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风满楼-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服务的。其实孔和尚觉得,女人的语言天赋比男人强,我们男人经常说不过自己的母亲、妻子、女儿和女同事,如果你跟女人吵过架,你一定会对女人的语言才华有深刻体会。孔和尚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公共场合跟中年妇女吵架,那些妇女简直就是“话精”,一通机关枪般的扫射,管你什么文学博士哲学烈士,两分钟内就让你任何铁汉也像央视大楼一般在冲天大火里轰然倒塌。开句唐突美人的玩笑,请设想梅超风具备了于丹的口才,那将是何其恐怖之事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鲁迅是恶搞的祖宗(4)
然而女性尽管会“说话”,但社会却规定了女性的话语是“没有价值”的。多数国家为了表示男女平等,都选出几个女性担任高级领袖,但那些女人一旦当了领袖,就仿佛婚后的黄蓉或者薛宝钗一样,整天说的都是男人的话,用贾宝玉的话说:“都是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而我们看那些女领导时,也不再注意她们的性别。她们实际上成了男人统治这个世界的最乖巧的“同谋”。
网络时代据说是*时代,但控制网络的仍然是男性。从政治到文化,从聊天到*,都是按照男人的需要来设计和拓展的。社会“规定”了男人的工作很重要,而女人的家务劳动是“次要”的。我们到某些附庸风雅的茶室去喝杯茶,要花几十元到几百元,而在家里妻子温情地给我们端上一杯热茶,我们却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关乎社会进步的重要演说,大都是由男性完成的,我编入语文教材的演说词,作者都是男性。如果有女性擅长演说,人们的潜意识中会觉得“此母”乃是另类,于丹遭受大量男性学者的攻击,便是一例也。
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文艺中,女性是男性的玩偶,这已经尽人皆知。即使在最注重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革命文艺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革命,仍然是由男性主导的。比如《红色娘子军》,不论电影、舞剧、京剧,从艺术上说都是一流的精品,从思想上说也是革命的经典。但是,里面最重要的人物不是代表女性的吴清华(吴琼花),而是代表男性的洪长青。这个党代表为什么一定要是男性呢?他不仅是男性,而且是英俊的、*的、高尚的、睿智的、文武双全的,是绝对偶像级的。这样的一位男性党代表以气壮山河的一死,演绎了《圣经》中耶稣的文化功能,使得吴清华等女性革命者完成了“革命洗礼”。——看,在革命叙事中,女性仍然是男性的肋骨。江青正是敏锐地看到了早期样板戏的性别歧视,所以在她亲自领导的后期样板戏中,进行了有力的性别颠覆——《龙江颂》,《杜鹃山》,《沂蒙颂》,先知先觉的革命领导者或者道德高尚者是女性,由女性对男性进行思想启蒙和培训。整体上看,*作品确实存在着拔高人物形象和泛阶级斗争等左倾幼稚病,但在性别问题上,那个时期的女性,不是作为供男性观赏的意淫对象来塑造的,而是作为至少与男性一样的“不失声的人”来塑造的,那样的女性,可以敬,可以爱,但是不可以亵渎,更不可以买卖。正是在这样一大批文艺作品高扬的女性价值观基础上,才产生了新时期之初舒婷的《致橡树》。这首要求两性在极高的精神境界上完全平等但又各领*的爱情诗,在思想上更属于“*”,而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改革开放美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美国教授卡拉玛拉(Kramarae)认为文字的登场,加剧了女性的劣势。世俗以为男性是依靠身体暴力统治女性,这种看法是表面的。文字其实是男性统治女性的最佳工具,传统社会首先剥夺的就是女性的受教育权和书写权。孔和尚的《青楼文化》一书指出,部分青楼女子因为拥有吟诗作赋的才能,格外获得古代文士的垂青。征服具有高级文字功夫的女性,显然只有最优秀的男性才能做到。如果说在政治领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很多人认同的真理的话,那么在*领域,“笔杆子里面出挚爱”,则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
第六章 鲁迅是恶搞的祖宗(5)
卡拉玛拉发现英语中形容性行为混乱的男人的单词有22个,而形容同样行为的女性的单词却有200个。我们想一下汉语中侮辱女性的词汇,仅普通话中就大约与英语相当,要是加上各地方言,例如孔和尚在《脍炙人口说脍炙》中论述过的“马子”,那将可以编一本专用词典。
这个“失声群体”理论,在西方主要用于女权主义运动。而孔和尚结合鲁迅思想认为,一切弱势群体,都可以看作是“失声群体”。下岗的工人,失地的农民,落榜的考生,老幼病残,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有意无意扼住了咽喉。一百年前的整个神州,也曾经被帝国主义欺凌成了一个鲁迅笔下的“无声的中国”。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头一声响遏行云的高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胡风诗曰:“时间开始了。”中国这才有声了。从周恩来万隆会议提出“五项原则”,到乔冠华联合国大会的慷慨发言,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管我们在半个多世纪的艰难旅程中付出了从资源到*的十分惨痛的代价,但中国的声音已经不是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了。一个小女孩唱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尽管声音柔弱,而且“声画不一”,但全世界都侧耳倾听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内部,还有许多“失声族”。李银河关注的“性取向弱势群体”,赵本山关注的“阶级地位弱势群体”,就都是我们需要给他们话筒,给他们键盘的兄弟姐妹。把“苏格兰情调”故意念成“苏格兰*”,就是劳苦大众对洋奴买办文化的锐利而又无奈的反抗。在不许人民革命的时代,人民最佳的反抗方式就是把统治阶级灌输给他们的文化弄得“男不男女不女”。你在俺们头上盖个大裤衩,俺就把你裤衩里的玩意给你烧了,反正你们这些屁精也“不差钱”,差的就是良心嘛。
还有在每个单位内部,在每个家庭内部,都存在着是否声道齐全而和谐的问题。有位女性网友来信说:“好多人不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我看了你的阿蛮语录,竟然自作多情地转泪儿了,……那些污言秽语的文章,点击量超过几万,都不及你记录的孩子的一句话。”我回信说:“我其实是个非常软弱善良的人,多愁善感。为了制造一个有利于多愁善感的好环境,才经常伪装得无比坚强。孩子、老人、妇女、劳动人民,都可以让我落泪。但是,我不让人看见我落泪。”
人的力量有大小,不能要求大家都去“肩住黑暗的闸门”,但是扛不动大炮总能拿个苍蝇拍。李银河不顾流言蜚语,常年为同性恋朋友和“性工作者”仗义执言。赵本山也是顶着“低俗”、“土气”的文化帽子,几十年如一日为亿万人民贡献着沉甸甸的批判性幽默。从孔和尚“脍炙英雄”的视角来看,他们都是中国当代的文化英雄。
然而我却希望有一天,他们英雄的光环黯然失色,他们成了真正的俗人。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所代表的人群不再是“失声的群体”,而是挺胸抬头,和我们一起放声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李白与样板戏(1)
今天一早,主任来电话,要我赶到学校去阅考研试卷。遂匆匆赶去,见到许久未见的一些同事,彼此都很高兴,说了些腰瘦肚子胖的问候语,便人自为战。
每年的阅卷,也是老师们开心的一天,因为报考研究生的五花八门,每本卷子除了几个严肃认真的以外,多数都是胡乱答的,真搞不懂很多朋友为什么花了报名费,却几十个填空题一个都不对,也许就是为了满足一把“咱也考过北大”的瘾?
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有人答曰:“摩罗,巴塞罗那”。论述题之一是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共通处,30分。有高人答了8点:第一都姓李,第二都是唐朝的,第三都是诗人,第四都爱国,第五都很勤奋,第六都文笔流畅,第七写诗都合乎格律,第八都很有才。孔和尚主张给零分,但其他和尚害怕考生告状,主张尊重丫*,言论丫自由,特别是此题假如放在美国,能答出这八点的就绝对是高等中国通,已然达到小布什他爹的汉学水平了,其文化意义不亚于“八荣八耻”也。最后大家的意见一中和,还是给了8分。孔和尚私忖这对于那些答得特别精彩的考生未免不大公平,比如有人不屑于论述,而是拿出真功夫,默写了4首李白的诗,三分之二都写对了,只出现了一些“窗前明月光”和“下流直飞三千尺”之类的奇怪句子,却只得了4分。
另外一道要求论述“新批评”的题,是文学理论的老掉牙的题,对于欧美的文学专业考生来说,熟悉程度应该相当于“三李”的,却也有很多人都不会。或谓*提出的,或谓茅于轼提出的,或谓孔庆东提出的,还有人说是窦唯、陈忠和提出的。还有人不答题,专门作诗。有位哥们写道:“本来想学孔庆东老师提前交卷,可是监考老师不让交卷,题又看不懂,真他妈难受呀。”另有奇才,写了一篇专门教训北大老师如何尊重传统文化的檄文,得分20。还有个愤青写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北大老师出的题呀?他妈的老子一个也不会!请问你们出这种题有什么用?看来北大真是堕落了。老子明年还来考,再出这种题,老子就骂死你们!”远东兄总结说,考场上最能发挥出人的才华,一是愤怒出诗人,二是绝望出诗人,我们的考题把这两种奇才都给召唤出来了,建议把这些考生都录取到文学创作专业,由曹文轩老师或者孔庆东老师亲自栽培。孔和尚说饶了我们吧,俺宁可在博客上率众打狗,也比玩这个开心哪。
晚上看戏曲频道年轻演员们演的京剧《红色娘子军》,演得非常幼稚,但看出非常用功了,观众们每每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是赞扬这个戏,二是鼓励演员们。要这些80后90后理解革命文艺,确实太难了。里面的坏人演得好,因为不用费力,本色即可。而好人演得艰难,因为演员要竭力去想象“好人的样子”也。今天《新京报》发表文章《红色样板戏重焕“青春” 专家观众热议经典》。上海京剧院副院长黎中诚说,在近些年的演出中,有些院团曾试图软化样板戏特有的政治情节,对一些极左的台词做过微调,可是这样的演出却换来了观众的倒彩。“观众闹得太厉害了,演员不肯再用新词演唱。”
是的,我们能够允许那些充满封建思想的旧戏原汁原味地演出,为什么不能容许革命文艺原汁原味呢?一系列样板戏的重演证明了一点,样板戏是人类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很多演员演出旧戏可以照猫画虎蒙混过关,可是一演样板戏,就立刻露出真实的水平。从主题立意,到人物塑造,从唱词念白,到音乐武打,样板戏样样都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确实是京剧演员的试金石也。样板戏演不好,就甭谈什么弘扬京剧艺术,更甭谈什么走向世界了。经过三十年的笑骂侮辱,样板戏像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歌一样,更加巍然屹立,傲视人间,让今天这个苍白无耻的文艺时代战栗发抖。正如娘子军党代表洪长青所唱:“众望所归根基牢,宏图大展云路遥。且看明朝椰林寨,万紫千红分外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李白与样板戏(2)
胡适与鲁迅
——关于语言问题的回答
(根据孔庆东老师讲课部分录音整理)
有一个同学提问,提的是语言的问题,鲁迅的语言为什么这么别扭,好像觉得胡适的语言好。
其实背后有这么一个问题——鲁迅为什么不如胡适?
这个问题是个具体的问题,但是背后反映了当下一种雄厚的、雄伟的、伟大的思潮,就是不断有人举出另外一个人来打倒鲁迅。现在弥漫着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潮,说鲁迅是偏激的、甚至是堕落的。为什么堕落呢?就是因为他和共产党关系比较好。胡适是伟大的,为什么伟大呢?是因为与共产党关系不好,共产党批判过他——凡是共产党批判过的人都是“好人”,都是伟人,和共产党沾亲带故的都是“堕落者”,鲁迅前期很伟大,后期就堕落了。这是大背景的话,不去管他。
具体说到语言问题,胡适有什么好的语言吗?胡适的哪句话你记得住吗?哪句话有特点吗?哪句话说得特别好呢?具体的讲一下,鲁迅也好,胡适也好,他们这一代人,处在一个转折的时代,他们是开创现代语言的一代。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一套白话文,是从他们那个时候开始发轫的,是那个时候的人开创的。在这个开创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人付出了贡献,做出了探索,当然这些探索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其中也有失败的。在探索中每个人的功劳是不一样的。那么胡适在这场改革中最大的功劳是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文学改良刍议》,就是说文学要改良。他也有他的一定功劳。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胡适这个人,历史便也这么过。胡适的作用就相当于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但是孔乙己不来的时候,大家便也这么过。”五四运动可以没有胡适,但是不能没有陈独秀,不能没有蔡元培,不能没有鲁迅,不能没有周作人。当然人越多越好,有了胡适啊、有钱玄同啊、有刘半农啊,但是这些人都是可以替代的,有一些人是不可替代的。就拿语言来讲,胡适给中国贡献了什么新的语言么?贡献了哪个词汇么?那个句子是他说的,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么?没有。
莫名其妙,这么多人崇拜胡适,到底崇拜他什么,不知道。就说*产党吧,但*产党的英雄有的是啊,数一百万个*产党的英雄也数不到胡适啊,从反革命的角度讲,他也数不上。
你为什么觉得鲁迅的语言别扭呢,是鲁迅有问题,还是我们有问题?比如鲁迅说“绍介”,我们现在说“介绍”,我们说:你看我们多说“介绍”么,鲁迅说“绍介”,鲁迅错了。到底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