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 >

第19部分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第19部分

小说: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荣,亦我国民革命军人之光荣。望继续奋斗,完成抗敌使命,流最后一滴血。
  孙元良在信中表达了全军将士对八百壮士的期望心情,还转达了最高统帅部对壮士们英勇杀敌壮举的嘉慰,给孤军奋战的官兵以极大的鼓舞。冯圣法在淞沪抗战中指挥得当,88师坚守闸北,战绩显著,已于一周前(1937年10月20日)发布命令升任74军第58师师长。但为了负责指导四行仓库战斗,并未赴任,仍留住于法租界伟达饭店,与张柏亭一起专门联络和协调八百壮士与租界交涉等事项。
  上海民众在八百壮士精神感召下募款捐物,慰劳品大量输送,接济者源源不断。各抗敌后援组织于极度艰难困苦中设法运入一部分,已足供我军四百余人数日之需。我军将士在给养无忧之下,更加感激各界人士的热诚。但因慰问品实在太多,为免浪费,(也有“杜月笙派人送去光饼20万只”等不实报道的影响。)孙元良师长特致函上海地方协会杜月笙说:
  近闻上海各界人士,慰劳本军死守闸北之一团,物品甚夥,特为感激,但物品输送困难,不合需要,且堆积过多,极易腐烂。抗战为军人天职,成功成仁,原非殊途。请烦先生转达各界,毋庸捐输。如果盛意难却,最好购买救国公债或捐助现金,作全国抗敌牺牲官兵之抚恤,以免浪费而切实际也。
  四行孤军的英勇战斗也激起各界对抗日负伤官兵及英烈家属等救济工作的关心。孤军死守闸北之消息传到首都南京后,全市军民感奋异常,所有街头巷尾大小店铺及居民,无不传诵此壮烈伟大之民族英雄故事,同时对诸壮士及其家属最近生活,尤为关怀。南京正中书局同人,首先发起捐寄上海抗敌后援会450元,请转壮士家属,并请各方设法调查八百壮士的姓名籍贯,以便各地政府及民众,得代尽其瞻养家属抚育子弟之责任,并表彰其英烈,以垂不朽。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此一义举。行政院并结合伤兵及难民救济,饬示所属切实办理,并经高级长官发起,由全体职员捐款600余元,置办棉衣。另又捐助棉被200条及救助款200元。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19)
各 方 颂 扬
  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八百壮士的威名远播。各界人士和团体除继续捐赠物品、钱款外,还以多种形式致意慰问,各方面颂扬我军英雄行为的谈话不计其数。
  四行储蓄会的钱新之经理说:
  我军如此壮烈的行为,足以为我闸北光荣战史最后一页而格外生色,敝仓库亦为之增辉不少,即因此而毁灭仓库决无顾惜。且此次我忠勇将士之战绩,较历史上田横部下之殉难者更有价值。而区区仓库,将来得如田横岛之名垂不朽,更是万幸。我人当勒石以纪此光荣战绩,作为永久纪念也。
  上海市总工会代表80万工人表示对八百壮士的崇敬心情,并派常委周学湘、邵虚白亲往苏州河南岸,将致敬函设法送入四行仓库。原函称:
  88师谢晋元团副、杨瑞符营长并转全体八百英勇壮士钧鉴:
  溯自“八一三”抗战发动以来,我忠勇健儿在强寇猛烈炮火之下,以热血头颅,誓死奋斗,义旗所指,屡挫敌锋,光荣伟大之战绩,已引起国际间无限之同情与后方民众热烈之钦敬。乃者苦战二月半,卒因大场阵地被敌突破,不得不忍痛退出闸北。贵团全体官佐,虽处于烽火四起敌骑包围之中,犹愿洒最后一滴血,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向敌寇索取最后之代价,为我中华民族争取伟大之人格。正气磅礴,实足惊天地而泣鬼神。忠贞伟烈,尤堪黯日月而争光辉。敝会敬掬血诚,代表全沪80万工友,向贵军八百壮士致无上之敬意与深切之慰勉。临书感涕,唯祈鉴纳。上海市总工会敬启。
  青年救国服务团代表上海青年向八百壮士发出致敬函:
  你们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竟愿洒最后一滴血,在淞沪国土上留下光荣的痕迹,千千万万的同胞将永远怀念你们永垂不朽的精神与人格,因为这正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灵魂。今日之抗战不但是争取民族的解放,同时亦是争取民族的人格。我们相信你们现在正在为争取民族的人格而战,你们的流血,你们的头颅,都将写成新中国的历史,铺成民族解放的大道。你们是最伟大最艰苦的奠基者,千千万万的同胞,都噙着悲痛的眼泪,正挺起胸膛,迈向你们所开设的大道。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有了你们成仁取义的伟大斗士,中国决不会灭亡,中国的前途映现着光明。我们可以保证,在铁血里失去的土地,一定会在铁血里收回。谨代表上海广大的青年与同胞,向诸位致最热烈最严肃的敬礼。
  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黄埔学生都称她廖师母)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三省沦陷、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从法国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曾满怀爱国热情和民族义愤,写信给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送去妇女穿的褂子一件,附诗一首,要求转告黄埔学生的将领。诗曰: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于在日寇侵略面前,十几万军人不战而退的强烈不满。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英勇杀敌,半个月后张治中率领87、88师参战。何香凝于1月28日夜即电邀有关人员,定在次日商量支援办法,做了大量支持抗战的工作。1月30日,她与孙夫人宋庆龄前往真如、吴淞慰劳十九路军。在她们的号召之下,一天之内即筹设了几十个伤兵医院,她们与杨杏佛在交通大学建立的“国民伤兵医院”就有床位200多张。许多知名人士的夫人都纷纷捐款建医院。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章太炎先生,著书讲学,弘扬民族文化。其夫人汤国黎女士也倾其所有,开设“第十九伤兵医院”,尽力救治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伤员。由王屏南将军率领的市民义勇军大队还直接参战,击退吴淞及宝山一带企图登陆的日军。何香凝在慰问第五军将士时,赋诗一首: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20)
赠前敌将士
  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据我东北三省,复占我申江大地。叹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毁我多少城市,惨杀我多少同胞,*我多少妇女?耻,尔等是血性军人,怎咽得下这口气?
  她并为88师抗日纪念旗题词:“国破山河在,光荣血永存。”以鼓励将士们英勇杀敌。
  四行孤军八百壮士英勇战斗的消息在各大报纸刊登后,何香凝老人多年来郁闷在胸中对日寇的仇恨得到抒发,为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豪迈气概感动得流泪,她不顾自己年已六旬又体弱多病,从法租界霞飞路寓所的病床上起来,亲自赶到苏州河南岸新垃圾桥头,看望英勇的八百壮士。并于当天写了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师母对学生的激励之情。她在信中写道:
  谢团长并转亲爱的八百勇士们:
  我在报上看见你们英勇豪壮的气概,使我感动得流泪。但是,等我跑到桥边,却又不能通过,只有静穆地向对岸注视,遥寄我满腔虔敬亲爱之忱。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不论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俯仰无愧了。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英勇;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
  我已设法送给你们些救伤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们奋战苦斗,牺牲到底。专此敬致
  抗战敬礼!
  香凝十月二十九日
  廖师母的信和慰问品转送到仓库,给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以极大的鼓舞,表达了革命前辈对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不怕牺牲,英勇抗日行为的敬爱之情。“九一八”事变以来,廖师母多次表达她对一些决策者和将领“不抵抗”日本侵略,以致多少城市被焚毁、同胞被惨杀、妇女被*的愤恨心情。而八百壮士的精神与那些她称为“耻辱”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不论是成功还是成仁,八百壮士的精神都将鼓舞前线的将士更英勇的杀敌,促使全国同胞在抗日旗帜下更加团结。
  “孙(中山)总理和廖(仲恺)党代表”的革命思想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黄埔早期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谢晋元正是在他们“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教育下,才能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作出自己的历史贡献。有些书在引用这封信时,却独独在此处作了删节。何香老给谢晋元的信是师母对学生、革命前辈对后辈的鼓励和嘱咐,有些书说成是“大姐对小弟的关切”,都是对中国历史不够了解的缘故。
  上海文艺界人士也以各种形式支持和颂扬八百壮士的斗争,作家田汉赋诗赞颂壮士们的英雄行为,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全世界的视线,集中在上海的烽火。
  全人类的神经,集中在八百健儿的死活。
  八百封斩钉截铁的遗书,诀别了亲爱爹娘和老婆。
  他们准备着把最后一滴血,拼着这疯狂的群倭。
  闸北已经是一片焦土,烈火烧着我们的残窠。
  但我们光辉的国旗,依然飘扬在高楼的嵯峨。
  没有人能不肃然起敬,没有人忍得住热泪滂沱。
  懦夫们不敢叹气,汉奸们不敢言和。
  似孤星灿烂在晓空,似绝岛屹立在狂波。
  决心山岳似的难撼,精诚金石似的不磨。
  这便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便是自由解放的陵坡。
  这不泣我们白有了眼泪,这不歌我们还歌唱什么?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21)
同胞们!
  武器尽管敌人的好,但勇士是我们的多。
  快用千百万的*,恢复我们破碎的山河!
  八百壮士的壮烈血战,也引起全世界舆论的关注目光,各国报刊大量报道并发表评论,称之为:“任何国家历史上最英勇之一页。”上海《大美报》10月28日发表社评,谓:
  华军经76日的浴血抗战后,闸北不可避免之撤退,终于实现矣。世界人士对华军固守闸北之久,甚表惊讶!诚然,华军威武不屈之持久力,与夫如火燃烧之爱国热忱,吾人目睹1937年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日军之所谓胜利,实非真正之胜利,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永垂青史,而闸北八百壮士之固守,乃为世人所推崇。
  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中日之间的战争采取所谓“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日本军队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惨无人道的肆意屠杀,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发生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事情而视而不见。但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六年间,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得寸进尺的侵略面前,在“不抵抗”政策下,中国军人称得上“英勇抵抗”的事例也确实太少。自身的软弱与屈服,很难得到别人的多大同情与支持。
  “七七”事变以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下,中国军人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勇敢精神,在无险可守的淞沪地区,以巨大的牺牲坚守阵地十周之久,于歼敌六万余人以后,才全线撤退,从而博得世界舆论的广泛赞扬。特别是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宁死不屈的光辉业绩,更是震撼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支持正义,崇拜英雄是人类的共同天性,美国报纸连日来大量报道八百壮士英勇杀敌的战斗情况,在美国人民中引起了震动,特别是华侨和华裔美国人,更是闻风而动,纷纷捐款,支援八百壮士的斗争。美国的《国际无线电台》还以“八百壮士死守闸北”为题,作了一个整天的广播,将报纸及电讯中有关八百壮士坚守闸北最后阵地的各种报道及评论,通过电波传遍美国及南北美洲,使美洲大陆各国人民从中了解中国军人英勇抗日的风采,逐步关心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英国的报纸也连日刊载许多文章、发表评论,称颂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的抗敌事迹。伦敦《泰晤士报》登载的一篇署名“崇拜者”的外籍人士来信,称赞八百壮士是“盖世之英雄”、“军人之模范”,他在信中说:
  中国军队守卫(上海)76天之后,尚有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孤军,困于强敌,力持不屈,其英勇之气,使人敬佩之至。其需求之物,仅为糖、盐、光饼三物,俾可充饥持久,死而后已。他们为中华民族争光荣,为中国主权完整永保卫,为民族生存而奋斗。是为人道而战,为文明而战,为和平而战。全世界的青年均知此八百壮士为盖世之英雄;文人墨客,乐工琴师,谱弦歌而为之吟咏;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将士,则视为军人之模范。
  四行储蓄仓库八百壮士在焉,不仅在制胜其敌,而且在增高人类之品格,使公理公道,终至伸而不屈,虽死犹为不虚。其英勇壮烈,永垂青史而不朽,使后世歌颂于无穷。
  愈 战 愈 勇
  八百壮士得到上海人民竭尽全力的支援,一听说急需“糖、盐和光饼”,上海民众马上想尽办法送到,还送来许许多多的各种糖果、点心和食品,足够全营战士吃上几天都吃不完。加上仓库储存的大量小麦、黄豆、杂粮,必要时足以支持几个月。原来短缺的各种药品和救护用品,也大量送到,使伤员的急救不致发生困难。在谢晋元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战士们珍惜弹药胜于生命,人人都以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日军的标准来要求,不到射程决不浪费,使弹药的消耗甚少。最足以令人振奋的是女童子军和市抗敌后援会派人先后送入三面国旗,分别高扬于崇楼顶上和朝向租界的窗口,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上海的民心和我军的士气。送入的各种报纸和刊物,更让八百壮士看到了上海和全国人民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世界各国舆论对八百壮士英勇抗日壮举的颂扬。在民众的鼓舞下,战士们更坚定了牺牲到底,消灭来犯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