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菊与刀 >

第25部分

菊与刀-第25部分

小说: 菊与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lor=#ff0000》【4萨评:这大概也是日本私人人际关系中唯一的可以讨论金钱借贷的关系了。】同时还要履行其他一些契约性的责任。正如一位日本人所说:“儿子成人后照顾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不能称为情义,因为这是出于对自己母亲的爱。”凡是发自内心的行动都不能说是情义。然而,人们都是认真履行那种由婚姻关系而产生的情义,不论代价多大,否则他将遭受可怕的谴责——“不懂情义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情义“最难承受”(2)
如果丈夫是入赘到妻子家庭的,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日本人对这种由婚姻产生的“情义关系”的看法。当一个家里只有女儿时,家长们就会为其中的一个女儿挑选一名女婿,以延续“家族”。女婿要把自己的名字从原户籍中消掉,然后采用岳父的姓氏。他就到妻子的家里生活,从情义上要听从岳父母的,死后也要葬入他们的墓地。这些做法都和一般妇女出嫁一样。5【5萨评:中国也有倒插门女婿一说,但最多是后代姓女方的姓,却没有自己也改对方姓氏的道理。日本这种情况显然也不是大多数男子喜欢的,所以被招赘的男性往往有点儿惧内。然而,这也未必全是坏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女婿田中直纪就属于这样的上门女婿,于是当他竞选参议员的时候,对手就攻击他窝囊,而他的太太田中真纪子(日本前外相,以词锋锐利、大刀阔斧著称)就站出来为他辩护—“这年头,如此老实巴交的男人在政治家里面难道不是凤毛麟角吗?”一时大为舆论所接受,田中直纪的当选也就顺理成章了。】之所以要为女儿择婿入赘,也许不仅仅只是因为自家没有男孩,更多情况是双方家庭出于利益考虑,也就是所谓的“政治联姻”。有时女方家虽然很穷,但“门第”很高,男方就带着钱入赘,作为回报,男方则可以提高自己在等级制体系中的地位。或者说女方家庭富裕,有能力让男方接受教育,为了获得好处,男方要离开自己的家庭到妻子家里去。还有时是女方父亲希望通过此举获得理想的公司合作者。不管是哪种情况,入赘的丈夫所承受的情义都是很沉重的。因为在日本,将自己的名字改入别人家的户口簿是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情。在封建时代的日本,这样的女婿在战争中必须为岳父竭力而战,为了向这个新家庭证明自己,即使是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在所不惜。6【6萨评:这种事儿日本人硬着头皮也会干下来的,因为情义要求他这样做。换了中国人,在历史上更多的是在双方之间充当缓冲与和平鸽的角色,没有一个岳父敢这样信任一个连自己亲爹都杀的女婿。】在当代日本,“政治联姻”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情义约束力,使女婿和岳父的事业以及这个家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是非常沉重的约束。尤其在明治时代,这种事情有时对双方都有利。但是日本社会对入赘非常反感。日本的老古言常说:“有米三合,决不入赘。”日本人的这种反感情绪主要还是由于情义的缘故。他们决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说:“这不是男子汉所为。”履行情义很难,是“不情愿”的,因而“为了情义”最能表达日本人沉重的人际关系。
  不仅对姻亲的家庭责任是情义,甚至对伯父、伯母、外甥、侄女个人的义务也属于这一范畴。在日本,对这些近亲的责任不属于孝道,这是日本和中国在家庭关系方面的一个重大差异。在中国,这些亲属,甚至比这还远的亲属也能分享所有的资源。而在日本,这是情义关系或者是“契约”性质的关系。日本人指出,一般而言,帮助这类近亲并非是出于个人“恩情”,而主要是为了报答共同祖先的“恩情”。抚养小孩当然也是有责任所迫——当然,这是一种义务;而帮助远房亲戚,虽然也是出于同样的道德要求,但却是情义;在不得不帮时,人们就会说自己是“被情义所牵”,就像帮助自己的姻亲一样。7【7萨评:很多日本人本身是不喜欢这种义务的,所以“穷亲戚”的日子通常都很难过。只是他们不能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否则自己的名誉就会受到损伤。不过,一旦有机会,日本人还是愿意想办法推托这样的情义。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政府达成协议,一些在战争中流落中国的日本孤儿被接回日本。很遗憾,很多这种“归国者”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日本的亲戚不是热烈地欢迎他们回到祖国,甚至是冷面相对,根本不认他们这些亲戚,哪怕是亲生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倒是一般社会志愿者给了他们大量的帮助。在感叹世态炎凉的时候,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归来让小心谨慎的日本亲戚已经在考虑会不会造成财产分割的问题,或者给自己找来“情义缠身”这样的麻烦了。】
  

情义“最难承受”(3)
与姻亲的情义关系相比,大多数日本人更重视重大的传统情义关系,比如武士对他的君主及其同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的是一个具有荣誉感的人对其上级及同辈人的忠诚。在很多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情义中包含的责任都深为人们肯定,并将其作为武士的美德。8【8萨评:这种忠诚并不需要他的上级真正有恩于他,只要双方有这个上下级关系就可以了。在日本传统中,当等级和私恩冲突时,要求有道德的人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对等级的忠诚。等级是日本传统社会得以运作的基础。】在德川氏还未完成统一大业之前的日本,人们甚至认为这是比“忠”还要高尚的美德,而“忠”在那时只是将军的义务。在十二世纪,源氏将军要求自己的一位大名交出他所庇护的一名藩主。那位大名写了一封信,并保留至今。他非常痛恨对他情义的诋毁,因此拒绝以“忠”的名义而背叛情义。他在信中写道:“对于公务,我个人无能为力。但品行高尚的人之间的情义却是永恒的真理,它超越了将军的权威。”最后,他拒绝对“所尊敬的朋友失信”。9【9萨评:这段文字引自朝河贯一《入来院文书》中对镰仓幕府时代历史的记述,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萨摩藩本身就是和幕府不大和睦的地方政权,对将军的“忠”也不那么重视。】很多历史故事都描写了武士崇高的道德品行,至今仍为人所熟知。现在,通过润色和加工,这些故事渐渐地变成了能乐剧、歌舞伎和神乐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世纪一位名叫弁庆的浪人10【10萨评:浪人,指的是没有所依附的主君,自谋生路的武士。】的故事。他力大无敌,但没有其他资源可以利用。他曾寄住于一家僧院,但所有的僧侣都对他感到恐惧。为了搜集一名封建武士所需的行装,他杀害所有过往的武士,收缴他们的刀剑。最后,他向一位年轻人挑战——一位瘦弱、具有纨绔气的领主。没想到却遇到了对手。后来,他发现这位青年原来是源氏11【11萨评:源氏,指的是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的源氏家族。源氏家族的首领源赖朝在平安时代末期击败强大的平氏家族控制日本,以后有九代将军都是这个家族产生的。下面说到的源义经就是源赖朝的弟弟,后为兄长猜忌所攻杀,是日本著名的悲剧英雄。】的后代,正筹划恢复他们家族的将军地位。这位青年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所喜爱的英雄源义经。弁庆立即向源义经表示了热忱的情义,并在战场上为源氏家族杀敌立功。但是,在有一次战斗中,敌众我寡,他们被迫率领家臣逃跑。他们将自己化装成为建立寺院而在日本全国化缘的僧人。为了免生怀疑,弁庆装扮成首领模样,而源义经打扮成普通僧人。沿途如果遇到敌方的检查,弁庆就拿出编造好的一卷寺院募捐者的名单,通过诵读来欺骗敌人。然而,在最后时刻,尽管源义经装扮成下人,却无法掩饰他的贵族气质,由此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他们立即召唤大部队。这时,弁庆立即略施小计,消除了敌方的怀疑。他借口一点小事打了源义经一耳光,敌人立即消除了对源义经的怀疑。因为,如果这位化缘的和尚真是源义经的话,家臣是绝不敢对他动手的。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违背了情义。弁庆的不敬行为挽救他们的性命。在到达安全地方之后,弁庆立即跪倒在源义经脚下,请义经赐死。这位领主慷慨地赦免了他。12【12萨评:源义经,乳名牛若丸,身材瘦小,他战胜强大的对手弁庆,被视为日本式的大卫对歌利亚之战。因此,日本对以弱敌强的战例经常被冠以“仿佛牛若丸对弁庆”的形容。在日文资料中,形容中国海军逸仙号战舰在长江中与蜂拥而至的日军轰炸机恶战,就不无钦佩地使用了这个说法。源义经是日本著名的悲剧历史人物,他幼年随母亲逃亡,长大后发动复仇之战,以英勇善战击破当时篡夺权力的平氏政权而著称。平氏家族灭亡后,源义经的哥哥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对这个弟弟却是防范又嫉妒,终于发动了对源义经一派的清洗。弁庆打源义经耳光的事情,就发生在源义经逃亡中。源义经的妾,日本著名的三大美人之一静御前也在这次逃亡中被源赖朝掠去。源义经最终战败自杀。源义经在日本深受爱戴,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他悲惨的命运。日本民族,对于悲剧有着特别敏感的情结。】
  

情义“最难承受”(4)
这些历史故事中所描述的情义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不满的痕迹。这些故事对现代日本人而言就像是黄金时代的梦想。这些故事告诉人们,在那个时代,情义没有丝毫“不情愿”的意思。如果情义与“忠”相冲突,人们可以体面地坚持情义。当时,情义是人们珍视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而表面又具有封建制度的特点。“懂情义”意味着一个人要终身忠诚于君主,而君主也要关心自己的家臣。“报答情义”,就是甚至要把生命献给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君主。
  当然,这只是一种幻想。日本的封建历史说明,有很多的例子都表明在战争中,敌对大名可以用金钱来收买武士的忠诚。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君主诋毁了自己的家臣,从传统上讲,家臣可以离开君主,甚至加入敌方阵营。我们在下一章中讲述这一点。如同日本人赞颂捐躯尽忠一样,在谈到复仇时,日本人同样是兴致勃勃,因为两者都是情义。对君主的忠诚是情义,而对侮辱进行报仇是对自己名誉的情义。在日本,这是一块盾牌的两面。13【13萨评:这两种理由对于实心眼的人来说都是很可以接受的理由,可是偏偏导向完全不同的结果。“墨索里尼总是有理”这一条,在过去和今天的世界里,在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汪精卫在武汉提倡焦土抗战,到南京“艳电救国”,如此矛盾怎样自圆其说?据汪氏解释,在武汉是“为国”,到南京是“为民”。那么,在武汉怎么就不考虑为民,在南京怎么就不考虑为国了呢?今天美国对一些不那么“民主”的国家,忽而因为“普世真理”打过去,忽而因为“友谊”大加援手,又是一个例子了。】
  不过,那些描述忠诚的古老故事,对现代的日本人来说只是令人高兴的白日梦罢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履行情义,已经不再指的是对自己合法君主的忠诚,而是要履行对各种各样的人的义务。今天当人们常常谈到情义时,往往充满了不满的情绪,强调说是个人迫于舆论压力而违背自己本意来履行情义。人们常说“完全是出于情义才安排这桩婚姻”、“仅仅出于情义,我才被迫为那个人提供工作”、“我必须见他的原因仅仅是出于情义”,等等。他们还常常说“受到情义的困扰”。辞典把这句话译成“I am obliged to it”(我被迫这样做)。人们还说“他用情义来强迫我”、“他用情义来困扰我”。上述的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习惯用语意思都是出于对某些人以往所施恩情的考虑,讲这类话的人被迫做他们不想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农村,在小商店的交易中,在大财阀的上流社会中,甚至在日本内阁,人们都“被情义所迫”、“为情义所困扰”。一个求婚者可以凭借两家之前的关系或交往来给自己未来的岳父施加压力;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取得农民的土地。迫于情义的人也觉得自己必须答应。他说:“如果我不帮助我的恩人,世人就会说我不懂情义。”这些都含有“不情愿”、“只是为了面子”的含义,正如日语辞典进行的解释。14【14萨评:看到作者对于情义的研究,隐约感到了美国人对于纳税的看法—税,是不能不纳的,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纳税这件事又没有谁会喜欢,所以美国总统竞选的一个重要武器就是减税(当然能不能兑现再说)。一边交税,一边不情愿地抱怨,美国人的表情此时和日本人讨论情义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情义是严格的规定,必须进行报答,它们不像摩西十诫规定的那样是一些道德准则。当一个人迫于情义时,往往会无视正义。人们会常说:“为了情义,我不能坚持正义。”而且,情义的准则不包括像“对待自己的邻居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样的内容,它也没有规定一个人要主动地宽以待人。它只是说,一个人必须履行情义的义务,否则,人们就认为他是无情无义,他将在世人面前感到羞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必须遵守情义。实际上,在英语中,“对社会的情义”常常被译为“服从公众的舆论”。在辞典中的翻译是“我只好这样,因为这是对世界的‘情义’。”这句话可理解为“因为世界不接受其他的方法”。15【15萨评:这一点日本受中国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的传统社会,法律的作用是次要的,而各种约定俗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