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用声音打通经络 >

第2部分

用声音打通经络-第2部分

小说: 用声音打通经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炸使物质四散开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在宇宙中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爆炸(Big Bang)本身就是“砰”的一声巨响,是一个巨大的声音。1964年,两名天文学家在观察外太空的微波时,偶然探测到了这一宇宙起源的声音。它不是从一个地点传来的,而是同时来自于各个方向。他们听到的是大爆炸时留下来的辐射能的声音,从宇宙最外层传来。威力无比的瞬间爆炸,发出巨大的声响,放出大量物质进入无尽的宇宙空间,然后恒星的生死交替过程就开始不断继续下去。大爆炸这一原始的声音一直在支撑着我们和所有的创造物。
  在美国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印第安部落的宇宙论中,宇宙就是起源于一个神圣声音的爆发。宇宙(universe),这个词语可以被定义为“转变为一”,这样定义的根据是,uni是“一”的意思,verse是“转变”。另外,verse也可指诗歌和音乐,所以这两个词语的组合将宇宙的意义引申为“一首歌”、“一个声音”,甚至是“一个词语”。这样,从最初的声音开始,不断地振动,产生声波,并随着整个宇宙的运动轨迹,声音的振动波被传播开去。科学家们研究证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小到亚原子微粒,大到整个银河系,都是不停运动着的,并发出相应的振动波。比如原子由永远运动着的能量微粒组成,并不停地振动着,发出一定声波。这个原理就好像石子投入水面,产生波纹,并不断地荡开。
  在时间和空间出现之前,最初的声音蕴藏在完全的静寂之中,宇宙大爆炸之后,振动就开始了,形成一种脉冲,并不断扩张成为声波,产生无止境的泛音和低音,这些可以被听到的振动波在宇宙中向各处传播,和万事万物相遇,便把振动的种子植入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塑造出宇宙万物。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那些越转越快的风扇转页,高速旋转使它们形成一个紧密联结的立体圆形物而不是分开的风扇转页。风扇转页相当于万物的实体,转动相当于万物的振动,有了风扇转页的转动,风扇就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结的立体圆形;有了万物的振动,世界也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才是我们在观察世界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所有的事物都是由无数振动的能量相互联结构成的网络。人类的振动频率也来源于这个最初的声音。宇宙的形成非常接近于中国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为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好像一个巨大的弦乐器,它演奏出一曲和谐的音乐,其中世界上不同的生物都按照自己特定的频率进行各自的振动,并相互连接起来,奏响共同的音乐,世界由此构成一个整体。宇宙有宇宙的频率,生物也有生物的频率,并相互影响。生物体在自然界中生存,这就意味着要受到外界声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比如近日在印度洋群岛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海岸发生了一起600多头海豚搁浅死亡的事件,令科学界十分震惊。当地渔民在长达4公里的海岸上看到大群的海豚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海岸上,科学家对这些海豚的样本进行初步调查后,排除了一些可能的原因。这些海豚的尸体上没有擦伤和淤痕,说明它们没有受到渔网的纠缠。另外,这些海豚的胃里基本都是空的,但经过检查它们并非因饥饿导致死亡,而且胃中残渣检验证明它们也不会是被毒死的。被排除的另一个可能性就是海水污染,因为附近海域并没有受到污染的迹象。科学界和媒体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情是,就在此次海豚死亡事件发生时,一支美国海军特遣舰队正在东非海岸巡逻。科学家猜测海军潜艇的声纳可能扰乱了海豚的频率,从而导致了它们的死亡。另外在美国佛罗里达群岛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不久前,大约60多头海豚集体搁浅在沙滩上,部分死亡,并有多只海豚意外分娩,但小海豚全部夭折。当时美国海军主动承认,此事可能与他们有关。海豚搁浅可能是当时正在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习的“费城”攻击型核潜艇造成的。美国海军和国家海洋渔业管理局也曾联合报告,承认海军舰艇声纳曾致使北巴哈马海域的16头鲸搁浅,科学家在死鲸的大脑和听骨中发现有出血痕迹,这可能是潜艇声纳制造的声音破坏了鲸鱼体内的频率。
   。。

第二节  宇宙起源的声音(2)
类似的事情同样能够发生在人身上,当声音被错误利用的时候,它就拥有了一种摧毁一切的力量。曾经有一位法国工程师,发现一种哨声能够发射出一种亚音频的频率,于是便将这种频率运用于人体。结果,当这一频率首次在他的一名技术师身上做实验时,那名技术师的内部器官完全破裂,当场死亡。所以,只有当外界声音的频率与人体的频率相一致时,我们才能够获得健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节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1)
宇宙万物都按照自己的频率生生不息地运动着,人类也同样如此。宇宙是一个大系统,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按照东方的整体医学理论,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并依据严密的规则构成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系统。当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时,系统就能正常运转。
  人体分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这些系统也都按一定频率振动着。
  中医通过脉诊诊断病情,就是利用对脉搏跳动情况的把握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脉搏波就是人体的一种振动波。与宇宙有各种各样的振动波一样,人体各个脏器也会发出各种不同的振动波。我们可以通过心电图了解心脏的振动频率,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再传输出去,最后恢复,然后又开始下一个周期。同样,我们可以通过脑电图来了解大脑振动的频率。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就曾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一篇关于“脑灰质电现象研究”的论文,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15年后,又一位科学家再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伯杰()才真正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脑电波其实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神经电活动,振动频率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δ波,振动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θ波,振动频率为每秒4—7次,受到挫折和抑郁时的成年人以及精神病患者极容易产生这种波,同时,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部分。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振动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β波,振动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者亢奋时常常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替代。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默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就能得到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刺激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保持完好无损。
  图表:脑电波种类与波形
  β(Beta)波14~26Hzα(Alpha)波8~13Hzθ(Theta)波4~7HZδ(Delta)波05~3HZ
  心电图和脑电图分别反映了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振动频率,此外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也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呼吸振动频率就是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它随着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成人平静时的呼吸振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6—18次;儿童约为每分钟20次;一般女性比男性快1—2次。呼吸振动频率反映了一种生命韵律,在一呼一吸间,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人类的生理过程依靠氧气提供动力,燃烧营养物质,从而获得能量。如果不吃饭我们能活上数周,不喝水能活上几天,但如果没有氧气,我们连几分钟也活不了。没有充足的氧气,想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呼吸的空气进行处理的效率,能够对其他器官产生影响。而心理健康往往因呼吸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缺氧会让人萎靡不振、大脑迟钝,容易焦虑。相反,充足的氧气,往往能够让一个人感到愉快、满足、幸福,并保持清醒的意识。许多心理疗法都赞成通过呼吸运动来消除受抑制的感情,并恢复受到抑制的冲动。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浅呼吸者”,应该培养有意识的深呼吸,学会调整呼吸振动频率,这样才能有效改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
  

第三节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2)
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振动,天地万物慢慢出现,并按照自己的振动频率运动着。与此同时,宇宙万物又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同的频率彼此发生着影响。人类生存在这个喧闹的星球上,每天听到各种声音,受到周围各种振动频率的影响。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声音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来治疗疾病。
  东方人讲究阴阳相合。其实,阴阳相合就是尊重宇宙自然原本的运行规律,按照事物本身的振动频率来行动。这样就能够将宇宙天地的振动频率、生物体的振动频率和人的振动频率协调一致。这是声音治病的基本原则。无论使用何种声音治病,都要遵循这个原则,使身体振动频率与宇宙振动频率保持和谐一致,按照它原本自然的规律运行。
  那么不同的振动频率到底怎样相互影响,又与我们的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当一个物体振动发出振动波,作用于另一个物体时,会发生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振动发生在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个歌唱家歌唱时震碎一个杯子。还有一个《圣经》里的故事,讲述约书亚和他的军队在吹喇叭和击鼓的时候,声音包围忏悔之墙,然后产生一个极大的回声摧毁了这些墙。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运动于另一个物体上,两者的频率不同。比如说,小提琴或钢琴上振动的琴弦会使乐器的木质部分产生回声,结果使声音扩大,回声具有更大的强度。
  振动波作用于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发出一个声音,外界的振动波通过我们的耳朵进入身体,内外不同的频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关系,我们机体的各部分就会发生共振,像细胞、肌肉、器官、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等都是很好的共鸣箱。人体能够和一架复杂的乐器相媲美,只有拥有完美的音调,一架乐器才能演奏出最辉煌的乐章。人体也是这样的,只有当内外频率产生有益的共振,每一部分的振动都在他们正确的频率上,机体的节奏才会协调平衡,身体才会健康,我们才能感受到彻底的放松。如果某些振动没能按照正确的频率进行,乐器“走调”了,我们就会生病。
  我们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身体正常的频率受到了外界不良振动波的干扰,从而使身体丧失平衡,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因此,用声音治病就是要排除身体受到的干扰,通过对身体有益的振动波来改变已经发生紊乱的人体系统,使之重新恢复和谐,这样疾病就能慢慢远离我们。有益的振动波都有哪些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渠道可以接触它们,它们又是怎样改变我们的身体状况呢?
  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就开始听到各种声音——闹铃声、手机声、汽车声、广播电视声,还有人的说话声,等等;此外,我们自己还会发出各种声音——说话、唱歌、哭笑,等等。我们每天接触的声音形式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可以按照声音传达的渠道简单地把这些声音分为两大类:被动声和主动声。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人类被动接受到的声音和主动发出的声音。其中被动接受的声音主要通过“听”这个方式来获得。发育完全的健康人都具有听觉,外界振动源产生振动波,耳廓将振动波收集起来,使振动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从而引起鼓膜振动,然后再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于是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样外界的振动波就被传达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并对身体内部的原有振动频率产生影响。神经系统自身有一个振动频率,我们可以通过脑电波观察到。健康身体的振动频率是和谐的,但因为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大的生活压力,或者外界有害的声音频率的干扰,正常的身体振动频率会逐渐被改变,这些不良因素长期积累就会使身体得病。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有益的,其传到大脑皮层的振动波就会和身体产生和谐共振,使已经紊乱的身体频率得到修正,从而使身体状况得以改善,如果长期接受这种有益的振动波,疾病也就能够慢慢治愈。
  

第三节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3)
主动发出声音是声音作用于人体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无论是发自然音、谈话,还是唱歌,这些发出的声音都和我们身体自身的振动息息相关。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