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是我,是风 >

第1部分

不是我,是风-第1部分

小说: 不是我,是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语言更纯的东西(1)
比语言更纯的东西(代前言)
  下了好些日子雨之后,天终于放晴了。天空湛蓝的,看起来很高,山体的绿色在无比透澈的视界中分外清晰明朗。太阳遍洒着它的温暖与明亮,并不过于猛烈,舒舒然的样子。午后清爽的空气里开始有了一点初秋的意味。
  桌上劳伦斯夫人写的《不是我,是风》的书稿偶尔被风轻轻掀动起最上面的两三张稿纸。竟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人!——刚刚再一次被激动起来的心,现在还在那里摇荡着,沉吟着,感受着——D.H?劳伦斯,一个天才,一个真正的男人。
  一个人的作品是必须与他的生活放在一起看,我的老师曾这样教导我,《离骚》必须与屈原的一生一起看,才能对人、对生命、对世界、对文学作品乃至对自己的心有深刻的了解与体认,才能真正把作品与作者的优秀特质读到心里面去,才能产生深层、本质的兴发感动,才能真正变化气质,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此言不诬。传记故事真切而深刻的榜样作用,作者生平对读者的激励,与那些被反复传看的作品一起,成为照亮生命中的昏昧、颓靡与怯懦的万古不磨的燦灿星光。古今中外,无不如是,孔子、屈原、司马迁、王阳明、斯宾诺莎、尼采、克里希那穆提……数不胜数。他们用他们的生命本身践履着、传达着他们的思想,在这个地方,作品与作者的生命、生活合而为一。
  D.H?劳伦斯也是如此。在弗里达写的传记里,我们看到他天才的作品与他自由、充满创造性的生活重叠起来,他的生活成为他作品思想的最好表达,最鲜活、最生动的示范,而他的生命本身,也成为了一个作品——令人深受触动,引起思考,激起勇气和力量的活的作品。
  把这本《不是我,是风》的传记与劳伦斯本人的散文选集《在文明的束缚下》一起出版真是太好的事情了!可以让读者在两书并读时,清晰而深切地领悟劳伦斯其人、其言。
  在劳伦斯的散文中,他反复想要表达的就是生命的活性,灵魂与本能的自由,应该诚实于人的本质,男人忠诚于自己的男性本质,女人忠诚于自己的女性本质,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发生内在而自然的关系,真正活生生的关系,否则就是背叛生命。他散文的内容是那么健康、那么光明、那么纯洁、那么精深,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充满赤诚的热爱与激情。那么他的生命、他的生活呢?他是如何爱上一位有“脑袋里的性”的有夫之妇,如何私奔,如何双双旅行在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大地上,生活在海边、山林、高原、湖畔、牧场及城市中?如何爱他的妻子并与家人、朋友们真挚地交往,与世界各地的人与环境发生真切而自然的关系,如何强有力地以纯净的心灵、敏锐的感知和强烈的表达愿望来写作、绘画,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摘引几处,让我们看看这个人——这个热血的、敏锐而勇毅的男人,尽管像很多天才一样,他长期处于病弱之中。在与相爱的女人双双出走,面对社会巨大压力的艰难时期,劳伦斯给他挚爱的弗里达的信里写道:
  “对我来说,再也没有什么羞耻可言,也无须任何谎言。让它们去干它们的吧。真蠢!再也不需要托词、撒谎、中伤、害怕。”“我爱你。让我们正视一切,承担一切,忍受一切。这种在烂泥底下的匍匐我实在受不了。”“对我来说,娶你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不是一种来去匆匆的感情冲动。”“从今以后,我们的举止和安排都必须讲究尊严,决不能含糊其辞,隐秘诡诈。”“但因为有了一颗病恹恹的心,我将让它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然后再让它跑过去同你生活在一起。”“因为,这次我不是为了到你那儿去寻找休息,而是为了开始新的生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比语言更纯的东西(2)
“真奇怪,我发现这时一个人的激情(情欲)不再是一种东闻西窜的东西,而变得平静和稳定。大概当一个人真正坠入情网时,他的情欲就会平静下来,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而不是那种狂风暴雨。那种让人失去理智的激情其实同真正的爱相去甚远。如今,我认识了一些我从未想认识的真理。看看我过去寄给你的信——我以后再也不会给你写那类诗了。我将一心一意地爱你。”“也许,我有点儿禁欲的味道,但事实上却不。而仅仅是一种和你一起生活的欲望,其中蕴藏着强烈而健康的心灵。”
  劳伦斯夫人弗里达在这本《不是我,是风》里真实地记录下劳伦斯的生活和他们的爱情。
  “当劳伦斯第一次看到龙胆,那孤零零蓝色的一大颗龙胆时,他仿佛同它有一种难以让人置信的认同,那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他那种感觉,就仿佛龙胆会向他释放出它的蓝色,它的基本似的。他所接触的一切都似乎在接触的一瞬间刚刚诞生,带着一种创造的新鲜似的。”“他的心灵永远是健康的。尽管有时他也会烦躁不安,发起脾气来,但他从来不为他自己、不为他遭受的折磨而后悔。”
  “我找到了我需要的一切,我仿佛觉得自己可以像小溪里的鳟鱼、阳光下的雏菊一样蓬勃兴旺。他慷慨地奉献他自己:‘我是你的,把我的一切统统拿去吧。’而我,也毫不犹豫地索取和奉献。”“然而,我却懂得,无论我有多少缺点,他爱的是我的本质,正像他喜爱龙胆的蓝色一样。我的本质就是我的生命。”“而我,只有一种彻底的自由感,可以说是无拘无束。当然,这是因为劳伦斯首当其冲地替我挡着。后来,他曾对我说:‘你不知道我是怎么站在你和这个世界之间的。’”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本传记里,弗里达加进了一篇劳伦斯的散文《夜莺》。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散文。
  无论是劳伦斯的一生,还是他的散文、文论、信札、小说,正是他在《夜莺》文中说的那样:
  “这是男子汉的阳刚之声,一种非常强烈而纯正的阳刚之声。”它“清脆有力,活泼生动,带有一种质朴的表现力,足以使每个真正的男人坐下来认真地思考。这是一种崇高的号召,亦是一种闪光的宣告,在创世的第一天就可以听到。那时,天使们突然发现自己在光明中诞生,有能力放声高喊。……那是一种比语言更纯的东西,是在自己生命的完美中产生的一种胜利感。”
  宗 平
  2006年9月
  香山晴斋
  

目 录
比语言更纯的东西
  楔子
  相遇
  双双出走
  伊萨特尔河谷
  徒步去意大利
  1913-1914年
  一次大战
  劳伦斯和我母亲
  战后
  美国
  返回欧洲
  夜莺
  信札
  接近尾声
  结束语
  附录:劳伦斯年谱
  

楔 子(1)
昨晚还是那么寒气料峭,尽管已经到了五月中。
  眼前是一片牧场。草场的东北部横亘着克里斯托山脉,缓缓地伸向远处的沙漠。夜幕中,高大的松树如黑黝黝的步哨,伫立在这大约二十英亩的苜蓿地边。越过这个松林,便是一片白云般飘浮的沙漠。纵目远眺,可以看见陶斯那地方闪烁的几点灯光,一堆牧人燃起的篝火。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缀满繁星的天穹下。繁星高挂在松树枝头,高挂在那棵画有劳伦斯肖像和凤凰的大树上,依偎在大山的轮廓旁,闪烁于银河之外。万籁俱寂,唯有星星。除了星星还是星星。
  今天清晨,加利那峡谷流下来的水在渠边还飘着粼粼的冰块。这冰是从高山上融化下来的。流水匆匆,仿佛歌唱着流经我的血液。
  现在已是正午,天气暖融融的。低洼处的沙漠沐浴在多云的阳光下,印着云朵投射下的一团团阴影。苜蓿地一片葱翠。近几天的太阳催发了苜蓿的绿叶。
  此刻,我正端坐在劳伦斯和那些印第安人修建的小木屋里,端坐在劳伦斯自制的椅子上。椅子上蒙着一块刺绣。记得刺绣的坯布是我们在巴黎的帕伊大街买的。刺绣花了我不少时间,而每当我绣乏了时,劳伦斯就会接过去绣上几针。
  这是一把漂亮的椅子,尽管十分粗糙,粗糙得就像是铅笔刀削出来的。
  我就这么坐着,想写些什么。
  我原先并不打算写这本书。我希望把沉默献给劳伦斯。他会希望我写这本书吗?他会像鄙视其他知识妇女那样嘲笑我吗?我写的东西会有价值吗?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自吹自擂?我想是的。问题是吹出来的能不能是一种清脆而令人振奋的声音?会不会只是一种呼哧呼哧、扭曲走调的怪音?我能听见我们真正的生活之音,听见那快活的、大胆的、又略带悲伤的旋律吗?
  不管怎么说,这是我的书,我正要写这本书。我真的理解了一切了吗?或者,我只是在记录一些毫无意义、令人乏味的生活琐事?
  我真的有必要这么写吗?劳伦斯已经说的不是比我想说的强千万倍吗?这本书,这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书能有用处吗?能给人带来欢欣吗?后人会从我们生活中汲取教训、发扬优长、避免我们所犯的错误吗?
  我默默地思考着……
  无论如何,我将尽可能真实地记载我们的生活。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和劳伦斯才会对某个问题达成一致。跟他生活在一起,实在是苦得很,然而又其乐无穷。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任何修饰和装腔作势。但还是留下了一些生活事实,得出了一种永恒的真理。
  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究其根本,都是因为我们之间那种不变的默契,都是围绕着我们周围层出不穷的新奇事。
  我们有那么多“战役”要打,那么多的东西要摆脱,要超越。我们俩都是伟大的战士。
  我们要解决一般夫妻间的争吵,力求平衡,防止一方越位而引起整体的倾倒。这种人类关系的平衡是劳伦斯探讨的一大主题。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都应该保持各自的尊严和独立,同时保持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就像北极和南极,由此囊括他们之间的整个世界。
  

楔 子(2)
此外,还有阶级的差异。我和劳伦斯分别来自不同的阶级,我们都必须超越自己的阶级,再生于我们独立自我的本质之中。这种本质比任何阶级划分都要来得深刻。
  除了阶级,还要跨越种族界线。他是英国人,清教徒,严峻而坚定,具有很高的觉悟和责任心;而我,则是个德国人,模棱两可,摇摆不定,像孤云般四处飘游。
  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造新生活的欲望。正是这一点使我们真正地志同道合了。
  至于说已经理解了劳伦斯,或者说试图解释他的思想,我想我还不至于这么傲慢,这么蠢。我和他在一起远不止只是理解。理解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容。我们有那么多的理想,那么多无法企及的、未开垦的领地。从本质上说,劳伦斯和我都喜欢探险,所以,我们一直在那儿探索着。
  我只知道我感到他永远是个谜。有时,这种感觉压倒了一切,使我失去了自己的意识,就像大火燃尽了我的身躯,只留下敬畏和惊叹。
  有时,我恨他,恨不能把他推开,仿佛他是个恶魔。而在其他时候,我则像对待天气那样对待他。当春天来临时,风和日丽,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可换了一天——咳!一切全变了,天冷飕飕地下着雨。这时,我多想,多想云开日出啊!
  我知道天才具有人类全部的情感,从最崇高的到最低贱的。我知道人应该是他自己,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
  生活和情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不是照片,“纪念碑上的耐心”,劳伦斯不是,我也不是。我们的关系不仅仅只是一部浪漫史,就像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职业的写作一样。
  他的爱抹去了我过去全部的羞耻、禁锢、失败和痛苦。他使我获得了新生,变得朝气蓬勃,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无忧无虑。他为我生存的自由而战,他赢了,一如他的写作。他以自己对同胞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力图用自己的作品使他们摆脱陈腐的过去,搬掉压在他们头上的、历经几个世纪的僵死的思想和情感。
  世人能像我一样从他身上得到那么多教益吗?
  但愿如此,但愿将来会是如此。
  

相 遇(1)
想起来让人吃惊,劳伦斯当时竟会对我一见钟情。我无法想象自己在当时会是个很可爱的女人。我那时已三十一岁,有三个小孩。我的婚姻似乎很美满。我拥有一个女人可以要求得到的一切。然而,正如劳伦斯所说的,当时的我像一件“被缠得乱七八糟的罩衫”。
  遇到劳伦斯之前,我结识了一位弗洛伊德的忠实弟子,因此,满脑子都是些没有消化的理论。那位朋友对我启发很大。在那以前,我像一个梦游人,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固定模式里,是他唤醒了我真正的自我。
  出生是痛苦的,脱胎换骨更不像开玩笑那么简单。让自己进入内在的自我,那区别于他人的自我,委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人们常在那儿谈论性,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的意思。听他们的口吻,好像性是只青蛙,会独个儿活蹦乱跳,同生命的其他部分,同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毫无关系似的。人们所说的那种性,我永远理解不了。我应该十分感激地说:性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谜。
  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毫无意义的。我完全相信:如果“性”是自由的,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直接进入天堂。我这个人总感到同社会格格不入,因而备受折磨,深感孑然。进入真正自我的过程使我失去了平衡,感到孤立无援。当世上有那么多人的想法与我相悖时,我还能做什么呢?但我不能自暴自弃,不能屈服。我并没有感到四面楚歌,只是感到格格不入。我无法接受这个社会。
  就在这个时候,劳伦斯闯进了我的生活。
  那是1912年4月的一天。他来我家吃午饭,同我丈夫讨论去一所德国大学任教的事。当时的劳伦斯也正处在他一生的关键时刻。他母亲的过世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