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绝版王陵 >

第2部分

绝版王陵-第2部分

小说: 绝版王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南10里;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14里”的记载。雍州新丰县的县城,也就是今天临潼县新丰镇的东北不远处,根据上述明确的方位和里程,很容易判断出秦宣太后陵,就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偏南、距骊山山脚约2里处的西杨村、下和村一带,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
  这个证据似乎从地理范围上证明了兵马俑的主人有可能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秦宣太后。
  此外,在兵马俑的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比如,一些兵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而秦宣太后来自楚国,那里正是苗裔聚居的地方。另外,秦俑所着衣服皆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而在一些陶俑身上还发现了“芈”字,疑为秦宣太后的姓氏。
  这种种迹象仿佛暗示着这个兵马俑庞大军团的主人另有其人。莫非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宣太后?如果兵马俑真是秦宣太后的陪葬,那么哪里才是宣太后的陵墓呢?目前考古学者还没有发现足以与兵马俑匹配的宣太后墓。考据学上强调“孤证不立”,就是单独的一个例子是不能证明一个事物的真实性的,至少凭借现有证据而断定“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而非秦始皇”为时尚早。这也使得陈景元的质疑更多地停留在猜疑假设阶段,也说明当前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等待揭开的面纱
  眼前这座掩埋了一代帝王及其永生帝国的千年皇陵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许与迷惑,谁也不知道幽幽地宫之中到底有多少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又掩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迟迟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正式发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这些文物在墓里埋了千余年了,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这些文物被挖掘出来,接触到阳光、氧气或者其他气体,就会很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有些文物来讲是无法控制的。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曾出土过一些象牙制品,这些象牙制品出土时洁白光滑,不到两个小时却变成了暗色粉末 状。”
  而陕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队队长段清波研究员也表示说,不挖秦始皇陵是当下人们最合适的选择,因为秦始皇陵太复杂了,超过任何人的想象,虽然部分历史资料记载已经被证实,但现在掌握的情况很多与过去已知的情况相去甚远。
  秦始皇里的“天文”和“地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地宫之中究竟有几重宫门?秦始皇的棺椁是什么锻造而成,难道真的悬浮于地宫之中吗……像这样的众多谜团可能真的只有等待发掘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才能得到答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1)
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后来有文字记载,说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长,到后期,陵墓内已经没有地方再放后来搜罗的稀世珍宝了。陵墓四周还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二十多人的墓葬与之相伴。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然而时至今日,茂陵山上已经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与喧嚣;只有一片片残垣断瓦曾目睹过2 000年前的奢华景象。揭开茂陵的神秘面纱,这座频频被盗墓贼光顾的帝王陵墓,是否还能向我们诉说盛极一时的汉武雄风呢?
  “中国的金字塔”——浩大的茂陵工程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兴衰荣辱。西汉王朝,凡214年, 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在这片故地之上,一座座高大的封冢雕刻着历史的沧桑……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是汉代厚葬之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九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帝王,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北征匈奴,出兵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创了西汉帝国的繁荣昌盛局面。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帝王,在营造自己的地下帝国时想必也一定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据汉书记载,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7岁。
  关于茂陵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便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
  史书记载,茂陵开始筹建时,因工程巨大,施工人员和监管官吏众多,工地周围很快成为繁华闹市。公元前138年,茂陵工程进行到第二个年头的时候,汉武帝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茂陵邑。他让一些汉初的功臣贵族以及富豪搬迁到茂陵邑,茂陵邑与茂陵相隔数里,当时搬迁定居的文武高官、富豪、儒士有6万多户。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都先后携家迁到茂陵邑定居。
  这座宏伟的帝王陵墓前后历时53年才修建完工,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超乎想象。《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还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 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耗费如此人力物力的茂陵,到底规模如何呢?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这座巨大封丘高米,顶端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 56 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 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2)
茂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西汉其他帝陵。西汉帝陵一般高在30米左右,只有汉武帝的茂陵超出了当时的礼制规定。刘邦在世时定了汉陵制,“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但刘彻可能考虑到自己的“丰功伟绩”比刘邦还大,所以营建了“惟茂陵十四丈,方百四十步”的陵墓。
  当年的茂陵除了金字塔状的大型封土之外,在它的周围还有华美壮丽的陵阙、殿阁、房舍等。茂陵分茂陵园和茂陵园区,也叫内城和外城,内城里宫殿和堂倌一应俱全,而茂陵园区内包括陪葬墓,方圆可达数十平方公里。
  而今茂陵封土周围仅存留下夯土城的遗迹。考古查明陵园平面几乎为方形,东西长430米,南北宽414米。陵园四面中央各辟有一门,各门距陵墓封土均为百米左右。门外置双阙,每对间距为12米至16米。陵园附近修建了寝园,构成富丽堂皇的庙堂宫殿。1975年,陕西考古人员在陵墓四周发掘出大量西汉时期的建筑材料,其中有虎纹和玄武纹条砖,丹风纹和龙骨纹空心画像砖,大型青玉兽纹辅首和琉璃壁等,还出土了一块刻有12个字的完整瓦当。经考古学家分析判断,发现建筑材料之处就是当年的寝殿和便殿的所在地。
  茂陵东南350米处还有白鹤馆遗址,是供汉武帝游乐用的,属于寝殿的附属建筑物。现存一个东西长53米,南北长40米,高5米的大土台,当地百姓称为白鹤冢,可能是建筑的台基。
  在陵园的东南还建有汉武帝的陵庙龙渊宫。在寝殿和陵庙之间筑有一条规整的通道,为衣冠所出之道,就是说,在祭记时把汉武帝的衣冠从寝殿中请出来,经此道送进庙里,接受百官祭拜。礼仪结束后,再经此道将衣冠送回寝殿供奉。
  汉武帝茂陵的地面建筑尚已如此规模宏大,那么作为墓葬核心的地宫又将是怎样一番乾坤呢?
  “不复容物”的神秘地宫宝藏
  相对于庞大的地面建筑,茂陵的核心建筑地宫规模之宏大更是令人瞠目。据《汉旧仪》载: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每边长二丈,墓室四面各设有能通过六匹马驾之车的墓道。各墓道门还埋设暗剑、伏驽等机关以防盗。这些机关的设置极其隐蔽,文献记载说:茂陵建成后不久,有个守陵的士兵想偷盗陵墓内的珍品,结果他连第一道墓门都没有过去,就被乱箭射死在墓门边上,可见整个陵墓机关设置的严密。
  据说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虽然茂陵尚未正式发掘,但人们纷纷猜测,在事死如生,风行厚葬的汉代,这位君王的陵墓地宫之中必定是充盈着各种奇珍异宝。也难怪人们这样猜测,在许多史料中都有对茂陵地宫极尽奢华的描述。《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彻陵墓中陪葬品的数量之丰。后有文字称,“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这话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珍宝了。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又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 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3)
但目前考古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茂陵地宫深遂,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况且,茂陵周围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汉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所谓“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李夫人是汉武帝生前的宠妃。梨园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生。其兄宫廷乐师李延年有绝作《佳人曲》就是称赞其妹李夫人的。曲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倾国难再求!”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因此而来。自李夫人进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一时间声名鹤起,遮住了三千佳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命画家绘制了她的画像,还作赋哀悼,亲选茎地,以皇后礼仪下葬。她的墓俗称英陵,又名“习仙台”,当地百姓称为“磨子陵”。《三辅黄图》载:“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今李夫人墓呈长方形封土,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各边宽米、南北各边宽米,与文献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