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日一长,不免生起厌烦之想。
母亲身患冠心病,每天必须服药。此病一但发作,若不能及时抢救,有生命之危。外公正是因此病突发身亡,前后不到一个小时。
一日,母亲在沙发上小憩。歪着身子,睡得很是安祥,鼾声也不闻响起。可我却有些害怕。轻轻靠过去,仔细地观察,胸膛还有微微的起伏,暗地里长舒了一口气。
时至今日,这恼人的鼾声竟成了母亲安好的标志。我愿将所有的财富来交换,交换这扰我睡眠的鼾声。这是幸福的鼾声。
。 想看书来
张六庄 我的父亲母亲
张六庄
一
小的时候,自己没少给母亲惹事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老家的胡同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有一匹受惊的马拉着车子向我们飞奔过来,其他的小孩儿都闪在一旁了,我却浑然不知地还在路上横着,好在天不绝我,我闭上了眼睛,只觉得一阵风呼啸而过,待睁开眼时,只见那马车已经是在远处晃荡了。我是毫发未损,没事儿人一样,而母亲却是三魂走了七魄,来到我身边时早已哭成了泪人。
这样的事情毕竟不是经常发生的。最让母亲头疼的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记得我那时很让母亲操心特,别是在夏天,母亲最怕我午休了,因为我总是睡个没完,每每母亲喊我起床时,我总是想多睡一会儿,于是就哭闹个不停,甚至还会胡乱的摔东西,直把家里闹得个天翻地覆。但母亲又不能不让我午休,她怕我缺少睡眠而影响了成长。
我从小就身子弱,常生病,母亲就常背着我去看病。记得有一次,可能是病得比较厉害,每天都需要打针。于是母亲就天天背着我去村卫生所去,回家后,把大包小包的药打开,和着糖哄着我吃下去……我至今仍能清楚的记得母亲喂我吃药,给我洗脸,穿衣的情景。随着岁月的无情流失,有些印象可能会变得很模糊。但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对我的照顾,我总觉得世界上最好的护士,不是出现在医院里而是在一个个普通的家庭里。
二
母亲是个文盲,她认识的字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母亲也很迷信。我家的厨房里供着灶神,堂屋里供着玉皇大帝(也叫作老天爷),东耳房里供着财神爷,大门的两旁有两个门神。和大门相对的门墙上也供着神灵,具体是那家的神我却是想不起来了。
逢年过节,母亲都要烧香拜他们,特别是像过年,八月十五这样的传统节日,母亲都要烧很多的“金元宝”(用黄纸做的)。小的时候,我总是要跟在母亲的后面,看母亲是如何拜这些神仙的。母亲跪在地上,一边烧着元宝,一边还在嘀咕着什么。大约是祈求各路神仙来保佑家人平安诸如此类的话语。母亲拜神时的神态很虔诚,也很庄严,我总以为这样的行为与欧洲的基督徒们做礼拜的情形并无二样,那为什么老是有些人把这叫作封建迷信呢!人;是不能没有自己的信仰的。
逢年过节之外,如果母亲还要烧香的话,那就是家里有人要出远门了。我小的时候,家里只有父亲常出远门,因为在外地上学,现在就又添了我。明年,高考过后,妹妹也要出远门了。一家四口人,其中有三口人都会长年在外,我想到那个时候,母亲会天天乞神赐福的。
三
我渐渐长大了,就更惹母亲生气了。我脾气犟,常常和母亲怄气。有的时候一连好几天都不和母亲说话。可但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都会给我盛最好的饭,夹最好的菜给我吃。
有时,我感觉,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她可以一个人一正天都在玉米地里干活而从不休息。有时我感觉母亲又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她对当前的生活总是很知足,不求一生荣华富贵,只想着一家子人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对于我,她也不像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她只求我将来能象父亲那样,掌握一种真本事,将来能够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就行了。我知道,在母亲眼里,父亲一直是位英雄,尽管他们有的时候会吵架,但他们很恩爱。
邻居们常说,现你儿子都考上大学了,将来有福要享了,母亲却不以为意,它淡淡地说,谁指望享他们的福呀!我心想,如果母亲不想〃享〃我的福,那她为什么要辛苦持家,勤俭节约来供我上学呢?也许是因为个人阅历的关系我现在还不能彻底理解这种血浓于水的爱。但我知道母亲对我的付出是巨大的,而且这种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想想吧,是母亲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是母亲用甘霖般的乳汁喂养的我们,是母亲教会了我们走路,说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母亲呢?
四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感觉他就像是一位远房的亲戚,而不是我的家人。因为他总是要隔上很长时间才回家。呆上十天半个月就要走了,以后就又是我们的漫长等待。
也许是少不更事吧,每次父亲回家,母亲总是督促着我喊他“爸爸”。因为乡野小孩子惯有的腼腆,我总是红透了脸,喊不出口,但是父亲却不以为意,笑呵呵用一只手把我拉过来,另一只手却熟练地伸进了他的老得发黄的旅行包,那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每次回来他那神气的包里面总有我意想不到的好玩的或者是好吃的东西。拿到手后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出去向小伙伴们炫耀了。
与村子里的其他的孩子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更加的快乐。我总是有新衣服穿,还有同龄的孩子们连做梦都想不到的玩具……这些都是父亲带给我的。
渐渐的长大了,我明白了父亲在外面的原因。父亲是位“工人”,确切的说是位司机。用村子里人的话来说,就是吃国粮的。
在我小的时候,如果那一家在挣国家的钱,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也确实是这样,因为父亲在外长年奔波,这使我打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很高傲,自以为比其他的孩子生活的幸福快乐。后来,我去城里上学了,这种优越感才慢慢的消退掉。
中考时,我以十分之差,没有达到县重点中学的分数线。在当时需要给学校里交五千块钱才可以解决问题。而我们家在那时刚建好房子。
盖房,娶妻,在村子里这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也是花钱最多的事情。因此,家里没有多少钱了。当天夜里,两位叔叔就带着我去邮电局给爸爸打电话。父亲没有骂我不争气,甚至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他说,不管花多少钱,这学都一定要上。他还说,他马上就要回来。谁曾想到,父亲这次回来后,却是不能再回去了。因为父亲的那家运输厂的效益不好,像许许多多的不幸的人一样,父亲下岗了。
五
我记得母亲向二姨家借了两千,父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三千块钱拿了出来。就这样,我进了县一中的大门。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和童年,少年做了彻底的诀别。对家里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了解,同时,我也明白了父亲的不易。
身为学生,我是家里名副其实的消费大户。特别是在农村,光靠一亩三分地,无论如何都是养不起一名学生的。当家里提襟见肘的时候,父亲又毅然背起那个曾经伴着他很多年的包,他像村子里和我同龄的小伙子们一样,也要出去打工了。我的同龄人在为家里挣钱的时候,我却在大把大把地花着家里的钱。心里很是惭愧。可父亲认为我将来肯定要比他们有出息。
确切的说,父亲是在给他以前的同事打工。这些同事大多都是父亲的好朋友。小时侯,我曾经在父亲的厂里住过一段时间。对其中的几位,我至今都还有印象。下岗后,他们大多都买了车,搞起了个体运输。而父亲却没有,因为家里的钱大都供我和妹妹上学用了。父亲是极爱面子的。连在做农活的时候,他都要戴上一双白色的手套保持他的司机“本色”,以示与别人的不同。但现在却让父亲给好同事好朋友去打工。无论如何这都是极伤面子的事情。但爱面子的父亲却还是做了。 在与父亲交谈时,有好几次我都从他那无意的言语中品出了寄人篱下的况味。但是,为了这个家,更是为了我的将来,父亲甘愿这么做。
然而,我却是那样的不争气,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来供我上学。高考时,我却名落孙山,到了第二年才勉强考上了一所普通高校。
记得第二次高考前,我向父亲吹嘘说能考上重点(大学),谁想这牛皮却是吹大了,成绩出来后,我羞得无地自容。但父亲依旧没有责备我,他说他卯足了劲儿要供我上学。
这四年上完,家里真的要负债累累了。父亲也早就明白了这一点,他甚至在新生报到时都没有来得及送我,就匆匆的打工去了。
春节回家时,我发觉父亲苍老了许多,而且还时常无端地对母亲发脾气。唠家常时,母亲给我说,托邻居的一位亲戚,让父亲在离家较近的市区里开客车,这需要A 照,但父亲的驾驶证却是B照,在办照时人家说父亲的年龄太大,不给办了。
由于长年在外奔波的缘故,父亲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许多。
大多数家庭都是慈母严父,我家的情况却与之恰恰相反,记忆里父亲从没有打骂过我。但在高三时,我和父亲之间发生了生平第一次“吵架”。那是在我学习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时候,好不容易回家了一次,那时恰巧父亲也在家,我想好好的在家里休息,而父亲却象老婆婆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一些无聊的话,现在想来那全是因为父亲关心我,才会有这样的表现的。由于那时压力太大的缘故,我却是“忍受”不了了。顶撞了几句就摔门而去。在院子里,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他怎么不理解我呢!他怎么不理解我呢!……
我后悔了,我流泪了,我在心里喊,我理解您,我理解您……
张六庄,本名李少星,25岁,作家,文案,河南濮阳人,现居郑州,著有长篇小说《蛮村》。
烟柳画桥 麦田
烟柳画桥
初春的阳光是如此的温情,对于大地的迷恋,像痴情的少女,远离久别的恋人后,终于又能得以再次相见般,深情相拥,难舍难分。每日睁开双眼,便是满屋的金黄,总要赖在床上享受几分钟,看着两条小鱼依旧不知疲倦的游来游去,明媚的春光,幸福的感觉,心里充满感激,谢谢老天,让我平安、健康的活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灿烂的阳光,依稀还记得在###年前的校园里,喜欢怀抱着书本孤独走在雨中的那个自已,孤僻而傲慢,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到今天,挫折、磨难、伤痛,失去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很多梦都不再做,觉得幸福的事情也越来越简单,知足的看待身边的一切。
今天又走在校园小路上,忽然忆起,去年这个时候,凌晨二三点,这里也常常留下自己的足迹,回成都的火车上,那一个人坐着硬坐,在泛着暗暗的灯光下看书,往返三十几个小时这样一程程熬过来的自己,那些为了自考忙碌、拼博的日子,是怎么渡过的。今天,那张红红的毕业证已经静静的躺在我的抽屉里,心底不禁泛起一丝丝快乐,那是辛勤付出收获后的满足。
成长的道路,应该是充满荆棘坎坷的。能有今天的坚强不屈,只有自己知道,从哇哇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到现在,那个倔强不懂事的乡村小女孩到今天的自己,是谁在改变着自己,是什么让自己成长。
其实,这么多年了,心中一直有那么一片麦田,注定要在那年,那天,烙上我成长的印记。故乡给予了我太多,离开它,总是带着浓浓的乡愁,不是因为它特别美,只是因为它在我心中的重量,而那片麦田,常常萦绕在脑海和梦境,每每看到那块土地,都不禁心存感激。
爸妈因为一家六口的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做生意,把年老的婆婆和三妹扔在家里,二妹在城里上住校,而十七岁就工作的我,在外地上班,平日里老是掂念着家里的一老一小,却只有周未的时候回家看望照顾。每次都在镇上买上很多好吃的,直到两手沉得拿不动,恨不得手里的这些东西,能够她们坚持一周的生活,不缺吃喝,而每次在村口的马路边,总是会看见三妹小小的个头,紧张、焦急的站在那对着每一辆停下的车张望,这个时候,两手再沉的东西,都变得没有重量,有的是满心的欣喜,回到家,婆孙三人幸福的攀谈,把买回的东西一一安排好后,围着桌子分享着美味,总是倍觉温暖和幸福。其实,每个月挣不到多少钱的工资,除去来回的路费和买东西的钱,也就所剩无几,能为她们带回去的,也就是些果肉蔬菜,但总觉得她们是需要我的,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分担一些负担,心里觉得无比的踏实和幸福,一家人能在困难的时候相拥着共渡难关,能在孤独的时候,带去快乐和关怀,这是亲情,自然而然的事情。
记得那是夏天,麦子收获的季节。又到了周未,照旧买了许多好东西,踏上回家的路,二妹也从城里回来了,比平常热闹了些,因为农忙了,田里山上全是忙着收获的人们,我们家的麦田,也成熟了,金灿灿的一大片,丰收的景象,对着应该是高兴的,可是,我们家却愁眉不展,因为今年爸爸不在家,一家六口,唯一的劳动力,唯一的男生,剩下的全是老弱残兵的我们。天气预报,过两天便是阴雨天,抢收的时间就那两天,虽说从小做过农活,但都是在大人们做的时候,帮帮忙,边玩边做,随着自己的兴趣,现在,婆婆70左右了,而我们仨,就我最大,不得不装着一家之主的身份,开始安排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周日又要回去上班,商量来去,只有一天的时间,收完那将近一亩的麦田,若是爸妈在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们三个小孩加婆婆一个老人,真的是没有信心,只有咬牙下定决心,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怕累,偷懒了。
周六的清晨,学着以前爸妈的样子,早早把两个妹妹叫起来,拿上工具,就来到地里,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有限,跟婆婆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