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试说西夏 >

第8部分

试说西夏-第8部分

小说: 试说西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蟊碇倚囊郧笊娴南闹莸奶炜眨馄诚钋既擞孟恃貌蝗菀资刈〉南闹莸奶炜眨獍倌昀此溆行÷胰纯徊欢南闹莸奶炜站鸵淞恕!!∽詈玫膖xt下载网

第十一章 突现危机(3)给也不一定比拿光荣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宋太祖赵匡胤自继位之初,就采取各种手段全力以赴消灭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对内,采用“杯酒释兵权”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动作剥夺了地方藩镇的兵权:对外,征南逐北平定“十国”。这些措施赵匡胤都运用的得心应手,出了两次攻打北汉因为准备不足不了了之以外,赵匡胤的“大一统”计划进展的还算比较顺利。可是如此顺利的政策,到了西北却碰了“软钉子”。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夏州李家雄踞西北几百年了,党项拓跋氏在西北少数民族中具有极高的威望。本来党项有些人就已经开始看不起中央政权了,如果再在处理夏州政权的问题上出什么差错的话,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宋王朝与党项之间的民族矛盾,这是当时正处在“拓土”阶段的赵匡胤不愿意见到的。第二,夏州李家多年来拥兵自重,不断地在一次次“勤王”和“反围剿”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如果贸然出兵的话,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赵匡胤也不想除了垃圾北汉以外给自己在树一强敌。第三点,这点尤为重要,因为夏州李家“世笃忠贞,虽为西北西北之捍,可为无负于宋者矣”。就凭这个,宋就找不到收拾夏州政府的口实,要想解决夏州问题就出师无名。

  可是宋王朝是不可能总这么放着夏州在那不理的,只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如同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没打进太原一样,这个时机又落在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手里了。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终于拔掉了北汉这根钉子,基本上算了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伴随着北汉的灭亡,宋、辽之间战略缓冲地的消失,宋、辽以及夏州李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而这个时候,夏州李家的内部又因为继承权问题出现了自定难以来最大的危机,这下可是乐坏了赵家老三。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李继筠的死说起。李继筠死了以后,因为他的儿子尚且年幼,所有就由他弟弟李继捧做起了夏州的留后。要说这兄终弟及之事,其实也不算什么新鲜事,赵光义不就是刚接了哥哥的班吗?再说了,想当初李思恭死了以后,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也是弟弟李思谏做了几年然后再传给思恭后代的吗?可是这李继捧跟李思谏和赵光义都比不了,那两个人都是开疆之臣,都有着极高的威望,足以服众。像他们那样的人继位的话,即使有人不乐意也没人敢说什么。可是李继捧不一样,他那点本事实在是不足以服众的。于是,也就出现了“继捧以季弟袭职,失礼诸父,宗族多不协”的盛大场面。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银州刺史李克远和弟弟李克顺起兵奇袭夏州,妄图以武力将李继捧赶下台取而代之。可是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被李继捧提前知道了。这李继捧就是在没出息他也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人家砍自己的脑袋啊,于是埋下伏兵把李克远给活捉了,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

  李继捧这一杀李克远算了捅了马蜂窝了,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更是不干了。要说以前夏州也不是没遇到过内乱,可是那都是夏州自己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需借旁人之手,可是这次却有人打起了中原朝廷的主意。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五月,继捧的另一个堂叔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向汴京方面上表,称这个李继捧不应该承袭夏州最高长官的职位,“恐生变乱”,建议宋朝召其入朝,目的也是在借宋朝之手,解除继捧节度使的职位。赵光义正愁找不着机会收拾夏州呢,李克文这一上书可算是给了他机会了,可也给了宋一个对峙了两百年的敌人,难怪后人评价说以后李继迁举兵反宋“致事者李继捧,肇事者李克文也”。

  赵光义一看机会自己送上门来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马上就着手准备收复夏州了。他一面派遣使臣持诏书命李继捧入朝,一面委派宋西京作坊使尹宪和李克文同去接替李继捧,同权知夏州。

  李继捧接到诏书,本不愿入朝,可是又想了想自己在夏州实在也是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没准儿哪天脑袋就没有了,再加上那个终于“权知夏州”的叔叔天天在耳边念叨,最后一咬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找皇帝住”,老子走了。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六月李继捧带着全家老小进宋东京开封朝见太宗,这一见可是意义非常,要知道从李思恭以来,夏州的军政长官就从来没有亲自朝拜过中原王朝,李继捧是第一个。可我们这位长官惨了点,他之所以带着全家老小走着跟蜀道差不多难的路来到汴梁,为的就是跑到皇帝身边避祸逃生。话说这种方法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那是那些藩镇节度使谁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都跑到皇帝身边来求个吉祥。不过到了后来皇帝自己都自身难保的时候,也就没人再用这招了,今天李继捧又把这招捡了起来。

  既然有求于人家宋朝,怎么也不能白让人家帮忙吧。可是李继捧身上也没什么可以送给赵光义的了,李继捧思来想去只好把祖宗经营了200年之久的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大部分说是四州八镇,但这里我采用五州八镇一说)献给了赵光义,以求在京城安身立命。李继捧这“纳土称臣”的行为,在宋太宗来说那是进一步完成了统一大业,可对于夏州了来说那李继捧可就有点卖土求荣的味道了,换句话说他不亚于是夏州的“卖国贼”啊。由此可见,这个“给”也并不是永远就比“拿”光荣啊。不管怎么说李继捧这一“纳土”真的是高兴坏了我们赵老三,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当然了,他也没有亏待李继捧,当下赏其金银无算,还封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彰德军节度使。同年九月,宋太宗又派使臣召权知夏州事李克文,绥州刺史李克宪携带家属迁入东京居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只是在发生了党项族的叛乱时,才派他们去安抚或*。李克文入朝后,还向宋太宗献出了唐僖宗赐给其祖先拓跋思恭的铁券及朱书御札,以表示他死心塌地地归顺宋朝。赵光义把李家这些人调到京城来,目的就是让他们与夏州的权力中心相分离,这和当初对付吴越的办法如出一辙。就这样,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算是以和平手段得到了后唐在公元933年以武力手段没有得到的东西,由此也能看出赵家兄弟真的是有着超强政治手腕的人物。

  可是赵光义是历史上有名的“急性子”皇帝,这次他又犯了急脾气。就在他把李家的重要人物全都“安排”在京城享清福的同时,他还派尹宪为夏州知州、曹光实为都巡检使,文武齐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把当地的“土官”变成了内地性质的“流官”。要说这赵家老三的愿望是好的,我把头都给你弄走了,“人无头不走”啊,你还不老老实实地听话吗?可是他也太低估夏州李家这一百多年的经营了,就连李继捧自己都认为:“羌人鸷悍,但羁糜而已,非能制也!” ,他赵二皇帝想一下子就把夏州变成郡县制,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可是赵光义为什么会这么着急地想占领夏州呢?我看了半天夏州出产物品的名单,终于在里面找到了答案。马,马才是赵光义迫切占领夏州的直接目的。我们知道,由于唐朝的藩镇政策,致使产马之地尽落入胡人之手。幽云十六州丢了以后,中原王朝更是几乎是以血肉之躯抵挡着一次又一次来自游牧民族强大的骑兵冲击,所以马也就成了中原王朝迫切希望得到的资源。而夏州自中唐以来,就是马匹的主要供给地,中唐诗人元稹的《估客乐》一诗中就有“北买党项马“之句。而在以前的岁月里,夏州政权也多次以战马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更是让赵光义见识了党项马的身姿。平定北汉以后,赵光义的目标只有”幽云十六州“了,高粱河一战更是让他迫切地需要战马。虽说夏州李家表面上也是臣服朝廷,但是终究不是那么近乎,要想要马还是自己占了比较踏实。

  可是赵光义的心急也给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一方面,这件事引起了夏州李氏族人的敌意。李继捧这事充其量也就是个“人民内部矛盾”。你赵光义作为中央领导,出面“调停”一下也没什么,可干嘛要把我夏州的官员全给换了呢?你把李家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扣在京城做人质了,那我们在夏州世外桃源土皇上的美好生活是不是也快要结束了呢?另一方面,夏州“世有战功,无负于宋朝”,你赵光义凭什么就这么把我们祖宗江山给占了呢,这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再加上,李继捧把五州送给宋朝那也是被逼无奈,夏州李氏的头面人物竞相来朝其实也都是一种迫于形势的隐忍而已,他们都在等待机会恢复祖宗的基业。赵二对于这些情况没有分析清楚就贸然取消夏州地方政权,就连基本的军事准备都不部署,实乃大大的失策。

  须知搬迁一根两百年老树,还需仔细清理盘根错结。从根上挖取一个有二百年地方统治史的大家族,难免百密一疏啊。可他赵光义这一疏忽不要紧,却让大宋西北边境从此永无宁日,“使中国(宋)有了后顾之忧”。就在赵光义把李继捧和夏州的军政大员这些大鱼死死地养在京城的时候,却没注意一条泥鳅从指缝溜了出去,而正是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硬生生地把赵光义收复河套的满心欢喜变成了一个比高粱河更恐惧的噩梦,后人在他的名字前面重重地加上了一笔——西夏太祖,这个人就是李继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