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建社会 >

第6部分

重建社会-第6部分

小说: 重建社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讨小U庋突岢鱿纸鹑谖;刖梦;惶娉鱿郑沂腔ハ嗉忧康南窒蟆O衷谌嗣蔷驮谠げ獾谌ń鹑谖;⑸目赡苄浴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危机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3)
而更为值得关注的,则是危机的反向传导问题。因为反向传导将会导致恶性循环过程的发生。传导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循环的?如果是单向的,事情就比较简单。最麻烦的是在传导中恶性循环的出现。
  反向传导主要会体现在两个环节上。首先,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反向传导。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而实体经济的危机,如需求下降,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破产倒闭,再导致银行坏账的产生,从而对金融体系形成新的冲击。在这当中,需要人们密切关注的是,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究竟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就是实体经济的危机会不会反过来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最近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撰文指出,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中行副行长:金融危机可能来第二波》,//financesinacn/roll/20090115/23382630544shtml)。在我国,类似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应当说,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幸运之处,是自己的金融系统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无论是银行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还是政府债务,都处在可控状态。但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实体经济状况恶化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进入2009年之后,花旗银行等一些外资机构和一些大的投资者,在香港股票市场连续大量抛售中资银行股。其中的解释之一是,境外投资者担心内地转趋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上行政化干预,会很快导致国内银行坏账增加,银行盈利前景转坏。这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
  另外一个环节就是社会危机、社会问题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反向传导。前面说过,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向社会传递主要是通过失业。而失业意味着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结果是社会购买力的进一步下降,社会中贫困问题进一步严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这些结果的出现无疑会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即购买力下降,需求进一步减少,生产过剩问题进一步严重。同时,人们收入的减少和预期的变坏,也会影响到金融的层面,收入的减少意味着偿还债务能力的下降,意味着银行的坏账会增加,金融衍生品种的问题进一步加重。在中国,尤其要注意的是实体经济的危机向社会层面危机的传导。必须看到,西方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其构筑的社会安全网要比我们坚固得多。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新鲜事,我们几乎完全没有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经验,在制度层面上准备就更是不够。因此,在同样程度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我们在社会层面产生的问题将会更为严重,社会层面问题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更加值得关注。
  当然,实际传导过程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危机本身演变的规律,也取决于人为的应对与干预。应当看到,与此前历次经济危机相比,这次金融危机中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在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下半年甚至第二季度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此,上述的传导过程有可能不会完整地发生。但认识这些传导的过程,认识其机制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化对危机的认识是有益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 社会结构在危机中的重组(1)
经济危机是社会结构重组的过程,因为经济危机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在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失败者既有穷人也有富人,或者换句话来说,是穷人和富人一起遭殃。但如果仔细分析,在经济危机中,不同阶层的人所受到的实际影响,却各有其特点。大体可以说,富人在财产上的损失最大,中产阶层在信心上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而穷人所面临的问题则最为突出。
  由于经济危机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富人的财富消失无疑是最快的。在“2008胡润百富榜”上,统计显示,2008年个人财富突破100亿元的有50位,比2007年少了25位,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为30亿元,比2007年下降22%。其中,超过50%的企业家财富呈下降状态,仅有不到20%的企业家财富小幅上升。在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拥有上市公司的房地产富豪在过去一年的财富平均缩水60%,而非上市的房地产富豪的财富平均缩水30%。在2008年财富减少最多的十大企业家中,有九位是房地产开发商,最为典型的是2007年排在富豪榜首位的杨惠妍,她的财富在过去一年缩水了近75%,由2007年的1300亿元骤减到2008年的330亿元(//nfdailycn/china/shizheng/content/2008…10/07/content_4634818 htm。)。据香港《大公报》报道,2008年港股忽高忽低,曾有“亚洲股神”美誉的恒地主席李兆基除私人公司资产减少1000亿港元,旗下上市公司市值亦蒸发1742亿港元;李嘉诚持有的公司市值缩水更达3900亿港元。连同新地郭氏家族及新世界,四大富豪的公司足足蒸发近万亿港元市值(//financesinacn/g/20081230/08385700821shtml。)。
  穷人在危机中的状况则呈现另一种情景。2008年10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穷人可能损失最大。他对穷人在金融危机中可能承受最严重损失表示忧虑。佐利克指出,2008年以来已有一亿人陷入贫穷,而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长,需要维持对穷人的经济援助(《世界银行总裁表示:金融危机穷人可能损失最大》,// chinanewscn/gj/gjzj/news/2008/10…13/1409456shtml)。佐利克这里所说的穷人受损失最严重,当然指的不是其财富损失的绝对数,而是指其生活状况的恶化,其生存所受的直接威胁。联合国不久前表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2009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其原因是,随着粮食价格下跌,欧洲和北美的农民将会降低明年的粮食产量,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农民也会因为买不起种子和化肥降低产量。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美国国会公布的数字,在从2008年10月开始的财政年度,将有2800万美国人依赖政府发放的食品券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数字是20世纪60年代实施食品券这一食品福利计划以来的最高数字(《美国2800万人靠食品券生活,媒体称经济危机将至》,//newschina/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80406/14768487html)。由于经济危机对穷人的影响往往意味着对其基本生存条件的威胁,因此,在危机中最关键的,是要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救济。而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不仅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而且以特殊就业的形式给了他们一份信心和希望。 。。

四 社会结构在危机中的重组(2)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农民增收更加困难。据估计,目前农民收入的40%~70%来自外出打工。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湖北省3300个农户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05年度经济述评:多管齐下让农民富起来》,//statsgovcn/tjfx/ztfx/2005sbn*sp/t20060217_402305833htm)。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返乡农民工增多,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粮价下跌,2009年我国农民增收将会面临极大困难。二是城市中的失业群体。前面我们曾经指出,在这次危机导致的失业中,首当其冲的是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目前社会上对失业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这两部分人身上。但首当其冲的群体不见得是问题最突出的群体。因此,尽管农民工是危机中受失业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但其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工还有承包的土地。有人说,许多新一代的农民工连地都没有种过。这是不错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种地相对来说是好学的。大学毕业生失业者的情况与之相类似,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结婚,失业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成为新的啃老族而已,或者是延续啃老的时间而已。可能问题最突出的,是城市中已经有工作经历而且又是已经成家的失业者。对于他们来说,失业即意味着最基本生存条件的丧失。其中,有的还承担着房贷等沉重的债务。对于这一部分人,也许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金融危机中,中产阶层所受打击往往是媒体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中产阶层在危机中发生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而且也在于中产阶层本来就是引人注目的群体。而且,富人的变化可能是没有原来那么富了,穷人的变化是比原来更穷了,而中产阶层的变化可能是其在阶层间跌落。据洛杉矶媒体2008年年底的报道,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洛杉矶地区的无家可归者人数大幅增加,许多中产阶级加入了无家可归者的队伍。报道说,因生意破产、失业等多种原因,一些律师、公司业主、实习医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近来也成为无家可归者,目前只能靠政府救济为生。报道援引洛杉矶伯班克临时援助中心主任霍威尔的话说,在过去的18个月里,来中心求援的无家可归者增加了66%,其中约一半人属中产阶层(《洛杉矶无家可归者大幅增加》,//newssohu/20081028/n260277869shtml)。中产阶层在危机中所受打击最明显地表现在这样几点上。第一,财产性损失最大。住房的缩水,股市的亏损,承受的主体主要是中产阶层。第二,中产阶层债务沉重。在中产阶层中,其消费的耐用消费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信贷消费的方式实现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偿还这些债务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在经济危机中,由于失业和减薪,债务将会成为部分中产阶层沉重的负担。第三,中产阶层在经济危机中的损失,除了财富之外,更重要的是信心的受挫。有人在网上说,现在过得最惨的就是中产阶层,因为富人早就有了房子和车子,穷人没钱买房子和股票,只有中产阶层,刚刚买了房子却成了房奴,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股票还被彻底套牢。 。 想看书来

四 社会结构在危机中的重组(3)
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对于缓慢形成中的中国中产阶层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有人说中国的股市一年就消灭了中产阶层,这话固然有点夸张,但也离事实不远。中央电视台对76万名投资者进行调查后说,92%的股民亏损(//newsxinhuanet/fortune/2008…07/14/content_8540627htm。)。这对其形成过程本身就异常艰难的中国中产阶层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实际上,过去几年中,这个社会阶层正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人们通常所说的“房奴”也主要指这个群体。在近年来出台的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中,中产阶层正在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的牺牲品。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规范收入分配、强化税收调节。而中产阶层的收入往往是规范化程度最高的,因此,就出现一种可能,即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逃避调控时,中产阶层却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燃油税等调控措施中,中产阶层都可能首当其冲。这里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一个社会在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时,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产阶层就是耐用消费品的市场。对于中国这样刚刚开始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的国家来说,这个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危机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而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也会导致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剧烈调整。目前世界各国的救市措施或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大多属于有人称之为的“第三方付款”模式。而由政府承担的“第三方付款”直接面对的就是政府财政的硬约束。解决这个约束的方式,无非三种,一是增加货币的投放,二是加大税收征收力度,三是发行债券。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对社会中的利益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增加货币投放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增加税收会加大企业甚至个人的负担,而发行债券也等于向民间抽血(《周阳敏博士:4万亿扩大内需,到底谁是受益者·》,//shvillachina /2008…11…13/2216983_2htm)。而存贷款利率的大幅度下调,将严重损害存款人的利益而有利于贷款人。由于目前中国居民储蓄余额高达20万亿元,每下调一个点的利率,每年存款人将损失2000亿元。而资金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的问题就更是不容忽视。
  就经济刺激措施对社会中利益格局的影响而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以损害普通劳动者的权益来支持企业发展的倾向。前一段就有学者呼吁,要谨防假经济危机做空劳动者权益(//financejrjcn/2008/12/0100362921609shtml。)。应当说,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近一段时间里,类似的消息不断传来,比如为了保企业,宣布暂缓执行新劳动合同法;为了保企业,一些地方宣布冻结最低工资;一些地方对劳动者争取自己权益的行动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压制措施等。而在另一方面,有关方面负责人则强调,对涉嫌犯罪企业的正常经营账户、资金,要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负责企业正常经营的高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