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

第17部分

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第17部分

小说: 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去过西花厅的国家计委的梅行后来回忆道:
  有一天总理办公室给我打电话,说总理有事情找我,叫我去布置一下工作。我就马上去了。总理正在打乒乓球,他见我去了以后叫我等等,一会儿把我带到他办公室去,跟我谈工作,十几分钟就完了。谈完以后我就很奇怪,我从来没有看到总理打乒乓球,也没看到他做其他活动,我就问总理办公室的###:总理今天怎么打起乒乓球来啦?###表现出心情很难受的样子,她说:你难道还不知道吗?南宁会议以后,总理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位置被免了。总理因为做惯了工作了,没有工作他会很难受。
  他们好几位秘书同志见到总理坐在那儿发呆,觉得很难受。后来他们自己攒钱买了一张很破旧的乒乓球桌,还买了乒乓球拍子和球,说是在总理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把总理带到那去打乒乓球。
  最能感觉周恩来心情郁闷的是他的秘书们。周恩来的秘书范若愚后来回忆:
  1958年4月间,总理在准备八大二次会议的发言稿时,有一天对我说:他这次发言,主要是作检讨,因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所以这次发言稿不能像过去那样由别人起草,只能是我讲一句,你给我记一句。再由你在文字连接上,做一点工作。总理在讲了这些情况后,就开始起草发言稿的开头部分,他说一句,我记一句。就在这个时候,陈云同志给他打来电话。打完电话之后,他就说得很慢了,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的内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他想说的话。
  周恩来不用秘书起草发言稿,除了考虑到这次检讨的重要性以外,恐怕还有一层因素——毛泽东刚刚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列了这样一条:“一切依赖秘书,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
  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按毛泽东的安排,会议开幕的头一天,由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是按毛泽东的思路作的,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发人深思:
  ——报告从“我国现在有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出发,断言“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
  ——报告肯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要当促进派、不要当促退派的口号”,“迅速地被几亿人口组成的劳动大军所掌握,成为极其伟大的物质力量。”
  ——报告以毛泽东的语言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在建设事业中要做‘促进派’,而不要做‘促退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跃进”年代(6)
——报告以党内正式文件的形式确认,1956年跃进中只是个别缺点,反冒进是错误的,“其结果是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报告认为,由于反冒进,1956年到1958年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个“马鞍形”。并把反冒进放在反面教材的位置上进行批判:
  一个马鞍形,两头高,中间低,1956年—1957年—1958年,在生产战线上所表现出来的高潮——低潮——更大的高潮,亦即跃进——保守——大跃进,不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吗?
  马鞍形教训了党,教训了群众。现在全国的广大群众对于生产的跃进充满信心,而且决心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继续提高。
  报告以不容置疑的语言指出:
  “那些反对提高建设速度、反对多快好省这个方针的批评,都是站不住脚的。”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对反冒进定论,这在无形中就把反冒进的主帅周恩来、陈云等人推到了被告席上,他们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再度作检讨。
  5月17日,在陈云作完检讨后的第二天,由周恩来作检讨。这就是那篇在内心异常苦闷和彷徨中花10多天时间并数易其稿起草出来的发言稿。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摘取周恩来发言的核心部分:
  ——这次会议,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大会,也是一个充满共产主义风格的大会。大会的发言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人民在生产大跃进、思想大解放中的建设奇迹和革命气概。真是一天等于20年,半年超过几千年。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是一个真正革命者,就不能不为这种共产主义的豪情壮举所激动,也就不能不衷心地承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建设路线的正确,同时,也就会更加认识反冒进错误的严重。
  ——反冒进的错误,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个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多数问题上表现为经验主义,在某些问题上则表现为两者的混合。思想方法上的这些错误,结果造成了建设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的错误。这样,就违背了毛主席一贯主张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总方针。
  ——我是这个错误的主要负责人,应该从这个错误中得到更多的教训。
  ……
  经过这次大会,毛泽东认为反冒进彻底地达到了目的,所以他在会上宣布:
  反冒进(的问题)解决了,现在中央是团结的,全党是团结的。
  毛泽东为了预防以后党内再次出现反冒进与反“反冒进”之类的原则分歧,又向全党提出了警告:
  代表大会的同志,你们注意一下,中央委员会要特别注意,要顾全大局,谁不顾全大局,谁就会跌筋斗。
  有人认为讲了分裂,心里就不舒服。我看讲了好,大家有个精神准备。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周恩来更是被“反冒进是方针性的错误”压得内心异常的痛苦和矛盾,从组织原则上他必须彻底认错,但从唯物主义原则上他又必须实事求是,矛盾的心态促使他不得不做出一项痛苦的抉择——辞职。
  到目前为此,我们尚未看到周恩来亲笔写的书面辞职报告,也未看到别人直接录下他辞职的口头报告。
  但在档案中却留下了中共中央讨论他辞职问题的简要记录。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就周恩来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等问题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会后,毛泽东嘱咐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起草一个会议记录。6月22日,邓小平将写好的会议记录报送毛泽东。毛泽东当即批示:“退(杨)尚昆存。”
  的确,无论在建设思路上毛泽东和周恩来有多大的分歧,终究他们在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共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在当时的情况下,论才华、能力、威望等等综合性的素质,还没有人能取代周恩来的职位。
   。。

“跃进”年代(7)
我们也可以推论——以周恩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在后来“文革”那样混乱的局面下,他也未提出过辞职问题,而坚持“不倒,不走,不死”;在反冒进受挫后提出辞职,应该是周恩来以退为进的策略。
  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的岗位上前后26个年头,即便有他这次提出辞职和后来林彪、“四人帮”的阴谋篡位,但直到周恩来去世,他的地位从未动摇过。
  尽管岗位没有变,但八大二次会议后,面对中国大跃进的风潮,周恩来等一批主张反冒进的领导人,却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走向失去了主要的发言权。
  1958年夏天,随着毛泽东的头脑发热,全党全国的大跃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浮夸风和共产风在各地迅速滋长起来了。周恩来等人已经无法再明确表示反对了。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搞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
  中国进入了一个不顾客观经济规律,?##鞴垡芏希踔痢凹佟⒋蟆⒖铡甭旆傻哪甏?/p》当时的报道中,各地争先恐后放生产卫星。有记者甚至拍摄了一张照片——一颗比成人还大的玉米像火箭一样飞驰在天空。《人民日报》也曾发表一张照片,一个小孩能坐在“卫星田”的稻穗上而不掉下来。尽管有人不相信这样的夸大宣传,但是因为怕戴“右倾保守”的帽子而不敢公开讲话。
  各级干部的浮夸风、弄虚作假风不断增长,达到惊人的地步。到处充斥着脱离实际的唯意志论。到处飘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等等口号。
  随着大放生产卫星的形势,8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确定了根本达不到的生产指标,掀起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苦闷中的周恩来,对用土法炼钢铁一事深表怀疑,他曾让秘书去基层调查。秘书回来告诉他,炼出来的铁大部分是废品。大炼钢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周恩来十分痛心。1958年底,当他听说四川省有几百万人还在山上大炼钢铁,并且没有冬衣御寒时,他再也沉不住气了,果断地下令:马上下山。
  也曾有一些不愿放生产卫星的地方迫于形势的压力,请求周恩来让他们也放点生产卫星,周恩来当即阻止他们放。但是,形势的迅猛发展,最终仍拦不住“上天”的“卫星”……
  周恩来深知,在现有的领导体制下,只有等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本人觉悟过来,“大跃进”中的问题才能够纠正。
  毛泽东真正发觉并开始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是在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以后。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开会,开始冷静地思考建设问题。他在党内发出了认真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两书的建议。
  直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纠“左”路。尽管毛泽东这一时期头脑发热,但他仍是一位唯物主义者。在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说起1958年大跃进的失误时,提到正在养病的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同时他再三提议由周恩来负责编制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
  周恩来这才重新获得了经济工作的发言权。
  风卷残云的“大跃进”时期过后,毛泽东于1960年6月18日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一个名为《十年总结》的讲话。在讲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办钢铁中出现的“乱子”时,毛泽东讲了这样几句话:
  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郑重的党在于重视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所以犯错误的客观原因,公开改正。……
  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谓圣人呢?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
  

“跃进”年代(8)
这是毛泽东的一种特殊的承认错误的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毛泽东还婉转地为周恩来在反冒进中受到的严厉批评平了反:
  1956年周恩来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3年余地,多么好啊!
  既讲调整,又讲斗争,在困苦中走进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1962年,由周恩来主持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进入关键的年份,这个时候,搞调整的人们基本已经能够做到“情况明、决心大、办法对”了。
  然而,从这年的秋天开始,调整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下面,却被人为埋下了一条“斗争”的附线。一个后来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口号,逐渐充斥人们的耳膜和脑海。发展到极点时,它成为中国领导人治国的总纲领: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这一口号,源于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的一句名言:“阶级斗争问题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
  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后来被人演化成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八届十中全会,是继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方针以来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预定的会议。九中全会以后,全党按照八字方针的思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调整国民经济上面。从九中全会到十中全会,仅仅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形势又有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党内尤其是处在经济工作第一线的周恩来等人没有预料到的是,正当以调整国民经济、度过严重困难为主线的经济工作全面开展的时候,毛泽东却为党的工作铺设了一条“阶级斗争”的附线。
  重提阶级斗争问题的想法,毛泽东由来已久……
  往远了讲,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候,对其中阶级斗争的学说印象极深。阶级斗争的观点,在战争年代,对毛泽东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种客观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虽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但是在大规模地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复杂矛盾及其对抗因素并不令人乐观。
  往近了说,自“大跃进”以来,经过天灾和人祸的冲击,许多人把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气发泄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上。在这同时,也有一些国内国际的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随时都在伺机向人民政权进攻。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正视阶级斗争问题,这一现实随时都在提醒党的领导者——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正当大幅度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时候,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很不平静的国际国内形势……
  1962年前后,台湾海峡的局势动荡不安。一些西方大国染指台湾之心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