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眼中的最大"共谍":郭汝瑰-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汝瑰回忆录》序
我如愿以偿,有幸成为这部书的最初读者。从我认识作者的那一天起,整整四十个年头过去了。这部书把我带回了往昔那些充满危险而又充满希望的艰难岁月。作为郭汝瑰同志的老友和他重归革命队伍的见证人,我重温了好多亲切的回忆:汝瑰同志原是国民党内的一位热情奔放的爱国将领,在抗战中及胜利后一直和全国人民一样坚定地追求祖国的*进步,繁荣富强。可是,国民党当局至今还指责他为“共谍”,把他的活动说成是“戡乱”失败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抗战将胜利和内战未爆发的前夕,我爱人任廉儒同志,两次安排了他和董必武同志在我家会见。汝瑰同志其时是国、共、美“三人小组”会议国民党方面代表张治中将军的副手。他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以厚望,甚至还幻想蒋介石“放下屠刀”,化干戈为玉帛。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也是很天真的。但是,无论董老或是廉儒同志,在和他倾谈时,都没有去打破他的幻想,他们要让蒋介石和马歇尔给他上一课,以事实告诉他:“此路不通。”因此,我要说:要不是国民党抗战末期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使他失望的话,他是不一定要去找共产党的;要不是国民党粗暴地在抗战胜利后,践踏了包括郭汝瑰同志在内的亿万民众渴求和平的愿望,他也不一定非脱离国民党不可。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台湾当局的唧唧喳喳。
我所以称汝瑰同志为回归者,乃是因为他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便是共产党人吴玉章的秘使,他的使命是回川到他堂兄郭汝栋部队从事革命工作。哪想到大革命的失败,反把他推入了军阀混战的漩涡……激进而非常幼稚的青年军官郭汝瑰,在国民党“清共”的压力下,东渡日本求学,企望“读书救国”,可是“九一八”事变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愤然终止了学业,而国内等着他的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被“政治解决” 的灰烬。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他才找到了报国的机会。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受到陈诚、蒋介石的器重,从此青云直上,跻身上层。而由此他也就痛切地目击了、感受了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的*。他洁身自好,当了一个好官,然而一个好官无补于“*”的病入膏肓。于是他想组织少壮派军人的造反小团体,之后又热衷于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醉心议会*,如此等等。然而,这一切尝试都被国民党的法西斯专制*所一一否定了。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他意外地和大革命时代的老朋友、地下党员任廉儒同志重逢,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给他的机遇一下重合了,像不少真诚的爱国者一样,他找到了自己合乎逻辑的归宿:跟共产党走,因为只有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当然,这时的郭汝瑰同志和三十年代的那个热情多于理智的青年已迥然不同,犹如树木不同于种子。历尽半生的否定之否定,他的回归已上升为更高的层次。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以毅然留在国民党军界的方式,投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汝瑰同志走过的道路,曲折惊险;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丰富而深刻。这部*令我一饱眼福,获益匪浅。作者是研究中国军事史的专家,他的性趣,不免偏重于展示他所经历的战争风云,而对他自己,则是过于自责和自谦了。于是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以就教于对这部书和我怀有同样兴趣的读者。
罗莹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在卷头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就开始记日记,作写*的准备,以求留下我对外作战的史料。可是解放后,我觉得事迹平凡,个人渺小,就不想写了。
熟知我六十年军旅生涯有曲折、隐晦岁月的同志都勖勉我说:
“你在国民党深受统治集团军事当局的信任,为何放弃步步高升的机会,甘冒杀身危险,一意追求加入共产党?解放后三十年你也受过一些委屈,但不灰心,不自馁,终于实现了你的夙愿。是什么力量鼓舞你的,你如实写出来,对某些处变革时代,对革命信仰发生危机的人,可能不无帮助。”
也有人说:“中国新*主义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使亿万人卷入,其中不少人是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的,你就是其中之一。你历述从旧营垒冲杀出来的思想活动,以启发旧营垒中寻求光明的人,不也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吗?”
有的同志则认为:我参加过国民党许多军事谋议,了解一些军事机密,应如实写了出来,为我党我军现代史工作者提供真实的史料,是责无旁贷的。
虽有这些同志的勖勉和期望,但我觉得个人的经历,比起在伟大中国革命斗争中为建立新中国流血牺牲,立下不朽功勋的无数英雄来,实在微不足道。我之背弃蒋介石集团,不过对共产主义有点儿模糊好感,略具爱国心,有点政治军事上的预见。我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迟早要遭人民唾弃,我不甘作危害国家的败类,并作反动派的殉葬人罢了。一个人哪能这么一点正义感都没有呢?我还是不肯写。
1982年某月我得到一封匿名信,全文如下:
文天祥 洪承畴
史可法 傅作义
郑成功 陈明仁
李香君 程 潜
张灵甫 ×××
黄伯韬 赵德树
李仲辛
傅秉勋
贾绍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裁判
这三个×,无疑是代表郭汝瑰三字。我认为这是受封建毒素深,分不清忠于个人与忠于国家民族的是非界线,无时代观念的迂腐之论,太鄙俚糊涂了,便一笑置之!一位同志接过一看,顺手写上第三行:关羽、郭汝瑰。他认为我如关羽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我看了接过笔来,添上第四行:郭汝瑰、郭汝瑰,并说明:我的意思,郭汝瑰就是郭汝瑰。时代不同了,信息灵通,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现代的人,有着不同的主义信仰,不同的世界观,追求进步光明,当然要与落后腐朽绝裂,封建时代的某些只懂忠君而不辨忠君与爱国之区别的古人,是无法比拟的。辛亥革命以后,而站在清王朝的立场,说孙中山是叛徒,视张勋、郑孝胥辈为忠臣的人,岂不糊涂可笑!何况近代中国许多坏事都是在封建道德掩盖下发生的,如果不站在现时代人民的立场,不为国家的利益着想而徒谈忠义,只会有助于封建主义“借尸还魂”。我不但不敢高攀古人,不乐于与封建时代的人比,更深恶痛恨封建道德,助长专制*,妨碍*法治。这位同志明白我的意思之后说:对呀!一些封建道德,危害中国,不能等闲视之……你对蒋介石集团的种种情况皆所目睹,深知许多内幕,就是应该辨明大是大非,用爱国主义驱除这一缕不散的封建阴魂,以求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嘛!你以亲身经历,从某些角度揭示读者以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整个社会面貌,摆出一面镜子,使后人有前车之鉴,总是有利于祖国长治久安的好事嘛!就是保存一些真实史料以供近代军事史的研究,也不是小事呀!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你应该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听他这么一说,我思想斗争很久。我想:我确曾亲见国民革命军北伐,国共合作,祖国一片兴盛气象。蒋介石另立中央,定都南京后,代表腐朽阶级的当权人物尽弃孙中山先生的教导走向革命反面,搜括民财,荒淫无度,派系倾轧,倒行逆施,置国家前途于不顾,使亿万人民流离失所。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失利,从蒋介石到一般亡国大夫、奸商市侩,纷纷出售南京房屋,转移国内资金到海外去,与南明朝马士英、阮大钺辈在南京不守时,不忘“一队娇娆、十车细软”的丑态,何其相似乃尔!这真是一场“桃花扇底送南朝”的金陵春梦!我将自己的耳闻目睹写下来,作为历史借鉴,确实是义不容辞的,于是我决心写。写只是为了宣扬爱国主义,揭露封建主义。揭露只是为了吸取教训,不是存心丑化任何人。如果台湾军政各界老长官、同学、同事、朋友,原谅我“攻错若石”的苦心,不吝指教,交换意见,共励忠诚谋国之意志,因而能有助于祖国和平统一意见的接近,那就远远超出作者的期望了。
此外,我还要结合我六十年的军旅生活,就所经历的历次战争,提出一些个人在战略战术上不成熟的看法,从旁说明国防措施与整饬吏治,发展生产,是息息相关的,或者也能对我国的军事与国防建设起到微小的作用。
郭汝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郭汝瑰回忆录》目录
一、青少年时期(1907—1925年)/1
家庭和家教/1
憎恨人生路不平/4
成都联合中学/5
到广东革命去/8
二、在黄埔军校(1926—1927年)/10
到黄埔去/10
北伐频传捷报/14
升学和迁校武昌/15
血花剧社的一幕/18
在宁汉分裂声中提前毕业/20
黄埔同学会/21
三、奉命回川(1927—1930年)/23
我的堂兄郭汝栋/23
亲历四川军阀混战/27
随郭汝栋部队出川/31
我的婚事/32
四、在日本(1930一1931年)/35
到日本去/35
进日本士官学校/37
备受歧视/42
日本军制种种/44
五、在陆军大学(1932—1937年)/47
退学回国/47
陆大的性质和简况/49
陆大的课程、训练、校风/52
我任陆大研究员和教官/62
陆大在蒋军建军和作战中的作用/64
六、在抗日战争中(1937—1945年)/67
双十二事变前后/67
七七事变时庐山所见/71
淞沪战役/73
南京失守/88
珞珈山干部训练团/90
武汉战役/91
听覃振谈宋美龄的婚事/100
参谋长会议/102
任暂编第五师师长参加长沙第三次会战/104
在国防研究院学习/115
到英国考察/119
在军政部工作/122
参加受降/124
七、在停战谈判中(1945—1946年)/129
参加三人会议谈判/129
随军事三人小组出巡/134
东北停战协商/141
停战谈判尾声/155
八、蒋军整军及改组军事机构(1946—1947年)/159
对国防部职权的争夺/159
我一年三迁的闹剧/164
整军的夭折/167
“十三太保”与“十八学士”/171
九、在国防部第三厅和徐州陆军总司令部(1947—1948年)/173
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173
出任徐州陆总参谋长/183
大别山作战会议/199
徐州陆总的暗淡结局/201
再任第三厅厅长/205
作战检讨会议/208
济南战役/212
十、亲历三大战役(1948—1949年)/216
辽沈战役/216
淮海战役/228
平津战役/244
十一、率部起义(1949年)/248
设法脱身/248
周旋和伪装/252
蒋介石召见/260
宜宾起义/263
十二、在川南行署(1949—1950年)/272
十三、在南京军事学院任教二十年(1950—1970年)/275
赴南京途中/275
到达南京军事学院/276
临淮关河川演习/277
在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学组/278
在司令部工作教授会/279
在军事史料研究处/281
十四、追求入党和我的入党介绍人(1946—1980年)/283
十五、满目青山夕照明(1970一1996年)/290
住巴县十年/290
移住重庆市北碚区/292
主编《中国军事史》/293
主编《中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长篇》/294
我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四至七届)/296
在黄埔军校同学会/297
最后的追求/302
附录1//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表/304
附录2//1946年至1947年蒋军战斗序列变更表/309
附录3//国防部组织系统及厅、局、司长以上姓名表/310
附录4//我对蒋介石军事思想的批判/311
附录5//原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司令郭汝瑰起义历险侧记(梁佐华)/330
附录6//杜聿明著《淮海战役始末》摘录/335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到黄埔去(1)
孙中山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协助下,改组了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行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黄埔军官学校。这使国民党气象为之焕然一新,全国革命形势也为之大振,一时间“到黄埔去”成为全国各地热血青年的响亮口号。奔赴黄埔,犹如一股洪流,什么力量也抑制不住它。我和“庐山丸”上的百把个青年就是流入这滔滔洪流中的涓涓细流。
1926年3月“庐山丸”一到广州,我们立刻感到这里到处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气氛。当时广州正举行声势浩大的省港大*。街上到处张贴和悬挂着“打倒帝国主义”、“支援省港*”等红红绿绿的醒目标语。广州革命气势的磅礴、革命热情的高涨,使每一个踏上这块革命策源地的中国人都感到扬眉吐气,精神振奋。
我们在广州,先住进一家小旅馆——蓬莱旅馆,将郭汝栋的保送公文报送后,就专心等待黄埔军校第五期招生。一个月后正式入学。
黄埔军校当时正式的校名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按规定入校学员须先当六个月入伍生,入伍期满,再参加考试,升学为学生,每期学习八个月毕业。
当时,入伍生部(部长方鼎英)下设两个团:第一团团长为郭大荣;第二团团长为陈复。我被分配到入伍生部第二团第三营第十一连,驻广州白云山瘦狗岭下的沙河。从广州到沙河,要经过黄花岗。我第一次经过那里时,不由肃然起敬,缅怀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默念着“黄花岗上草青青,赤血洗净中华魂”的诗句,内心无比感奋。
沙河营房,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