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农散文随笔选-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我用手中积攥下来的六千五百元钱,请一位懂电脑的朋友在中关村海龙大厦购买配件攒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为我以后的写作立下汗马功劳。我至今仍在使用它,性能良好。
……其实我至今仍很感谢那段艰苦的岁月,巨大的生活压力反倒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写小小说。也就在那段时期,我又先后写出《狼的爱情》、《一匹公狼要寻死》、《狼变》、《征服》等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作品。《报账》获1999年—2000年南昌《微型小说选刊》举办的全国征文一等奖,(这里还有个插曲,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拿去参赛的,而是我1997年发表于《杂文报》上,后被别人剽窃拿去参赛,结果得了一等奖。事后江苏著名小小说作家李琳先生打电话来告诉我有读者揭发《报账》是抄袭我的作品,我才知道这件事!)
《棋杀》在《中国体育报》发表后,先后被《作家文摘》、《微型小说选刊》等几十家权威杂志转摘,受到著名已故老作家许行的点评。收入各种选本。包括学生校外阅读辅导书中。
《一匹公狼要寻死》被某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做为小小说的写作文本进行研究。还被某电影学院导演戏学生改成剧本在小剧场表演。
在2001年7月8日——8月15日,我在北京《京华时报》副刊开辟小小说专栏,每个工作日一篇小小说,共计发了30篇。后来我与腾刚先生见面,他曾多次指出我是中国第一个在报刊开辟小小说专栏的作家。
生活的压力给了我小小说创作的无限动力。我的小小说创作的一个小高峰可以说是在2000年前后。2001年我回河南信阳逛书店,在文学书柜前,看到三四个小小说选本都在选我的作品。我到安徽出差,在报摊上看到数家报刊杂志在同时刊发我的小小说。
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它我都不知道我这一生会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快乐,有什么意义?我曾经说过,假如我被投在一个孤岛上,只需给我一个本子,一只笔,让我自由写作,我就能快乐地生活下去。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小小说是我重要的精神支持。小小说给了荣誉,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使我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重要源泉,是我引以自豪的最重要的东西。它不是我的工作,但却是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最大的快乐也来源于此。
我的爱人在没有认识我之前,最先认识的是我的作品。可以说她是先读我的作品,然后才读我,再和我结合。
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一样,小小说同样需要深厚的生活积淀。坷坎的生活经历给了我丰富的创作素材。我在工厂待过六七年,做过近十年的编辑记者。记者是一个比较特珠的职业,他可以接触到大千世界不同阶层的人。一位记者朋友曾访我,并写过关于我的一篇传记文章,题目好像叫《亦农,从乞丐到部长的座上宾》。其实,从身无分文的打工仔、公务员、乡长、县长到市长、省长、部长,从一贫如洗的农民,到身价数百亿的中国第一富豪,从个体老板到中国知名企业家、跨国公司总裁、专家学者……这些人我都接触过。为了安徽某地养鸡农民的利益,我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暗访调查……这些生活经历为我的小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决定了我的写作视野和写作动因,也决定我的小小说写作高度与深度。
一位作家说,写作就是把生活中某些所谓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也许与性格有关,我看到的大多是生活中人性阴暗的一面。我想用小小说把它们表现出来,因此我的小小说大多含有讽刺意味。有朋友说,我的人很厚道,但文章很尖酸刻薄。
小小说写作重要的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小说的人物素造上,我很早就提出:小小说刻画一个人物,不仅要写其皮肉,写其血脉,还要扒下他的皮肉,刻画到他的骨头里。
3)您的阅读习惯和内容是怎样的?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我似乎很小就喜欢阅读。印象中读的第一本书是《闪闪的红星》,是我在乡下时借着煤油灯用一个夜晚读完的。小时候在偏僻的中原农村,很难看到书籍。父亲每星期从工厂回来,总要给我和弟弟带回来一些白馒头解谗。我很小就知道让着弟弟,多给他吃白馒头,更让我喜欢的是我可以完全拥有那些用来包裹白馒头的报纸。父亲见我喜爱看报纸,后来就有意识地从工厂搜罗一些报纸带给我。我记得有《工人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主要都是《工人日报》,我能从头版一篇篇看到最后一版。也从哪时我知道了通讯和消息。通讯一般有故事性,我就爱看。当然看得最多的是副刊版。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把那些报纸收集装订起来,反复阅读。那是一种朦胧的无意识的阅读。
真正的阅读主要集中在1989年至2002年这段时间。和许多文学青年一样,我觉得自己就像干渴的海绵,读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读所能接触的所有文学作品。有一段时间我拼命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1998年我到北京,北京每年的春秋书市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或者地坛举办,都会成为我的节日,我要去买很多书。
2003年后因为开始全面接触网络,我才很少再买书看书。地坛书市也去,但只是看看罢了。平常时候像《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服》、《小说选刊》这些刊物我还会在报摊上买。带在身上出差在列车上看,或者在家写作累了才看,算是休闲阅读。
生活中,我好像没有别的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年轻时候(二十多岁)爱读书,主要就是小说类书和一些文学家传记。比如明清小说、三言两拍,以及孙梨、贾平凹的作品等,文学家专记如梁实秋,胡适、李敖等。后来比较常看的书就是《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服》、《小说选刊》。它们对我的写作都很有帮助和借鉴。
一个人30岁前,是拿钱学艺,30岁后是拿艺卖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的小说创作。30岁之前我学习别人写作,比葫芦画瓢,只学到一个外壳,学不到精髓和神的东西。30岁以后,我看别人的东西就很少了,肚子里有自己的东西,我有了自己的写作标准和风格。我要*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精髓和神。
随着阅历和实践不断提高,可能自己的眼界也提高了,所以别人写的许多东西在我眼里变得不那么重要。或者不客气地讲,绝大多数我已经看不上了。比如我到北京图书大厦,看一些人写的小说,觉得不过如此,很多人写得并不如我。有的写得甚至是垃圾。精装封面包装下的文字垃圾,是中国出版业的一种悲哀。
在当今的中国出版界,有一种很怪的现象,那些从事图书出版的人并不懂文学,甚至是不识字的文盲。但他们却可以把作家的书拿来炒作、出版。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作家根本不懂,也没有精力去搞图书出版运营。这样真正好的作品未必能闻世,而出版的所谓精装书其实只是垃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在浪费读者时间。更可怕的是这些垃圾书正在在毁掉中国读者的口味和中国的的图书市场。
中国文学好作品越来越少了。现代的人都很浮燥,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赚钱。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搞文学。我只少有四五年没有认真读一本文学书了。平常只是上网或者看看报,也就是看看新闻。
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小小说创作如此,长篇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它无法和别人合作分享。我觉得写作更多的是个人感悟,靠自己对生活的悟性去写作。有些东西是无法向别人学习的,你的东西也是别人无法学习得到的。
创作与科学界的发明创造一样伟大。一部文学作品在你没有创作出来之前,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它的,是你发明创造了它。如果说我对文学创作的评价,我认为一部好作品,就好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伟大。所以,我认为好作家和科学家一样伟大。
4) 说说您最喜欢的一篇或几篇小小说/微型小说作品。
已故著名作家许行先生的《立正》,是小小说的一座丰牌。
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堪称情感类小小说经典。
汪曾琪、冯骥才的小小说,语言都很精准到位,有嚼头。
孙方友的传奇小小说。孙老师是我的河南老乡,第一次见面他竟能一眼认出来我。我的很多作品和孙老师的有些风格相近,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腾刚的异乡人小小说系列,把人性刻画得深入骨髓,给人印象很深。
我还要向国外作家如欧&;#8226;亨利、星新一等大师致敬,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非浅。
5) 您最喜欢自己的那一篇或哪几篇作品?为什么?
我比较喜欢的有:《棋杀》、《狼的爱情》、《一匹公狼要寻死》、《报账》《小城故事》。
《棋杀》是一篇反映爱国情结的小小说,语言上体现了中国文言文那样的精炼、准确,内容是表现当年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位医生,即要尊守医生看病救人的医德,又必须保家卫国,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选择。
《狼的爱情》是一篇爱情小小说。主要是故事情节动人,许多网友建意我改成剧本拍成电影。我不善于写爱情小说,没想到这部小小说影响那么大。
《一匹公狼要寻死》是一篇荒诞小小说,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丑陋的人性。《报账》,这篇主要体现在情节曲折上,也是一篇反映人性劣根性的作品。无论任何作品,能否深刻地揭示人性本质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的小小说大多倾力于刻画人性,而且多是反映丑陋的人性。
6)能否把您译介到国外,入选大、中、小学教材和改编为电视剧的作品列一个通表给我?
《棋杀》入选中学校外辅导教材。
《狼的爱情》、《一匹公狼要寻死》、《狼变》等曾被译介到海外。
《一匹公狼要寻死》被电影学院导演戏改成剧本,在小剧场内上演;2003年重庆一高考考生抄袭模仿这篇作品的作品,结果获当年高考作文满分。这个事件还被《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报道,用英文发表在《中国日报》上。这篇小小说在网上有热心读者的播音版。
7) 您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的特殊追求是怎样的?
关于写作,曾有十多年时间,我特别追求文字语言的味道。中国的文学语言非常重要。在语言上我主要学习的就是中国的文言文、鲁迅和贾平凹的写作语言、明清小说。
中国的文言文的文字魅力是无法言表的。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等。这些东西我们在上中学时都接触过,后来大学毕业后我还有意购买或借阅过,真的是非常经典。
鲁迅是在上初中二年时就开始接触了,鲁迅的语言有些怪怪的,但我就是喜欢那种怪味道。在作文中模仿着写,老师就夸我文笔老道。
我看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和散文语言,感觉他也受到过明清小说影响。我个人认为,明清市井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可见明清小说的地位不低。
一个人的作品,无论有意无意,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语言,只要看文字,就知道哪一篇是鲁迅的,哪一篇是梁实秋的,哪一篇是柏杨的。我最早学习鲁迅先生的语言,后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语言。贾平凹的散文写得很棒,那种语感、语境,我能感觉到。我觉得自己灵魂中有与贾平凹相通的地方。我读他的文字,甚至可以清楚地感到他写作当时,他心底里如何得意地想的。他是当代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以上这些对于我写小小说,对于我的小小说语言的形成都起到很大作用。在小小说上我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的语言。那就是我的个人特色!
大约从1997年起,我开始注重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除了语言之外,就是情节了。甚至说故事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语言。一部小说没有好的故事情节,仅仅好的语言是够的。也不可能成为经典。
我喜欢传奇性质的、深刻反映人性的、情节曲折好看的小小说。语言一定要精炼,字字珠玉,不可有一处多余的字。
8) 您为什么这么钟情于小小说文体?
小小说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文体。它像唐诗、宋词一样,在精短文体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小小说千字左右、短小精悍,即可以深刻地反映社会、反映人性;它可以像杂文一样深刻犀利,同时它又生动形像,有故事情节。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小小说,就被他短小精炼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感染。我能走上小小说写作之路,无外于此。
小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费时费力。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讲,它是很好的学习写作的练习文本,为作者下一步写中篇、长篇打好基础。
我觉得从小小说开始写起,是通向文学圣殿的一条捷径。我其实很早就抱有这个想法,所以2006年开始写长篇恐怖小说时,我对自己的语言功底、故事情节的架构能力等都相当有自信。小小说讲究千字以内有故事高潮,我把这个技巧运用在长篇小说中,三五千字就会有一个故事小高潮,并为下一个故事高潮打下埋伏,这样即满足了读者波峰式的情绪阅读需求,又吸引着读者继续看下去。我的长篇小说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受到读者欢迎,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与我写小小说打下的坚实基础关系非常大。
9) 您认为小小说独成文体的特质是什么?
小小说的小,是短小精悍,一般也就千字左右,但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能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性美丑,让人过目难忘。
总结出来,一,它短小;二,有完整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