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

第163部分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163部分

小说: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援兵上来了,吴军的云梯都被推翻,冲上城墙的吴兵寡不敌众,纷纷被砍下城墙。 
  吴军的攻击持续一个多时辰,终于被打退,但明军也有不少军兵倒在血泊中。 
  夜深了,李定国躺在亲兵搬过来的一张躺椅中,暗暗自语道:“吴三桂军兵强势众,不能跟他硬拼。看来关是保不住了,不如还是撤兵出关吧……” 
  他借着月光向关外的山野望去,只见关寨外,数不清的火堆在关前绵延数里,几乎望不到边。他对身边的亲兵说:“通知各位将领到我的大帐!”说着从躺椅上一跃而起…… 
  第二天,吴三桂接到士兵的报告,李定国率军头天里弃关而走了…… 
  继黑石渡、七星关之战以后,吴三桂大军又在遵义和乌撒连打了两场大胜仗,李定国军从贵州退回云南。 
  十月份,吴三桂军队横扫了贵州,进入云南。 
  与此同时,多尼、赵布太两路清军也直逼云南。三路大军呈合围之势,昆明岌岌可危! 
  十一月,永历帝率群臣慌慌张张逃离了昆明,跑到了离滇缅边界不远的永昌城,随时准备逃奔境外。 
  李定国以及其他南明将领刚率南明余部,在山区聚集,策划着反击。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0年)三月,吴三桂已基本上控制了云南大局。 
  吴三桂下令:信郡王多尼驻守昆明。他率大军(辖赵布太部)追击永历帝。 
  三月初,吴三桂大军自罗次出发,向永历驻地永昌进军。二十八日攻克永昌。 
  永历帝领着皇室及其卫队逃命在前,李定国率部队殿后掩护。吴三桂统师追击,李定国军过磨盘山,在磨盘山设伏,双方在磨盘山恶战一场,这是南明大军同吴三桂大军的最后一次决战。 
  李定国是个极有谋略的将领,他决定不和吴三桂硬拼。 
  磨盘山地势险峻,路陡沟深。李定国在此部署了三道埋伏,部将窦名望部为初伏,高文贵部为二伏,王玺部为三伏。并且传令全军:“一伏、二伏将吴三桂军放入,待其进入三伏后,以山顶放炮为号,埋伏各军合击,杀吴军一个片甲不留!” 
  李定国部署完毕,只等吴三桂上钩了。 
  吴三桂统兵进入了磨盘山。 
  一入磨盘山,吴三桂举目一望,见到那险要的地势,心中就不免“咯噔”一下,这可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啊!如果是我吴三桂先入此地的话,必定设伏于此:难道李定国就不会想到这点吗?想到此,他下意识地向四周仔细地看着,山上光秃秃的空无一人,又侧耳听听,除了风声没有别的声响,没有什么可疑的迹像。 
  难道是我吴三桂小心过度?会不会是那李定国被追得晕头转向只顾逃命,竟没有想到这一步棋?大有可能。人在慌乱的时候往往不免会考虑不周。想到此,吴三桂露出得意的神色,他下令进入磨盘山。 
  吴三桂的队伍已有三分之二进入峡谷中一段较为平坦的地界上。眼看峡谷的另一端尽头已经遥遥在望,忽然有一人出现在崎岖的山道上。吴三桂一看有人,脑袋里“轰”的响了一声,立即警觉地叫道:“不好,暂停进军!” 
  不久,那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被带到了吴三桂的马前。 
  吴三桂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人,狐疑地上下打量着,问道:“你为何一个人在这深谷之中?” 
  陌生人带着惊恐的神色说道:“小的姓卢名桂生,是晋王李定国的士兵,晋王已在前面的山中设伏等待将军进入……” 
  还没说完,吴三桂“啊”的一声,恍然大悟。他立即下令:“前队变后队,集中全力给我往回冲!” 
  正在急速行进的将士一听下令停住,就知道事情可能有变,方才还是倦容满面的兵士们,就像在三九天遭冰水泼过一样,精神顿时警觉起来。一听到“往回冲”的命令,个个勇气平添,潮水般地向峡谷的进口冲去。 
  身为主帅的李定国,站在山上一颗大树后面,他看到吴三桂突然引兵向回冲,立即感到事情不妙。他心中异常焦燥,想立即动手,但吴三桂的后队还没完全进入他的伏击圈子,眼前的紧迫形势,使他焦虑万状。若再不下令,恐怕就会失掉战机,让吴三桂跑掉,千钧一发之机,绝不可再延迟。想到这里,他即刻传令。顿时,漫山遍野,战鼓齐鸣。 
  外围伏击圈(一伏)的将领窦名望正在准备封口,配合二三伏全歼吴军……却见已入伏的吴军突然回头冲杀,企图突围而出。他大喝几口腰间葫芦里的酒,大喝一声“杀!”率外围兵士迎面杀上。 
  窦名望大声喊:“我姓窦!这是磨盘山!天下哪有窦(豆)入磨石而不粉身碎骨的事!今日就是你们见祖宗的日子了!” 
  一伏兵士随窦名望死命杀出。像洪水决堤一样,从坡顶上杀了下来。 
  明军来势凶猛,他们一个个瞪着通红的双眼,迎着吴军冲了上去。 
  两军刚一接触,一场血肉横飞的搏杀便开始了。吴三桂一马当先,率领自己的中军冲在最前面,风卷残云般地进入人群,左杀右突…… 
  由于吴三桂的兵力集中突击一路,所以兵勇势猛,迅速将一伏击溃。 
  窦名望一人杀死吴军近百名军士,可谓勇猛之极!但终于力竭被杀……一伏全部崩溃! 
  “再掉头给我杀回去!向前冲击!”吴三桂下了第二道命令。 
  吴三桂迅速地审视了一下眼前的这个战场,他看见西边的谷坡上旗幡又多又密,断定明军的大部人马可能在西坡后边。而东面的山坡敌人虽然也不少,但定然是已经倾巢而出,再也没有机动兵力了。在纷坛万状、瞬息万变的激烈战场上,他立刻做出决断:集中所有的兵力,强力冲击对方这个比较薄弱的东线…… 
  二伏领兵将领高文贵看到吴三桂反身又杀了回来,也被激怒了,率军冲下决战。 
  由于奇袭性全部消失,变为山间的正面混战,凶猛的厮杀紧张得叫人缓不过气来,狂跳的战马纵横跳跃着,两军军兵挥着雪亮的战刀生死相搏,血刃相交时响起一阵阵令人胆寒的碰撞声,被砍倒的战马在痛苦地抽搐着,人声和战马的尸体填满山间,有的被砍掉了手脚,有的被削飞了天灵盖,血花缤纷如雨…… 
  吴三桂已杀红了眼睛,脸上身上全是粘稠的鲜血。他一边大吼着,一边劈刺砍剁,见他如此神勇无畏,连明军都有人为他叫好。 
  二伏的高文贵军也迅速崩溃被歼了。 
  李定国隐蔽山头指挥,他看到一伏二伏均旗乱人溃,三伏也已失去斗志,知道大势已去,不由长叹一声:“上天如何不助我大明啊!”便带着三伏余部,摆脱吴三桂军的追击,追随永历帝去了。 
  经过磨盘山这一战,南明的军队再也无力对抗吴三桂的大军了,只有节节败退,一触即溃。 
  吴三桂一直追到缅甸边境。 
  永历帝在李定国、白文选等部将的保护下,避难缅甸,从此,南明余部只能在滇缅国边界的大山丛林之中打游击了。 
                  
问计求安
  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吴三桂班师回到了昆明,成了举国的重臣。 
  吴三桂从山海关打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几乎是战无不胜,清朝的大半壁江山都是他吴三桂打下来的。 
  有人说:“没有吴三桂,就没有大清朝!” 
  有人说:“没有吴三桂,就是李自成坐北京,张献忠据西南,满洲人守关外!” 
  有人说:“有了吴三桂,天下三分归一!” 
  然而,吴三桂却知道,没有了敌手才是最可怕的。南征北战,东荡西杀虽然辛苦,虽然危险,可吴三桂自信以关宁军百战不殆的军力和自己纵横开阖的指挥才能,可以无敌于天下,他吴三桂就有这个信心。 
  可是,如今怎么办? 
  天下太平了,创造太平的人就成了最危险的人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千古流传的政治格言。韩信、英布、蒯越等西汉开国名将哪一个不是含冤惨死;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又有几个人善始善终,大明朝的朱元璋对开国名将更是一律格杀……这些故事,他吴三桂又怎能不知道! 
  更何况,他吴三桂毕竟是汉人,是半路伴驾,朝廷从来都一直在怀疑他,防范他,他会有什么样结果? 
  吴三桂恢复大明的愿望依然埋在心底,虽然已经非常渺茫了。但是他不想拥护南明,他鄙视南明小朝廷的腐败,以及农民军将领相互的倾轧,所以他才会攻打南明。他不相信这样的朝廷能成什么大气候。他只相信自己,想由自己亲手拥立朱明后裔立国,或者,干脆就由他吴三桂自立为王。这其中,包括着他自己的重大利益。 
  现在,南明已垮台了,全国已平定,这个根本问题也就立即提了出来。 
  原因在于,这关系到他吴三桂在何处立足?自己将如何对待清朝政府?也将关系到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清朝的大将基本上也像明朝一样,是兵将分离制。非到战时,大将是没有统兵权的。地方总兵、将领的兵也不多。现在打着仗,他可以手握重兵,自己说了算;可如果不打仗了,满清朝廷还会让他这样吗?按帝制,他必须交出手中的兵权,做个王爷了事。可那样一来,自己心中的大梦将永远变为泡影,更进一步说,即使他心甘情愿,服服贴贴的想做个平安王爷,手里没有“军队”这个本钱,又有谁能保证他就能如愿呢?所谓“君道无常”,今天好好的,也许明天就会变个样,即使现在保证了,又怎么保证以后不发生变化呢? 
  究竟该怎么办? 
  谋士和各主要大将的意见也不一致。 
  那是吴三桂与他们单独会谈时逐一了解到的。现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大事他还只能秘密地征询看法,不能把他们都叫到一起商讨。他不放心,因为他身边还有清室亲王的几万大军在旁虎视耽耽地盯着自己。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人个个对他都忠心耿耿。 
  刘率初建议他说:“复明之事,目前还不行,一则是兵少,二则无根(根据他、立足点),三则钱粮器械均不足以起手。眼下必须先谋一立足点,扎下根积蓄有余了,才能效法汉刘邦、明朱武,然后再做打算。” 
  胡守亮也说:“镇守西南,勿回北京。争取学明朝沐英世代镇守云南,立足而后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贵州湖南一带与李定国军、大西军酣战之时,陈圆圆竟也劝他不可彻底扫平南明,应该趁此机会占据武昌自立为帝,据江南为根据地,复明北进…… 
  他没有想到圆圆有如此深远的目光。他也确实心里犹豫过,但他最终认为太仓促,兵力不足,时机不太充足,南明与清室有可能南北夹击,所以没有采纳她的意见。 
  可是陈圆圆的说法却给了吴三桂一个很大的启发:“留得狡兔,走狗自存!” 
  所以他没有继续追击南明永历帝的残兵败卒。本来他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将永历帝擒获的。他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求班师回昆明了。南明势力则继续在边境活动,并在那里扎下了根。李定国、白文选更是训练军队,包括训练像队阵法,准备着伺机反击,可就是如此,吴三桂也依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他需要一个稳固的基地。 
  这个基地只有靠守边来争取。 
  正在吴三桂为自己前途命运忧虑不定的时候,传来了洪承畴奉命来云南的消息。 
  吴三桂心中一喜。他想拜见拜见这个与自己交往甚厚,有着老师与门生之谊的洪承畴,请他帮自己出个主意。 
  洪承畴是个有着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只因崇祯帝多疑,明将内讧,洪承畴当年在辽东与满人作战时才有了松山一败,被俘降清,此人虽才兼文武,有出将入相之能,但降清后却一直任文职大吏。他与吴三桂一样,在清室平定中国时起到了极大作用。 
  洪承畴本来正在总督地方几省的平乱事务,驻扎在武昌。却突然接到朝廷的一道紧急命令:“即日赶赴云南,督促吴三桂统兵进发缅甸剿灭永历,以绝后患!” 
  吴三桂想到的,朝廷也想到了! 
  吴三桂不愿做的,朝廷只好催促命令他去做! 
  政治迷雾对于一个有胆有识的政治家来说,不足以构成障眼法。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顺治皇帝,对吴三桂的意图都很明了。 
  所以洪承畴就被派到云南完成这个使命来了! 
  洪承畴抵达昆明的第二天,吴三桂把洪承畴请到了平西王府。 
  宴席摆在列翠轩里,参加宴席的人不多,因为给洪寿畴接风的酒席,头一天已经在洪承畴的驿馆里摆过了。今天吴三桂主要是请洪承畴过府商谈私事。 
  按吴三桂的意思,这次宴会没有过奢,也不是太简,既要表示弟子对老师的敬意,又要显示出王府特色来。 
  两张桌上摆得满满的。在洪承畴面前的桌子上,上供似地摆了一盘寿桃点心,红白相映,硕大而逼真。寿桃周围有四碟平西府自制的鸡卷鹅饺之类的点心,以四碟糕饼,都是有名的糕点,有花大麻糕,苏州特产;黄松干糕,扬州风味;存果蜜糕,昆明特色;五色方糕,四川名吃。点心周围,又摆了八碟小菜。水晶冻鸭,水昌鱼片,鸡油兰片,香酥小鲫鱼,多是色泽洁白,晶莹透彻,十分清爽;浇什煸鸡,卤汁豆腐干,叉烧肉脯,松子等荆熏鱼,又都呈金黄色和酱红色,汁浓醉而油亮,味醇厚而鲜香。这些都是王府御厨拿手的绝活,这些东西都上完以后,又奉上两盏虎珀莲子和核桃汁,最后,端上了两盏盖碗清茶,没有上酒。 
  洪承畴朝满得没有空隙的桌面看了看,笑着说:“长白(吴三桂的字),老夫并非饕餮之徒,如此飨我,过于丰盛了吧!” 
  吴三桂笑道:“老师政事繁冗,难得到我这里,这还是学生的一点心意。多是本府的手艺,老师略作品尝!” 
  论官场关系,洪承畴是经略大使,虽也位尊封侯,但到底比不上吴三桂的平西亲王官爵大;但论私交,吴三桂则只能算是洪承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