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

第53部分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第53部分

小说: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的二外公故去那天还洒扫了前院,他少与人争吵,吵必红脸,而酒糟鼻更红。他的吵法笨拙得可爱,不去质问对方论据不足、论证不严密,只是反复念叨这一句结论。想起六年前柏杨写过一封给大陆读者的公开信,他的“笨”与我儿子的二外公的“笨”犹如同源:“感谢读者先生明鉴,容我庸俗的只谈钱,而且不过是一元、两元,但我多么希望您能赐下帮助,能不能:不买盗版书!”
  现在,那个可爱的“笨”人去了。趣味日少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可爱呢?是谁害这世上又少了一个有趣的可爱的老头?是自然规律?是他放弃了无趣的尘间?天可怜见,也许老天看他太可爱,忍不住收了他去谈书做伴。这样想着,心里好受一点。
  你是去了将来的坟里,我还困在现世的坟里
  萨之鱼
  如今,你的坟前该是凄草一把了吧,与你至亲的父母、小妹都搬到了繁闹的深圳。你那些旧时伙伴,早已成家立室,拖着儿女,苦也笑乐也笑地过着日子,他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豪情万丈的你?
  连我,与你共奶不同爷然而也是你最爱的妹妹,也辗转重庆、北京、成都,又到了广州。你心底会不会有些凄凉,这大抵就是人生。哥,你应该是幸福吧。我们白发黑发人齐齐送走你,一个都没落下,我们哭着闹着舍不得你,我们守着你,期盼着你会再睁开眼留恋这世间,然而,你却留给我们的是永别,再不相见,绝不相见。那年,我1四岁,你2四岁,你真是狠得下心,留给我的只剩下你2四岁时候的模样,其他的样子竟然都全忘了。
  你是这般兄弟姐妹里最疼我的一个。我是你抱大的,不是吗?我与你最亲近,我记得每年的生日都盼着你给我的礼物,如今我还留有印象的是一个音乐盒和一件冬衣。如今的我,早已不是当初14的模样,也不再是14的心境。这竟然是悲哀的。我是回不去了,而你是多么好,永远都只有2四岁,永远都是那么的不屑与不羁。
  我曾写过一封家书,是写给你最亲的表亲,你的表弟,我的表哥的。
  我说自己,从来都是坦荡之人,或是性本癫狂,无所隐瞒。终还是欲言又止,过了些时候,这些许的过往真就成了过往,又何必当真?
  我说,生活就是一把生拉活扯出来的妆刀,要漂亮,要温柔,要刀刀见血,才修得现世。
  有些夜里,定是要了那不眠的橘灯才能眠,肉是睡了,精神却恍惚起来。坐起来,游游荡荡,拎着自己的影子翻山越水,两腿还是迈不开步子,我知,梦魇作祟,躲不过。
  我与你的表弟,我的表哥说,我们,原来就是血缘至亲,又有什么言不得?终日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我说,终要自度。他笑,这么大的女了。我自幼就喜跟你们辩些正经道理,反落你们笑柄。如今,我又一副正经面孔,有何开颜?别人家里嫁的嫁,娶的娶,就剩下你我,飘零客居,无所皈依。与他相差十几,佑我成人的兄长里,你和他与我最近,他自是知我所言的他是谁。
  于是我那么认真却也是无比苍凉地说,近十年来,我携你的模样,我在哪,你在哪,梦里遥望故乡,竟只剩得旧坟一堆。我又和你差几?不过,你是去了将来的坟里,我还困在现世的坟里。
  是的,如今,我有很多困惑。无人能答,无人能解。甚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那么要命的神经质是如何来的。你看看,你是多么幸福,你什么都不用知道了。你看看,你是多么狠心,留下我一个人面对成长,面对生活,面对变数与背叛。我止不住那些生活给的伤害,自我抚慰。
  哥,我极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内心少有波澜,犹如死水,不像二十多数的年轻人。心境老得快,答人话语,简单明了或是不明了。没有热情,没有感动,没有爱,剩下少许的反省。
  哥,如果你还在,那么一切都会多么好。
  萨之鱼,26岁,贵州人,现居广州。出版有小说集《我是佛前一只鱼》。
  

苏善生 走完这趟旅途,她真的就彻底消失了
苏善生
  1
  2006的元宵。
  去一个叫五莲的小县城。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旅馆住下来。夜幕下。烟花腾起。可能那烟花开放的姿势并不美丽。但是,那悬挂在干枯树枝上的大红灯笼。那远处的影影绰绰。于是我在拍摄的时候镜头上洒满了泪水,当作纪念这次夜行。
  我不知道该怎样用键盘和手指来敲打我这半年的岁月。偶然的一次翻阅安妮的《告别薇安》。手指触摸着一句话,默然无语:一直在告别中。
  我从她的离开,便开始不停的行走,告别路途,告别过去式。我一直以为有些事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然而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记忆里,我竟然把许多事都忘记了。其中包括她的名字。
  2006年的3月,打算去一趟黄河的壶口瀑布。因为关于她的记忆我只留下了一件。那就是我曾答应她,一起去壶口看瀑布!
  这句在尘埃里拾起的承诺来自于一部香港的电影。好像是在老家看的那部电影,名字叫做《停不了的爱》。开头是黄河奔腾的背景,感觉很好,只是因为这一个镜头,便静静看了下去。是陈晓东和一个很熟悉却忘记了名字的女星演的,故事很老套。男主角去黄河边的一个贫困山区看望孩子。他是香港的一个医生,在香港有个漂亮的女友。而她女主角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她第一眼看见他。感觉就不一样的。其中很喜欢她的旁白,她在壶口瀑布旁张开双臂欲飞的样子。也一直很有印象。
  他的选择,是为了不连累她的幸福。她的选择,让他走,希望他能活下来。影片的结尾是大片的向日葵,在葵花林里,他们最终拥抱在一起。 出现字幕,响起《我愿意》。这次是陈晓东唱的。
  当时看这部电影,她依在我的身边。她说,想去壶口看看。 我说好。去年她在医院的时候,她说,想去壶口看看。我说好。可是为了她的病,一直没有去成。
  于是黄河壶口瀑布成了我的痛。
  2
  于是我决定离开日照,这个她的灵魂飘走的地方。我在这里从去年的腊月到如今已经痛苦纠缠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我还以为在这里生活下去,可以捉到她生时的痕迹,她呼吸的气息。原来我错了。
  这里靠着黄海,是黄河最终的归宿。也是她的音容笑貌最后流失的地方。那些松软的沙滩,那些广阔的广场,那些工艺品的小摊,那些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都见证了那个美丽的天使曾经在这里走过,笑过也哭过。看潮起潮落,赤着脚在浅海里行走,偶尔弯腰拾起被海浪冲上来的贝壳,再奋力的扔向海的远处。我一个人走,我一个人走,我一个人,一片无际的大海,一个微小的贝壳抛出的弧线。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这样的寂寞。
  这个时候,安妮的《莲花》即将出版。我开始一次次的向书店跑。这是我爱的作家的第七本书,打算在旅途上看完。然而这里的书城太过落后,在北京开始发行的时候这里还要等半个月的时间。北京的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给我买了一本,已经在路上了。请等待。我在微风里挂上电话,嘴角露出惬意的笑容。
  这本书是多么的沉重,它从北京一路南下,经过漫漫的七天,碾转了不知多少个邮局,多少个陌生人的大手。终于落到我的怀里。那是一个让我值得庆幸的时刻。那也是这本书继续劳累的时刻。它的使命是多么的繁复,它的旅途还没有结束,它是我唯一的伴侣,它要从这一刻起转变方向,开始西行。跨越3000多公里的地界,直达一个叫青海的地方。
  我旅途计划已经写好,终点不是黄河的壶口,而是青海湖。那梦中的湖泊。那地球最清澈的一滴眼泪。我的第一站是济南,从那里坐火车去河北易初,那是我正在写的小说《鲈鱼》中的一个地方,很想去看看,尽管知道很是普通。大约在易初停留一天,然后去往乔家大院,这是那部电视剧给我的好奇感。再然后太原的火车直达西安。再壶口,再青海湖。
  3
  整个旅途中,唇齿生香地读完了她的第七本新书:《莲花》,只因为想念那些美丽的句子,甚至可以让故事情节行云流水般地淡去。
  一朵《莲花》在自然法则的节制下盛开了,安妮也终于在女性情怀的泛滥宣泄后大彻大悟了:从滥写感觉,开始进入心灵;从颓废的污淖中全身而退,醒来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4
  坐客车从祁县到西安。凌晨四点在火车站停下。不敢停留,继续前行。目的是青海湖。
  在西安的回忆太多,怕再次疼。记得在西安停留了1个月,是呆的城市最长的,因为这里的医生说会有希望。 是2005年的11月到12月,西安一直下雪。古城雪妆很是养眼。领着她在城墙上坐旅游车,爬大小雁塔,登城市中心的钟楼,看暮色沉沉。去临潼,骊山,兵马俑,地下皇宫……
  一直下雪。
  她说,冰冷的冬天过去了,我的病也就好了。
  我说是。
  是的。医生还告诉我,你的女友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我说,也好,比没有一点希望要好。
  往青海湖的路途渺茫,荒凉。我闭上眼,不再看向窗外。
  我怕自己会哭。
  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懦弱。
  5
  终于在长达7天7夜的旅途中间接的细细的看完了安妮的《莲花》。这本书陪我走过这次旅程。长达3000多里路。
  这是一本关于寓意的书。叙说生与死。
  我一直喜欢比较通俗的小说,比如苏童,或者余华。都是爱的范畴的作家。他们占据了我的整个青春。
  平静和祥的日夜里因为他们感到血腥和暴力,感到虚无和现实惨烈,无与伦比。
  《莲花》,安的第七本书。她的书从2000年一本本读来。越加艰涩。甚至茫然。她开始的意思是明白的,是告别和死亡,是脆弱的都市灵魂。外表冷漠,内心狂热。女子喜欢白棉布的裙子,旧的肥大牛仔。赤脚穿高跟凉鞋。男子白棉布衬衣。外表大致。喜欢素食。都是朝九晚五的白领一族。他们爱,然后离开,甚或死去。
  这些内容一直持续到《二三事》。稍微感觉乏味时。她有了稍微明亮点的《清醒纪》。于是我们看见了葱绿的栀子花叶,洁白的大丛花朵。
  开始阳光明媚。晴的肆无忌惮。
  2006年的三月出版《莲花》。唯一的精装本,拿在手中感觉沉重厚实。读来也是如此。因为寓意,所以读的慢,如书中的庆昭一字字的读,是默读。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在陌生的城市街头,在易初的荒芜的山坡。在巷子深处的小旅馆。在漫长的黑夜旅途。最终在七岁时就向往的青海湖畔。我在清凉的湖风中合上书页。默视前方明亮湛蓝的湖水,没有边际。
  鱼刺和鱼骨里有鱼的灵魂。鱼骨是鱼生存下去的坚强支撑,而鱼刺是它最细腻的疼爱和关怀。
  从这句话尝试解读正本《莲花》。
  那么内河就是一条鱼,她从生下来就开始在深海里游走,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游动是她的本性。
  那么善生是她身上的鱼刺。从小黏附在一起。不离不弃。
  那么庆昭是鱼骨。甚或是《莲花》的骨。从开始、到结束。支撑安的思路无限蔓延。最终静默。
  看这本书一直听者《在阳光下死去》的一首英文歌。有年轻女子的欢畅。
  书看完。旅途也到了尽头。
  然后反转。今年不在打算再有出行。
  继续等待安的下本书。
  6
  这是我的行程。写在这里,算是给自己2006年的一个纪念。
  是的,走完这趟旅途,她真的就彻底消失了。
  而我则刚刚开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梅凤 爱之清明
陈梅凤
  清明节快到了,妹妹问我:“回家吗?我打电话给妈妈了,她好像很想我们回。”我笑了笑,我知道那也是妹妹的想法。其实上星期我们刚回过一趟,不过家依然是最大的诱惑,能回家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考虑到传统的潮汕人一窝蜂的涌回老家祭祖,交通运输又是一番拥挤,我还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实际上,除了回家,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只不过每次想回家,所有的事情都乖乖让道。
  在家的时候,每逢清明来临,爸爸就带着我们几个伙计到爷爷安眠的地方帮忙“理发”,当然这是和妈妈讨价还价后我们才愿意干的活。但是来到爷爷的地盘,割着爷爷那又绿又长的头发,听着爸爸给我们讲祖先的故事,嘻嘻哈哈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那种温馨无忧的心境影响至今。那时候我曾想,爷爷在这么幽静的地方寂寞吗?一年我们只能来看望老人家一次。
  关于爷爷的印象,我只能从爸爸的描述中知道那是一位历尽艰辛的和蔼慈祥的优秀人士。陪伴爷爷的还有奶奶、哥哥和一位无名氏。奶奶是模糊中的记忆,记忆中有一双冷漠的眼睛,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前辈们的恩怨在我们心中没有留下太多的是非;无名氏的来历很有趣,爸爸说建爷爷的墓地时,他梦到有位老妇人怒气冲冲的骂他,原因是侵占了她的地方。第二天在墓地挖到一付先人的遗骨,于是也为她殓骨建碑。爸爸说,这是有缘人,要珍惜缘分。
  哥哥在我心中是永远的爱。他很讨人喜欢,可是自幼体弱多病,尽管有爸爸妈妈尽心呵护着,可最后他还是离我们而去。哥哥走的那年七岁,我五岁。记得送走哥哥那天,好多人围成一个圈,轮番走上长长的木凳,往水盆里扔硬币,妈妈拉着我的手,满脸是泪。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个片断记忆甚深,现在想起,我们是在送哥哥过奈何桥吧。爸爸妈妈说,哥哥和爷爷一起跟佛菩萨修行去了。我想那哥哥一定是仙人了。每次全家外出远门,总有黑色的蝴蝶在我们面前翩翩起舞。妈妈说,那是你哥哥变的,他在保佑我们出门平安呢。我也做过一个关于哥哥的梦,圆圆的脸,清秀的五官,大大清澈的眼睛。烙印之深刻,以致在我迷茫烦闷伤心时会在脑海中浮现,看透我的内心世界而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