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

第11部分

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我们还可以回头看得更远,找到那个生命纯白的开始,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一切,都是额外的赠与呢——与那个原点相比。想到这里,有一股莫大的感恩涌向我,它有没有同样地涌向你们呢?
  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了你,你要感恩他毕竟还来过。
  如果有一件事情挫败了你,你要感恩它毕竟让你尝试过。
  如果有一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你要感跟它毕竟让你激动过。
  感恩我们曾经那样的一无所有吧,正是这一无所有,让任何一点点的收获都变得那么值得欢喜。
  所以,如果你仍然觉得此刻,就是你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刻,请一定铭记它,终有一天你会认出它的珍贵。
  亲爱的善明和妙胜,你知道我们的零公里处在哪里吗?我觉得,就是我们成为噶玛家的孩子之前的那个时候啊,因为从那一天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浩大的赠与。所有的糟糕,都不会比我们还找不到家门更糟糕,不是吗?
  噶玛家的孩子们,加油!
  爱你们的多多
  

不畏惧、不悲伤、不放弃
如果有人向你承诺,要相信开口的那一刹那他是真实的,不要怀疑。
  如果有人背弃承诺,要相信他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不要苛求。
  如果有人欺骗你,要相信他也许只是想保护自己,不要说破。
  如果有人欺骗自己,要相信他只是还无法承受真相,给他点时间。
  如果当我们全心成就一个人,他却射来毒箭,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再给他机会,也给自己机会。
  如果当我们成就了这个人,他却叫我们离开,那就离开,只有离开才能成就更多的人。
  谢谢那些伤害我的人们,让我们开始学习,不畏惧、不悲伤、不放弃。
  

天天都是感恩节
感恩眼前的阳光
  与耳旁的清风
  这一切
  实在比我应得的
  多出了很多
  ——2007年1月10日尼泊尔加德满都
  翻开用了快一年的笔记本,扉页上有这样的几句话。依稀还记得当时心情,在那个清寒的早晨,终于等到阳光洒满了全身,当那杯玛莎拉茶捧到手里,便忍不住热泪盈眶了。那种感激之情似乎没有对境,不因为什么,但其实,是感激一切万有,没有什么是可以被排除在我的感激之外的。可能只有从太阳普照开始到茶被喝光为止那么短短的时间的感激,却已经足以回味一生。
  而回顾这一年,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圆满,但是也有很多很多值得去感恩的人和事。
  感恩我的父母,他们没有底线的宽容和付出,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对自己的人生提出诘问,也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去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不逃避不放弃的理由。
  感恩我的上师们,无论是他们的言说还是他们的沉默,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我没能一下子认出,我知道他们永远都会在那里,等待我的领悟。感恩上师说:“当你痛苦的时候,要知道有一个人会永远安慰着你”,让我渡过了今年很多难过的时刻。
  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很无助,力量很单薄,所以即便只是一句鼓励的话,也可以让我走出很远,倒下,又起来。更不要说那些本来没有希望的愿望,也会有人愿意帮助我去实现,像天神的从天而降,我甚至连感谢的回应都哽咽在喉,无法言语,但愿你们能感觉到我的谢意,其实满满的。
  感恩向我寻求帮助的人,你们让我感到存在的意义,给了我自我完善和修正的机会,又提醒了我还有很多地方去要去圆满,还有很多问题,没找到答案。
  感恩喜欢我的人们;你们让我感受到洋溢的善意;给了我友好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也学会了在乎;在乎别人的忧恼和喜乐。一直以来我太过喜欢独来独往,是你们让我知道相互依存的美好。
  感恩不喜欢我的人们,谢谢你们将我常常忽略或者掩饰的缺点,无限放大,让我不得不去发现,不得不去正视。谢谢你们的挑剔,只有挑剔存在我们才可能日臻完美,只有不断地接受攻击,我们的刚强自我才可能被摧毁。
  感恩这个法界吧,这一切,实在比我应得的,多出了很多!
  

穿越生命的瀑流,你要往何方去?
历史就像是流言,从他的嘴巴到他的耳朵,从你的书上到我的眼里,所有功过、得失、成败,最后都不过是可供嚼舌的谈资,是可供卖弄的学识。人生就像是流水,从至纯至洁的源头开始积聚,从细柔到博大,从浅薄到深邃,从清清明明到混混浊浊,最后不是被蒸干在精神的荒原,就是沉潜成了看不见心灵原貌的汪洋。我们的价值观,就像是流云,时而稀薄,时而混乱,时而轻浮,时而沉重,不是随风摆荡,随处流转,就是固而不化,郁结成骇人暴风雨。
  要有多大的勇气,才可以穿越这样的生命瀑流?要有多大的勇气,才可以,当所有人都想要创造历史的时候,看破关于历史的迷局;才可以,当所有人都在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的时候,堪破关于成功的误区;才可以,当所有人都被主流价值观驱使的时候,打破关于价值的秩序。
  出家僧啊,有人以为你们是从家族的聚散离合中离开,有人以为你们是从国家的兴衰荣哀中离开,在我看来,你们只是要从,世界的幻相中离开,只是要停止,对这个世界的误会,试图,还它一个真相。
  真相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轮回是苦,涅磐寂静。
  接受真相,往往需要,最大的勇气。
  

由双足成就顶髻之庄严
跪拜,在人类语境之中,往往暗示着祈求,而根据所求之事的不同,人们继而对跪拜冠以了“卑躬屈膝”或“稽首顶礼”这样截然不同的道德含义。“卑躬屈膝”的主体与客体都一样地令人不齿——暗示着一个轻易地出卖,另一个则轻易被收买。相反,“稽首顶礼”的主、客双方,却不知不觉暗合了人们关于忠诚与守护的审美情趣。然而人们总是,先用语言来描述一个情形,然后语言流传四散,直到除了语言什么都没有剩下,最后人们只能通过已经被反复解构、误读的语言,来重构事相。以至于,我们的一切行为与思维都永远地失去了它们的原生态——刚刚出现就被假以名字,而名字早已经存在,那是由别人强加的判断,从来不是真实的独特体验跟究竟定义。
  不如让我们回归到那个放下的姿态本身:如果放下一切,是意图换取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企及的另一所得,则无论所求的是官位名禄,抑或精神圣境、心灵处所,都不过是“卑躬屈膝”而已,因为所谓的“放下”其实是伪善的交换,是一场隐晦的预谋。
  真正的跪拜,其实与祈求无关,正如真正的虔诚与牺牲无关。头颅因制高而代表庄严,双足由行走而关乎自由,当身躯全然放舍,当头颅终于与双足平齐,灵魂才第一次了解自由的价值:自由是一切庄严的本始基与母体,唯有自由的生命才有庄严可言。而自由,来自无有所求,甚至对于自由本身,都无所追求。无求,所以无欲,所以无畏,毫无保留的舍离才是最强大而非暴力的力量——双足没入尘嚣,在沉默中行走,留给世界一径,一无所有的凛然。
  于是,信徒顶礼佛足。之所以不去顶礼佛首,不是因为佛首的高不可攀,不是因为信徒不配。而是因为“佛足”代表的乃是“出离”,以及由“出离”走向“超越出离”的整个的“道”。“顶礼”是一句谎言一场表演——如果我们了解到佛从来不曾离于我们自己而存在的话。一开始,我们拙劣地模仿佛的出离,最终我们会发现那其实是,我们回归自己的迂回方式,尽管我们已经竭力将身体展现成最大程度的平直。双足,是全身最卑微的器官,却由其叛逆与勇毅,成为与千古大地对话的舌尖,以行为废黜语言,继而向全身直至灵魂,传递关于出走的全部意义。
  而佛之顶髻,听说没有任何信徒可以得见,何况顶礼。我想那是当然的!因为唯有当所有“信徒”彻底的消失,当不再有众生与佛陀的对立,才能终于成就顶髻之庄严。
  

守护自心,现成大悲度母
今晨醒来,如常修持二十一度母赞。突然感叹不已:其实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众生要想行善,是很不容易的。一点善心生起,犹如风中之烛,那一点柔弱,真的很难抵挡功利、自我之风的薰染;而那一点点想要穿越世俗泥淖而回归本真的小勇气,也轻易就会被猜疑、嫉妒、嘲笑的声音吓退。却相反,如果想要敛财守富,想要百般占有,想要沽名钓誉,倒是因缘早已具足,整个社会的业流都是滚滚向着酒、色、财、气,名、闻、利、养而去的。
  无怪乎外相慈善柔美的度母,使出的都是凌厉的金刚大力,功德、事业大多都是:“勇猛能摧怨魔类、镇世间魔作慑服、能摧坏怨敌军众、能灭诸毒尽无余”等等。其实度母化身无量、昼夜护持,都是为了守护我们的那一点点善心与道心啊,那寒风中的烛火,是无论如何也不舍得令其灭息的。
  度母,由观自在菩萨悲悯的眼泪所化现,如果曾有那么一刹体会到那浩然的大悲,就发愿成为,坚守自己点滴善念的小小度母吧,即使三千大千世界的海水要来浇灌,不要让那希望的心灯泯灭。同时,也要善护念他人之心,如果有人有心向善,哪怕他所选的非佛教之道,也要随喜他;如果有人发心行善,哪怕他求的只是现世的福报,也要赞叹他;如果有人真心求道,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成就他。
  因为你是小小的度母
  你在乎那一点小小的善
  因为你知道
  那毕竟是究竟解脱的初因
   。 想看书来

你是哪一种斑马?
一直都搞不清楚,到底斑马是白底黑纹,还是黑底白纹?
  经常会被朋友们问到,你快乐吗?多多大部分时候的回答都是:我很快乐啊!对方一般都会接着问:为什么你总能够快乐呢?直到今天,直到此刻,多多的回答都没变:没有不快乐的事就应该快乐。但是我的那些朋友似乎不能同意,他们觉得,没有不快乐的事,不一定就是快乐,而是需要有足够多的让人快乐的事才能够快乐。
  其实这是一个:“快乐到底需不需要理由”的问题。
  也许多多像是一匹白底黑纹的斑马,当纹没有了,那就只剩下白。而有一些人,他们是黑底白纹的斑马,需要足够多的纹,才能变成白色。我不能说哪一种斑马更好,也许根本就是两个物种,乍眼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斑斑驳驳,苦乐参半。不过多多总是觉得,做白底黑纹的斑马,比较轻松,因为“放下”,总比“提起”来得容易,我想,放下不快乐,应该比寻找快乐成本更低。所以说,做人的底子很重要,它决定了你一辈子是轻轻松松,还是庸庸碌碌;是知足常乐,还是郁郁寡欢。
  但其实,依照佛陀的观点,我们都是白底斑马,我们的本质是没有局限的快乐,是彻底的善良,是庄严,是智慧,是慈悲,是力量,是一切的美好。而烦恼,只是一些暂时的斑纹,它们虽然看上去,那么的逼真,那么的皮肉相连,但其实它们从来,都不是我们的一部分。当烦恼消散,当遮障撤除,我们就会露出本来面目,如同诸佛现全身。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凶猛的路上,勇猛的前行
关于净土,关于佛的境界,关于终极的大解脱,在佛经里都可以找到具体而美妙的描述。于是我们受了鼓舞,要上路了,一开始路上鸟语花香、风景宜人、庄严绝妙。可是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妙啊,怎么险道横生、动物凶猛的?!该不会是上当了吧?可我们到底是上了谁的当呢?
  找个稍微安全一点的树头蹲下,我仔细地想了想,嗯,好像,的确,从来,也没有谁、没有神、没有佛来许诺过:只要上路,就一定会一路平安、顺顺当当、闭着眼都能走到终点。
  没有谁来许诺:一旦皈依佛,你就能马上像佛一样完美,成为一个完美佛教徒,不欺人、不自欺,慈悲、仁爱、智慧超群。
  没有谁来许诺:一旦皈依法,你就能马上像佛法一样正确无误,如理如法,开导群迷,真实不虚,不容置疑。
  没有谁来许诺:一旦皈依僧,你就能马上像僧宝一样摄受众生,传道授业,道德高尚,道理明白,成为人天典范。
  没有谁来许诺:在这条道上只有菩萨、护法,没有罗刹、魔王;只有赞叹、供养,没有奚落、嘲笑;只有随喜没有打击,只有进步没有退转。
  事实上,只要你开始上路,你就要经历一个必然的困境:超我与本我的距离。
  “超我”追求的是涅磐寂静,“本我”却依然被困轮回里。
  “超我”说要慈悲众生,“本我”说我就是那个需要被慈悲的众生。
  “超我”说应该选择出离,“本我”说入世修行才是最高境界。
  “超我”说必须坦诚不欺,“本我”说掩饰不叫掩饰,叫善巧。
  “超我”说要修持忍辱,“本我”说骂你是为了教育你。
  “超我”说钱根本不是问题,“本我”说没钱才是问题。
  “超我”说随喜,“本我”说妒嫉。
  但是,还只是在路上的我们,必须接受“超我”与“本我”在这个阶段的同时存在。如果杀死“本我”,我们就只能拥有一个虚伪的“超我”,而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因为“本我”就是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两条腿,我们要站在真实土地上才能走出去。如果杀死“超我”,我们就只能抱着“本我”在原地转圈,生生世世,因为“超我”是我们寻找方向的两只眼睛,我们要看着最终的目标,才能走得对。
  所以,任何人,陌生人、亲人、敌人、同修、甚至上师,如果前来讥笑你、打击你、恐吓你、喝斥你、质问你,不是说你目标太高,就是说你现实太糟,一定要挺住,不用辩驳什么,只要自己知道:“我还在路上,我将一直走下去”就够了。
  等到了终点,也许我们会发觉,一切的困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