护卫舰、常规动力潜艇、反潜飞机等装备的研制,引进了多种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装备。对这些关键的技术装备,海军组织力量,在认真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仿制、借鉴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研制起点,增强了自主开发能力。
  海军武器装备正处在更新换代的发展时期,根据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和中央军委赋予海军的战略任务,海军装备建设的重点抓好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更新工作,适应未来作战的特点、环境和作战模式。海军装备技术是多学科、多专业、多系统、多层次的综合科学技术,在当前世界海军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民海军努力跟踪世界新技术,发展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需要的新一代装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军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使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院校建设新发展
  海军遵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海军院校的建设。各院校坚持为部队服务的方向,调整了训练任务和专业设置,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既重视培养满足当前需要的人才,也着眼于培养21世纪初叶与海军装备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是重建具有海军特色的培训军官的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培训发展为四级培训。培训技术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各兵种战术指挥军官,即舰艇长、飞行大队长和陆勤部队营、团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各兵种战术指挥军官,即舰艇长、飞行大队长和陆勤部队营、团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合同战术指挥军官;培训海军战役指挥军官;另有团职政治军官班和基层政治军官班,招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军官和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现职政治军官分别进行培训。此外,专门设立了海军士官学校,有关院校还附设了士官班。这样,自1987年以后,海军指挥军官的培训体制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系、具有人民海军特色的教育体系,并逐步实行未经院校培训不能提升为军官和未经本级院校培训不能进相应领导班子的规定,确保部队人员的素质。
  二是舰艇部门长实行通科培训。潜艇部门长由原来的航海观通部门长和鱼水雷部门长分科培训改为通科培训。水面舰艇部门长也由原来的航海、枪炮、水中兵器、导弹、观通、雷声分科培训改为通科培训。全面打好基础,拓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