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滇味文化 >

第51部分

滇味文化-第51部分

小说: 滇味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在这些布局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最为常见,也最为经典。
  所谓三坊一照壁,是指一间主房、两间厢房和照壁,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则是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在它的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其他的建筑布局形式,都是这两种的变异、演化发展而来的。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都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而整个构架是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内侧进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这样一来,就加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结节受力部位,分别安置有“两磴榫”、“平插榫”、“大头榫”,以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体型和轮廊优美,在外观上,立面多用石砌勒脚,墙面用白灰涂白,墙角镶有青砖,屋顶上铺有青瓦,色调和谐、朴素。丽江民居还很注重房屋中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枋的装饰。门楼主要有木过梁平拱式、木构架式和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门楼是以木过梁承托,在外面包有一层薄砖的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在它的檐下装饰有很多层花砖和花罩;砖拱式门楼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楼。大门内的照壁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外廊小照壁基本都用大理石进行装饰。房屋的门窗都雕饰有鸟禽、花卉、琴棋书画等木雕图案。此外,对梁枋、栏杆、柱础等处,也都进行了精美的装饰。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还有比较独特的两点:一个是山墙的封火墙与檐板交合处,中间有一个垂下的造型是鱼的木雕小装饰品;另一个就是这些民居不管是什么户型,都拥有宽大的天井和厦子,而且在古城民居的庭院中,人们大多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根据庭院大小和自己的爱好,用古朴的手法铺设花鸟鱼虫等图案。在丽江众多古城民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方国瑜故居、杨守其故居和新义街三合酒店。方国瑜故居是多进套院式四合五天井,第一个院子是四合院,其中有一座骑厦楼、两面房、蛮楼。第二套院子的结构是三坊一照壁,西面房是第一院的两面房,南北两侧各有吊厦楼,从西南角可以通往第三院。第三院是四合院,有一座骑厦楼、蛮楼吊厦、两面房,一个后花园和耳房,故居中的天井都是用四方石、鹅卵石、瓦片拼铺而成。

第三章 独特民居(4)
杨守其故居的结构是三坊一照壁,其大门是三叠水式圆拱门,上面刻有双凤朝阳图。院子内的三坊都为蛮楼式建筑,坐北向南的是正房,两侧配有耳房,坐东向西的是两面房。房后有一个小花园,天井为条石铺成,走道是用六角砖铺就。
  新义街三合酒店的建筑形式为三坊一照壁,大门设在院落的东南端,为木结构三叠水门楼,门枋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院子内的三坊都是三间二层,其构架均为蛮楼吊厦,它们组合成了“跑马转角楼”。其中朝南面北的是正房,它的两侧是两间漏角屋,前面有一个用来采光、通风、排雨水的小天井。厢房与正房采用“头梁合抱柱”方式,三坊与照壁合围成一个大天井,它是用砖石铺就的,并且放置有不少盆景花卉。
  五、木楞房
  云南的摩梭人、傈僳族、普米族和彝族都喜爱全木结构的房屋——木楞房,其中以摩梭人的木楞房最为独特。木楞房用天然圆木建筑,在木材去皮后,砍削成方形或者矩形断面,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的四壁。屋顶则用木板铺盖成“人”字形,压以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铁钉和一片砖瓦,但是却冬暖夏凉,而且衔楔整架结构还具有防震的作用。木楞房一般比较矮,门槛高、门楣低,按功能不同被分为正房、仓房、草房、畜厩,虽相连在一起,却都独立成间。
  摩梭人的木楞房,正房都是坐北向南,其寓意是自己的祖先从北方迁徙到这里。在用木料的时候也很讲究,一般是原来树木的细头朝左,挑选正屋中央天柱时必须认真,选择好之后,在砍伐前还要焚香祭祀山神和树神,祈求平安。在砍伐的时候,还要记住树梢的方向,竖柱时把树梢向上竖立,这样表示家人可以像松树一样长寿。
  摩梭人一般建造四幢木楞子房,围成一个大的院井,组成四合院的结构。开设有大门的那幢房,被称为门楼,楼上草房专门放牧草,楼下大门两边的房子是畜厩。大门正对的一幢房子是经房,楼上是佛堂,里面专门藏传佛教黄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和*、班禅的神像,楼下为男子的住房或客房。在它左边的房屋是花楼,是成年女子居住的地方,也是男女“阿注”居住的地方。在佛堂的右侧是正房,这里是摩梭人议事、吃饭、祭祀和居住的地方。正房的开间为三间,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进门后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被隔成三间。右侧是一个以木框架立或筑土为台的大灶,它主要被用来煮猪食或酿酒;左侧是主妇的起居室,床一般是用垛柜做成的,里面可以储放粮食,床尾是一个中柱,外侧放置一个木水槽,盛放饮用水;中间的是正屋,正屋最显眼的便是设在一角的火塘,火塘上方是锅庄和祭锅庄的平台,锅庄上有一块泥塑或硬纸板,上面画有装饰着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宝等花纹的冉巴拉灶神像。
  在火塘左侧靠房壁,有一方形大木柜,柜内装零碎杂物,柜面则是家里最尊贵老人的床,一般是外婆住。火塘右角还设置神龛,底下置放有一个神柜,神柜中摆放着香炉和敬茶敬酒的盅子、神箩、香箩等。火塘下方立有两根柱子,其中右边的是女柱,左边的是男柱,这两棵柱子是用一棵树做成的,树的上部分被做成了男柱,下部分被做成了女柱。摩梭人在举行成丁礼的时候,就要在柱子旁举行仪式。

第三章 独特民居(5)
六、土掌房
  在云南的彝族和藏族地区,常见一种平顶的土掌房。土掌房为土木结构,以块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以土筑墙,墙体刷白。楼层一般为三层,也有四五层的。每层间都架有大梁,然后搭楼楞,架一些细圆木或木条,铺上茅草或稻草,在草上覆盖一层稀泥,再放上细土夯土掌,再钉地板,顶层用粘土夯实抹平为土掌就成了,因此被称为土掌房。
  风格独特的土掌房
  土掌房的最底层,一般被用作畜厩;第二层楼房作伙房和寝室,是一家人食宿的主要场所,这层的房子以中柱为中心,上面设有佛龛,佛龛下为宽约5尺、长10尺的火塘。火塘的四周用方木相围,木框内镶有长知石,火塘内架有一只铁三脚。火塘右边为男主人或男宾席位,左边为女主人或女宾席位,女席一侧放有做工很精致的橱柜和水橱。饮茶用餐时,一家人就围在火塘边,在晚上就围着火塘铺开垫子席地而睡。
  第三层楼一般被分为很多间,其中较大的一间是经堂,其余的作为客房。经堂是民居内装饰最好的地方,室内有很多油漆彩画,并且放置有雕刻华丽的神龛。三楼平顶一角设有香灶,插有经幡,三楼的平台可晒粮食。有的地方的土掌房,三楼中的一半是平台,另一半三面筑墙,正面为板壁和门窗,这样可以增大室内的采光面,室内分为若干小间。
  土掌房不但结构简单,而且经济实惠,它比建盖土木结构的瓦房要节省原料和金钱,比草顶房要牢固结实。土掌房还具有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的优点,只要注意保养屋面,一般可住几十年,就是进行翻修和更新,也很方便。因此,在彝族和藏族居住的地区,人们都喜欢建盖土掌房。
  七、土库房
  土库房的建筑结构为全土结构,它的三面都是土墙,南北两侧土墙与围墙相连,围墙内是一个大天井。过去的土库房普遍为三间,很少有四间的,现在建盖的四间土库房增多了,而且天井也变得更大了。土库房的正前方,留有一空间作为走廊通道,它的前檐为双层斗拱式,并且绘有双层吉祥图案,在房屋的大插头上,还雕刻有龙头。在一个二楹柱旁设有楼梯,楼底砌有一个石阶,石阶上架有六尺宽的多级木梯。在楼梯口的右侧就是二门,二门的左侧有一个到楼顶去的木梯,从二门右侧的侧门能进到佛堂,它的正面就是进屋的重门。
  从重门走进正房,其右侧是一个雕有龙凤图案的水橱。正屋显得十分宽敞,进行丧葬婚嫁摆宴席时,一般都放在这里。正房柱头由黑白篾皮相间的竹编套了一截,上面插有纸花、麦穗、箭旗、松枝等东西。火塘就设在水橱的对面,与其他建筑中的火塘有所不同,它没有和灶台、神龛相连,并在火塘内支起三脚架,上面用铁丝捆绑着桶式的土锅和吊锅。
  火塘上方是贵客席,一般供家里的长辈或者客人就坐;它的左面是主妇的座席,这里还是家庭中固定的打酥油茶的地方。主妇的座席后面一般都设有一个橱柜和佛堂,佛堂的正面和右面的墙壁上打有一些顺墙板,上面画着一些八瑞相和其他象征吉祥的图案。土库房大多都是两层,楼下一层是畜厩,二楼是仓库、佛堂、客厅和卧室,楼顶都是以小圆木铺垫,筑有土掌。这种土库房大多是藏族人和彝族人居住,其中藏族人的土库房主要分布于中甸县高原地带。

第三章 独特民居(6)
在房屋的色彩方面,彝族人的土库房很少进行装饰,而藏族人比较喜欢使用白色和红色,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藏族人生活、居住的土库房,全都使用白色,表示吉祥、温和、善良的意思。只有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才能使用红色的涂料进行装饰。
  八、吊脚楼
  云南不少民族居住的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干栏式住宅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外廊式的二至三层楼房,大多为三屋以上的木楼。住宅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在的前半部分光线充足,而且都有走廊伸出,并装饰了很多的栏杆,栏杆边备有固定的地方供人休息。传统的吊脚楼结构谨严,全部用卯榫嵌合而成,很少用到铁钉等东西。
  二层楼是一家休息、手工劳动和居住的地方。楼内设有取暖做饭的火塘和祖宗的神位。在吊脚楼内,大多家庭都习惯使用矮脚桌子,坐比较原始的木凳,在这里很难找到高脚的桌椅。三层楼一般被分成很多间,部分作为家人的卧房,部分作为客房。少数民族都很爱美,他们喜欢把居住的环境装饰得十分漂亮,很多吊脚楼房的柱头被雕成竹子的形式,或者雕刻出很多花纹。木楼上一般都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在一些村寨里,人们还在水井上用雕花的青石板砌一个小屋,在井内放一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就连寨里的道路,人们也要以青石或卵石铺砌,并构成各种图案。
  吊脚楼一般都是一家一栋,有的村寨是聚族而居,同一个家族就把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人们可以互通。欢庆佳节时,人们就聚集在长廊上设宴接待宾客。还有一些地方的吊脚楼都是两层楼房,楼下是用来住人的,堂屋中设有神龛和天地君亲师的神位。它的两侧是卧室和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楼上则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九、白 族 民 居
  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坐西向东,大多是封闭式的住宅,其建筑布局主要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三房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主要布局形式。“三房”是指坐西朝东的正房和两侧的配楼,一照壁是指正房对面的一堵墙,这四部分就组合成一个正方形的院落。白族民居一个独特的建筑风格就是用石头建房子。在白族民居中可以看到各种石头,它们有的被用来砌墙基和墙角,有的被垒砌成整座墙,有的被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
  白族民居的门楼
  白族最看重房屋的门楼、照壁和门窗的装饰。门楼可以说是一个建筑的精华部分,从它的建筑水平、精致程度、用料情况就能看出这家人的经济状况。他们一般选用海东青山石作为大门座,然后在上面精凿出小花点,再砌出有棱有角的基座。在基座上面,架起雕刻精细、结构严谨的斗拱和出挑,以及有飞檐翘角的木门楼。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制作都很精细,用大理石、花砖、青砖、木雕等材料,组成的斗拱重檐十分漂亮。
  白族民居中的门窗,都是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的。正房中间的门叫隔扇门,一般由六扇门组成,每扇门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镂空图案,内容主要是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这样制作出来的门既美观,又便于通风和采光。白族木雕巧匠们在制造窗户时,多使用他们所擅长的漏雕,这样雕刻出来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层层相连,显示出多层次的玲珑美感。

第三章 独特民居(7)
照壁被白族人称为“风水壁”,是白族民居中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白族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最先在院子朝东的地方建一堵墙壁,以便早上的阳光能照在墙上,给全家人带来好运和幸福,人们把这堵墙称“照壁”或者“风水壁”。照壁是由对称的高低两台滴水墙组成的,它的上面铺盖有青瓦或琉璃瓦,瓦面四角翘起。照壁正中刷白后,或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入大理石;然后在它的四周镶勾一些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间绘出山水花鸟画,有的则书写一些增添欢乐喜庆气氛的“福”、“寿”等字。
  白族民居不仅讲究建筑的精美和谐,而且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温馨。很多人家都会在天井里砌出一个花坛,种上几株山茶、丹桂、石榴、香椽、竹子等,并且在花坛边沿,或者在屋檐口,还要放一些兰花等盆栽。这样不但使院落花香四溢,也增加了恬静和幽雅的气氛。
  十、傣 族 竹 楼
  傣族人大多居住热带地区,这里常年无雪,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