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新世界1620 >

第88部分

新世界1620-第88部分

小说: 新世界162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长乐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溅起一片汤水,脸色难看得很。

  “任哥。你听我说……”吴林云赶紧扯过餐巾布擦着胸前的汤汁,年轻的脸上窘迫不堪,“不是你想的这样,是苏哥上个月临走前就在内阁提出的法案!部长会议都讨论通过了的!”

  一听到苏子宁的名字,任长乐一下就哽住了。

  他谁都不服,但对苏子宁所考虑的事,即便一时不是很理解,也会报以最大程度的信任,在他眼里,苏子宁不是那种闲着没事乱折腾的人。

  如今听说这个馊主意是苏子宁提出的。就一下子不知道火往哪儿去撒了,而杨雯雯也是一脸的不解。

  吴林云见两人都似乎被镇住了,嘿嘿一笑,赶紧套出纸笔,就在饭桌上算开了账:“你们看。算上土地购置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种籽与肥料供应、人员雇佣、各项税收等等,平均每亩的年成本是20美元,均产200公斤。国内粮食收购价格也就折合一亩粮食30美元,但出口价格却至少是70美元以上。”

  又在那个数字上一划:“粮食出口即便是50%的税收,每亩纯利润也最少有15美元,一年回本还能多赚近一倍!我想任哥和杨姐也是算过的。你们说,这个数字,会导致什么情况?”

  任长乐和杨雯雯都是聪明人,对视一眼后,都微微点头:“技术含量少,从业门槛低,有点本钱的人,都会来弄私营农场,而且卖给国家不如出口。”

  “嗯!苏哥说,这个时代办农业能赚大钱,这样就势必导致所有国内资本和劳力都涌向农业,这个国家会成为一个大农业国、粮食出口国,即便赚了钱,也是帮着欧洲人去种地养人!我们的其他行业就业人员就必然减少,工业发展会停滞,甚至是萎缩。”见两人听得聚精会神,吴林云终于松了口气,“我们有工业原料和产品剪刀差的巨大优势,出口赚钱根本不是问题,也有能力在粮食问题上保证基本的自给自足,能用钱进口粮食就尽量进口,还能平衡贸易入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现工业跨度发展,需要高投入、长时间、大数量地培养技术工人,而不是一大堆种地卖粮数钱的高级农民。”

  “嗯,在我们的工商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工人群体没有真正成型之前,是没有多少人力投入到农业方面的,必须精打细算进行调控。建国前也有过这种初步认识,不过那时候是委员会决策,没有私营资本的概念……”

  杨雯雯终于理解了苏子宁的初衷,频频点头。

  “哎……碰上这么个时代和破地方!”任长乐狠狠拍着大腿,一脸不甘心,“看来做不了工业大国,农业大国也要靠边,难道要我去投资矿场不成?”

  “我们现在移民人口增长缓慢,好不容易有那么点人力,都要尽量转化为产业工人,这个国策至少在1626年以前不能动摇。反正国营企业也是大家的,国家统一规划赚到的利润,不也是大家有分吗?”吴林云这时终于笑了,而他之前一直是严肃古板的表情,“我好歹也是农业部长,当然巴不得农业也跨步大发展,苏哥当时说服我可花了不少口舌的,哈哈!”

  “得,他是忧国忧民的主角,我们是只知道看眼前利益的配角。”任长乐叹了口气,也没了继续吃饭的心思,“不过今天也麻烦你了,来,喝了这杯!我还是继续去跑船!”

  而杨雯雯。反而没有一丝不高兴,居然自己也从小包里掏出了一张纸:“喂,丧气干嘛!生意又不是就这么一个!来,吴林云你也看看,我订制的制衣和制革设备已经快好了,最多下个月,就能运到亚速尔英雄港租界。只要二位有信心投资,我可以保证这次扩大规模以后……”

  杨雯雯笑嘻嘻地开始了属于她的伟大事业规划,两个大男人都面面相觑。富婆杨雯雯的经商之道如今已经在整个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家喻户晓。她忽悠人的水平和她的商业能力可算是珠联璧合、比翼双飞。

  。

  任长乐在酒桌上最终吃憋的同时,政府内某间会议室里,一场少数几个人参与的碰头会也在焦头烂额中。

  会议的主题。就是有关首都国立医院新生儿潮和抗生素药物库存的问题。

  从去年秋季开始,欧裔移民的家庭数开始快速增加。今年入夏后,开始了第一波的新生儿出生潮。几百人的穿越众,近百个家庭,到目前总计也只有不到二十位孕妇生产,而进入七月份后,短短半月之内,欧裔移民家庭的妇女分娩数量一下就超过了百人!

  为了保障新生儿安全,国家卫生相关法律是专门制定了尽可能前往首都国立医院进行分娩的卫生管理条例。但目前这个数字,弄得连实习医护人员在内。人数不足一百人的首都国立医院一下就傻了。

  几乎所有的病床都要改为妇产病床,妇产手术室成为了滚轴转的“车间”,所有的现代医护人员都投入到了这场大战中,几乎每天都有至少六位孕妇在声声哎呦喂中送到医院待产。

  难产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执行刨腹产的情况下。更复杂的产道手术必然要进行。如此一来,药物的消耗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宝贵的抗生素库存,即使这个时代的用量很小,但也到了一个极度危险的警戒线。

  如果不再能获得能自主生产的抗生素,那最多一个月。首都国立医院不得不停止供应珍贵的抗生素,因为“自己人”的用药安全需要保障。

  为此,德拉瓦号轻巡洋舰代理舰长海军上尉文拓的妻子、教育与卫生部长杞虞,不得不和首都国立医院院长王素红老人一起向政府提交了报告,阐述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份报告甚至得到了老医学专家、最高吉祥物总统陈长远的高度重视,连续两天都找来总理齐建军讨论解决方案。

  讨论的过程中,卫生部下属的医药研究所的所长、最高法官钟进山的爱人、生物学专家黄念老人也被找来了,接着有关药物研发课题的负责人也被召集。

  “如今我们的青霉素菌株选种提取实验已经进行了1000多次,能找到的菌株提取量很低,整个六月份,只获得了1万单位的青霉素,而且成本高昂。在这个时代,1万单位就能获得极好的效果,但在没发现高产菌株前,这个实验室级别的产量,根本无法应付整个国家的需求。磺胺的实验合成进度不错,小规模实验室生产已经配发给军方,初步反馈的结果很乐观。只要保证原料,大概在九月份可以尝试批量生产,但应用范围相对受限,副作用毒性也较大,尤其是孕妇是禁用。”

  老实巴交的抗生素研发课题组负责人,带着一副大大眼镜的文青小心地说着。

  “怎么才能获得高产的青霉菌株?”齐建军双手不停地握了又松,能看出内心的焦急。

  看了眼自己的导师黄念老人,小文青低下头:“完全看运气……”

  “我来说吧,青霉素的规模量产,需要寻找到高产菌株,这完全依赖从大自然的各种发霉物上提取样本并培养。只能说,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自然发霉物样本太少了。历史上,凡是研究这个的,都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实验室筛选培养才获得了高产菌株,其中偶然的运气成分永远占第一位。”

  轮椅上的黄念老人也是一脸无可奈何。

  “发动全国民众!提供自然发霉物!”总理齐建军深知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和生死相当,语气十分决绝。

  于是,一份来自内阁的行政公告在几天内贴满了市区,就连新建立不久只有两百多号人口的银谷镇,都张贴了几张。这是目前看起来唯一有可能加快青霉素量产的方法。

  另外,医药研究所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扩大也获得了国会的支持,争取在高产菌株出来前,每个月的青霉素生产量也能达到10万单位以上。相应的直属药厂建立方案也在制定中,到处挪来抠去,凑了10万美元,又不得不颁布了一部《医药保障促进税》法案,暴发户资本家们又不得不每年多缴纳1%的企业税。

  这大概是目前国会和政府做出的一件最齐心的事。(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微不足道的壮举(一)】………

    公元1519年8月10日,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及200多水手从西班牙塞维亚港出发,最大的旗舰特里尼达号,也才110吨。

  与哥伦布一样,坚信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踏上了他在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墨痕的伟大之旅。只是哥伦布阴差阳错地揭开了新世界的序幕,而麦哲伦则是真正掀开世界大航海的伟大篇章的领路人。

  一路之上艰难险阻,迷航,饥荒,甚至是船员叛乱,任何一种困难都可能埋葬掉麦哲伦的梦想,船只和人员一路都在减少着。

  在横渡太平洋的最后那段路程上,麦哲伦和那个时代大部分打了鸡血热血上头的狂热基督徒一样,在路过菲律宾时,企图在当地推行殖民统治并插手当地土著内讧,乱战之中麦哲伦命丧黄泉。

  麦哲伦死后,船队的幸存者只能继续航行。他们在马鲁古群岛以廉价的物品换取了大批丁香、豆蔻、肉桂,几乎塞满了船仓。此时,他们只剩下了一艘维多利亚号。

  维多利亚号一路艰难地绕过非洲,结果又因为中途偷偷上岸补给,被垄断东方航线的葡萄牙人抓住,船员人数又下降到了22人。

  公元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终于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当维多利亚号船靠上码头之时,船上只剩下18个蓬头垢面精疲力尽的人。

  维多利亚号运回来的香料数量十分可观。一把新鲜的丁香就可以换取一把金币,船上所售出的香料,不仅抵偿掉全部远航成本,甚至还挣到了一大笔利润。

  无名的幸存船员们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而麦哲伦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拥抱地球的先驱,完成了地理学与航海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推动西班牙王国从此迈上日不落日帝国的道路。

  1622年8月15日。周一,巴西,葡萄牙殖民地伯南布哥地区。累西腓港。

  被誉为作为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停靠点之一的“南美糖罐”累西腓港,今天迎来了一只来自东方的庞大船队。

  两艘船在本格拉被暂时遗弃了,因为它们实在是短时间内难以修复。如今进港的船只正好40艘。其中葡萄牙武装商船29艘,西班牙商船11艘。时间上,比预计的行程多花费了近半个月。

  除去上千船员外,船队搭载的“东方客人”还剩下4054人,精心准备筹划的远航,依然使多达700余人在路途中或因为体虚病弱被留在了沿途补给休整点,或在半路中死亡丢入大海,而后者占绝大部分。

  一次运输4700多人的跨两洋远航,船员与乘客的损失率在15%,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这自然要归功于葡萄牙或西班牙那批极富远航经验的船长与水手们。

  抵达累西腓港的明朝难民中,男性2900余人,女性1100余人,其中16岁以上的成年人超过九成。

  早就准备好的累西腓移民休整营地中,4000来名来自明帝国的难民被集体告知。他们的旅程已经快要结束时,几乎所有人都长呼了一口气。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即便是最后那“一点点”的行程,依然还要花费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葡萄牙东印度殖民舰队指挥官里卡多将军,陪同严晓松和卡特琳娜,以及那位如牛皮糖一样黏在严晓松身边的“移民安抚官”常昆。一起参加了累西腓港官员举办的酒宴。

  随行的,还有跟随严晓松一起到达巴西的十几个颜思齐的心腹,他们并非押运移民,也不是单纯的保镖,而是准备过来采买严晓松答应过的一批特殊货物。

  经由巴伊亚地区圣萨尔瓦多总督的牵头组织,累西腓港也纳入了与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巴西贸易圈,从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满载蔗糖的葡萄牙商船出发前往亚速尔群岛的英雄港。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以吨计的蔗糖并没有化进那些美国人的胃肠,而是在某座厂房里经过一道继续精炼提纯过滤流程,成为了雪白的砂糖或者冰糖,又以超过三倍进价的价格卖到了欧洲。

  宴会上,常昆只能唯唯诺诺地坐在严晓松身边,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一群粗俗的泰西人完全没有任何吃相的进餐形象,一边暗暗鄙夷。

  “严大人,下官观这等泰西蛮夷,其相粗陋不堪,茹毛饮血之辈,比之我堂堂华夏差之何止千里,又有何能占有这世间堪比中土的万里之疆?”

  从一获得“移民安抚使”头衔开始,常昆就开始自称“下官”了,嘴里的严先生也成了严大人。

  “你想想我们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你就知道一半原因了。”严晓松轻声回答着,一边指了指桌上的一大块烤肉,“别浪费,外面许多人还吃不上这些。”

  “下官晓得,下官晓得!”常昆看看左右,除了严晓松和卡特琳娜似乎并没有什么胃口还细嚼慢咽地吃着,几乎每个人都双手抓着肉块猛嚼。犹豫了半天,面前的油荤越发显得亲切,也只好伸出手,抓住了烤肉。

  “严先生,艾小姐,不知接下来又要往何处去?贵邦还真是远啊,沿途满是泰西城港。”一个颜家的大汉一边猛吃,一边在旁边偷偷问了句。

  “呵呵,快到了。你们商量下,是在这里等货,还是随我一起回国。”严晓松想都没想,就回了句,然后丢下餐布,举着酒杯站了起来。

  严晓松一动,在场的葡萄牙人都停下了吃食动作,一个个伸过油腻腻的手,纷纷抓住了酒杯。

  “我首先敬里卡多将军,为他的勇敢无畏干杯,再敬累西腓市长塞西里奥阁下,对您的款待无比感激。”

  在卡特琳娜的“培养”下,严晓松此时的西班牙语已经比较熟练了,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卡特琳娜负责做翻译,但严晓松此时却选择了自己开讲,因为他不打算让在场的其他华人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