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物闲情书:春以为期-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一来一去的心意已不在帕子上,而在帕子上所系之物。
汉玉乃是玉中的祖宗,汉玉九龙佩的身价与分量自是不同凡响,贾链这样的游冶子,对于随身所佩之物一定要讲究这来头,在曹公笔下又是另一种俗。
最有动感的是那个撂字,像是丢过来丢过去的样子,玉质的九龙佩不能啪地扔过去,只是不经意间沿着桌面掠过去吧。
可这:“二姐亦不去拿,只装看不见,坐着吃茶。只听后面一阵帘子响,却是尤老娘三姐带着两个小丫环自后面走来。贾琏送目与二姐,令其拾取。这尤二姐亦只是不理,贾琏不知二姐何意,甚是着急,只得迎上来与尤老娘三姐相见。一面又回头看二姐时,只见二姐笑着,没事人似的,再又看一看绢子,已不知哪里去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卷二:笙歌(3)
两个人都惯会风月,做得巧妙而不露声色。
密将春恨系幽欢。
小时看过越剧电影《红楼二尤》,电影里的两个人没有一点寄食于人家的贫寒相,印象中也是一般的雕梁深院,只觉是如花美眷,走出深闺,在席间陪着爷儿们吃酒。
三姐高举红烛,照着自己的脸,对着贾家兄弟说:“看看你三姑奶奶生得美不美!”
画面上是无尽的富贵*,让人只觉是照绮席,有如花如水红妆。
可是没有父兄看顾,一任红妆如花如水,也引不来倾国倾城豪杰。
越剧里这个场面,尤三姐的样子,后来想起来总让人凛冽,毕竟是孤儿寡母的凄楚。尤三姐生生泼成了陪酒的伎。
大一些后看《红楼梦》又是另一种感觉,其实又何必,皆因她性格泼辣,爱人前逞强之故,最终还是吃了这个亏。戏总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过夸张,因要典型,所以也简单了。
其实红楼里的汗巾还不在于此,最有味道处还在于宝黛之间递过去送过来的帕子,最是宝玉挨打时,黛玉哭成泪人,宝玉自己动不了,便差晴雯去到潇湘馆送了两条旧帕子去,晴雯本不愿去,怕拿着旧帕子去,黛玉会恼,可宝玉只说了一句“你放心,她自然知道。”果然黛玉见了这两方旧帕子心思恍惚,神魂驰荡:
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所谓“鱼传尺素”,心思相通的人自是明白。旧帕子原是贴身之物,想来比什么外头人送的上好的新帕子离宝玉这个人更近些,她黛玉平白无故要什么帕子,她要的是宝玉这个人、要的是他相知会意的心。旧帕子本是心泽手润,自然与人亲,与人贴伏。
黛玉手持着帕子,竟不顾避讳什么了,起床来,走笔于帕上,写下幽咽的题帕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我想了想,这大约是她第一次直面地回应宝玉的感情。二人从此抛了嫌隙。
宝黛二人,因为认真,便有如此刻骨的幽恨惆怅,人生如此,也不枉了。人活虽然不满百年,但能活得不潦草,那样细水年长地,一寸光阴一寸金地过,依然是深远悠阔,如春日陌上行。
《*》中,后巷儿丽春院的桂姐儿,坐在绣墩上,怀里抱着琵琶,正唱着:举止从容,行动香风送……
袖口边搭着那方银红撮穗的、落花流水汗巾儿子。
边上有银红色的排穗流苏,由一朵一朵的落花组成纹样,中间点缀扭曲的水波纹。
落花水流红的意境,原在宋时的蜀锦中见过。
人在风尘,也不枉过,也一样精致不虚。
碧纱橱,低映月儿明
碧纱橱。
《红楼梦》第三回写到林黛玉进贾府: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吧。’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想说:‘也罢了’。”
第一次看《红楼梦》便对此碧纱橱神往不已,但那时只是感性的,觉得宝玉看见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妹妹便痴心不已,一刻也不肯分开,宝玉一句“这个妹妹似是在哪里见过的”,大半是合了我的少时幽怀,所以对那碧纱橱记忆深刻。直到现在迷上了明清的家具,才对其有更直接的认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卷二:笙歌(4)
时光已过了二十年,只是到了今天,那碧纱橱也不曾丢了彼时的颜色,反而至正极美,那种温柔不曾跌落在岁月里,只是多了光阴的回环,更有说不尽的相知。
幽深宅院,红楼梦里的那一枕碧纱橱里的光阴岁月,才是日日佳节良辰。
“碧纱橱,低映月儿明”的境地是因为那些各种花样的镂空透雕格子,又两面夹纱,使光线明迷徘徊,月儿柔柔地透过锦地花纹照过来,像筛过了一样,静而细碎,使人漾漾。
碧纱橱,其实就是隔扇。装于室内,用于进深方向柱间,可分隔深长幽阔的空间。上面镂空,下面裙板上可做各种纹饰雕刻。每樘碧纱橱由六至十二扇隔扇,除两扇能开启外,其他扇可固定。在开启的两扇隔扇外侧可安帘架,帘子钩,可挂帘子。
古人把一个深阔的厅堂,用碧纱橱、花罩、屏风、博古架等,隔出各种空间,才有光线的明暗,才有画堂深浅。
明清传奇中总有这样的写法,未见佳人,只闻其声,环佩丁当,暗香细细,那人只隐隐在屏风后面,断是不轻易出来的。外面的人只是遥想也能爱得上,且爱得心魂俱飞。
抓不着也看不见,只能感觉,这即叫做“咫尺天涯”。
疏处之美,尽可玄想的意境,也全凭了这室内那若明若暗的锦地隔扇、云母屏、松绿帘子的成全。
富贵人家更是在隔扇上夹以轻纱,使光线更加静柔。《红楼梦》中的碧纱橱映着面如桃花的黛玉,自有一份娴雅婀娜,那知情知意的公子在外面的床上,日日夜深之时,只消对着那一帘碧纱,苦苦消磨断肠句。
贾府里有种纱叫做“软烟罗”。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史太君带着众人一路走来,走到黛玉房中时,见她的糊窗的纱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
“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万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正经名字叫做‘软烟罗’。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做‘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
《红楼梦》的醉人处不只是宝黛的爱情,也有那一种寻常的亲情,细腻饱满不造作,有时更让人缱蜷流连。此一处写了贾母的爱,亲情中有富贵之思亦有意境之思。那爱也像软烟罗一样,细琐温暖而贵气。
像母亲的手抚过额头。
黛玉初来时正是残冬,那时睡的碧纱橱安置在屋内的深处,有避寒的意思。
而另一种碧纱橱是用来纳凉的,一般设于檐下,外面与天光相接,打开来即可见日月星汉。
如易安词“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像是此图中读书女子的书房,四围用隔扇,轻薄通透,光线明媚,上有浓荫蔽日,一枝红桃相映于窗格上,那个读书的心情也明快了许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卷二:笙歌(5)
打开一扇格窗,园子里土暖地润,头上黄莺儿一声啭,抬头看它时,却又不知隐在何处。阵阵袭来桃花风,令人两腮窄痒,又徒然添了几份烦恼。这二十四番花信风,应节候花期而来,年年与这自然中的梅柳桃杏相约,一日不肯违背,也是有“信”的。
只恨那柳棉轻狂,时时飞入人怀,让人无端地染上愁闷。
此画中晓楼的题款为:
花落成茵柳褪绵,合蝉新鬓贴花钿。
愔愔帘幕春阴薄,细校年时惓绣篇。
愔愔的是春怀,岂是帘幕?
花钿妆成时,仍是居于深院,无人赏,更是一个怨字怎能了得。
无奈寻来旧时文章,读罢,却又慵懒。
这碧纱橱的一枕光阴,也嫌日长……
斜倚熏笼坐到明
熏笼。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这是白居易《宫词》中的两句。竟无缘无故觉得不像白乐天的诗。我心中的白乐天除了极度想念长安时,在秋瑟瑟的浔阳江头听听琵琶女外,他没有情苦,只有洒脱。
他是春风十二街上的金马玉堂人,日日轩骑不暂停,只为走马听秦筝,奔车看牡丹。
他笔下斜倚熏笼的人也应是没有情悲,只有意足,只有安然,她坐到天明只为回味,最怒放的那一刻,她已体验,所以她内心深处安静无缺憾。又如,奈何我这红颜未老人,怕你恩先断?
陈洪绶或许也只喜爱他的后一句吧,他笔下的斜倚熏笼人发髻如云,身着的披风也是如此的随意妍雅,脸上几乎没有表情,即是抬头看看架上鹦鹉,也是你唱你的,我只顾看我的,我自是与你两不相染,相互之间只是点缀而已。
这是老莲的一贯风格,但正是那种看似无情,却让人感觉到了富贵安怡,像是一切已安排妥定,剩下只是为了漫度光阴,感觉手中这一份滑如锦的好日子。一时一刻,一晌一霎,随着季节,看春风牡丹庭院……
长夜的香幽幽渺渺,那些衣衫应有记忆,那些静卧香阁的光阴,一去不再回。
那位清傲的江南冒公子,在忆起已逝的董小宛时,无不痛彻心肺地诉说:
“姬每与余静坐香阁,细品名香。恒打晓钟尚未着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在小阁中与所爱的人静静相对,细品那袅然而起的香,怕是心中有多少幽秘的心事,想对着眼前人诉说。可是欲诉还敛。
“说些什么呢,才对得住这一刻的静婉?不容任何旁杂来打扰。就这样,一对就到了天色渐明,晓钟传来……。回想曾历的无数个夜的孤零,倚着熏笼,用那香著拨着凉的寒炉,数着荒芜的更声,一下,二下,不知什么东西就随着这钟声溜走了,可我却怎么也抓不到你。那份心境,如眼前灰,如晓时霜。尔今你啊你,就在我的眼前,至此一夜相知对坐,我今生便再无遗恨。”心细如发的小宛曾经这样想。
古人熏香,是一件及寻常的事。
熏笼也是古代中产人家以上常备的,一般都是用竹片编成。通常用在秋冬季,除熏香、烘干衣被之外,后来又有了取暖的作用。刚看到那个熏笼时,即想那样长衣广袖地伏在上面,时间常了,衣服会不会有一股子焦煳之气,后来知道这一过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粗糙,熏香是极有章法的一个细密的过程,孙思邈《千金方》中,早早地就说的很明白:
“湿则香气不发,燥则烟多,烟多则微有焦臭,无复芬芳。是故香复须粗细燥湿合度,蜜与香相称,火又须微,使香与绿烟而共尽。”
卷二:笙歌(6)
熏香时先在笼子下置一盆沸水,先把衣服熏得濡湿,那香气才会细密地附着在上面,数日而不散。孙思邈不仅记述缜密,文采也不错。
寻常的贫寒人家熏香只为驱除蚊虫,而大户人家却将熏香附予了一种品格,一种情调生活。如我们今天喝咖啡,有速溶的,也有人买了咖啡豆自己慢慢煮的,就是为了享受一种感觉,富贵闲人,慢调光阴。啜上一小口温热的咖啡,对着大块的蓝天白云和低垂的帘幔,懒懒的。你大可不必是中产,只要在一个闲适的假日午后,足足睡上一整个上午,醒来时,即可以这样雕刻一下。
前提是你必要关上手机不来电不上线。
而古人在她的室内在庭院,燃上一炉香,幽亭绿苔,绿树晴花,没有现在的通信与交通工具的纷扰,静字之外,怕是会有太多的相思与惦念。那衣被就这样一遍一遍地熏,一遍一遍地染,“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只等着良人,不经意间,他就站在了自己的面前。这一刻,想了又想,思了又思,只是,怕那翠被已消香,梦随寒漏长。
写这段文字时,我心里一直想着去哪里能买这样一个熏笼,搁在自己的家里,在卧室的阳台上,没事时,也按着古人的法子熏一下衣被。
于是即刻打电话问了几家有名的家居店,我开口一问,即被店员牢牢地问住:“小姐,你在说什么,麻烦你再说一遍!”仿佛我是宋代来的,错了时空,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无聊,很雕饰,我自己开始嘲笑自己。可我又转念一想,我不过是在寻找一件家居的用品而已。
我没有真正用过熏笼,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很方便实用,如果是的话,我们怎么会丢掉这么好的一个东西,我们现代人居住的空间狭小,各种不洁的味道常常充塞在一起,窗外也是满耳喧嚣,如果我们不开窗户,如果那香即可令空气清新,大脑清醒,心境甜悦,我们为什么不熏上一笼香,让那味道如轻音乐般流淌呢,小小享受一下: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或者是不仅熏被还熏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那香片定郁郁地吐着香气,满是自然的清新,像生活在大树下,花丛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