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说这个人很有才呢?管仲跟他一交谈就发现他对诗书礼义的造诣非同凡响,让人惊叹,感觉他身上散发着一股优美文字的气息。此人温文尔雅,有种大才或者说国君般的气质,是史料真实记载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传中清晰地记载了周王室的史官为刚出生不久的敬仲用《周易》占卦:
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这是八卦的占词解释,说的是敬仲出生的时候,周王室的史官给他占的一卦,卦是“观”之“否”,变化在*,《周易》中“观”卦的*的词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史官解释是这个人的子孙将有自己的国家,并不是继承陈国,而在他国,他国就是姜姓的国家,指的就是齐国。
所以这里说敬仲是未来末日主,就是因为上面这段周王室史官用周易算的卦,结果正如卦中所言,敬仲后来逐渐在齐国专权,做宰相,到了田和这个子孙的时候,名正言顺地抢了姜氏的江山,齐国姓了田。所以,在这里称他为未来末日主并没有什么不妥,凡是末日主、救世主都有预言征兆出现,敬仲的诞生就是有宣告齐国未来的末日的预言,他是齐国未来的末日主。
那么,为什么说他很著名呢?他的子孙后来真的取代了齐国,使田姓(到齐国以后改的姓)取代了姜姓做了齐国的主人。在《史记》中司马迁把他以及他的子孙列在了诸侯国的最后,而且在孔子之前,位于第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可见其著名程度不亚于孔子。
至于为什么说他是很“危险”,上面基本已经阐述,他的子孙将取代姜氏,也就是取代现在齐桓公的子孙,这样一个人物难道还不能说是“危险”的吗?虽然这是未来之事。
情有独钟
话说回来,敬仲和颛孙选择跑到齐国,其实是抱着求助这个大国帮助他们为陈国太子报仇,颛孙这个人的官职不清楚,估计是陈国太子的死党,职务不是很高,他为太子报仇的意愿要比敬仲强烈些。
齐桓公听到陈国出现这种事情,觉得不能坐视不管,*昏庸的诸侯也是霸主的责任,于是,就问管仲,要不要出手?
管仲的意思是没有空,前面连平定周王室叛乱的功劳都让给了别人,现在更加不会去管陈国的事情,况且根本就没有什么十足的理由去插手。而且,他当务之急是复制一个文姜来稳固齐国对鲁国政治的控制,齐国现在已经面临严峻的局势失控,处在劣势中,已经从原本的控制区倒退回来,现在必须稳固与邻近鲁国的关系,哪有闲功夫去处理这些细小之事。
齐桓公心想也是,现在自己这个霸主都没有做稳,还不能正式处理这些小事。
虽然干涉陈国内政的事情被管仲否决了,但是齐桓公非常欣赏敬仲这个人才,极力要把他留下。从《左传》中记载的这段话看出他对敬仲的热情绝对不亚于当初对待管仲:“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齐桓公要拜敬仲为“卿”,“卿”这个官职有多大啊,就和鲍叔牙、王子成父这样的级别,如此高的职位还是齐桓公希望敬仲接受,可是敬仲没有接受。为什么呢?
左丘明先生记载此段话语并没有说明敬仲推辞之意,或者说只是在表明敬仲这个人谦辞,突出其品格。敬仲推辞齐桓公的官职或许是来源于其品格,然而还有另一种心理在起作用,那就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帮助他解决陈国的事情。他大老远地跑到齐国,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其目的就是希望借助齐国的力量,现在齐桓公不能帮助他,他内心自然不高兴,见齐桓公用高的官职来搪塞他,想要留下他,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陈国,事情没有办成,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待遇去享受呢,就以言语推辞了。可是,这个霸主对他“情有独钟”,他也不敢太扫齐桓公的兴致,他退了一步,对方也退了一步,于是,没有办法,接受了工正这个官职,工正是管理乐队的。
而《左传》中又记载“颛孙自齐来奔”也说明了敬仲逃到齐国的目的,他们两个人是一起逃到齐国,希望齐国援助,但齐国政府拒绝了,那么,他们应该再找别家。这个时候,齐桓公非常欣赏敬仲,极力要留下他,而没有理会颛孙,颛孙识趣地跑到了鲁国,另找帮助。后来,鲁国和陈国交好,基本上是因为颛孙求助鲁国的原因,鲁国出手调解,从而也促进了两国的关系。
此外,从接下去的这段话语也可以看出敬仲内心想着陈国的事情,对齐国不予帮忙有些不快,但齐桓公的盛情如海潮一般:“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虽然左丘明先生后面用了一段“君子曰”来表达对敬仲品格的赞扬。
话说回来,敬仲留在齐国,管仲并没有提出异议,毕竟他不是神,未来的事情他不可能预料得到,更不可能想到这样一个人才会是齐国姜氏的末日主。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鲁国,可以说第二阶段策略的第一步就是鲁国,原本不稳固的齐鲁关系,现在因为文姜的死,丢了一个棋子,管仲要把它重新按上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色诱鲁庄公的事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鲁国那边安葬了文姜之后,对于哀姜的这场婚事迟迟没有动静,鲁庄公也不表态,这个时候,作为娘家的齐国必须催一催,派出了显贵的老臣高僖前去,以表示齐国相当重视此事。高僖当时的地位是周天子派到齐国监国的世臣,在国内外都有点面子,齐国派国中最有地位的人来,等于娘家已经足够给面子了,等于来“拉郎配”。于是,鲁庄公左右为难,只好先下了聘礼。
管仲知道鲁国朝内有一些反齐势力在反对,自从“遂国屠杀”事件发生以后,管仲就知道这股势力比较强盛,像施伯那样害怕近邻强大危及自身的忧臣有许多,当然那时候施伯已经死了,但还有曹沫、曹刿这种一直和齐国在军事上有仇恨的将领,他们无非是借口当年“鲁桓公被弑”事件来劝谏鲁庄公拒绝这桩婚姻,这也的确是个强大的心理障碍。
管仲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点,鲁庄公必然因为自己的父亲死在哀姜父亲的手里,心里不愿意娶这个仇人的女儿,虽然有母亲的遗言,但另一边是父亲的仇恨,很尴尬。鲁庄公这个人经常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自己很少有果断,总要别人引导,或者另一边的原因加深而倾倒过去,否则,他是不会动的。鲁庄公是个老实人,他左右为难,像个不倒翁,就掉不进管仲的套里,对齐国的事业自然就不利。
其实,还有一点,管仲不知道的,鲁庄公和一个叫孟任的女人一见钟情,追求对方时,曾经许下“立为夫人”的誓言。《左传》中也明确记载此事:“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这是其中一个隐情。
对于管仲来说,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鲁庄公乐意去迎娶齐襄公的女儿哀姜。他想到了色诱,利用*的欲望战胜心理障碍,男人好色是本性,人没有不爱美的,一般男人一起色心,就整日整夜地想着,睡不着,必须抱着心里想着的那个女人,才能缓解、平静、安心下来。《诗经》最开头的就是《关雎》,直接表达了这种心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是说男人看见一个漂亮的女人,想得睡不着,辗转反侧。
管仲要让鲁庄公辗转反侧,让他自己等不及,受不了,自己来要求赶紧成了这门婚事。用色诱的伎俩,管仲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哀姜长得也的确倾国倾城,史书野史上虽然没有太多赞美之词,但从后来庆父自动上钩的事实就可以想象这个女人的魅力与美貌,况且她的姑姑文姜那么的美丽,她也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而鲁庄公还真是有点好色,君王都是这样的,要么好打仗,要么好酒好色,或者全好。
观社内幕
借着鲁庄公下聘礼,齐国方面回礼的机会,齐桓公就邀请鲁庄公来齐国“观社”,大概就是类似庙会,很隆重有趣的活动,在当时比较独特。
鲁庄公也是好奇的,去看看也无妨,但是,反齐派的人就不答应了,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花样。其中就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言,谁呢?就是著名的曹刿将军,这么一大段的历史过去,他终于出现了。怎么那么晚出现呢?这也不奇怪,当初我就说了,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齐桓公也必然会输,所以,并不是曹刿的那套理论起的作用。他本来就是一个只有些小本领的人,做不出什么大事情来。
《左传》中记载了曹刿劝谏鲁庄公的一段话:“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很有道理的话,但鲁庄公没有听,只是去“观社”嘛,哪有那么多道理!国家元首应邀去国外参加某个社交活动难道也不准吗?鲁庄公就去了,就是“观社”嘛!
但,仅仅是“观社”吗?非也。
管仲邀请鲁庄公来“观社”是什么用意呢?其实,就是让他见见哀姜,看看这颗久藏深室的美玉。而当时安排见面的细节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绝对不是直接引见,应该是带着一种巧遇的倾心,类似于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巧遇秋香那段。
鲁庄公当时内心就惊叹:如此美色世间已绝!就是说世间本没有这样美的女人,只有天上才有。再一问是谁家的?有人告诉是哀姜。鲁庄公含有深意地“哦”了一声,脑子里瞬间闪过了父仇、母命,占据内心的就只有刚才哀姜轻飘飘走过去的身影和那股沁人心脾的余香。
鲁庄公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鲁庄公能上钩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后来十九世纪的心理学家发现的,很著名的心理理论:恋母情结。什么是恋母情结呢?粗略地讲就是男孩子对自己母亲有种潜在的爱恋,对和自己母亲相像的女孩子特别有好感,很多男孩子就会选择这样的女孩子一起生活。而鲁庄公的母亲就是哀姜的姑姑文姜,二代的直系亲属,相似程度极高,当然这种婚姻在现在的社会是严重违法的。
这些都是后来,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鲁庄公本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些心理作用,否则,他肯定不会去娶文姜,起码要担心下一代的健康问题——题外话。
话说回来,管仲已经看出鲁庄公情绪上的反应,就明白计策已经成功,下一步怎么做呢?古话说:“欲擒故纵。”就把鲁庄公送回去,看看他能熬多久! 。 想看书来
鲁庄公娶哀姜之谜:酒神的信徒
陷入疯狂的爱恋
鲁庄公回到鲁国后,不到一个月,心里就忐忑不安,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应验了那句诗:“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实在是睡不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相思成灾,失眠了。怎么办呢?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和那个美丽女子哀姜缠绵。
于是,鲁庄公会有这么一系列的思考:娶不娶这个女人呢?她的父亲杀了我爹,这个是仇啊,娶仇人的女人好吗?可是,母亲临终有遗嘱,我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不能不孝,我不孝,母亲肯定会哭的。想到这里,鲁庄公一阵心酸,因为他不是那种同仇敌忾的汉子,他是仁孝的温柔国君,一心酸之后,他就想到哀姜。那个女人看上去很可怜的样子,她的父亲是被叛军杀害的,好可怜哦,没有人保护爱护她,好像我母亲的孤苦。其实,上辈子的仇也不能怨她,对不对?我想父亲在天之灵也不会想我这么绝情的。(终于自己攻克自己,找到了心理出口。)嗯,就这样,去爱护这个女人,拿出勇气来,阿同(鲁庄公的名叫同,我想他小时候母亲就是这么叫他的)!
于是,鲁庄公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为迎娶哀姜行动。
民间很司空见惯的现象:男方一旦很中意女方,就会变着法子地讨好对方,首先就是女方的娘家,所以,有很多女婿在结婚之前,天天跑到女方家里干活,讨好丈母娘,丈母娘讨好了,事情就铁定了。鲁庄公现在就是这个想法,有空没空地跟齐桓公这个岳丈套套近乎,好把我的小娘子弄到手。
齐桓公被鲁庄公的行为弄得有点敏感,问管仲:“现在该怎么办?”
管仲笑笑,叹了口气:“是有点麻烦,发情的猫很缠人的。您现在是娘家人,当然先严肃点,提出点要求嘛!比如婚礼要隆重些,说点‘可不能亏待了新娘’的话,然后,就当他亏欠您一个很大人情地答应他尽快来迎娶。”
哎呀!齐桓公说:“这个娘家人的事情,我还是头一次做呢。”
鲁庄公现在的确入魔很深,欲望占据了大脑,什么父仇,什么礼制,都抛在一边。
《左传》在去年记载曹刿的一段进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