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带你去耶鲁 >

第1部分

带你去耶鲁-第1部分

小说: 带你去耶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简介
这里是美国第一所具有授予博士学位资格的大学;
  这里拥有全美大学中最早的博物馆、最古老的艺术馆和全世界规模第二大的大学图书馆;
  这里,走出了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著名大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美国学院之母”;
  这里,孕育了5位美国总以及德国、墨西哥总统,被誉为“总统的摇篮”;
  这里,培养了16为诺贝尔奖得主、20多位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和50多枚奥运金牌得主;
  这里,诞生了中国铁路业、矿业、电报业的创始人,培养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早期的校长;
  这就是缔造了300多年传奇历史,以“光明与真知”为校训的学术圣殿——耶鲁大学,让我们一起走进耶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通过本书作者曹蕴、马征之间的对话,通过他们对在耶鲁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访谈,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耶鲁大学和耶鲁精神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同时展现给大家的还有中国留学生的留学之路和他们的心路历程,所有这些对于还在苦苦求索、寻找留学之路的莘莘学子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一本真诚的书,传达着每一个参与者的真诚心情。
  ——俞敏洪
   。。

目 录
第一章    选择: 梦想耶鲁 1
  世界离你有多远——从新东方到美国 2
  出国深造是每个年轻人参与全球化过程的捷径。 你有没有想过, 世界离你有多远?
  名校情结——我选择了耶鲁 12
  你在申请的时候就应该明白: 不是你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和英语考试都做到最好、 做到极限, 就一定会被你想去的名校录取……
  耶鲁 “海龟”: 回游还是寄居? 19
  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成长的过程中, 能教给人很多东西, 这对做出决定很有影响……
  第二章    碰撞: 感受耶鲁 29
  穿越古老的门——三百年耶鲁传统 30
  斑驳古墙是传统, 古楼钟声也是传统; 仪式仪规是传统, 人文轶事也是传统……
  买课去 43
  我被那个“NO” 拒绝了以后, 就再没努力了, 直到下个学期上了他的另一门课。 我对这个大胡子“上帝” 开玩笑说: “你从生 (life) 上到死 (death), 下个学期该上转世投胎 (rebirth) 了吧。 ”
  垂暮的阳光 52
  有一次, 86岁的垂暮老人颤悠悠地去指地图上的一个城市, 被地上的电线绊倒了。 在百人的讲厅里, 在忠守了一辈子的讲台上, 他面朝地重重地摔下去, 起不来了……
  中美教育的 “鱼” 和 “熊掌” 58
  美国教育的优势——注重思维, 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可能变成弱势。 中国教育被批判得最多的死记硬背并非一无是处, 记忆和思维就如同 “鱼” 和 “熊掌” 一般, 但并非不可兼得……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66
  “哲学不是面包, 不能填饱肚子, 但能让你知道填饱肚子是为了什么。 让我们就从为什么开始, 你为什么要上这门课?”
  两个辅导员的对话 74
  我想象不出来, 学生有什么需求满足不了的。 以学生为中心, 这大概就是耶鲁教育的核心精神。 因为学生的成功才是美国私立大学最值得炫耀的成就……
  Ms。 “新港大全” 84
  耶鲁是世界的耶鲁, 在这个缤纷的大环境里抛弃偏见, 敞开心扉去体验更多的文化, 接受更大的差异, 这是从任何书本中, 在任何一个教室中都学不到的……
  没有窗户的秘密 95
  “骷髅会” 在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秘密, 它只不过是如今美国统治结构的一个缩影: 政界、 商界和学界的精英互相结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追求和捍卫精英阶层的权力、 财富和声誉……
  在教堂里划船, 在古堡里唱晚 103
  毫无疑问, 如此一流的校园硬件设施来自于一流的筹钱机制。 耶鲁大学的基金和资产共有180亿美金……
  第三章   收获: 耶鲁人的经验 111
  中文热 112
  当年新东方托福课堂上刁难美国人的 “汉语托福” 考题, 曾经让多少学生感到莫名的安慰: “有一天, 我们让美国人用毛笔答题, 在龟壳上刻甲骨文, 论活雷锋与活蜜蜂的区别” ……
  Life Is a Miracle 120
  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骄傲, 中国人确实聪明, 但中国人对人类科技的发展贡献不大, 中国人将来在世界上要有竞争力, 如果没有创造力只有廉价劳动力是不行的……
  中国学生: 走出自己的圈子 135
  有一年他被邀请去白宫和总统共进晚餐, 临行前发现自己没有一套像样的西装, 于是决定第二天早晨乘火车去买。 可是早晨出门发现商店都没开门……
  耶鲁之友的创业之路 146
  我喜欢对冲基金的主要原因是, 这个行业本身很有挑战性。 需要用到很多学科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让你操控相当大的资本, 就好像给了你一个杠杆让你有机会放大个人的能力……
  从诗人到博士 154
  文学创作和学术是两回事, 但说到底它们都需要人的智慧、 经验和创造力, 所以在很多地方有相通之处, 可以互相补益……
  迈克尔的“中国缘” 162
  通识教育, 就是让你在四年时间里可以自由地选择很多领域的课, 最大限度地扩大你的知识面, 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的未来不是梦 171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那应该先搞清楚自己活着为了什么, 无论在国内国外, 自己都要不断地思考和尝试。 注意, 这是个动态的过程, 尝试很重要, 大多数人总要痛苦挣扎过才会找到答案……
  博士 “厚” 179
  在本科时所接受的教育和我后来做生物实验实际上接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在本科阶段,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 没有激发起对某个学科的兴趣……
  一个文科生的下午 190
  他们有中国的背景, 可以从中国的视角吸收西方的理论, 提出一些有中国色彩的向往, 比如对民主的认识。 我觉得, 混血的学术背景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十字路口的理性选择 203
  在美国学会了质疑所有东西, 包括一些最基本的假设。 在中国读书的时候, 基本上是教授讲, 你听, 然后做些基本的举一反三。 美国教授绝不希望你被动地接受, 他们要你质疑……
  高中生: 走近耶鲁, 走进耶鲁 211
  申请人自身的个性特点、 自身的价值观很重要。 耶鲁很看重毕业生今后是不是能够给社会作出贡献……
  耶鲁人的职业规划 219
  Mary主任和她的同事们孜孜不倦地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和外界的形势, 让他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扇门。 就像《骇客帝国》里的台词所说的: “I can only show you the door; you are the one that has to walk through it。”我只能把门指给你, 你必须自己走过去……
  后记 230
  

序言
马征2001年在新东方接了我上的GRE词汇班, 当时他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把我的课接下来后, 学生给他打了很高的分数,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让我至今能够记得他的, 是因为他在新东方拿到了最高工资时, 告诉我他要去美国读书, 我当时就为他能舍能得的精神所感动。
  曹蕴是一位可爱的姑娘, 在上海新东方教书。有一次, 新东方举行了一次老师演讲比赛, 曹蕴代表上海学校来参加比赛, 我是评委之一。在她演讲之前我并没有太在意她, 心想: 一个小女孩能够讲什么呢?没想到一上场她就慷慨激昂、 声情并茂, 把所有的评委都感动了, 最后拿了一个比赛的名次回去。从此我就记住了曹蕴。 还知道她是一个很有善心的女孩, 用不多的工资资助着几个贫困地区的学生, 是一个对于内心圆满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于功利追求的女孩。
  在新东方当老师的年轻人, 尤其是当老师比较成功, 被学生追捧的年轻老师, 一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迷失方向。掌声、 笑声还有一束束鲜花, 会让很多人头晕目眩, 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尽管我曾反复地讲, 人生的意义远不是在新东方当一名成功的老师就能够体会到的, 但还是有些老师停止了探索自己生命的脚步,满足于虚荣的日子。马征和曹蕴都是在新东方很成功的老师, 但都舍弃了在新东方可能获得的财富, 远渡重洋去追求自己的学业、 探索生命的意义, 这是值得让其他年轻人学习的事情。这和他们两人去没去耶鲁没关系, 也和他们未来是不是会更加成功没关系, 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去年五月份, 哈佛大学把新东方成长的经历做成了哈佛案例, 邀请我去给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进行一天的演讲。我还没到哈佛, 曹蕴和马征就从耶鲁给我打来电话, 询问我在哈佛的行程, 并希望能够去拜访我。
  记得我在哈佛的那天, 他们从耶鲁驱车两个小时来见我, 我当天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原北京新东方老师马征和上海新东方老师曹蕴, 专程从耶鲁开车来到哈佛, 马征带上了来参加他毕业典礼的父母, 曹蕴带上了在耶鲁大学读博士的老公沈国麟。加上我和新东方的其他几位, 还有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的四个中国学生, 吃晚饭人数一下到了十四人。我们选择了哈佛大学边上的一家很有名的海鲜餐厅, 生意很好。我们和服务员协调了半天, 才拼凑出一个十四人的吃饭空间。大家喝酒聊天, 回忆在新东方的时光, 展望每个人可能的未来, 越说越兴奋, 喝了很多瓶葡萄酒。晚餐后大家意犹未尽, 又到附近一个酒吧聊天, 一起唱起了中国歌曲。到晚上十二点多, 大家才恋恋不舍地散去。几乎所有人都打算毕业后回到中国去工作, 这一点证明了中国对国际化人才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
  那天晚上还有一件事情, 就是曹蕴和马征告诉我他们正在合著一本有关耶鲁大学和他们在其中学习生活的书, 写完了希望我读一读。这本书就是今天放在大家面前的《带你去耶鲁》。 对于耶鲁大学, 我很有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以容闳和詹天佑为代表的第一代留美学生和耶鲁有关, 对耶鲁精神我也有着切身的体会。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系主任李赋宁先生就是耶鲁大学毕业的, 他的君子风度, 宽容的个性, 严谨的治学态度, 十几年里一直影响着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子的精神状态。1995年冬天, 我第一次到了耶鲁校园, 古老的校园, 褐色的墙壁, 在白雪衬托下更显苍老; 但校园里学生打雪仗的一片欢声笑语, 彰显了古老校园的青春活力。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学生的T…shirt上那一行大字“SUCCESS IS NEVER FINAL!”
  通过曹蕴和马征的对话, 通过他们对在耶鲁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访谈, 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 耶鲁大学和耶鲁精神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同时展现给大家的还有中国学生的留学之路和他们的心路历程, 所有这些对于还在苦苦求索、 寻找留学之路的莘莘学子, 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尽管还很难用全面和深刻来概括这本书, 但这一定是一本真诚的书, 传达着每一个参与者的真诚心情。
  耶鲁大学只有一所, 但通过我们代代人的努力,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很多大学变得比耶鲁大学更加有创造力, 也更加有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 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后代。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的每一所大学都能够变成中国学子、 乃至世界学子心中的圣地。
  俞敏洪
   。 想看书来

世界离你有多远——从新东方到美国(1)
曹: 在耶鲁, “新东方” 三个字名气还是挺大的。 还有两个名字和新东方一起在耶鲁流传, 你知道是谁吗?
  马: 老俞?另一个不知道是谁。
  曹: 我刚去耶鲁的时候, 每当我告诉别人我在新东方工作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 “老俞现在发财了吧?” 然后又问: “马征你认识吗?他以前也在新东方, 教GRE词汇的。 这人挺逗, 挺‘新东方’的, 能侃。”
  老俞我认识, 但当时对 “马征” 有点好奇, 怎么大家都认识马征?呵呵, 你在耶鲁华人学生里名气挺响的, 你觉得这和你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有关系吗?
  马: 多少有点关系吧, 我觉得新东方对我的影响挺大的。 在美国, 碰到中国来的留学生, 第一次见面, 只要说起新东方, 马上有一个共同的话题。 大家回忆新东方里各种有趣的人和事, 距离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
  曹: 你记得吗, 有一次两个负责研究生活动的中国学生搞了个介绍茶文化的活动, 我摆摊给大家泡中国茶, 当时来了很多中国留学生, 其中一个是中国学生会主席, 他管你叫 “马老师”, 原来你是他在新东方的词汇老师。 你刚来耶鲁, 不少人叫你马老师吧?
  马: 还好, 偶尔碰到以前的学生问: “你是不是以前在新东方教过?” 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其实大家都是同龄人, 叫我 “马老师” 还真是抬举我了。 如果我讲的课能对他们的考试或申请有一点帮助, 就已经是对我的最大的鼓励了。
  曹: 你申请来美国的时候应该正在新东方工作吧, 当时你们在新东方工作得怎么样?
  马: 我是大三到大四阶段在新东方教书, 来美国之前是一边读本科, 一边在新东方兼职。 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来, 真是“忙并快乐着”。 当时的新东方还处于创业的状态, 让人感觉有很多可能, 很多机会。 人不是很多, 老师之间有很多交流, 老俞也经常和我们一起吹牛, 还带我们到康西草原骑马, 开越野车什么的。 当时新东方刚在上海和广州开分部, 北京的老师要坐飞机赶课。
  曹: 我是20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