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

第40部分

1421中国发现世界-第40部分

小说: 1421中国发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洋穿过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最终到达加勒比。当然,有一些种子的传播是从岛屿漂流到岛屿,而另一些种子和孢子无疑是通过风的携带。但是,认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设想是荒谬的。玉米和甜西红柿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它们的种子不能漂流。对于鸟类来说,甘薯的种子太重了,无法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在最近30年,一批著名的植物学家对所种植物的起源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于植物分类的进一步了解,植物学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关于这些植物栽培和起源地的观点。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椰子,早期的欧洲探索者在中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发现了它。
  椰子被认为是起源于新大陆的植物,因为在那儿有其他的生物种。然而,现在椰子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物种,与其最相近的物种生活在非洲。从椰子的化石标本和它的变异及穿过海洋的范围来看,椰子的起源不是从东方到西方,而是源自西太平洋,从西向东传播。(2)
  对普遍生长在非洲和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的植物的分析表明:所有这些植物都是顺着风和洋流的方向传播的,简单地说,就是依靠人力划动的船传播的。人们还不知道曾经有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的船离开过太平洋进入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在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以前,植物的传播就已经开始了。只有一个国家的船只有可能携带了这些动植物环游全球。毫无疑问,是中国的船只携带了这些植物和它们的种子—在萨卡拉门托(Sacramento)的中国式帆船中能够发现它们。中国的船只不仅环游航行了世界,而且为已经发现的曾经发生过的植物传播的路线,从中国到东南亚,到印度,再到非洲,接着穿过南大西洋到南美洲,最终到达澳大利亚。
  稻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也许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品种最多、适应性最强的作物之一。中国人培育了各种各样的品种。有的稻米可以在干旱的山坡上生长,而有的则需要浸泡在水中;有的品种需要几个月才能成熟,而有的却只要两个月;有的对温度很敏感,而有的则对阳光敏感;有的杂交品种十分耐盐,以至于常常被用来改良海边的沼泽地。稻米是一种理想的食用作物,它味道好,有着豆类产品的风味,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稻米易储藏,易于煮食,经济实惠。稻米单位产量也比其他谷类作物高。直到20世纪,稻米的每公顷产生的热量是其他谷类作物的7倍,(3)而中国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农业国家。
  10亿以上的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以稻米为主。作为养活了众多亚洲人口的理想粮食作物,稻米比西方社会的面包享有更高的地位。在中国,一个人丢掉工作叫“打了饭碗”。婚姻和生意也以米酒表示庆贺。在西方,我们撒播作为米的象征的五彩纸屑,以便为婚礼带来好运。当日本儿童仰望夜空,他们在月亮中看到的不是一名男子,而是一只正在做米糕的兔子。
  在明朝,中国主要通过望加锡(Makassar)——在现代印度尼西亚基拉特(Selat)向太平洋地区出口稻米。运稻米的船伴随着载满珠宝的舰队。人们在萨卡拉门托的中国式帆船中发现了稻米。(4)但是中国也进口植物。在利用他们在遥远的陆地上发现的作物方面,中国人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东南亚的气候带——从中国到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作物源头。一个例子就是一些重要的作物例如小米、稻米、山药都是在这个地区驯化的。后来引进中国的作物包括甘蔗、香蕉、生姜和一些品种的柑桔、棉花都是从印度进口的,但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可能是郑和的船队从美洲带来的玉米。
  除了稻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高产的作物。与小麦相比,在同一地区,玉米的产量至少是小麦的三倍。而且,玉米能在酸性大的干旱地区和潮湿的丛林、海平面或者海拔12000英尺(3600公尺)的高度生长。玉米原产中美洲,却被第一位到达菲律宾的欧洲人麦哲伦在那里装运上船。现存的中国史料记载,郑和的船队带回了“大量的大穗谷物”。玉米适合生活在中国山区的人,因为它有很长的根,能够避免被暴雨冲走。种植在山坡上能够将霜打的危险减到最小。对于中国南部的苗族来说,引入产量极高的玉米有着很大的好处。今天,玉米——世界第三重要的植物,已经在亚洲传播开来,并且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食品。中国人带来的第三类食物是芋头、山药和甘薯。甘薯原产于炎热、潮湿的南美洲。随之它也成为温暖的亚热带国家的重要的根茎作物。在库克船长到达新英格兰时,甘薯已经成为毛利人的主要食物。他们称之为“库马拉”(kumara),这个名称几乎与仍在沿海秘鲁的利马(Lima)地区使用的库马拉相同。真正的山药原产于非洲和东南亚,然而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夏威夷时,它就已经在那里生长了。芋头也是原产于东南亚,并且也是早于欧洲人到达夏威夷的。这些作物属于海芋属家族,像土豆一样,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可以溶解的淀粉酶。芋头在太平洋地区被广泛地种植,从南部的塔希提岛(Tahiti)——大片的芋头向离开塔希提岛机场的参观者招手致敬—到北部的夏威夷都是如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结语  中国人的遗产(3)
可以说,起源于不同地方的稻米、玉米、甘薯、芋头、山药为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它们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因为人类现在有能力在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和收获作物。
  中国人也在其他经济作物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丝绸的主要生产者和出口者,而且也在其他纤维作物的生产上担当着领头角色。几千年前在印度河谷首次被使用的棉花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占世界农业产量的5%。开始,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南美洲棉花的染色体结构迷惑不解,但是通过一系列艰苦的试验,专家们现在认为:毫无疑问,美洲棉花的一个母体是亚洲。第一批欧洲人在美洲发现的野生美洲棉花同来自印度的棉花有同一基因。棉花从印度被带到了广东(Canton);公元八世纪时开始种植。在明朝之前的蒙元时期,棉花被广泛地种植。明朝的舰队在航行中携带了大量的棉花。(5)柯枝(Cochin)王十分感谢皇帝朱棣:“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乃数岁以来,国内丰穰,居有屋庐,食饱鱼鳖,衣足布帛。”(6)
  椰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坚果类作物。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第一批到达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海岸的欧洲人发现了它。在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Srilanka)、加勒比有350万公顷种植地。椰子生长在热带,但能经受轻微的霜冻。椰子除了可以提供美味的果肉和椰子奶外,从干的白果肉中榨出的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烹饪和煎炸以及制造肥皂、化妆品和润滑剂。榨过油后,干椰子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用来饲养牛以及作为儿童的食品。它的树干可以制成房梁,椰壳的纤维能够制成绳子。明朝的船队广泛贩运椰壳。
  香蕉原产于东南亚。早期的欧洲开拓者在夏威夷也发现了它,随后将它带到印度、非洲、美洲的热带地区。同葡萄、橘子、苹果一样,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类作物之一。在整个热带地区,香蕉的亲族—富含淀粉的芭蕉被作为一种蔬菜食用。菠萝原产于炎热、多雾的南美大西洋海岸,但哥伦布在他1493年的第二次前往西印度的航行中发现了它。今天,有关中国宝船航行的证据在我们四周毫不夸张地增加着。
  沿着十五世纪伟大的中国探险家足迹的漫长旅行之初,我了解到有一块纪念碑,它是由郑和建立的,矗立在中国扬子三角洲的一个海湾。你可以看见铭刻在上面的碑文。这是中国大陆惟一保存下来的可视证据,它见证了宝船第六次史诗般的航行。这些碑文由于遭到官员们的清除,只有少量保留了下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皇帝……命和等(郑和、周满、洪保、周闻和杨庆——原著者注)统帅官校骑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宣德化而柔远人……奉使西洋……大小凡三千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即40000英里)。”①
  在我开始这次耗费我数年的航海发现之初,我对这些铭文很困惑。现在,我回来了,通过旅行我得出的结论,我相信我发现的证据能够推翻西方世界长期接受的历史观念。我发现的大量的证据表明:由郑和、周满、洪保、周闻和杨庆率领的中国的船队在第六次史诗般的航行中到达过世界上的每一块大陆。他们穿行过62个列岛,共17000个岛屿,并且绘制了几万里的海岸线图。郑和海军元帅宣称访问过3000个大大小小的国家看来是真的。中国的船队穿过印度洋来到东非,绕过好望角来到佛得角群岛,通过了加勒比海到南美和北极,接着向下绕过合恩角、南极、澳大利亚、新西兰,跨越太平洋。在整个十万里航程中,也许在南极,宝船才可能遇上狂风或逆流。
  在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伟大航行之前,朱棣已经将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包括韩国和日本纳入到中国封贡体系中。丝绸之路的东端已从中国重新打开,最远到达波斯。中亚也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印度洋由中国的舰船控制。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宝船队之行扩展了这个已经很辽阔的贸易帝国。他们沿着北美和南美的太平洋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秘鲁建立了永久殖民地。在澳大利亚、整个印度洋地区和东非也有定居者。他们还建立了供应基地,首次直穿太平洋将美洲和中国联系在一起,随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中国之间也建立了供应基地。这些基地覆盖了广大的地区:从复活岛到达皮特凯恩岛(Pitcairn Island),通过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和土阿莫土群岛(Tuamotu),到塔希提岛、西萨摩亚(Samoa)的萨拉伊岛(Sarai)、汤加(Tonga)、所罗门群岛(Solomons)的圣克里斯托瓦尔(San Christobal)、南马多群岛(Nan Madol)、加罗林(Carolines)的雅浦岛(Yap)和托比岛(Tobi)以及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s)的赛班岛(Saipan)。今天,在这些群岛上,我们还能看见简陋的石制营房、码头、房屋、水库以及观测台的遗迹。郑和的庞大舰队和供应船将所有的定居地和供应基地联系起来。
  我认为中国在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所谓“迷失年代”的航行是依靠《疆理图》、皮里·雷斯、让·罗茨、坎蒂洛、瓦尔德塞米勒、匹兹加诺的航海图。没有人对它们的真实性提出疑问。文兰航海图曾经受到过质疑,但是根据我的证明(参看第十四章),我相信它通过了真实性测试。匹兹加诺、让·罗茨和坎提诺的航海图描绘了整个南半球,包括数千万平方英里的海域,数千个岛屿,以及从南极地区到赤道的几万英里的海岸线。他们所展现的陆地只能被早于欧洲航海大发现、到达南半球的船队所看到,而这只能是中国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结语  中国人的遗产(4)
这里有许多有关这些伟大中国航海的实物证据。在菲律宾的潘达南岛(Pandanan)上的中国式帆船生动的证明了,中国同印度洋地区、美洲和东南亚国家贸易的范围。在东非的海岸线,波斯湾和澳大利亚发现了明朝的瓷器,在开罗发现了明朝的丝绸。新西兰和南澳大利亚出土了中国船队的遗骸。在这些国家也能够发现中国人曾经去过的大量证据。越过印度洋,在佛德角群岛、新西兰和南美洲,树立着很多石刻。中国的小鸡被带到了南美洲,玉米从南美被带到了中国。在拉穆群岛(Lamu Archipelago)、达尔文岛(Darwin)以及新西兰的鲁阿普基岛海滩(Ruapuke),人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用于还愿的物品。
  正是由于证据的广泛、深入和多样才使得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的中国伟大的航海如此令人信服。一个在澳大利亚的桃木残骸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印度商人旅途中无意留下的,但是几块遗骸再加上中国式的还愿的供品、瓷器和横口斧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当地土著的民间故事、壁画和清晰可辨的早在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的几百年前就已绘制的巴里尔礁(Barrier Reef)地图,进一步确证了故事的真实性。印度洋地区发现的中国明朝的瓷器,也许是来自失事的葡萄牙船队的货物。但是证据不是孤立存在的。这里有很多黄皮肤的人、中国还愿的供品和第一批葡萄牙殖民者发现的中国丝绸。这里有数百万平方英里的详细的海图,这些海图在葡萄牙殖民人考察印度洋之前就画的如此详细。为什么南极洲在地图上出现的时间比欧洲人到这儿的时间还要早400年呢?对于这个疑问的唯一解释来自于埃里克·冯·达尼肯(Erik von Daniken)和查尔斯·哈普古德(Charles Hapgood)。前者认为是来自外层空间的侨民所画的,后者认为是法老统治前的埃及文明的成果。
  麦哲伦在出航前看过绘有“麦哲伦海峡”和太平洋。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有人在他之前曾经通过海峡横越过太平洋。并且画了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动物,而当时还没有哪个欧洲人知道它们。这些图片于1430年出版。动物画、他们所沿路线的中国制品和现存中国地图上的大陆都证实这些人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有船、专门的技术、资金和时间来从事一次非同寻常的环游世界,这是毫无疑问的。无疑在那个时代,没有别的国家的人可以这样做。
  这些观点无疑是令人感到吃惊的。但是如果从一个冷静的立场来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中国人比欧洲人拥有更古老、更辉煌的航海时代。当朱棣船队1421年出航时,中国人至少有6个世纪的海上探险和星象导航的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