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农民父亲 >

第41部分

农民父亲-第41部分

小说: 农民父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父亲 二十三(5)
“刚认识咋啦?就不能一起说说话?——反正他又不是啥坏人!”姐姐抽抽嗒嗒地哭了起来。
  “以后不准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了!让我再看见了打断你的腿!”父亲说完后气呼呼地走了。
  姐姐躺在炕上哭了一下午,奶奶劝也不听。继母把饭做好后叫了几次她都不吃。
  “女子大了,说话要注意些。”晚上睡觉的时候,继母对父亲说。
  “就因为她不小了,才让我操心啊!”父亲长叹了一声,把双手枕在头下,眼睛望着窑顶。
  “听说那小伙儿是马家河的,长得很排场,暄暄净净的,芳云可能是看上他了。要不咱找个媒人去提一下。”继母侧着身子看着父亲,一只手把被子轻轻地往上拉了拉。
  “要提也得是让男方家来提,哪有女方上门求人家的?芳云又不是老姑娘嫁不出去了,这样还不让人笑话?”父亲说。
  “也是。明天我打问一下,看看那小伙儿家究竟是啥情况。”继母幽幽地说。父亲没吭气,算是默许了。窑里静极了,能听见老鼠打架的声音。
  第二天,继母回来了,看着父亲直摇头。
  “咋样?是个倒财子不行?”父亲把关心和焦虑都写在脸上。
  “再别说了。还不是一般的倒!小伙儿是马家河的,叫马飞,人长得不赖,但是个混混,一天啥也不干,就想着空里吸钱!日弄的女子多着哩!”继母说。
  “哦,是这。”父亲很失望,长叹了一口气。
  “你先不要给芳云说,我再了解一下情况。”父亲说。
  “知道咧。唉,可惜了一表人才哩!”继母也长叹了一声。
   。。

农民父亲 二十四(1)
小姑来信了,说他们将在年前来陕北看望奶奶。
  父亲早早就来到鹿县车站,等待大姑一家及小姑的到来。
  从省城到鹿县约三百多公里,小姑一行到达县城后已经下午了。
  车站里车水马龙,不断有进出的车辆。我和父亲翘首以待,期待着他们的出现。那年给大翠迁坟父亲回去过一次,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奶奶跟她们分开的时间很长,有二十多年了。那时大姑不过才二十多岁,现在已经五十岁了;小姑当年才几岁,如今已为人妇,成了孩子的母亲。
  其实小姑早就准备来这里,几次都因为意外作罢了。先是想让父亲带着奶奶回去,说了好多年,后来小姑说她来看奶奶,大姑嚷着也要来,姊妹两个时间安排不到一起,阴差阳错就耽搁了这么长时间。不过这些年来我们的书信一直不断,双方的情况都清楚,所以也就没那么迫切了。
  “姐——”公共汽车上下来了一行人,一个老妇人向我们走来,父亲快步迎了上去。
  “东子——”大姑操着一口浓浓的胶东话,声音有些颤抖。
  “大哥——”小姑眼里噙着泪水,紧紧地与父亲抱在一起。
  回到家里,奶奶早就在院子里来回转悠等不及了。当两个姑姑喊着娘跑了过来的时候,奶奶兴奋得晕了过去。
  就这样,分别二十多年后,一家人终于在在梁家河团聚了!
  大姑是一个人来的。那个小男人自从被爷爷教训过以后,痛改前非,后来一直对大姑很好。无奈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两口子含辛茹苦把小姑抚养大,供她上大学,看着她参加工作。大姑虽然是小姑的姐姐,大姑和小姑之间却有着母女一般的感情。
  小姑是一家三口来的。小姑的男人长得白白净净,跟小姑在一家单位工作。他们的孩子跟小叔的孩子年龄差不多,也开始上学了。孩子放寒假,所以就带来了。
  小姑一家和大姑在梁家河呆了三天,便带着奶奶回去了。跟他们一起走的还有继母的女儿黑女。大姑没有孩子,小姑出嫁了,老两口感觉很孤单,想收养一个女子。奶奶把大姑的意思给继母说了,继母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答应了。她说其实把孩子都留在身边也不好,让她到海边去,那边情况比这里强,跟着大姑她也放心哩!黑女听说要到海边,高兴得跳了起来,健健、康康两个孩子闹着也要去,被母亲喝住了。但临走的时候黑女却反悔了,说什么也不走了,要跟母亲在一起。继母只好跟着他们去了车站,看着孩子上车后悄悄离开。父亲本来不想让奶奶回去的,奶奶年龄大了,眼睛又不好,走路靠拐杖,但奶奶的精神很好,她闹着非要回去一趟。奶奶说这次如果不回去,这辈子都回不去了。小姑也想让奶奶到济南住一段时间,济南曾经是父亲和奶奶心目中的天堂,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了。
  小姑买了飞机票直飞济南。小姑虽然在城里工作,一家人也是第一次坐飞机。为了给奶奶买机票,小姑费了一番周折,最后通过在机场工作的同学的帮助才办完了登机手续。奶奶战战兢兢地来到飞机上,好奇得不得了。这么大的东西能飞起来吗?奶奶不敢相信。当飞机轰鸣着腾空而起的时候,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怜的老人一生沧桑,小姑让她真正上了一次 “天堂”。
  奶奶走后,家里一下子空落落的,怎么都不习惯。父亲每天回到家里先叫娘,听到奶奶的声音后才开始忙活手中的活;姐姐每天回来也是先找奶奶,找到奶奶撒一阵娇才离开。我回到家里看不到奶奶就心慌,总觉得心里少点什么,很不踏实;其他几个孩子一放学也是先找奶奶:“奶奶——奶奶——奶奶——”
  奶奶在这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都不能离开她了。
  奶奶离开十几天后我们就十分想念她,我们跑到乡上打电话,让小姑把奶奶送回来。小姑说奶奶刚来,再住一些时候。我们在电话上跟奶奶通了话,奶奶在电话上哭了,说她也想我们,做梦都梦见我们。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从乡上回来了,过几天就又去打电话。奶奶在离开三个多月后终于回来了,还是小姑送回来的。奶奶说什么都不住了,怎么都留不住,每天嚷着要回来。奶奶说他们那房子跟禁闭房似的,呆在里面不方便。白天小孩上学,大人上班,就她一个人在家,闷坏了!
  

农民父亲 二十四(2)
父亲说娘啊,你真不会享福。济南比咱梁家河好啊,你几十年不回去,也不多呆一些时候,奶奶就骂父亲是不想要她了。小姑说那你跟我再回去。奶奶说打死我也不回去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哪儿也不去了!一家人哈哈大笑,笑声溢满了整个窑洞,都装不下了。
  奶奶本来还想跟着大姑回一趟胶东,但因为济南到胶东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最后再转汽车,小姑怕奶奶身体受不住折腾,所以就没有让奶奶去。这是奶奶这次探亲最遗憾的事情。
  花茸来信了。花茸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洋洋洒洒十几页,感情真挚,信纸上甚至有湿过的痕迹,看得出来她流泪了。花茸还给我寄了很多复习资料,要我到学校去。我把信藏到箱子里,但没有给她回信。我觉得应该让她冷静一段时间。
  几天后,花茸的信又来了,责问我为什么不给她回信?她说即使我不回,她也会一直写下去。后来有一封信被拴虎拿到了。拴虎把信拿回去给大毛念了,大毛很生气,写信把花茸骂了一顿,在村里见到我也阴阳怪气的样子,似乎要把我吃掉。以前上学的时候大毛对我比较客气,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村的,花茸是女孩,我可以照应她。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花茸成了小村里飞出去的凤凰,我和她之间距离拉大了。我知道大毛在暗示我知趣地离开,不要纠缠他的女儿,但是我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见他就打口哨故意气他。后来大毛就让拴虎注意花茸的来信,只要是给我的就没收了。花茸不知道这些,还在拼命地写。其实我的心里也不好受,要说对花茸没感觉那是骗人的,但我不能拖累了她,我只有控制自己的感情。我想这件事她迟早会醒悟的。
  奶奶离开后的三个月,家里发生了很多事儿。最重要的事情是姐姐和马飞来往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们来往。父亲说他了解过了,那个马飞的确是个混混,倒财子,在洛河川很有名的。他凭着自己潇洒的外表,迷惑了不少女孩,但最后都把她们抛弃了。父亲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跳,所以要求姐姐当机立断,趁着水还不深,快刀斩乱麻,断绝跟他的来往。
  姐姐不同意。姐姐说你们不能以貌取人,听信别人胡言乱语,她看不出马飞有什么不好,也看不出他是个倒财子。姐姐说马飞对她很好,并答应跟她结婚。父亲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跟他才认识几天,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这一切都是假象,等时间长了你后悔都来不及了。姐姐不相信,依然我行我素,保持和马飞来往。以前是偷偷摸摸,现在变成了光明正大。马飞每天都会来找她,并且他们一出去就是一天,有天晚上姐姐居然没有回来。父亲气急败坏,打了姐姐一顿。姐姐长那么大还没有挨过父亲的揍,父亲对姐姐一向是很宠的,正因为这样,姐姐的行为让他很伤心。父亲把姐姐锁在了奶奶住的小窑里,不让她出来。姐姐在里面又哭又闹,父亲不理她。
  奶奶回来了,责骂了父亲的行为。姐姐看见奶奶像见到了救星,哭得很伤心。奶奶听了父亲的叙述,觉得这件事确实应该慎重。姐姐似乎冷静了一些。父亲于是托人在北塬上给她说了一户人家,小伙子在村里教书,民办教师,人挺老实的,到我们家来了一次,一家人都觉得不错,只有姐姐脸挺得平平的,没有表情。
  马飞那段时间还经常来,姐姐有时候还跟他出去。父亲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于是决定把姐姐的婚事办了,省得夜长梦多。北塬上的那个男的年龄也不小了,家里对他的婚事似乎很着急,双方一拍即合,婚事定在五一那天操办。
  姐姐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但是父亲的态度也很坚决。父亲觉得姐姐是被那小子英俊的外表迷惑住了,相信再过几年,她一定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的。
  五一那天结婚的人很多,川道上自行车、拖拉机、吉普车、卡车披红挂绿,各家根据自身的能力布阵,到处都是娶亲的队伍。北塬上的那家人早早就来了,他们用的是四轮拖拉机,这在当时算是中等水平了。在那时最不济的是自行车,还有少数人用毛驴娶亲的,都是那些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的地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农民父亲 二十四(3)
北塬离梁家河有三十多里路。午饭后,娶亲的就坐不住了,一遍遍地催着,希望早点上路。姐姐那天拒绝吃饭,也不穿新衣服,最后还是奶奶好说歹说她才穿上。继母给她收拾头发,姐姐的脸上没有表情,似乎今天的事情跟她没有关系,她对外面的热闹场面无动于衷。
  父亲的脸上挂着笑容,不断地给客人发烟倒茶。毕竟,这是他为自己的孩子操办的终身大事,父亲不想办得太寒酸。席面上该有的都有了,鸡肉鱼肉,各种蒸碗。梁家河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每户两元钱,向父亲送上自己的祝福。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见人就问哈了没?我说人家就是来吃饭的,吃了还来干啥?奶奶就笑得更开心了,还是问:“哈了没有啊,快坐下啊!”
  那天最忙的要数继母了。这几天里里外外她一手操持,父亲跑一些外面的事情,家里琐碎的事情很多,都是继母一个人在忙活。她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眼睛红得很厉害,脸也有些浮肿,走路一拐一拐的。继母到家后,再苦再累从不叫一声。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永远都是和声细语,比母亲还要温柔。奶奶说你歇歇吧,别累坏了身子。继母笑着说没事没事,身体好着哩。继母到家几年了,我还没见她白天在炕上躺过,即使头疼脑热也不休息。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终于出发了。按照我们的习俗,女子走得太早对娘家不好,而对娶媳妇的来说完全相反,回去得越早越好。这样一来,娶亲的不断地催促着,嫁女的则尽量把时间延长,不紧不慢,一直拖到合适的时候才动身。迎亲的是七个人,连同新郎是八个;送女的也是七个人,连同姐姐在内是八个,凑个双数图个吉利。姐姐上轿的时候突然放声大哭,哭得凄凄惨惨,把继母和奶奶都弄哭了。这是离娘泪,一般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哭,表示对娘家的眷恋。不哭反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姐姐的哭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半点儿做作的样子。也难怪,母亲殁了,看不到她今天的样子。
  姐姐就那样一直哭着出了村子。哭声渐远,父亲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按说父亲是不该流泪的,但是今天父亲感觉特别伤感,特别难受。女儿今天是不愿意啊,自己强求她嫁到了北塬上。人说强扭的瓜不甜,万一女儿以后不幸福,父亲的心里也不平顺!奶奶早已泪流满面。继母说妈你不要哭了,三天后芳云就回门来了,出嫁女子是喜事啊!奶奶用袖子揩了揩眼泪,说不哭了不哭了,俺云云的喜事啊,应该高兴才对呢。于是又劝父亲。父亲的眼圈红红的,低下头回窑里去了。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搭乘两辆拖拉机热热闹闹向北塬上前进。去北塬必须经过马家河,从马家河的后沟里走盘山路上去就到了。
  经过马家河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拖拉机发出的“突突”声在山谷中回荡。这是一条生产路,仅拖拉机能上去,汽车就不行了。走到半山上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回首望去,马家河星星点点,家家都亮起了灯火。一轮残月挂在天边,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几颗星星在天上一明一暗地闪烁着,这些星星似乎就在头顶,上了塬就可以摘取。大家都不说话,姐姐也不哭了。突然,前面转弯的地方跳出来几个人,脸上蒙着黑布,渐渐向拖拉机靠近。大家以为遇到了强盗,都屏声静气,不知道来人要干什么。以前听说有的人专门拦娶亲的轿子,为的是要两个赏钱,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我高声地喊:“你们要干啥?不要耽搁了我们上路。”几个黑影并不说话,而是径直往拖拉机走来。拖拉机只好停了下来。大家还没缓过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