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怪味沧桑 >

第48部分

怪味沧桑-第48部分

小说: 怪味沧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
  正在杜思宝纳闷的时候,孙二孬来找他。看到杜思宝脸色不好,孙二孬问,小宝,有啥不顺心的事儿?杜思宝就把那些东西从抽屉里拿出来扔给了他。
  孙二孬皱着眉头看了一遍,气愤地说:“这八成是刘继先的祸害。他自己心中不平,胡啃乱咬。县里只是为了罚钱,罚到钱也没有他小子一分,你说他这么做,到底图个啥?你们这些当官的,最怕有人反映问题,见到这种信,肯定乖乖地交钱,悄悄地把事办了。这要是我们,才不理    这一套!小宝,咱光棍不出眼子钱,我给你办。”
  

汉子(2)
说完,扒拉出一个电话号码本,给我们县的民政局局长打电话。很容易就接通了,他们两个人称兄道弟地打了一阵哈哈后,局长问他,贵哥轻易不打电话,有何事情要办?孙二孬就把杜思宝的遭遇给局长说了。局长说,我这手下的人,都是这么处理问题的,并不是专门对杜局长的。请你转告杜局长,叫他放心,没有问题,不用再找任何人了,只当没有这回事儿。
  后来,孙二孬对杜思宝说,这个局长够弟兄。他把那个稽查队长叫去,对队长说,杜思宝是市里管的干部,咱管不了。队长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局长的铁关系,这事情从此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孙二孬的大名孙丙贵,在马寨从来没有叫响过。可他在唐都市的建筑界,已经很有名气,官称“贵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孙丙贵的大名。他的小名,在唐都市,只有杜思宝等几个圈内人叫。唐都市的汽车配件市场、“在水一方”住宅小区等十几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他开发的,事业越做越大。
  孙二孬在县城起步的时候,确实蹲过一阵子监狱。说监狱也不准确,就是市检察院曾经“下过他的米”,把他投放在看守所里,让他喝过一段儿稀饭。
  检察院这个部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司法制度健全了,才发挥出日益强大的作用的。在他们低迷的那些年里,人们不晓得有检察院的存在。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育龄妇女孕检,径直进了检察院,说是找医生,看一看自己的胎位正不正。这个笑话,让在检察院工作的检察官们,好没面子。等检察院的反贪部门成立后,孙二孬成了最早领略检察院厉害的人。
  那时候,孙二孬带领的建筑工程队,刚刚在我们县站稳了脚跟。他用孙丙豪给的钱,把妹妹孙丫丫的房子、工作安排好以后,自己开金矿发了一笔财,举家搬进了县城。人是不能闲着的,有了钱也要有活干,这人生才有意义。孙二孬通过长时间观察,看准了建筑业挺有市场,就组织了一批人,成立了一支建筑队,到处找米下锅揽活干。他的性格豪爽奔放,出手慷慨大方,再加上三斤不倒的酒量,善于交际应酬,做活认真细致,让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终于在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建筑公司,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板。正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贪工作加大了力度。唐都市各个县(市、区)的检察院做的第一批反贪活儿,就是从建筑工程上的###现象开刀。
  就在他的公司挂牌的那天,他请来了县城各个职能部门的头头们捧场,在县宾馆安排了十几桌酒席。检察院里也来了两个同志,他没有在意,只当做客人招呼。这两个同志冷静得很,看着他做完了一切,把客人安排入席,挨着桌子敬了一巡酒。大碟子碰酒下来,他的脑袋稍微有点发晕。检察院的同志把他叫出来,客气地对他说:“贵哥,请您跟我们走一趟,有些情况需要问您一下。”孙二孬一愣,就想借酒劲儿发火,忍了忍没有发出来,乖乖地跟着他俩走了。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我这里确实没有说瞎话,他开始被接到另外一个县的小宾馆里,被几个检察官们轮流看守,七天七夜不让他眨眼,不停地问话,甚至被他激怒,惹得几个检察官还拳打脚踢,痛快地揍过他几顿。他这个人嘴死得很,什么也不供认。这几个县里的检察官见他是“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又把他移交到了市检察院审查。审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供出给那些有权的单位领导行贿的事实。他心里想,为人要讲义气,我送了礼,人家也没有亏待我,干吗要反咬人家一口?咬了人家不打紧,我出去以后,还怎么混人?活着还不如死了。反正大不了是一个死,这时候就是死了,也比父亲为了一块牛肉割牛舌头,被吊死在椿树上强多了。
  有了这个念头,孙二孬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任凭检察院官员们不让睡觉,用大电灯泡子烤,就是不说自己给人行过贿。逼急了,他用脑袋往墙上撞。审问他的人,想方设法折磨他的神经,连吃饭也刁难他,只给他干食品吃,不给他水喝。把他渴急了,他就在卫生间用手接自己的尿喝,甚至抢了痰盂,捧着喝了里面的脏水。各种煎熬受尽了,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他就是什么口供也不说。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建筑工头们就比较熊包,把以前行贿的情况全部倒了出来。全市上上下下,迅速“双规”了一批城建局的主要领导和有关的人员,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地震都不能够产生的重大效应。只有孙二孬到底没有说出任何案情,检察院的领导非常恼火,说他极其不老实。为了怕他出来串供,把他关押进看守所,关了一阵子,最终不了了之,把他放了。
  出狱的当天,他给杜思宝打了一个电话,杜思宝立即从唐都市专程赶回到县城看他。在前去的路上,杜思宝以为他一定会狼狈不堪。谁知瘦了一圈儿的孙二孬,精神状态十分良好。二人见了面,孙二孬异常###,他对杜思宝说:“大难不死,我今后算在建筑行业立住脚了,你放心,谁都愿意同我打交道。”
  孙二孬果然料事如神,晚上就有人请他吃饭,为他接风洗尘。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银行、城建、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的领导,还有那些让他干过工程的单位,纷纷不顾影响,轮番拉他出去吃喝。受到他保护的人,像对待英雄一样对待他。与他没有关联的人,也对他十分敬重。那时候,还不时兴招标承包,他到哪里联系业务,哪里就会满足他。有两个即将倒台的建筑公司,也被他兼并了,孙二孬的事业迅速壮大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汉子(3)
最出乎意料的是,县检察院的一个副检察长也出面请了他,半是表示歉意,半是表示敬意。那两个请他出去说情况的年轻检察官也到了场,大家谁也不说案情,心照不宣地在一起吃喝。席间,喝高以后,两个小伙子给他敬酒时,才说了句对不起的话。孙二孬赶紧接过话头说,没有什么,你们是公务在身,身不由己嘛。这一次,不打不成交,我确实交了不少检察院的朋友。接着,顺嘴说出了市院的曾处长、小高等人,说他们人好,对他的帮助教育太大了。实话说,这些人都折磨过他,他却当成了朋友,丝毫没有芥蒂,这更加叫人越发敬重他的为人,“贵哥贵哥”喊得非常亲热,把根本不存在的恩仇一笔勾销了。
  在县里干了几年以后,孙二孬觉得发展的前景不大。于是,挥师北上,把总部迁到了唐都市。活动的范围扩大了,正赶上了加速发展的机遇。由于他善于用人,精于办事,机智灵活,与市里的几个领导打得火热,他的公司迅速膨胀,规模和实力足以和国有的大型建筑企业抗衡。到杜思宝父亲去世这一年,他的公司已经相当规范,成为唐都市大型民营企业之一。
  关于他的传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奇。人们对于他经营的手段,有许多猜测,却永远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手机(1)
当人们对孙二孬的横空出世,各种版本的传闻,流传甚广的时候,只有孙二孬甘苦自知,他最清楚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经营的秘诀之一,就是别把钱看成是钱。你要是认为他赚了一百块钱,他实际上只不过赚了三十块钱。当然,那七十块钱并没有白花,为他赢得了比赚到七十元钱更大的经营空间。
  我们寨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私下里说孙二孬是个“野种”。他妈妈胡荣花尚且搞不明白的事情,别人当然也说不清楚,孙二孬到底是不是真的姓孙。但从他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异军突起,经营的手段暗合了《孙子兵法》这一点来看,他姓孙应该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在他的DNA密码里,好像有着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孙子的遗传基因。
  按我这个混蛋逻辑,全世界会打仗、善经营的人,都应当姓孙。回顾历史,在二战中,能征善战的巴顿将军,应该叫“孙巴顿”;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当今世界上,首富比尔·盖茨,应该叫“孙比尔·盖茨”。这种推理,当然是在开国际玩笑。
  其实,真正姓孙的人,除了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民国时期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和现在的大款孙二孬以外,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写了兵书,总结出战争规律,提供了“三十六计”的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他的遗传基因,在众多姓孙的后代身上,并不一定发挥了作用,而在孙二孬的骨子里,这种基因的能量,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比如,他懂得“将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在关键的时刻,找关键的人物,运用特殊的公关手段,为自己铺平道路。这些公关手段,从送烟酒开始,发展到送衣物家电,送钞票首饰,送金卡债券,送保健营养,送美女伟哥,等等,不一而足。凡是能够运用的手段,孙二孬全部调动出来,随风潜入各个角落,“润物细无声”,不管有多大开销,只要能够炸平前进的道路,孙二孬的眼皮都不会眨一下。一个农民,在都市里闯天下,若没有这种本领,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
  送礼是有很深学问的,你要是不舍得、不敢于、不善于送,你将一事无成。其中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只有从收礼者的需要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不然,你想请客,大家都吃腻了,谁稀罕你那一桌酒席?你送礼,小磨油都放馊了,还要落下不清正廉洁的议论,谁稀罕你大包小包?孙二孬就深得其中奥秘,“送礼不送脑白金”,什么时髦送什么。当手机开始兴起的时候,孙二孬送出去的手机,不下数百部。在这之前,他还送过传呼机这种小玩意儿,给了不少手中掌管项目和执法执纪的人。
  在我们这里,20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地流行一种叫做“BP”机的通信工具。电讯部门首先建立了传呼台站,“126”是人工寻呼,“127”是自动传呼。腰里有一个这种“摩托罗拉”寻呼机的人,一时间,风光无限。只要“BB”地响或者振动起来,就一定是有人在寻呼你。简陋的数字机只能显示号码,中文显示的机器还能留言,可以出现“亲爱的,我想你”字样。在接收寻呼的表达上,也不知是港台味儿,也不知是译音,呼你不叫“呼你”,有的说是“扩机”,有的说是“扣机”,有的说是“拷你”,反正谁说得嗲声嗲气的,谁的“BP”机不停地有动静,谁就是资深的用户。
  在高新技术的应用领域,领导们当然是率先垂范的。两千多块钱一部寻呼机的时候,他们的腰里,最早别上了这种玩意儿。他们一旦接到了寻呼,可以随意用一部固定电话立即回话,下达指令,回复情话,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呼机的好景不长。人们眼热这种通讯工具的时候,并没有像当年孙二孬骂放电影的老齐那样,恶毒地说“买一台传呼机让老婆带,好日那些有这种洋玩意儿的人”,而是传说了各种不好听的戏谑。有的说:“这是电子拴狗绳儿。”有的说:“这种东西美国佬是给奶牛戴的,挂在奶牛的脖子上,到了一定时间,农场主发出召唤,正在牧场上吃草的奶牛,听到BB的响声,就知道该回去挤奶了。”有的编成了顺口溜儿:“腰里别个‘BP’机,不是###是司机。”
  也真的是这样,领导们很快就用手机把传呼机淘汰掉了。只剩下司机们为了方便工作,佩带这种传呼机的时间较长一些。“BP”机价格一降再降,从两千元下降到一千多元,再下降到不足四位数。直到后来,无线寻呼台为了开展业务,寻米下锅,干脆把“BP”机白白地送给用户。
  降到五六百元一台时,好多人还用不起,杜思宝单位里的通信员小宋,节衣缩食买了一个,却没有人“扣”他。这个机灵的小伙子,很有自己安慰自己的办法,用机关里的几台座机,拨出腰里“BP”机的传呼号,自己寻呼自己。在众人面前,借助传呼机“BB”的响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岗位的重要和女朋友的爱恋。
  你说这世界变化快不快?传呼机由盛到衰,前后不过几年的光景。现在连捡破烂的、扫大街的都用上了小灵通、手机以后,使用传呼机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今天,上小学的孩子们,恐怕根本不知道,几年前,社会上还有“BP”机这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
  手机最早出现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里。大款们神气活现地提一部砖头大小的无线电话,叫做“大哥大”,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收打完电话后,“啪”地摆在桌子上,那种“牛B傲人”气势,足以让官员们汗颜。
  

手机(2)
传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大哥大”的体积明显变小了,成为“一把攥”。这种模拟信号的机器,号码用了七位数字:“900××××”。一部手机开始要两万多块钱,如同不锈钢茶杯一样,仍然是领导们率先使用的。这种最早的“摩托罗拉”手机,黑不溜秋的,铃音只有三四种,翻盖接听。那时候,杜思宝还是一个小小的副科长,局长们还没有手机。孙二孬送给他这么一部手机的时候,他吓得藏起来,许久才敢偷偷地用一两次。
  没有两年,上级根治耳朵上的###,各级纪检部门收缴了一大堆这种破玩意儿。缴了以后,大家理直气壮地换上了新一代的“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牌子,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手机,号码也升到十位数:“139×××××××”,用手机的队伍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