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霸王硬上弓式的经济促进方式。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等他们彻底玩够了,只会给中国留下一堆垃圾。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纸老虎与民为敌(1)
1900年8月13日,八国联军进抵北京城下,次日凌晨,联军发动总攻,从东直、朝阳、东便、广渠各门进入北京,慈禧见势不妙,遂带领光绪帝、隆裕皇后及一批王公、太监于15日晨出神武门西逃。几个月后,列强成立北京管委会作临时统治。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谈到,义和团势力越来越大,如滚雪球一般,到处杀人放火,杀教友、杀洋人、杀二毛子,繁盛市场付之一炬,男女老幼咸被屠戮。先是专杀教民,不久凡是居民家中有西洋器具货物的,或与西人稍有交往的,立加杀戮。全城居民,号叫狂窜,哭声震天地,如堕阿鼻地狱。
端王载漪,一度因他的儿子溥儁立为大阿哥,更加不可一世。载漪性情粗暴,他的小孩很像他。溥儁顽劣好玩乐,最烦读书,正中慈禧下怀。这孩子对光绪帝尤为傲慢无礼,因为光绪帝好读西方书籍,他竟将光绪帝呼为“鬼子徒弟”。
当义和团嚣张时节,载漪率领团员数十人鼓噪入宫,扬言要找皇帝理论,因为皇帝是洋鬼子的朋友。闹得一塌糊涂。
荣禄先是命令董福祥以及武卫中军和义和团攻打使馆,久攻不下,自身死伤惨重。荣禄反过来向使馆输送蔬菜粮食等物。是时主战主和,朝议纷纭不定。
一方面,侍读学士朱祖谋在朝议时跪地奏道,臣以为与洋人万不可战。慈禧恼羞成怒,厉声骂道,此何等大事,今举朝王公大臣均在此,尚未有建议,何物小臣,乃敢越级妄言!岂可目无朝廷耶?于是谁都不敢说一句话。
北京形势已经大乱,六月下旬,清廷正规部队如董福祥所部,荣禄直接掌控的武卫中军,也开始大肆抢劫,乱兵三五成群,闯入富户或官吏家庭,搜索物品,尽情掠取。无论珠宝银钞还是零星物件。遭难的家庭还得赔上笑脸,否则性命不保,房屋则付之一炬。
可是身居大内的慈禧太后,还在不管不顾地发号施令,她要向全世界宣战。六月二十一日,就下达了宣战的诏书。里面说“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莫不待以怀柔……讵三十年来,乃益肆嚣张……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慈禧在义和团兴起时何以利用它来打杀外国人呢?
原因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跑到海外搞了一个保皇会,鼓动外国人和华侨拥护光绪帝,这就成慈禧的莫大的心病了,于是慈禧和顽固派就把洋人恨得不得了。
刚毅、崇绮、徐桐、启秀怂恿慈禧废立,他们要废黜光绪帝,重新立一小孩当皇帝。
可是,因为跟日本一个国家尚且战败了,如何能与全世界开战呢?顽固派以为可以利用民众。作家王小*算出来的有名的公式: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如此反复循环,实基于此。而那时义和团的起来,恰恰又是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打击对象。
本来义和团在山东备受*,却在河北受到官方的欢迎,毓贤、载漪、刚毅大肆推荐义和团,慈禧然之。于是他们在北京也得势了。这个时候慈禧还忘不了杀戮发配绝域边疆的张荫桓,因他是当年翁同龢的高级助手,与外国人打交道极有经验。慈禧把一腔怨气都撒到他身上。当时新疆巡抚饶应祺,吴永认为,命令到时,假使老饶稍微负责,予以缓处之,而非立即执行,待义和团事过后大局已定,再来斡旋,那么张荫桓可以不死。
纸老虎与民为敌(2)
但慈禧忌恨张荫桓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张荫桓曾贡献两只外国宝石,一赠皇上,一赠慈禧。就宝石颜色红绿不同精心挑拨,说其中的绿宝石是妾妇所用,慈禧太后出生于西宫,所以一听立马勃然变色,就将两份供品一并发还。此事须经过李莲英,而他并未对李莲英有任何表示。李莲英因此怀恨在心。像这种小事情也可以一语定生死,好赖都随她一人喜怒,大员的生死进退如履薄冰。
八国联军攻破天津,清廷看到无法抵抗,马上派人暗通款曲,馈赠食物等等,但联军根本不管这一套,直接向北京打来,使馆里面的洋人部队也马上打开大门和他们里应外合,并准备进攻紫禁城,这时慈禧还不知道,当天内务总值班的是辅国公载澜,他就急忙将情况报告慈禧,于是慈禧就挟持光绪帝,仓皇向外奔逃。
当时怀来的县令吴永,也被义和团包围,整个形势一片大乱。正是慈禧专制打压的结果,才让民间产生了如此怪胎。
怀来附近的小城百姓都逃走一空,到处是焚烧后的残垣颓壁,吴永到处搜寻食物和做饭的器具,突然接到上级一道指令:皇太后即将到达,为太后准备满汉全席一桌,王爷们要四桌一品锅。慈禧在狼狈逃窜中还向地方官索要餐饮。
当时他那个地方的义和团害怕慈禧卫队的报复,四散跑掉。已经跑得差不多了,把黄巾、红巾甩得到处都是,他们正是不折不扣的羼头,吴永硬着头皮准备餐饮的时候,吴永跑到二十里外去迎接慈禧,慈禧看到他衣冠还比较周正,赞扬他是难得的忠臣。她说,我不料大局坏到如此,你还不失地方官的礼数,慈禧哭完后,又自述沿途的凄惨状况。她说,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又冷又饿,途中口渴,命令太监打水,待到发现一口井,又没有打水的工具,找到工具后,又发现水井里漂着几个人头,不得已我和皇帝就拿玉米梗嚼着来解渴。昨天夜里我和皇帝只找到一张板凳,背靠背坐着,通宵达旦,黎明时寒气凛冽,无法忍受,你看我是不是成了乡下老太婆?于是慈禧问他有何食物,吴永说有小米粥,慈禧命他赶紧拿来,说是患难中得到这个已经很好了。
后来到了太原的时候,这个老太婆又神气十足了,巡抚毓贤率领大批文武官吏去省城外几公里地方恭候迎驾,所准备的行宫堂皇壮丽,具有宫廷气象。
在逃难过程中,有一天慈禧向吴永讲述前后的逃难经过,她说,当义和团闹事的时候,他们都说团民是如何的忠勇,守纪律,绘声绘色,我就相信了。后来他们攻打教堂,火烧正阳门,我瞧着不像个事,心里就明白了,他们是靠不住的,不中用的。这个时候,宫廷里面的好多人都和团民混在一起了,就连载澜等人也都学着他们的装束,短衣窄袖,腰里束上红布,气势汹汹,呼呼跳跳,好像狂醉了一样,载澜居然有一次和我抬杠,拍桌大骂,差点把案都给翻了,那时我一个人也没了主意,闹到如此田地,如果不是我忍受委屈,迁就他们,安抚众心,使他们还有一点分寸,要不然,纸老虎早被打破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清流与洋务
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说,张之洞“张文襄虽主新政,而思想陈旧,亦出人意表”。
光绪初年至宣统,几十年而已,但事势悬绝,好像有二三百年的变化一样。两种势力消长,就是清流派和洋务派的较劲。
光绪初年,清流因清廷欲博广开言路之名而得势,恭王、李鸿藻、翁同龢、张佩纶、陈宝琛、邓承修、张之洞,今日一章,明日一疏,专事弹劾,贪庸大僚,颇为侧目,此辈遂有清流之号。
光绪十年之后,外侮日急,应变之才尤显重要,于是洋务之名又兴,洋务派因军功、留学、出使之途上升,不由科目进,与清流异趣。为人又多骄奢、结纳呼朋,和传统士大夫气节有违,两派渐相恶,李鸿章号为通时务,又喜功名,洋务人才多辗转依附于他。
甲午战后,翁、李相互视为仇敌,新、旧党顿判。
清流认为不得不变法,康有为以一小人物,名声大过公卿,背后就有清流派鼓吹抬举的功效。
但清流终败于袁世凯,袁世凯系李鸿章派的柱石。
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时,恰值甲午战败。他马上巡视江防,宝山、江阴、镇江等处,铲除以前伪劣窳败的炮台,即刻购置泰西新式炮五十余尊,重建可用炮台,又在后山上筑新式炮台二十余座,这是江南最早有后膛炮和最早的西式炮台。他又拟于吴淞、崇明等地大修炮台,为江防经久之计(《抱冰堂弟子记》)。
作为一种补救,不可谓不努力。但专制压抑人性,压抑创造性,以致总是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内在的矛盾一当关键时刻,立即显露出来。甲午之际,各路防营皆为各统领把持,好像是自家的产业一样。兵怨械朽,不能一战。更有甚者,还有为敌人引路的,自动搞破坏的……
如仅从张之洞的作为来看,清流未必较洋务派不知兵。但他们遇到的阻力泰半相似。
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清流始旧而继之新;洋务本新而趋于旧。
庚子(1900)之后,清流势力贬斥几尽,袁世凯与奕劻结纳,狂引洋务人才,其中又分亲日、亲美、亲德……各派,迎合亲贵,援引官僚,凡躁进喜事之人,依附夤缘,相继得志。
清流只剩张之洞、岑春煊,势力受阻,晚年默退无锋芒。
李鸿章虽为风云人物,但其为人实在成问题。《杶庐所闻录》谈到光绪初年彭玉麟巡防长江水师,锄强抑暴,威声远播,其间,打掉李鸿章手下悍将夺*、贪人财、害人命的谭祖纶,尤受人民称颂。
李氏兄弟相继为湖广总督,其间,枉断曲直,任用私人,把两湖当成自家的小国,湖北民众在其权势之下呻吟,其下江防部队,割据水陆,不可一世,统领营官,皆由私授,其陆营统军刘提督,所部淫掠不止,有如盗匪。湖北人民皆呼之为刘长毛,同僚尊之为刘军门,凡是此人的事,有司不得过问,跋扈江汉,势倾司道。
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惨败的次年,到俄国去签订《*》。本意是联俄制日,不料却是将鸡送给黄鼠狼。俄人以修铁路为词,把老李给骗了。为了达到目的,“俄国划拨一百五十万美金,贿赂李鸿章及其随员,菲泰在其《*》中言之凿凿”。吴相湘先生《帝俄侵略中国史》将此金额称为“李鸿章基金”。帝俄遂将魔爪伸入中国体内。
俄国人深知李鸿章这个老迈者的心理,把威胁、利诱、欺骗用到极致。
即使不能说李鸿章卖国,但他是腐朽帝国最强的外交能手,不能不说是强烈的讽刺。
李鸿章的外交密法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开门揖盗,以夷制夷。纸上看来其妙不可言,觉得他真是气势如虹的战略家并政略家。但说起来好听,行之则大可疑。
他的妙法就是将大门打开,让金银财宝露泄之,让他们内讧。这不是昏人吗?李鸿章以为,开门揖盗,如果揖一个盗,那是傻子,如果揖来多个强盗,使之互相争夺,必然大打出手,这时候主人就有所机动了,看着他们各各牵制,岂不妙哉。
如果主人特别强大有力,此法或可行之,听话就乖乖给我互相打斗,不听话就一锅烩。但若主人是一个虚弱的病夫,颠三倒四,昏昏欲睡,那就请客容易送客难了。
引狼入室,在火山口跳舞,自以为得计,实则处处吃亏,而老百姓也就生不如死了。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有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健康……他从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那类人。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对方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这种客观描述,虽然读起来很顺畅,却只是表面功夫,隔靴搔痒都不算。于个人真实面貌,距离很远。
后来清流经过整肃,元气大伤。到戊戌变法失利三年后,李鸿章病逝。洋务坐大的孑遗袁世凯不断膨胀。许指严先生认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新旧胜负的枢纽,操纵在荣禄的手中。而拨弄枢纽开关的,则非袁世凯莫属。
许先生说:“时荣禄握新军之全权,踞天津要区。袁世凯不过受其卵翼之一人,安能与之抗衡?光绪帝自不明形势,轻听新进之狂言,而欲令人操同室之戈,岂非颠倒耶?”
这就不一定了。所谓同室操戈,在光绪帝看来,未必如此,他已泯灭满汉界限,只认道理,不认这种认为的鸿沟。他的眼光很大,早已跳出一个家族的兴衰,而在家国高度考虑问题。另外说袁世凯不能和荣禄抗衡,也属一叶障目。策划周到的宫廷突变,有时只需一个连长就能搞定,何况七千精兵的袁世凯。
问题就在袁世凯是个问题人物,而清流派对之束手无策,改良派事前毫无筹划用心,光绪帝光杆司令,于是这个洋务的孑遗就独领*了。
慈禧西安之后(1)
戊戌变法失败,康、梁等仓皇出逃。
两年后,拒绝变法的慈禧太后在外部力量打击下,也同样仓皇出逃。
慈禧西逃,外国人既羞辱她,也给她面子,给她台阶,她在西安下诏变法,下诏是因为没招。
毕竟,无法像砍六君子的头一样,去砍外国人的头,也无法将义和团全部砍头。
义和团平定后的结局是签订《辛丑条约》,向各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利息最终要赔九亿八千万两,俄国为了东三省又和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于是只有硬着头皮改。但是她的根性决定了。她的所谓变法,改,就是不改,小改是为了大的不改,假改是为了真的不改。改须有利于我,不利于我者,坚决不改。
张之洞1900年9月,在汉口破获党人机关。不久,他亲自撰文劝诫革命党人。
此时慈禧已经出京逃难。她被八国联军打怕了,于是抚恤洋人,惩办祸首,杀戮大臣,或明正典刑,或发配极边。一是自挣面子,一是给外国人面子;一是泄愤,一是*。处理和杀戮的有董福祥、毓贤、徐桐、载漪、载澜、载勋、刚毅、英年、赵舒翘、启秀、徐承煜。行刑时,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