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下三国 >

第11部分

天下三国-第11部分

小说: 天下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中国人旧有的文化心理,以及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孔孟之道,显然只可放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的,要是当真,这个政治家可能有感召力,但成功的希望,却会由于他的迂腐而丧失殆尽的。
  看透这一切,举眼望古往今来的分合成败,也就一目了然了。凡成大事者,无不把感情因素压缩到最小最小的程度。政治家如此,其实,非政治家又何尝不如此呢?
  

携民渡江的刘备(2)
若一个人,不懂得谨慎感情,或感情泛滥,或过于感情用事,那他肯定会为这份多情烦恼的,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麻烦,在等待着呢!
  

孔融之死(1)
孔融,是汉末的大名士。名士,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被统治者用来当招牌的,一种是未当成招牌而与统治者别扭的,孔融属于后者。当时,名义上的皇帝是刘彻,这位汉献帝,说好了,是傀儡,说不好,就是高级俘虏,用镀金牢笼关起来的囚犯。在许都,曹操说了算,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予取予夺的最高权力。孔融认为自己在给献帝做事,不买曹阿瞒的账,总是跟他不合作。
  这位大名士,有资格看不起曹操:“你算老几?”因为他是孔子二十世孙,是汉末知识分子的政治领袖,是任过北海太守,为一方诸侯的人物。无论其门阀地位,士族资历,官僚职务,声名学问,在汉末,都称得上众望所归,举足轻重。
  刘备有一次被孔融请去救陶谦,这位织席贩屦的手工业者,激动得简直不可自已,他问太史慈:“孔文举先生知道世间还有一个刘玄德吗?”他觉得被孔融如此看重,简直太光荣了,这和阿Q与赵太爷攀同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说明孔融的影响力,在当时多么重要。
  《后汉书》载:有一次,孔融把国舅何进得罪了,何进手下的人“私遣剑客欲追杀融。有客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皆引领而去矣。莫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由此,可见孔融后来从北海到许都,任将作大匠,也就是建筑工程部长,这位大名士具有何等显赫的地位和人望了。
  知识分子的毛病,就是有了一点资本之后,自我感觉马上就特别地好起来,好得不知好歹,好到不知冷热,好到晕晕乎乎,不知天高地厚。《后汉书》载他和祢衡的一段对话:“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一个成了孔子,一个成了颜回,可以看到他们互相吹捧的热烈程度。正如今日文坛上,某些评家吹作家作品不朽,作家吹评家文章盖世的现象一样,那臭脚捧得相当肉麻而有趣的。
  何进之所以不愿收拾他,很可能这位屠户出身的大将军,有点像《儒林外史》里那位胡屠户,由于对他中举而疯了的女婿范进,认为是文曲星下凡,才敬畏的。而曹操,在文学上,是领袖群伦的大手笔,在政治上,更是一个纵横捭阖的强者,当然不会把这个大名士的文学成就,多么当回事。但是,政治上的孔融在曹操眼里,是被看作他精神上的主要敌人,是“海内英俊皆信服之”的反对派,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的。曹操的容忍,自然是有限度的,只是当时,军事上的强敌袁绍未灭,江山不稳,才不敢对孔融下手罢了。一个统治者,可以不理会与当局不合作的知识分子,但不合作而且捣乱的知识分子,就不会轻轻放过的了,不过时间早晚罢了。
  孔融此人,学问很大,政治上并不十分成熟,勇气不小,斗争经验相当缺乏。过于自信,对时局估计错误,小看了曹操。书生意气,以为他的自由论坛,是一股抗衡力量。结果,便不自量力地,向曹操发动正面进攻。其实,他不过和曹操玩了一次以卵击石的危险游戏。
  从曹操下定决心###袁绍起,孔融就与曹操意见相左,在大政方针上与曹操公开唱反调。与被监视的汉献帝过往甚密,动不动就上表,也很犯曹操的忌。煽动祢衡在大庭广众中辱骂曹操,让他很下不了台。有一回曹操禁酒,他反对曹操的极端做法,说:“尧正因为喝酒,才成为圣贤,桀纣虽然以色亡国,但也不能为了防范,不许此后的男女婚姻呀!”袁绍失败以后,他给曹操写了封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犯了一次傻,问他:“典从何出?”他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因为曹操打下冀州时,把袁绍那位漂亮的儿媳妇甄氏,给了自己儿子曹丕。于是,可想而知,曹操对他多么恼火了。所以,孔融一经人告发,说他有诲谩诽谤之罪,立刻就把他抓了起来。
  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知道他早晚要倒霉,所以,军吏来逮捕孔融时,这两兄弟正在下棋,别人劝他们赶快躲一躲,他们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连小孩子都知道处境危殆,孔融还要当反曹的领袖,这就是文人永远玩不过政治家的悲剧了。
  

孔融之死(2)
按说,孔融的言论,严重程度也未超过祢衡,但曹操不杀祢衡的头,为什么对孔融却不肯轻饶呢?如果说孔融是大文人,曹操同样是大文人,由于文人相轻,嫉妒才华,才要置孔融于死地的话,那么陈琳在文章里,指着鼻子骂曹操,也不曾掉脑袋。那为什么要将孔融弃市呢?
  我们在曹操赐死崔琰令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由此可以了解曹操最忌讳的,是反对派结成一股政治势力。所以,不杀祢衡,因他不过是一个幼稚的文学青年罢了,势单力孤,一条小泥鳅,翻不出大浪。不杀陈琳,因他不过是一个写作工具,而且已经认输降服,不可能有多大蹦头。而孔融则非如此。“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家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成为当时许都城里一股离心力量的领袖人物,这是曹操最深恶痛绝的,无法容忍的,所以,他就只有伏刑了。
  伏了刑,曹操还不罢休。在周知全国的文告中,说这个孔融不考无道,竟在大庭广众中宣传,说一个人,与他父母不应承担什么责任,母亲嘛,不过是个瓶罐,你曾经寄养在那里面而已。而父亲,如果遇上灾年,大家饿肚子,你有一口饭,假使他不怎么样的话,你也不必一定给他吃,宁可去养活别人。这样一来,曹操不仅把孔融打倒,还把他彻底搞臭了。
  所以,文人对自己的成就、实力、影响、名声,估计过高,过于膨胀的话,保险不用太远,便要出笑话的。
  不论谁,谨慎谦恭一点,谅无坏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关羽成神小说之功(1)
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一部小说,能将其中一个人物塑造成万民心目中的一位尊神者,敬仰之,供奉之,祭祀之,膜拜之,只有这部《三国演义》及其塑造的关羽。要说文学的功能,影响最大,反映最佳,社会效果最强烈者,莫过于此了。
  造神,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各式各样的神来愚弄老百姓,还有的,造自己为神或者鼓吹个人迷信之类,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只有《三国演义》造出来的这个关帝,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生命力。
  近二三百年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凡有文庙的地方,差不多都有一座关帝庙。而一般人家的神龛上,供奉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轻易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的。
  十几年前,我到沙头角,看到那里每间店铺中,都供着关公菩萨,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很有新鲜感。近些年来,大陆地区,由南而北,关云长和他的青龙偃月刀,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很多城镇还建起关帝庙,香火鼎盛;饭店酒楼,一进门,必有关羽和周仓、关平的立像,驱邪降魔。《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能造出一位神明来,文学的力量确实不能低估。
  “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当之无愧。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变成一个远比小说中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名垂万世的神灵,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根据《三国志》这部官方的史书看,对关羽的评价,只是一员虎将而已,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列。并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从这段评价看,有万人之敌的绝对肯定的一面,有报效曹公的并不值得赞扬的一面,也有刚而自矜的明显是缺点的一面。就其战绩、政绩来看,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荆州之失,导致蜀国的败弱,他是不能辞其咎的。所以,他连一个超凡的人都说不上,然而他却成了神,这里面,有很值得研究的中国人的造神现象。
  人们为什么信神?主要是不信自己。为什么不信自己?是由于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的中国老百姓,实际上并未摆脱奴隶制度那种人身依附的层层契约关系,和绝无人身安全可言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极权专制制度。不知何罪,全家籍没入官,财产充公,妻子儿女,罚往宁古塔给披发人为奴。了然不知,被株连九族之内,送上法场,枭首示众。在“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凄惶状态下,无可求助的中国人,不仰赖于神祇的佑护,焉有他法?
  于是关羽就成了这种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神,要比统治者或个人迷信,或造神运动所强加给老百姓的神,生命力要长远得多。
  为什么关羽成神?一、因为书中把他写成是万人之敌,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关羽成神小说之功(2)
关羽之所以能从小说中跳出来成为老百姓的神,正是小说里充分描写了这种义薄云天的形象,符合了老百姓无援求助的心理。另外,关羽的忠诚信义,不事二主,也符合历代统治者驾驭臣民的需要,于是封号由汉献帝的“汉寿亭侯”,到刘备的“前将军”,到刘禅的“壮缪侯”,到宋徽宗的“忠惠公”,到元文宗的“武安王”,到明万历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帝圣君”,到清代顺治、乾隆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一级一级地上升,成了中国人最普遍信仰的神。
  一是统治者需要这样忠贞不贰的神,二是老百姓觉得他不是那种敬而远之的神。由此,也可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永盛不衰的生命力的所在了。
  

善将将者方为帅(1)
将,作为动词,是统帅的意思。三国时期的曹操,称得上是一个善将将的领袖人物。但电视剧《三国演义》承袭了原小说的“蜀汉正统论”,把曹操描画成一个奸雄,实在是有悖于历史的。这种编创意图,对于曹操的理解,基本上未能摆脱京剧舞台上的大白脸形象。张贤亮有一天从银川给我来电话,顺便谈到了这一点,他很不以为然,我也有相同看法。既然是现代人来处理这个历史题材,至少要比较客观一点,比封建时代宣扬的那种正统观念,应该有所超越才是。
  中国影视界的编导们,仍处于照猫画虎的阶段,也就不必过高期许了。
  其实,曹操倒真是一位大英雄,毛主席都赞他“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三国时期的大部分疆土,是他在统治着的。而在汉代最为头疼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扰边问题,在他的镇抚下,相对平静到晋代中叶。而曹操能够成就事业,和他的英武,他的抱负,他的决策,他的用人分不开的。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虽极写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勇,报曹操厚遇之信,追刘备手足之义,辞行出走之光明磊落,也写了袁绍昏聩愚钝,反复无常,两杀刘备,拖下去斩首又拉上来赔罪的,近乎儿戏的悖谬。其实,写这两个人,正是反衬出曹操的非同寻常,他能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殷切,力挽关羽,而关羽真的为他卖命;刘备投奔在袁绍帐下,却心怀叵测,动不动就要拆他的台的。
  仅从这一点看,在用人上,袁绍远逊于曹操,最终败于曹操,是必然的定局。
  刘邦与项羽决一死战时,韩信是为他出了很大力气的。但刘邦坐稳江山后,不放心韩信,要动手收拾这员大将。韩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知道是急流勇退的时候,削掉军权,到刘邦的眼皮子底下来当寓公了。有一次,刘邦和这位失势的将军聊天,问他:“像我这样的军事指挥水平,能统帅多少军队?”韩信回答:“陛下至多只能统领十万人马!”刘邦问:“那么你呢?”韩信说:“臣,当然是多多而益善了!”刘邦哈哈大笑:“你既然多多益善,为什么现在被我抓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所以我就被陛下擒拿住了。”
  一个统帅,并不在将兵,而在将将。
  关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