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怎一个乱字了得--两 晋 南 北 朝(第一部) >

第7部分

怎一个乱字了得--两 晋 南 北 朝(第一部)-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人说:“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指的就是贾充、裴秀、王沈三人,他们乱了曹魏的天下,但是成就了晋王朝的天下。

  司马炎权衡了一番,认为帮自己成就帝王之业的人已经死去两个,最后决定任命贾充为尚书令,全面主持朝廷上的工作。

  虽然以贾充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尚书令的工作,但是在一个以人品、资历大于能力的社会氛围中,贾充为人虚伪谄媚,没有骨气,而且身上的污点,都是些用几袋去污净白能力奇强的奇强洗衣服都洗不掉的污点,自然被人所不齿。

  权力是最好的粘合剂,虽然贾充的人品被人所不齿,但是他手中的权力棒却吸附众多的贪权之徒,自此朝堂上出现了两大帮派,一个是“拥贾派”,主要成员有:

  太子太傅、侍中、太尉荀顗,(公元205年~289年) 字景倩,三国中荀彧的第六子,荀顗博学多闻,理思周密,却无洁身自好的品行。他曾与钟会就《周易》问题进行辩难,他通“三礼”,即《周礼》、《礼仪》、《礼记》,识朝廷大仪,曾负责修订晋朝礼法。

  可惜,懂礼的不讲道理。

  中书监荀勖(?~289年),字公曾,是荀顗是侄子,同样和荀顗博学多才,品行不正。他虽然被归到小人、奸臣的行当中,但是他确是晋代著名音律学家。

  荀勖主持乐律改革,依照三分损益法制造了与十二律相应的十二支笛,在此过程中发现了管口校正数,对中国音律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他考校和制订了新的律尺,并因此在中国计量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荀勖虽然能够准确制定音律和律尺,但是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不能够准确把握,跑了调,成为贾充的死党。

  荀勖此时的官职中书监,中书监自三国曹魏时期开始设置,便专管机密,属于朝廷的决策机构,是皇帝亲近的心腹,有“凤凰池”之称。当时的朝廷大臣都以担任此职为荣。荀勖曾长期担任中书监,后改任尚书令,就怅恨不已,认为夺了他的“凤凰池”。

  左卫将军冯紞,史书中无详细记载,却也是个谗夫中的好手。

  另一个自然是“倒贾派”,以侍中任恺和中书令庾纯为首,也聚集了不少朝中正直人士。侍中任恺青少年时即胆识过人,有较高的治国才能。河南尹庾纯同样博学有才义,司马炎非常器重他们,让其参与朝政。他们对贾充结党营私的行为,十分不满。

  贾充得势之后,朝堂失去了往日的平衡,朝野上下都憎恨他们。司马炎询问侍中裴楷当今朝政的得失,裴楷回答说:“陛下受命于天,四海承受教化,之所以德惠还未能与尧、舜相比,只因为朝廷中还有贾充之徒而已。应当召引任用天下德才兼备的人一同弘扬为政之道,不应当让天下人看到您以个人偏爱用人。” 

  裴楷(公元237~291年)字叔则,是裴秀的堂弟,以后出现的裴氏子孙,基本上都是一家人。裴楷少时聪悟有识,很早就以善谈《老子》、《易经》而知名于世。

  博学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司马炎登基之后,也学着先辈们,准备占卜一下,抽签搞个头彩,里面装着从一到X的数字签。谁到希望抽签抽得个大数字,数字越大,代表着帝位传的次数越多。

  司马炎的手气很臭,没有想到抽到了“一”,看到这个数字,司马炎的脸立马挂不住了,自己刚当上皇帝,难得就要保不住了吗?

  群臣更是面面相觑,开始搜肠刮肚,准备为老大开导。在这关键、尴尬时刻,裴楷站了出来,“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这话说得,司马炎听着快舒服死了,相信自己的江山可以传万代了,自己的幸运还会持续下去。

  裴楷为人正直,不巴结权贵、结党营私,但每次到富贵人家,见到人家珍宝什么的,动手就拿走了,真不当自己是外人。

  转眼之间,又给了贫困的人,每年都要向关系好的梁王和赵王要100多万钱,然后散给他人,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呵呵大笑,说道:“损有余而填补不足的地方,天之道。”

  裴楷还是有名的美丈夫,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步履从容而稳健,神情泰然而端庄,意气风发,“见者肃然改容”,即使粗服乱头,亦气宇不凡,时人称他为“玉人”。

  晋朝一共出现了两个“玉人”,裴楷属于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玉人”。 

  裴楷还参与了晋律法律的制定,其中的科令条文便是由他来制定的。司马炎认为这部法律是晋朝至关重要的典章,亲自讲解,让裴楷在朝臣中宣读。裴楷谈吐极佳,满朝文武都为裴楷的口才而叹服,并且裴楷还因是个超级帅哥,史书以“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来形容。

  虽然裴楷明说贾充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司马炎却无动于衷,对贾充依然宠爱有加。

  自古正邪不两立,被正直人士所不齿的人,一般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

  贾充想打到“倒贾派”,必需先除掉带头大哥任恺。

  打倒任恺,首先要减少他接触皇帝的机会,免除任恺侍中的职务,于是贾充就向司马炎推荐任恺,把任恺好是一顿夸奖,凭任恺的忠诚可靠,应该当太子的老师去。皇帝想到了自己的傻儿子的确需要一个老师,就任命任恺为太子少傅,但他所担任的侍中职务不变。

  贾充很郁闷,偷鸡不成蚀把米,还帮任恺了一把。

  面对贾充的好意,任恺不可能不知道,也寻找机会报恩,来而不往非礼也。当商议评定秃发树机能叛时,任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剿灭秃发树机能,应当派一位有威望、有智谋才略、身居要职的大臣去安抚,能够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贾充了。”

  为了增强说服力,庾纯自然也是板凳、顶楼上、极力推荐。

  司马炎一想到贾充以前建功的本领,再加上大臣们的极力推荐,立马下了诏书,便任命贾充统领秦、凉州各军事,他的侍中、车骑将军职务依旧。

  由于贾充要出征在外,尚书令这个掌握实权的职务自然要被拿掉了。诏书一下,朝野人心大快,“朝中贤良欲进忠规献替者,皆幸充此举,望隆惟新之化。”

  他们的极力推荐,搞的贾充连推辞的机会都没有。贾充郁闷至极,自然明白去征讨秃发树机能的结果。

  A、自己在皇帝身边还有人弹劾我,一旦离开京城,那些痛恨自己的人,还不一天一本的弹劾自己啊,自己还没有碰见秃发树机能,罢免自己的诏书就来了,说不准还有免费囚车接送回京。

  B、自己清楚自己的那点本事,出个馊主意,编个法律还行,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真的不行,根本不是秃发树机能的对手,和他打仗简直是送死。即使死里逃生,那些弹劾自己的人,更有了弹劾的口实,回家养老都会是奢求。

  C、自己凭借过人的运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秃发树机能灭了,但这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当自己回朝的时候,自己的那些小弟早已被弹劾的回家吃老米了,即使皇帝给自己加官进爵,也没有什么晋封的空间了,自己现在的官位已经到天花板了。

  D、……

  皇帝的命令不得违抗,但是贾充却不想去,贾充真的会去*秃发树机能吗?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第十一章   因祸得福的贾充
看过赵薇版的《花木兰》的读者,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耕户出粮,军户出丁。”由于花木兰家是军户(兵户),所以花木兰不得不替父亲出征。

  三国初期,主要实行募兵制,服兵役时为兵,退役为民。后因战争频繁,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曹操改为改行世兵制。这个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规定是差不多的。

  士兵之家列为兵户,兵户世代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后来司马炎伐吴时,就调诸兵户有二丁、三丁者取一人,四丁、五丁取二人,六丁以上取三人,年龄在十五岁至五十岁之间。但当兵员严重不足时,可能就是十三到六十岁了,或者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杜甫的《兵车行》有两句描写征兵的诗,“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就是描述当时征兵的情形。

  在读史书或者欣赏影视作品时,我们很容易看见这样的字眼,XXX领兵20万,YYY领精兵5万。其实,在这里有不少的区别。

  领兵几十万的时,一般就是指所有适合服兵役的男人,是个男人就可以,那些老弱残兵一般会做一些后勤之类的活,或者在战场上充个人数,从数量上吓倒敌人,但是当真正厮杀的时候,他们也还是要玩命的,不然别人就把他的命玩了,古时候战功的评比标准,其中有一项就是斩杀敌人数量,斩杀数量是重量不重质,数字出官嘛。

  精兵则是从那些兵中挑选出身强体壮、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相对而言,要远大于普通的士兵,虽然不能够做到以一当十,但是当三五个不成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出现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兵员的战斗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英联军控制伊拉克全境,消灭了30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时,美军死亡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排除巨大的装备差距因素,从死亡数量对比这点上,也可以说明美军的单兵战斗力要远远大于伊拉克士兵,毕竟任何先进的武器都需要人来操作。

  贾充就利用自己征兵的机会开始拖,从七月一直拖到十一月,司马炎一看贾充准备了四个月还没有走成,便率领公卿大臣们在夕阳亭为他饯行,赶他上路。

  皇帝都来送行了,贾充不得不走了,热锅上的贾充问荀勖有没有什么计谋,荀勖说:“您身为宰相,却被一人所控制,难道不让人小看吗?但是此次之行,推辞掉实在很困难,只有和太子接亲,才可以不用推辞外出之任而自然地留下来。”

  “那么谁可以去表达我的意愿呢?”

  “请让我去说吧。” 

  荀勖自己出的注意,就自己顶了上去,顺便还找了帮手冯紞,

  “贾公要是出远门话,我们都会失去权势,太子的婚事还没有定下来,何不劝说武帝纳娶贾公的女儿?”

  冯相点头如小鸡啄米,明白树倒猕猴散的道理。

  当初,司马炎为了自己的傻儿子婚事,打算纳卫罐的女儿为太子之妃,来改良一下下一代的遗传基因,免得再生出傻孙子。皇后杨艳却要纳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司马炎不同意,于是把贾、卫两家的女儿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卫公的女儿有五可,贾公的女儿有五不可:卫氏种族优秀而且儿子多,容貌美好而且身材修长,皮肤白洁。贾氏传统妒嫉而且少子女,容貌丑陋,身材矮小,皮肤黑。”

  虽然司马炎没有见过贾充的女儿,但是从郭槐的身上看出了贾充女儿的大概,真的与实际情况一点也不差。

  通过这个鲜明的对比,贾充之女完败于卫瓘之女。

  司马炎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娶个恐龙回家,面对天下的美女只能流口水,解馋的却是恐龙。于是坚决不同意纳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

  由于夫妻的意见不统一,于是太子的婚事悬而未决。

  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虽然有点弱智,但毕竟是预备皇帝,群臣们为了当一回国丈,成为司马炎的亲家,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傻虎口。

  太子妃的人选悬而未决,郭槐(贾充的老婆)明白自己的女儿虽然是个霸王龙,但是还没有出局,依然有机会参加太子妃的竞争,就继续收买皇后杨艳的左右,让他们不停伟自己女儿的添彩。

  皇后杨艳才貌俱佳,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后来嫁给了司马炎,应验了算命先生的先知。杨艳与司马炎是患难之交,感情十分好,但是杨艳也是个醋坛子,司马炎娶妃子都要经过他的同意,凡是貌美的一个也不要,所以司马炎的后宫就是一个侏罗纪公园,嫔妃全部是恐龙。

  这也是从正史里面证明了,为什么在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皇帝的老婆为什么会全是恐龙。

  面对自己儿子的婚事,杨艳明白必须要找一个能够辅佐自己傻儿子的太子妃,未来的太子妃可以不漂亮,但是必须要聪明,而且亲家必须位居高位。

  在贾充与卫瓘之女之间,贾充之女的综合价值要高于卫瓘之女,虽然司马炎不同意,但不停被吹风的杨艳,自然也会把这些风吹到司马炎的耳朵里。

  今天在送别贾充的宴会上,荀勖趁机说:“鲁公的女儿才质令淑,有《关雎》后妃之德,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储君。”

  荀顗、冯紞等也皆同声附和,盛赞贾女。

  司马炎不觉转意,感觉自己的可能判断有错误,毕竟没有亲自见过贾充的女儿,便问道:“贾公闾共有几女?”

  荀勖答道:“鲁公前妻生二女,已经出嫁,后妻生二女,尚未字人,长名南风,今年十五,幼名午,今年十二。臣闻*最美,正好入配青宫。”

  司马炎道:“十二未免太幼小了吧。”

  冯紞即接口道:“贾公三女容貌虽不及*,才德却比*为优,可谓才智双绝,女子尚德不尚色,还请陛下圣哉!”

  司马炎道:“既然如此,便以贾氏三女入配太子,怎么样啊?”

  荀勖这帮鸟人立马高呼“陛下圣明”了,终于保住了自己的老大。

  其实,语言大师才是真正的绝世化妆高手,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一个脸先着地的霸王龙魔术成一个还在天上飞的仙子。

  轰轰烈烈的太子妃选秀,就像超女选秀,走到最后都是纯爷们一样,笑到最后的却是一个霸王龙。

  贾充自然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