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 >

第39部分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第39部分

小说: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先拿出了那把照片,深情地望了望照片里的人:那是他的妻子,一个地道的、非常贤惠的日本女人。他知道她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自己的丈夫出去征战。在接到部队的通知的那一天,他没有告诉她,只是径直走到指挥部,乘坐第一艘船赶到了海对岸的一片国土:中国东北。

  他至今也没有收到她的一封信,但是他还是天天朝新设立的邮局跑,可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现在,一切都已经终结了。

  他把日本国旗缠绕在脑袋上,打了个结,又把照片放在自己军衣的胸前的一个口袋里,再从抽屉里掏出了那把精致的手枪。

  这是那年在上军校的时候,由于他出色的综合素质,被天皇亲自授予的手枪。

  他的目光在手枪和宝刀之间来回徘徊:他需要选择一种离开的方式。首先他需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他是军人,理应用枪自杀,但是同时他又是作为日本最高的等级:武士而存在的,那么他应该面朝日本,剖腹自杀。

  他很留恋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除了他的妻子。他带着深深的愧疚吻了一下他妻子的照片。

  最终,他选择了枪,他选择了军人的方式了断自己。

  “砰”一个罪恶的肉体从人间消失了,但愿他的灵魂能够在最黑最黑的地狱得到洗涤。

  铁桥上的枪声渐渐变弱了。

  舍甫琴科总算松了一口气,他轻松愉快地走到了铁桥的对面:“找到敌人的守备队司令了吗?”

  “自杀了。”

  “噢。”舍甫琴科有些遗憾没有亲自枪毙了这个法西斯暴徒。不过作为军人,他还是比较赞赏他的指挥能力的。

  从左岸登陆上来的亚历山大连扫清了最后还在顽抗的日军铁桥守备队。

  红军在击毙了反击上来的全部日军后,开始了泅水攻击。第一批红军战士很快就下水了

  “轰!”

  一个全身缠满炸药的日本人和一个红军战士同归于尽了。

  亚历山大走上了登陆场,遥望着铁桥,一面红旗迎着金黄的太阳,飘扬着……

  “砰”亚历山大顿时感到胸口被烈火烧灼,他立刻用手捂住胸口,鲜血从手指间的缝隙流出。巨大的疼痛使得亚历山大立刻就倒了下去。

  “砰”,“混蛋!”利亚贝舍夫连长一枪就毙了这个隐藏在死尸中还负隅顽抗的日本伤兵,然后扑到了亚历山大大尉的身旁:“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哥!”

  1945年8月17日下午5时37分02秒,这位反法西斯的勇士长眠在异国他乡中。

  然而连卡图科夫政委也不知道的是,亚历山大和利亚贝舍夫是一对兄弟,他们同出生在莫斯科市旁边的一座小村庄。望着伏在亚历山大身上痛哭的利亚贝舍夫,卡图科夫和高晨曦两位政委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军帽,深深地为这位军人哀悼……。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为斯大林辩护——红色的逝去 苏联解体
1991年一个萧瑟冬日的晚上,克里姆林宫上的红旗悄然落下,一个世界北部的超级大国随之分崩离析了。

  1917年11月7日,伴随着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尔乐号巡洋舰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共和国——苏维埃俄国诞生了,在这震撼世界的十天里,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体系也相继诞生。

  这个国家的诞生注定要震惊世界,震撼世界。

  1925年4月,随着列宁把俄国共产党改名为苏联共产党,一个崭新的国家在世界的北部闪烁着红色的光芒: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在苏联短暂的74年的历史中,以急行军的方式,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行了工业化,并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在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换来了世界的和平。雅尔塔会议标志着苏美两国共同成为主宰未来几十年世界的超级大国。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锤子和镰刀图案;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达到“极盛”,最高时的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80%,苏联早已爆满的核武库装载着比美利坚合众国还要多的核武器。这一个令人生畏的庞然大国,这一个拥有着近2000万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悄然声息的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呢?

  第一,苏联共产党的*和苏联官僚的共同作用

  苏联,全称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联盟(CCCP),请注意这个国家最后的两个字——联盟。苏联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联盟国家,这就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与列宁不同的是,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明白,世界革命在可预见的将来,在欧洲,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认为苏联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强国,要实现这个目的苏联已经拥有了一些前提,比如丰富的资源、人口等。因此,首先,苏联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其次,他希望建立单一制国家,他明白任何一个强大的加盟共和国迟早都会想方设法的脱离中央。因此他认为,国家的最主要的任务是用俄语教学,是所有的民族大融合。当然每一个民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但是最好不要在苏联强大的加盟共和国里形成。”(选自《斯大林传》作者尤里&;#8226;茹可夫提供的,原来自苏联档案馆关于苏联政治局会议的资料)

  但是,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建立的联合国被迫使斯大林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这将使苏联在联合国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比如说美国,美国拥有日本、西欧的一些国家、美洲国家的支持,因此他可以拿到十几张铁票,而英国则有加拿大、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票数。倘若苏联成为了一个单一制国家,那么苏联这边只有一票。这就意味着在联合国大会中,任何一个不利于苏联的提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斯大林不得不放弃他的想法,让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这样,斯大林在国家体制上的改革就失败了,这就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这是一句名言。不过非常可惜,苏联成了这句名言的验证者。

  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拥有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力量已经足以使其他的国家望而生畏。任何一个企图挑战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国家都遭到了失败。

  早在沙俄时期,俄国士兵就击败了瑞典的、法国的,也就是拿破仑的入侵。随后,波兰的入侵也被击败。

  在十月革命后,欧洲、美洲,甚至亚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组成协约国干涉军,再次企图颠覆俄罗斯大地上的政府——但是这一次,拥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协约国军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如果不是红军兵败华沙城下,那么波兰就会提前在1921年被“赤化”。

  最为著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这个叫嚣着“三个星期内摧毁苏联”的狂妄纳粹党徒,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库尔斯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这一切都注定,似乎外来力量无法摧毁这个顽强、坚韧的民族。

  可是,正如以前的沙俄政府,每一次这个泥足巨人总是先从内部崩溃了。

  我们在前面说过,苏联拥有近2000万名共产党员。但是,在叶利钦等人发动*政变时,却没有一个人,为保卫自己的机关大楼、苏维埃和共产党而战斗过,苏联共产党在早期的战斗力早已荡然无存。

  这样这个共产*家的崩溃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根基就在于苏联的共产党员。大家不要忘了,一手操纵苏联解体的叶利钦曾经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一个曾经的共产党员最后却成为了反党分子。

  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次震动世界的会议。

  1953年3月,随着被成为“红色钢铁”的苏联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的逝世,赫鲁晓夫接过了苏联这部告诉跑车的接力棒。

  然而,这位连中学文凭也算不上的苏共领导人,这位在斯大林面前唯唯诺诺的人,却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打出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旗号。

  我们暂且不说斯大林是否有错,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讲到。就是“全盘否定”这一点,赫鲁晓夫就已经错了。根据《辩证法》的原理,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说斯大林完完全全就是对的,但更不能说他完完全全就是错的。

  没有正确的对待斯大林,也就等于没有正确对待斯大林——苏联模式。正是因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全盘嘛,当然就是全方位的否定过去的历史,全方位的否定计划经济。这样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所做过的一切全部都是错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是绝对的错误),当然,斯大林的确犯过许多严重错误,但是*主义不是教条主义,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斯大林当然明白这一点(我想*的首脑们一定也明白这一点,不然改革开放岂不是“背叛社会主义”了),因此斯大林有必要修改马恩的社会主义模式。

  首先,斯大林面前的路,是谁也没有走过的一条路,更是一条十分艰险的路。的确,可能斯大林确实没有列宁那样的能力,可是其他的人谁又有呢?主张“花布工业化”的布哈林?“超高速经济发展”的托勒茨基?恐怕谁也不行,那么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撇开不说。

  正是由于这一点,斯大林难免在这方面犯错误,因为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使用。

  言归正传,既然“全盘否定”了,那么斯大林的一切改革,连同高强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部被否定了。问题是否定倒是否定了,可是赫鲁晓夫执行的,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高强度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是斯大林——苏联经济模式。但是这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苏联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回归过去,或者对现有体制进行改良。不是“全盘否定”吗,那过去的一切都是错的,这条路就被赫鲁晓夫封死了。改革已经被戈尔巴乔夫搞砸了,那么就只有一条道路——走西方“*”道路。

  叶利钦等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下苏联解体后,走西方“*”道路的俄罗斯的经济情况,这是相当有趣的: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仍然是拥有三万亿美元工农业总产值(注意,是工农业总产值,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工业强国。但是在苏联解体第一年,俄罗斯经济就倒退了整整一半,在随后的十年里,在世界各国经济都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罗斯经济却不增反减。到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剩下了4000亿美元,并且90年代俄罗斯的一次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减缓和股市的暴跌,美国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与前者的差别我想大家都看见了,我就不用细说叶利钦“改革”的正确与否了。

  第二,共产党员的*是苏联在关键时刻被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原因。

  共产党员的*还有另一个直接表现——官僚主义。

  早在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时,就发现了苏联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很多人认为官僚主义起源于斯大林时代,但是现在看来问题绝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斯大林认为必须对党进行某种改革。十八大决定成立制定新的党章和纲领的委员会,以确定党的新任务、新结构和党在全国生活中的地位。在1941年2月举行的十八大上,马林科夫代表政治局作报告时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没文化的老革命,我们需要工程师、教师、医生,哪怕他不是共产党员,重要的在于国家是一个有知识的国家,国家工业不应该由那些没有知识的官员们来领导,而应该由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经验的专家们来领导。

  斯大林认为,那些老的高级干部,比如各州、各边疆区、民族自治共和国的党委书记,可以借助于一种体制,通过不流血的方式从领导的岗位上换下来。

  斯大林参加了新宪法的制定工作,这部宪法至今为止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法律工作者都会承认它是一部世界上非常好的*宪法,斯大林第一个在苏联实行了秘密*,在此之前,苏联(包括沙俄)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历史。另外斯大林还决定选举必须是差额。他认为每一个苏联议会里的医院位置必须有至少3个人来竞选。这一决定被写入了1937年夏天通过的《选举法》。

  斯大林深信,如果给人民选举的机会,在3到4个候选人中将产生一个人成为州或者边疆区的党委书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百姓知道候选者不懂专业,就不会选举他,这时就可以对这个候选人说,老百姓不支持你,不信任你,你无法进入最高苏维埃。所以,很对不起,你重新找工作吧,做你能做的事。”(尤里&;#8226;茹可夫援引苏联档案馆资料)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执政党领导层不愿意自动放弃手中的特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如果一项政策侵犯了你的利益,要求你交出你的特权,你肯定不会情愿放弃。

  正是这样,苏联的官僚们推举出了赫鲁晓夫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与1937年夏天进行了大规模*。

  这也就产生了几个重要的问题:

  1、1937年的大清洗究竟是谁主持的?

  2、斯大林是不是现代人们所理解的“暴君”,赫鲁晓夫究竟是不是“*战士”?

  3、苏联到底听谁的,只听斯大林一个人的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斯大林。

  在二战期间乃至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