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恶童日记 >

第2部分

恶童日记-第2部分

小说: 恶童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费加罗杂志
  自《恶童日记》历经《二人证据》到本书《第三谎言》,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小说架构都是凝聚在欧洲大陆的一个城市,再切入这个城市中的一个家庭。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焦点,然而主题却未被限制。相反的,故事的发展是坚定地向永无止尽的次元深入挖掘。
  ——法国解放报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擅长在极为煽情的主题中,运用语调极为冷酷的独特表现手法。若将她采取的表现文字与加缪的文体相比较的话,雕琢的效果更超越了加缪;而且也比契诃夫的文体更冷凝,反映出巴洛克式的风格。
  ——法国新文学杂集
  

其他作品简介
《传染病》(1993年)
  收录四部舞台剧本,简介如下:
  ? 《老鼠启示录》以牢房的监禁象征潜意识里的梦境,客厅代表现实生活,主角布莱杜墨化身成理想主义者罗尔、厚颜无耻的卑鄙鼠,以及晚景凄凉的老人凯普,三者交叉穿梭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布莱杜墨靠着老鼠的卑劣行为取得领导阶层的地位,潜意识里却渴望自己是被好友出卖的凯普,在人物与时空的交错下,织构出人妥协于环境的无奈。
  ? 《最后一夜》记录一位年老色衰的###与老顾客之间的对谈,他们彼此交换着回忆、爱恨、梦和权势,在心灵交流中暗藏着嘲讽与对峙的冲突。他,是带刀的感情扒手。而她,却带着淡漠的表情死于乐师的枪杆之下。
  ? 《传染病》在这个荒烟弥漫的城市里,自杀病毒正在流行。一位外来客误闯禁地,感染了病毒,阴谋者蓄意将他视为传播病媒,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传染自杀,意图毁灭人类的踪迹,腾出空地建造工业城,但是,意外总是荒谬的出现……
  ? 《要对星辰存有畏惧之心》安东尼奥拿出护照,要求戴维尽速逃亡。因为,同志已经盯上他了,他将成为下一个被暗杀的对象!面对养父的关爱与担忧,戴维不得不抖出一切实情……原来,政治活动只是他策画的一场游戏。而纷扰的爱,不过是一种算计,一场谎言而已。然而,令戴维疾首的是,失去对政治的憧憬和畏惧,竟浇熄了养父生存下去的热忱!
  《昨日》(1995年)
  “今天,又开始了愚蠢的生活步调,早上五点钟起床、搭乘巴士到工厂,打卡,跑到被分配的机器前,尽最快的速度钻小孔,钻,钻,钻,在同样的机器上钻同样的孔,如果可能的话,每天要钻一万次……”
  本书曾于2002年由意大利导演索尔迪尼改编为电影《燃烧的蔷薇》(Burning in the Wind),并于同年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提名。
  小说叙述有着一段怪诞、鲜为人知过去的的少年多比亚?奥瓦,十几岁便离乡背井,来到陌生的国度,开始了新生活。长大之后,在钟表工厂从事日复一日的相同工作;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的过去与目前的生活为题材,尝试写作。
  然而,一个长久以来只存在于他幻想中的女子——丽娜,却突然真实地闯入了他的生活,影响了他的一生。伴随丈夫、孩子来到异国工作的丽娜,在难###寂寞的异域里,邂逅了她孩提时代即暗恋的桑德,物换星移后的再度相遇,他们两人是否能重拾昔日的情感?
  迫于战争不得不流亡异国的难民们过着一段令人无法想像的生活,他们发生了哪些荒谬、残酷却真实的故事?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这位流亡作家以凝练细腻的笔触,低调冷酷的写作手法,为您娓娓诉说。
  《文盲》(2004年)
  本书可谓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残酷自传,十一篇文章代表雅歌塔十一个阶段的人生记录,从描述在匈牙利手不释卷的小女孩开始,到她写完第一批法语小说为止,其间穿插着幸福的童年生活、战后的贫困、寄宿学校孤单的岁月、学习语言中所遇的恐怖经历、奥地利的流亡生活,以及携子在洛桑生活的日子等。这些看似悲惨的经历背后,隐藏雅歌塔最真切的渴望──重回故乡。
  《噩梦》(2005年)
  是雅歌塔自1956年离开匈牙利之后的流亡生活,最具神秘色彩的短篇创作。《噩梦》虚实不定的梦境般情节,既像自传又像寓言的陈述方式,透露出作者对于可笑的人生百态的暗喻,也隐含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悲凉之感。
  《怪物》(2007年)
  收录五部舞台剧本,简介如下:
  ? 《电梯的钥匙》女人终日凝神远眺窗外,望穿秋水,日复一日地等待丈夫下班,寂寞消蚀她的腿和眼,而恐惧,正一寸一寸淹灭她的理智……
  ? 《救赎》一位以执行酷刑为业的人,面对狰狞可怖的面孔早习以为常、无动于衷。然而,在看了一卷录像带之后,他竟再也无法面对自己,甘愿做一名行乞的瞎子。难道,录像带里记录着比酷刑更骇人的画面?!
  ? 《道路》建筑师在自己建设的高速公路上迷路了。在路上,他遇见各种人生的行进方式,有欢唱、有悲伤。至于他,则汲汲于寻找一个出口,一个灵魂的出口,这个出口到底在哪里?
  ? 《怪物》一头前所未见的怪物出现在村庄里,村民们惊慌失措,避之不及。但是,当怪物的背脊上长出娇艳的花朵,迷人的馨香销镕了他们防御的意志。只有诺伯顽固抵抗,坚决歼灭怪物。最后,究竟是诺伯征服了怪物,还是怪物征服了世界?
  ? 《约翰和乔》约翰拿走乔的两法郎和一张彩券抵债。他说:“你还欠我二十五分,乔。”乔说:“我明天还你。”可是,明天……彩券中奖了!这笔奖金,应该属于约翰,还是乔?
  

相关评论
编辑推荐
  ? 1986年欧洲图书奖获奖作品
  ? 入选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长踞畅销书排行榜十余年
  ? 冲击全球千万读者黑色杰作  已翻译成35种语言
  ? 中文简体版首次独家完整推出
  相关评论
  透过儿童无垢之言,描述病态的世界,但是却也能在残酷刻薄的情节中读到赎罪的契机。眼前地狱般的景象,故事中的主角却视而不见,反而以无畏的勇气去面对。
  ——纽约时报
  小说中的主角孪生少年和外婆,虽然行径怪异,几乎如同鬼魅,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人类在抵抗恐怖与压抑时所产生的精神火花。
  ——法国世界报
  以简单、浅显的文体,淬炼出一把寒光利剑,直指人类最原始的面貌。
  ——法国传真报
   。 想看书来

凶猛流逝的童年
文/乔歌
  我们都知道,并非所有的童年是美好的。
  然而当我们看到双胞胎面对面坐在餐桌前辱骂对方,不断练习,以使彼此尽快适应别人的羞辱时,我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感觉到一种钝痛。你不能说出那是一种怎样的痛,亦不能真切描绘出那痛的来历,那种痛从身上每一个细胞渗透出来,缓慢的,沉重的。
  双胞胎另有一种练习,用温柔的话语呼唤彼此,以不断的重复来使那些令人热泪盈眶的词语失去意义。这一双俊美的小孩,用自己所能找到的最直接的方法来适应残酷的生活。他们的父亲在战争前线,母亲无力负担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外婆是一个吝啬的邋遢的谋杀者。他们每日工作,学习,照顾穷苦的邻居。他们清楚的看到世界丑陋的一面,并且要求自己以毫无感情判断的简练笔触记下来,对哭泣的逃兵说“流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不知道,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是否也曾经这样坚定决绝的对自己说,流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1935年她生于匈牙利,21岁时离开故土定居瑞士。之后她离开自己的丈夫,开始学习法文并以法文写作。二战时期的匈牙利饱受战争蹂躏,而她颠沛流离的经历最终使她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小说家。1986年她的小说《恶童日记》获得欧洲图书奖,双胞胎即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和叙述者。我在网络上看到雅歌塔的照片,她一头短发,明亮的眼睛里藏着一重经过时间荡涤而澄澈的忧伤。但她的眼神里另有一种安静,暗示着她将对自己所经历过的苦难保持缄默,她不会是一个感慨自己所经受的痛苦的妇人。
  双胞胎也不会。他们彼此紧紧联系在一起,背靠背站在一起,以全方位的清醒态度来面对世界。那个世界里有战火有硝烟,有轻浮的爱情有深藏的痛苦,有丑陋的人###也有爱的一点点光明。战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破家亡,更是将普通人逼入绝境后所扭曲的人###。这并不是能够简单的用丑恶来形容的扭曲,也不是能够通过道德上的谴责来回避的扭曲,这种扭曲中尚且闪烁着一点点善的光亮,尚留有一丝温暖,尚留有一寸理解的空间,这种扭曲因为其迫不得已,而令观者感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同情与疼惜。
  在雅歌塔构筑的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动的,无法简单概括的。正如小说中双胞胎的写作练习一样,没有谁是好人,也没有谁是坏人,读者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对其进行判断。凶恶吝啬的外婆,甚至是一名杀死丈夫的凶手,每天晚上酗酒,倒在床上泣不成声。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啜泣一整夜,但是她白天里强悍的###格和夜晚脆弱的表现,却为读者对她的同情和试探###的理解留下可能。教堂的神父不是一位绝对严谨自律的神父,他以一种并不光明磊落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女###的渴慕,但他面对双胞胎却依然是仁慈的,尽管他自己是个卑微的小人物,却依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尽自己的努力,为双胞胎祈祷平和友善的心灵。而那位慷慨的鞋匠先生,尽管只占短短的篇幅,却为整本书添上一抹必不可少的亮色。他慷慨和善的将靴子送给双胞胎,双胞胎与他告别时说希望他不会死,非常感谢他和他的礼物。他的死大约是为追求自由或是抗拒###,雅歌塔并没有明说,但是这位鞋匠的身上已经透露出某些具有善的力量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理想主义尽管渺小脆弱,但是却非常温暖。在那样的时代,温暖是很稀少,很珍贵的。
  整本书中另一个令人略感温暖的所在,是双胞胎一直在一起彼此陪伴。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下,这种相依为命似乎是一种安慰。而结尾出人意料的分离,则宣告着双胞胎童年的结束。雅歌塔以非凡的勇气将现实的动荡力量推到极致状态,而现实在很多时候是不留给人安慰的。
  《恶童日记》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并不仅仅是一部致力于批判与谴责战争的小说。其后,在1988年和1991年相继出版的《二人证据》和《第三谎言》中,雅歌塔继续深入探索爱与孤独,欲望与失去,真相与骗局。她以自己独特的构思探索这些人类永恒的思索主题,她的表述方式虽然极为简洁克制,但却有内在的庄严与郑重。她的书,给人们一个去经历悲剧的契机,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荒谬与混乱。双胞胎的童年是暗流汹涌的,是痛苦的是艰辛的是残酷的。他们一面是天使,另一面却像是小恶魔。但我们,并不能真的去评断他们,因为他们是如此真实,真实到我们都无法留下眼泪。
  

请允许我普通地活
文/kivo
  早在世纪文景书目中看到要出版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恶童三部曲”,我心中那朵邪恶又贪婪的火苗被悄悄点燃。终于在书店见到第一册《恶童日记》,想也不想捧回家,硬是让他从很多待读的书单中插队优先,并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
  读完的片刻,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像是想笑,又想流一些眼泪,更像在炮火纷飞的乡野小镇中被震撼的响声和灰尘震得呆若木鸡。
  该怎么说那对双胞胎?该如何来说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恶童成长史】
  《恶童日记》的主角,切切实实是两个“恶童”。
  无赖,凶狠,好斗,邪恶,狠毒,撒谎,无礼……这对双胞胎因为战争而被母亲从城市送到乡村的外婆家,与那个毒死自己丈夫,、被人家称为“老巫婆”、尖酸刻薄的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他们书写着自己的故事。用很简单的语言,用没有情感的语句。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在书中故意为恶童设计了《上课》这样的一段情节:两兄弟为自己设计了很多的学习,其中一项就是写作文,而作文的好坏的标准,则是“一切须属真实”(P34)。他们甚至还有一种几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表达情绪的字眼太含糊不清。所以最好避免使用这样的字,而尽量去做事物、人物、自我的描写,也就是忠实地描绘事实”。(P35)
  正是这样一种克制,恶童的成长空间被放得无限大。当我翻过书页,看着他们自己拷打自己,自己辱骂自己,自己把自己变成畜生一样生活,我不会因难过而停止故事的前行;看着被强暴致死的小女孩,看着屈辱的囚犯,看着恋童、###等隐秘的情节被一一展露,我也不会因撼动而悲观厌世。
  我好像总能看见那两个瘦弱,但是眼里却闪着###的小孩站在角落里,冷冷的嘲笑了我一下,然后用最平静不过的语气说“就是这样而已”。
  苦难不就像被遗弃后在记忆里不断反刍的蜜语,经历了,习惯了,就不会痛苦了。
  所以,《恶童日记》并非一本让我看了对战争厌恶、对世界失望、对人###恐惧的书,它只是一本告诉我,生活如果经历了反复的穿过,一切就只是那样而已。
  恶童会长大。我们亦然。
  
  【只是普通的外衣】
  阅读《恶童日记》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着。因为在读之前,我就大力推荐一位朋友也买了这本书,但是,此刻我却很担心,对方会不会受不了如此生猛的议题。
  这两个孩子,是一把锥子,轻易地东敲一下,西凿一下,等你回过神,你的心已经被整德千疮百孔。
  但是,他们又是那么不在乎,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地活着。
  就连做“恶事”,他们也毫无愧疚之心。仿佛一切天经地义。
  或许有些评论家会为其辩解,认为这是战争之中人###的异化,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