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孔明真相 >

第6部分

孔明真相-第6部分

小说: 孔明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志。周瑜传》: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周瑜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荆州之事。他给孙权写信说:“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
  

第九篇  荆州迷惘(4)
周瑜的话深深打动了孙权,但孙权也考虑到了当时的具体情况。于是他并没有采取强行进攻益州的措施,而是即刻派人出使刘备,提出孙刘两家联合取蜀的建议。使者这样报告刘备:“米贼张鲁目前占据巴蜀、汉中,充当着曹操的耳目,还想图谋益州。益州牧刘璋懦弱且无力自守。假使被曹操得了蜀汉之地,那么荆州恐怕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应该先进攻刘璋,再###张鲁。如此一来,首尾相连,一统吴楚,就是有十个曹操,我们也不用害怕了。”
  为了增进感情,孙权还让使者传话:“如果这样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咱们两家就可以成为一家人。而诸葛亮的母亲和兄长都在东吴,他们亲人间也就可以相聚了。”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华阳国志。刘先主传》:遣使曰:“雅愿以隆,成为一家。诸葛孔明母兄在吴,可令相并。”
  孙权的建议,不失为一个有效攻击益州的计划。但这个提议却让刘备陷入了非常为难的境地。刘备心里很明白,一旦孙刘联军攻下益州,就会又一次面临土地瓜分的复杂问题,而且孙权也必会乘机索要荆州。
  荆州主簿殷观为刘备分析说:“如果我们被孙权当枪使,万一攻蜀失败,后退时必然会被孙权乘虚打击。那样会让我们落入下风。不如就对孙权说,我们刚刚获得荆州南部几个郡,还没有稳定下来,无法轻举妄动。如果我们不同意,东吴必然不敢越过我们而独自攻蜀。如果他们真要攻蜀,我们倒也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刘备认为殷观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给他升了官职。
  (《三国志。先主传》: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
  打定了拒绝孙权的主意,刘备便对孙权正式回答道:“益州之地人民富强,地势险要,刘璋虽然懦弱,也足以自保。张鲁是个滑头,他未必尽忠于曹操。如果不远千里地###巴蜀、汉中,就是吴起和孙武也没办法赢得胜利。再说曹操也正在旁边观望,如果我们自相残杀起来,曹操必定会乘虚而入。所以攻蜀绝对不是个好办法。”
  (《三国志。先主传》: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孙权一看无法说服刘备,于是干脆派堂弟孙瑜率军进驻夏口,准备实施攻蜀行动。刘备派兵拦截,坚决不让东吴兵通过。而且他还对孙瑜说:“如果你非要攻取蜀中,我自会披发入山,以守信于天下。”
  与此同时,刘备派关羽屯驻江陵,派张飞进驻秭归,派诸葛亮占领南郡,刘备自己驻扎孱陵。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长达数百里的防线。孙权明白了刘备的意图,于是下令撤军了。
  (《三国志。先主传》: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当刘备与手下人商议如何对付孙权“取蜀而并张鲁”的计划时,诸葛亮几乎是一言不发。联系到之前他曾建议刘备不要去东行借地的事情,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并不提倡刘备和东吴闹翻,因为在他心目中,孙刘联盟要远比荆州之地更加重要。但是他非常了解刘备的性格,凡是刘备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无法改变。所以,诸葛亮干脆就一声不吭了。
  

第九篇  荆州迷惘(5)
(四)谁先失信?
  当刘备否决了孙权的联合攻蜀建议后,他内心深处就不把联盟当回事了。此时,他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单干。建安十六年,刘备留关羽守卫荆州,自己则率军向益州进发了。从这开始,刘备便暴露了自己要背弃盟约的决心。
  对于刘备的使诈,孙权表现了足够的耐心。他并没有乘机去进攻荆州,只是恨恨地骂了一声:“狡猾的家伙竟敢使诈!”然后静观事态的发展。
  当时鲁肃与关羽邻界,双方经常发生纠纷。每次都是鲁肃顾全大局,对关羽进行好言相劝。
  (《三国志。鲁肃传》: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经过三年的蜀中战斗,刘备终于在建安十九年占领了整个益州。孙权一看刘备已经取得了落脚之地,便于建安二十年派中司马诸葛瑾出使西蜀,希望讨回荆州三郡。
  刘备对诸葛瑾说:“等我得到凉州后,便以荆州归还。”当时诸葛亮也在现场。也许是为了避嫌的缘故,诸葛亮没有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是严格执行了刘备的安排。
  诸葛瑾无功而返,孙权看清了刘备的面目,他说:“这小子借口拖延,实际上是有借无还了。”于是他也不再理睬刘备的态度,向长沙、零陵、桂阳这荆州南三郡派去了自己的官吏。此三郡是关羽所管辖,关羽自然不能容忍东吴人来涉足自己的地盘,他将孙权派来的官员全部驱赶了出去。孙权大怒,立即派遣吕蒙袭取了长沙、零陵和桂阳。当然刘备也是毫不示弱,他亲自率兵来到公安,打算武力夺回三郡。孙刘两家的火药味已经相当浓了。
  (五)盟友分歧
  在孙权、刘备为荆州而明争暗斗期间,双方的将领们也发生了很大的摩擦。
  鲁肃和关羽接壤相邻,双方曾召开军官会议。关羽手下有一名军官说:“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岂能总是一成不变?”这句话实际上也表达了刘备的心声。
  这名军官的话让鲁肃非常愤恨,他严厉斥责了这名军官。关羽也知道自己手下说话太过分了,毕竟有些话是摆不到明面上的。于是他对那军官说:“这是国家大事,现在轮不到你发言。”同时使个颜色让那军官退下。
  相比而言,关羽的话就比较策略一些。他对鲁肃说:“在乌林战役中,左将军(刘备)身先士卒,奋力杀敌,难道都白白辛苦了,连块土地都捞不到,还要让足下你来收他的土地?”关羽的发言回避了刘备借地的历史,只是强调了刘备的功劳。言下之意是,有功的人得不到土地,这天下也太不公平了。这句话实际上也谴责了东吴方面当初逼迫诸葛亮签署的霸王条款。
  对于关羽的谴责,鲁肃自然毫不相让,他说:“你这话就不对了。刘豫州向我们求救那会儿,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日子比现在要差的多。是我主孙权可怜刘豫州,才保护救济了他。没想到啊,刘豫州竟然心怀叵测,已经得到益州了,却还想霸占荆州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个普通百姓也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呢?我听说见利忘义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如果我们不遵守道义公理,只想恃强凌弱,又怎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呢?”
  据说鲁肃的一番话竟然让关羽哑口无言。可见关羽的口才的确不如鲁肃。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刘备还是不好意思撕破脸。所以他也只能背上一个“失信于人”的骂名。否则关羽也不至于哑口无言。
  (《三国志鲁肃传》: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塊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篇  荆州迷惘(6)
恰在这时,曹操平定了汉中,张鲁败退巴西。刘备担心益州不保,只好向孙权妥协,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划分给东吴,而南郡、零陵、武陵则归属刘备。然后刘备便撤回了益州。
  (《三国志。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六)易中天对“借荆州”的误读
  误读之一:荆州属于刘备
  易中天说:“荆州本是刘表的。刘表死后,那就是他儿子的。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就表荐刘琦做荆州刺史,并没有说荆州是自己的。后来刘琦病死,刘备在大家的推举下接班做了荆州牧。按照继承关系,荆州该是刘备的。荆州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着,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督荆州’的说法。因为从继承关系和权属关系看,刘备向孙权要江陵,只能说是‘索江陵’,不能说是‘借荆州’”。
  在易中天看来,整个荆州都应该是属于刘备的,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刘备不仅不应该归还荆州,反倒是孙权应该把自己所占领的荆州之地归还给刘备。
  荆州本属于刘表,这没错。但刘表临死前将荆州转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刘琮,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自然就属于曹操。孙刘两家联手打败曹操,并占领了荆州大部分领地,这些领地已经不属于刘表。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想强调刘表与刘琦的传承关系,意在淡化荆州已不再属于刘表的事实。刘琦为无能之辈,刘备并不想把荆州交给刘琦,而是希望通过刘琦的名号来真正地掌握荆州。说白了,刘琦就是刘备为拒还荆州制造的“借口”而已。而刘备的这些小动作,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够名正言顺。所以他从来没有说过这荆州就是属于自己的。反而不断向东吴表态“将来我一定归还荆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赤壁之战胜果归属孙权是“江东和谈”的主基调,这个基调是刘备那些小动作所无法动摇的。
  易中天之所以错误地得出了荆州应属刘备的结论,是因为他的目光仅仅局限在刘表——刘琦——刘备这个所谓的传承关系上,而忽视了这个传承早已被“刘琮降曹”所打破的事实。所以,易中天在论述“借荆州”时,其逻辑非常混乱。易先生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后,连他自己也没搞明白,既然荆州应该属于刘备,可为什么刘备还要答应今后会把荆州归还给孙权呢?
  误读之二:鲁肃的话没道理
  在鲁肃与关羽的谈判会议上,关羽被鲁肃驳得哑口无言。但易中天先生说,鲁肃的话没道理。他说刘备“借荆州”时并非“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其实,没道理的是易中天先生。鲁肃是何等人也?一番“没道理”的话又怎能让关羽“无以答”呢?鲁肃又何曾说过刘备之“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是发生在“借荆州”时?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刘备的“军败远来”是发生在“江东和谈”之前。但易中天先生非要篡改鲁肃的原话,结果把鲁肃搞成了一个很弱智的形象。
  误读之三:借少还多
  易中天还说,孙权索要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也不是东吴的,是刘备打下来的,根本不应该还给孙权。易中天以反问的语气责难孙权:“难道向你‘借’了南郡,便连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也都是‘借’的了?”在这里,易中天又一次低估了孙权和刘备的智商。孙权何曾说过“你刘备借了南郡,就说明你也借了南三郡”之类的话?如果孙权真这样强词夺理,刘备难道就不会据理力争?还用得着三番五次在刘备面前支支吾吾打马虎眼吗?
  

第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