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猛将列传 >

第5部分

猛将列传-第5部分

小说: 猛将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李牧是战国时代为数不多的值得人们敬佩的将领之一,而且他还是当时六国中唯一可以和秦军一决高下的人,所以我在这里把他写多一些,这也是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长期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屡立功勋,而且他爱兵如子,密切官兵关系,他常常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分钱分物真忙,厚遇士卒,体恤下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封建时代也讲以人为本!)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后来他来到雁门关,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人,让匈奴单于轻敌冒进,而他则准备了射手十万,精兵五万等着傻乎乎的单于来攻。等敌人来了,他就扼住了敌人命运的喉咙,一口气展开了对十万匈奴士兵的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发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启发作用。在我看来,李牧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后世的汉飞将军李广。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部分史料选自《百度百科》,有改动,致谢!)

  从上述文字大家看明白了吧?李牧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猛人。

  好了,李牧的故事就写到这,我们的视线转移,越过万千关山,到赵国奸臣郭开(过开?意思就是给老子滚一边去,新疆话)家转一转。

  这一天郭开家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郭开嘴里哼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谣愉快的迎接着这位客人,因为他知道,这位客人将给他带来令人眼红的财宝。

  确实是这样,客人没有让主人失望,客人带来了重金,客人看着郭开喜笑颜开的样子,顺带着说了自己为什么要来拜访郭开。

  郭开收钱收多了,早有经验,他知道礼下于人,背后都没有什么好事儿。

  客人在郭开耳边说了几句话,郭开笑得像弥勒佛一样频频点头。

  第二天,邯郸城里就开始传播一个消息……李牧要反了!

  这还得了?赵王迁听到这个消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就把它堵住了,心里立刻有了想法,然后毫不犹豫的派赵葱(也不是好葱)上前线取代李牧,并且赵王赵迁充分发挥了帝王们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本色,等李牧一回来就斩杀了他!

  李牧就这么被王翦的反间计给害死了,我说过,历史的幽默实在让人掩卷长思,李牧一生拼死保家卫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却以“谋反”之名被杀!历史,我还要怎么说你?

  这件事儿很让人痛恨,恨的倒不是王翦,而是那个昏聩至极的赵王迁,以至于很少骂人的司马迁老先生都动了肝火,义愤的骂赵王迁“其母倡也(意思是:赵迁,你娘是一个婊子!)”

  李牧是一个让士兵衷心爱戴的将领,有着崇高的威望。他死了以后,人心都散了,小弟也不好带了,这样的军队已经失去了灵魂。

  从那以后,王翦总算打破了战略僵持,开始有条不紊的收拾赵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翦势如破竹,他的军马水银泻地一般无所不在,赵国在他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丧失了抵抗之力。

  公元前228年,王翦向整个赵国发起了总攻。他在赵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连拔赵国九座城池,一路上斩杀赵国十多万人,那真是血流成河,鸡飞狗跳啊!战争的惨烈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这一年炎夏,繁花如锦,绿草如茵,王翦策马扬鞭来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外围。

  邯郸,我来了。

  王翦觉得眼中有泪水要夺眶而出。

  邯郸,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今天将是它做为赵国首都的最后一天!

  王翦挥动帅旗,他手下无坚不摧的弩兵发动了战国史上最凶猛的远程射击,连续不断的弩箭飞上天空,无数的飞羽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刹那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邯郸的上空铺天盖地的飞箭厉啸着落下,所有的生命都被这沛莫能御的杀气惊吓的屏气凝神,士兵们躲在堡垒里不敢探出头来,百姓们惊恐的跪在祖宗的牌位前祈求平安。

  在强大无匹的秦军面前,邯郸就像一个被剥光的少女,等待着最痛苦的时刻。

  按照惯例,箭袭之后,就是强攻,这里的强攻是指强大的攻击。

  失去了抵抗之力的邯郸弱不禁风,根本就不是王翦虎狼之师的对手,三个时辰之后,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灭。

  做为战国后期的第二军事强国,赵国的灭亡一点都不让人惋惜,因为它的灭亡只能用两个字评价………自杀!

  它被秦国灭亡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人绝不相信,自觉自毁长城”。以前它就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取代廉颇,造成长平惨败,赵军死45万人,元气大伤,赵国军队中的中坚力量死伤殆尽;继之他还不思悔改,又有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现在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国最后的灭亡。

  它还不够活该么?

  赵国灭亡了以后,王翦的名字就像惊天长虹一样震动了所有国家,始皇帝专门派祖国的慰问团到前线进行歌舞表演,秦国的歌手带着对王翦及其军队发自内心的钦佩献上了《秦国感谢你》这首歌,让广大秦军在征战之余充分感到了始皇帝带来的温暖。

  灭赵,只是王翦扫灭五国的开始,还有四个国家等着看王翦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猛虎下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高渐离在易水河畔击筑而歌,送别自己的刺客兄弟荆轲。

  两人相对无语,大风吹动他们的衣襟,一行大雁掠过他们的头顶,几点白霜打湿了他们的鞋子,铅云如晦,暗淡的天空下,高渐离送别了自己的知己。

  荆轲不愿别离,但是却要面对永别。

  他去刺秦。

  去年今日此时节,王翦雄风浩荡,率领四十万大军远征赵国,始皇帝自己也没有闲着,他派出了另外一支部队兵临燕境。燕国国小力弱,找遍全国也找不到可以抵抗秦军的军队,但是它又不愿意束手待毙,还想做最后的抗争。

  于是燕太子丹寻遍各国终于找到了一位不世出的豪杰好汉,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从上述文字中关于他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这一说法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职业,从“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中我们就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他后来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

  高渐离来为荆轲送别,送的是生离死别。

  燕太子丹知道自己的国家弱小,所以就想以巧计取胜,他的巧计就是刺杀秦王政,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喘息的机会。

  这是燕国最后的办法,除此之外,他们面临的结局就是亡国。

  刺秦的细节我就不说了,大家对这一段历史相当了解,以前的中学课本里也有,许多人都学过那篇课文,我就不给大家复习了。

  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去奉献,他这“恨的奉献”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王杀死。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荆轲不是喜好读书击剑吗?那么他的学问和剑法应该很不赖才对,但是按照《史记》里的说法,他不但没有机会杀秦王,(怎么会图穷匕见?他在刺秦之前连基本的刺杀步骤都没有想好吗?怎么会一不小心让秦王发现了匕首呢?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而且在秦王惊慌失措、殿下的守卫士兵和大臣都不能上前救助秦王的情况下,他追了人家半天也没有追上,反而被秦王拔出佩剑杀了,这和他“著名刺客”“喜好击剑”的称号及爱好实在不相符,或者说他是浪得虚名也不为过。

  这是为什么?

  这背后一定有其他的原因。我觉得《英雄》这部影片说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荆轲根本就没有打算真的刺杀秦王!

  他的这个思想的根源就在于他“喜好读书”,正因为他喜好读书,所以他明白天下大势,更明白刺秦成功也不能挽回燕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当一个国家想要凭借杀了对方的最高领导来换取暂时的喘息机会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白,这个国家其实也是没有希望继续生存下去的,因为它已经丧失了立国的根本……自保图强。一个不能自保的国家就像乱世中毫无反抗之力的女子一样,只能等待着横加的命运。

  还有,荆轲刺秦成功了又怎样?秦国难道不会因为燕国的卑劣计谋而全国一心,以哀兵同仇敌忾,席卷燕国吗?也许荆轲早已看到了这个结局,所以他没有全心全意的去刺杀秦王,他只是在实践自己对燕太子许下的承诺。

  他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去秦国的,他本来就是打算死在秦国的。

  秦王是什么人?燕太子跟他玩阴的,他能饶得了燕国吗?本来秦王就想把燕国给灭了,现在好了,现成的借口送上门来,秦王乐的胡子都掉了几根,立刻派声威如日中天的王翦率领大军杀向燕国。

  其时王翦已经消灭了赵国最后的残余势力,接到秦王的命令以后,他马不停蹄的挥师北进,很快就攻到了大家很熟悉的一个地方,易水(位于今河北易县境内)。

  易水啊易水,你东流的水儿居然成为燕国命运的最后见证,以前你送别过名垂百世的荆轲,今天你又要接纳故土子弟无尽的鲜血和最后的生命。

  王翦来了,兵临易水。易水之畔,是燕军最后的武装。

  此时的燕军对王翦已是畏之如虎,王翦战无不胜的名头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燕军上下无心恋战,王翦的一个冲锋就打垮了燕军的防线,燕军大溃,人马争相退却,王翦挥兵追击,赶尽杀绝。

  那一天,易水暴涨,河水几乎与河岸平齐。出现这种状况,不是老天爷用暴雨来哀悼燕国的灭亡,而是燕国士兵无数的尸体堵住了易水的河道,以致于河床拥塞,水与岸齐。

  经此一役,燕国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力,王翦在燕国境内重新上演了纵横驰骋的一幕,占领了燕国大片疆土,他用细刀割肉的方式保持着对燕国境内所有反抗活动的高压,不允许任何反抗可以得逞。

  就这样,王翦一直磨刀霍霍,慢慢的修理燕国,等到公元前226年10月,王翦很轻易的攻陷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喜和他儿子丹趁乱逃跑了,而秦国的战略方向转到了楚国,他这时才离开燕国。

  他一直没有追杀燕王喜和燕太子丹,让他们率残部逃到了辽东,听任他们苟延残喘而不追杀到底。

  为什么呢?他有机会和能力杀了燕王,但是他没有杀,对此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懒得杀。

  就算杀了这个已经不能成为对手的燕王父子,秦国也已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况且杀死一个不值得杀的、已经名存实亡的对手,毫无声威可言,只是多此一举的徒劳。

  燕国灭亡,王翦干的。

  燕国,立国于公元前323年,被秦彻底灭亡于公元前222年。

  大家也许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燕太子丹是怎么死的吧?告诉你,他是被他爹杀死的,他爹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目的很单纯…向秦求和,杀自己的儿子,求和?对,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他爹杀死了处心积虑、一心想中兴燕国的丹。

  帝王?如粪土尔!

  就在王翦灭掉燕国以后,整个北方已经没有了秦国的对手,大部分土地已经装进了秦国的腰包。

  此时秦国的东面还有一个魏国,此时的魏国已是惊慌失措,孤立无援,昔日共同抵抗秦国的好哥们灰已飞,烟已灭,它仓皇四顾,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兄弟。这时王翦教育的很好的儿子王贲奉命出击,东出关中,东向攻魏,他充分继承了老爷子王翦的攻击之法,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谁能挑得起抗击秦军的大梁?),大梁就是现在的开封市,其立市之地远远低于黄河水道,这个特点为秦军顺利攻下大梁埋下了伏笔。

  魏王面对汹汹而至的秦军,彻底失去了拼死一搏的勇气,玩了个假投降,秦军识破了他的伎俩,毫不犹豫的攻破了大梁。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

  这样看来,魏国灭亡的最为迅速。这个曾经演义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窃符救赵等等精彩故事的国家最是不堪一击,连基本的好戏都没有上演就被初出茅庐的王贲给灭了。

  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哎,写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