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

第2部分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第2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兜”起来!这一“兜”,就“兜”了上千年。

  夏朝灭亡后,装有龙嫠的盒子传至商朝。商灭亡后,又传至周。龙嫠自从被装到盒子里之后,历朝历代的王们,因为都听说过二神龙留龙涎的故事,所以没有人敢打开它。司马迁先生也在《史记》里说:“龙亡而嫠在,椟而发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

  当装有龙涎的盒子,传到周厉王时,这龙涎盒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历史上的周厉王,是一上不知敬天,下不知恤民的家伙。他特别贪婪,为了与民争利,发明了“专利”制度。把国家一些利润大的行业,给垄断起来,类似于现在的专卖制度。另外任用小人,亲近奸佞。又怕老百姓背后戳他背梁骨,所以他发明了特务制度,让手下人到国都的大街小巷里去转悠,暗中监视老百姓,发现有议论时政者,即杀之。弄得周厉王时,人民上街时,都不敢相互打招呼。只是点点头,挤挤眼神。史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看到全国人民对政府绵软得像羊,周厉王得意洋洋地对大臣召公说:“看看,老百姓老实多了吧?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召公回答了一句许多中国人都听说过的经典名言:“陛下当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把召公的话当耳边风了。后来他听说自己一直居住的王宫里,收藏了一只神秘的、装有龙涎的盒子,厉王十分好奇,他以前从来不知道,自个儿的王宫里,居然还有“龙涎”这种东西。这上古时期的龙,不但出现被人“看见了”,而且和人类有过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不但与人类有过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而且留下了龙涎。按人类与UFO接触的标准,留下龙涎的神龙,和人类应算是第三类接触。太神奇了!不要说周厉王,就是放到现在,相信我们许多人都想打开盒子看看。可国家大祭师却劝告厉王,不能打开装龙涎的盒子。打开盒子后,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

  周厉王以为,大祭师在糊弄人,打开装龙涎的盒子,看一眼就能死人?

  所以周厉王不听大祭师的劝告,强令打开盒子。盒子被打开了,里面的龙涎在流动!二神龙的龙涎装在盒里上千年时间,居然还“活着”!象美国科幻大片里的情景:龙涎是一有生命的活体,盒子一打开,“它”就从盒子里,游动到宫殿里的地面上!周厉王命令卫兵,用刀砍、用火烧,就是没有法子杀死“它”。

  《史记》上说:“嫠流于庭,不可除!”周厉王这时才意识到,惹大麻烦了。他赶紧把大祭师请来,让他出主意。大祭师这时也乱了方寸,还是一个宫殿巫师出主意,让后宫里的许多女人,*了衣服,对龙涎大声叫喊!这一招居然管用,龙涎好像也知道害羞,不好意思“看”*了衣服的女人。“它”看到许多*女郎后,受到惊吓,变成一只乌龟。爬向后宫,碰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乌龟就扑到女孩子身上,不见了!

  周厉王亲眼看到龙涎变成乌龟,乌龟扑到小宫女身上,消失了。周厉王舒了一口气,他认为这事儿完了。可《史记》记载,没多长时间,小女孩子“无夫而孕”!周厉王又害怕起来,他下令把这个女孩子,扔到荒效野外。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周厉王是打开了一只毁灭周王朝的盒子。

  

2、神秘的谶言
2、神秘的谶言

  周厉王过于残暴、贪婪,逼得民众揭杆而起。暴发了一场大*,史称“国人*。”

  厉王的王宫被愤怒的起义者攻破了,周历王逃出了镐京(现长安)。等*平息之后,他的儿子静,被大臣们拥立为王,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继位后,民间传出了一则谣言:

  “桑弧箕服,实亡周国。”

  谶言意思是,大街上某个卖桑木弓者,会是灭亡周国之人。

  周宣王听到这则谣言之后,十分不安。他下令:一,不准传播谣言,有谣言惑众者,杀无赦!二,王国卫队到大街上巡逻,但凡看到卖桑木弓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皆“执而杀之”。

  宣王的第一条命令是合理的,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对于一些蛊惑人心的谣言,必须清理。但他的第二条命令,却暴露了周宣王自个儿对于这则谣言已经中毒。周宣王和后世许许多的统治者一样,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谣言、谶言,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确实对于国家安全的事儿,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但因此失去理智、滥杀无辜,最后可能走向希望的反面。

  碰巧,一对从褒国来的夫妇,据说他们家世世代代,以制作桑木弓为业。他们制作了许多桑木弓,从褒国千里迢迢地,背到周国镐京叫卖。

  到达镐京时,周宣王的卫队已经杀了许多人。卫士们看到这对褒国夫妇,也背着桑木弓,他们举着滴血的刀子,像虎狼一样扑过来。夫妇二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卫士们凶残地扑过来,他们是吓坏了,丢下还没有来得及叫卖的弓,撒腿就跑!

  逃到镐京郊外,才摆脱了周兵追击。这两位可怜的褒国打工仔,原本是想到周国来发点小财,结果差点连命都丢了。现在他们身无分文,连喝口水的钱都没有。夫妇俩逃到城处时,天色将晚,而他们只能荒郊野外露宿了。男人去找点水来喝,女人四下寻找可以生火过夜的柴草。灾难象山一样压下来的时候,人类总得找一些夹缝活下来,而且不要忘记相互取暖。

  这时,女人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哭声在暗夜将合的暮野里时断时续。女人走过去一看。居然有一个孩子,只包了一层衣服。

  出于母性的本能,女人赶紧把孩子抱进怀里。打开衣服一看,是一漂亮清秀的小女婴!这女婴在三千多年前的北方中国的黑夜里,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与幼弱。

  女人看看孩子,又看看四下的荒野,夜色已经开始,除了可以看到的远处、他的男人矫健的身影。(这是女人遇难之后最大的安慰!)再没有其它什么人了,这会是谁家的孩子?

  没有答案,这对来自褒国的夫妇,也找不出答案。男人找到水,回来之后,看到他的女人,居然了捡到一个女婴。男人都不知道自个儿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他也许在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周人杀我,我却不能杀了他们的孩子。

  据《史记》里的说法,这女婴就龙涎与周王宫里八岁小女孩子的结晶。那个可怜的、怀孕的女孩子,让周厉王扔到了野外,产下了一个女婴。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子,连自己都不会打理,她用什么养活自己的孩子?

  所以小女孩产下女婴后,把女婴抛弃于荒野,不知所踪。女婴结果让褒国逃难的夫妇给捡到了。

  出于爱心,褒国夫妇俩收留了这个的孩子。他们带着孩子,逃回褒国。

  若干年后,褒国人得罪了周宣王。褒国人就把这个女孩子,送到周王宫里,替褒国人赎罪。因为收养孩子的父亲姓姒,她是来自于褒国,所以后人都称之为褒姒。

  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宫涅继位,即为周幽王。周幽王看中了褒姒的美丽,立其为王后。

3、烽火与烟花
3、烽火与烟花

  褒姒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冷面美人;《史记》里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幽王认为褒姒冷若冰霜的时候,都这么好看,如果笑起来,应更加好看!所谓一笑仪态万方,但她就是不笑给幽王看!

  咱平常人家,老婆天天给老公,摔冷脸盘子,不是夫妻心里上毛病,就是夫妻生理上的毛病。这褒姒是啥人?

  她凭什么天天给周幽王,摔冷脸盘子?

  前面说过,褒姒是作为人质,给褒国人赎罪,“典押”在周王朝后宫里。褒姒进皇宫的过程,历史记载不祥,对于褒姒入宫的心里背景,史家们更是不会注意。也许她不想离开她的养父母,但让周王室的卫士强行带进王宫;也许褒姒在褒国早就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但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破坏褒姒美好姻缘的祸手就是周王室,所以褒姒“身在周营心在褒”。对周王朝,她的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周幽王可以拥有褒姒美艳、*的肉体,但她的心不属于周幽王,所以对着周幽王,她怎么也笑不起来。

  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偶然的一笑,迷倒了周幽王,也迷倒了整个大周王朝!可对于她自己却是耻辱!所以伤心的褒姒不想再笑了。

  周幽王是想尽法子哄褒姒开心,褒姒就是不笑。这让周幽王特失自尊。自己贵为帝王,同时又作为男人,居然没有法子,让心爱的女人开怀大笑!

  宫涅(周幽王名)认为自己不管是作为帝王,还是作为一个男人,都很失败!所以他开始闷闷不乐了。

  褒姒看到幽王为博自己一笑,如此伤神,她心里有点感动,对幽王说:“大王为臣妾用心良苦,但臣妾自幼就生就了一怪脾气,能吃能喝,就是不能笑。天下有许多大事等着大王去过问、去处理。臣妾事小,何足大王劳心?”

  幽王说:“爱妃,病在你身上,可痛在我心里,我一定会治好爱妃的顽疾!让你天天开开心心地笑着生活!”

  周幽王其实是一特聪明能干的帝王,《史记》说:“幽王作逢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当时没有电话、手机及其它通信设备,国家如果有紧急军情,只能用人或者马通风报信。周幽王发明了放烽烟,通风报信的法子。在周王朝边境上,及首都镐京设置了许多座烽火台。逢火台上除了堆放一些放烽烟的材料外,(放烽火的材料据说是狼粪)还设置了一面大鼓。有外敌入侵,守卫的士兵点燃起烽烟,同时擂动大鼓示警!军情以最快的速度(音速与光速)传递至镐京。

  镐京周围,烽火也接着放起来,向天下示警!周王朝驻扎在各地的部队,及周王朝统辖的各路诸侯,看到烽烟,就如同看到周幽王的战争动员令。大家必须以最短的时间,纠集军队,以救国难!

  这种烽火预警制度,在当时是一相当先进的军事预警方案。可惜,后来被幽王为博褒姒一笑,把烽火当成烟花给放了。  

  周幽王正在为如何“治好”褒姒不会笑的顽疾头痛之时,有一近侍说:“大王为治褒后的病,许多法子都用上了,王后顽疾依然不除!臣有一种法子,或许有效,可小臣不敢说。”

  周幽王一听,连连说:“恕你无罪,说说,是什么法子?”

  近侍说:“大王智慧过于常人,开创烽火大鼓,约于众诸侯,一旦国家有事,以烽火大鼓为号,军队齐集,以御外敌。但自烽火大鼓设置以来,国家太平,一直没有机会用过,今能否一试效验?另褒后自幼处于深宫之中,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如果大王带褒后,试放烽火,敲起大鼓,一时间山摇岳动,诸侯急集,万马奔腾,当是惊天地、恸鬼神般的场面!褒后又何曾见过此等世面,一定会大开眼界,开怀而笑!”

  周幽王一想也是,烽火大鼓自创建以来,还没有机会一试,他自己也想演习一翻,看看各路军事将领、诸侯们对自己命令的执行情况。说不定也能让自己心爱的褒姒开怀一笑,真能达到目的,岂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三千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周幽王带着卫队和他心爱的褒后,向镐京城外进发。幽王想给他心爱的人褒姒一个惊喜,但这是一份怎样的惊喜?

  除了周幽王及出主意的近侍,大周王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幽王想干什么!

  到镐京近郊最大的烽火台附近,周幽王登上专门为他设定的点将台,和褒姒一起舒服地坐下来。褒姒还不知道幽王想干什么,但多年的王宫生活经历,让褒姒早就习惯,不喜欢多问为什么。她是糊里糊涂坐在周幽王身边,坐在周王朝效外黑色的黄昏里。

  周幽王似笑非笑地看看褒姒,然后下令,举烽火!

  一时间,最大的烽火台上火花四起,火焰高高燃起,因为没有什么风,浓烟像利剑一样直插星空。如平地树起了一条天柱!镐京最大的烽火台燃起烽火,其它的烽火台按周幽王先前约定的命令,一会儿时间,都燃起了烈烈的烟火。

  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的国王与他的卫队,一时间沉浸到烽火的嘉年华盛会里面了!周幽王、褒姒、国王的卫队,大家都被眼前的壮观的烟火晚会惊呆了,褒姒惊得张开了让幽王心醉的樱桃小嘴,她美丽的眼眸,在周幽王眼里,是当时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褒姒一下子迷上这个布满烟花的夜晚!

  许多人都在看着“烟花”,出主意的近侍却先看到褒姒的笑,褒姒笑得实在太迷人了,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连滚带爬地扑到周幽王面前说:“大王,你看,你看,褒后的脸!娘娘笑了!”

  周幽王其实也看到了褒姒笑了。他是最关心褒姒笑容的人,褒姒的笑实在太美了,幽王以为,如果自己能天天生活在褒姒的笑容之中,生有何乐,死又何苦?周幽王看褒姒都看得痴了!

  褒姒这时才注意到自己的失态,她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幽王,同时又收起了倾城倾国的笑容!褒姒的笑像是西周黄昏里稍开即逝的昙花,让周幽王好不遗憾!

  镐京的烟火快速地向四方传递,只几个时辰,驻扎在镐京四周的部队,及距镐京最近的诸侯,像风一样扑向周幽王的点将台!而周幽王还沉浸在他的遗憾之中,许多的将士,在点将台下待立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到周幽王的任何命令。后来,他们看到台上像花朵一样的褒姒,以及对将士们点点指指的侍臣,还有四起的烽火,把镐京效外的黄昏,照得如同白昼!这哪里像是要发生战争?倒更像是国王的一次夜游!

  点将台上,幽王终于传下话来:“各位辛苦,这是国王亲自布置的一次军事演习,看看我朝各将士接到军情时的反应能力!国家太平,没有什么事,大家请回吧!”

  王国的军队接到国王的命令,满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