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 >

第15部分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外汇政策。人民币币值低估意味着中国商品和资源对外价格低廉,引起国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拉动中国出口增长。在实行强制结汇政策下,流入中国的美元被央行从商业银行强制汇兑收回,必然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和通胀压力加大。于是,央行再次发行票据对冲操作回笼货币。发行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央票利息来自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五、资本项目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动(3)
中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收益率非常低,但中国在2007年之前长时间实行更低的利率,因此中美之间的利差,一方面维持了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平衡,另一方面基于“利率平价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资流入。实际上,只要人民币升值速度稍有加快,就抹去了中美利差带来的收益,最终让央行资产负债表失衡。为了解决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及由此引起的央行资产负债失衡的问题,2007年7月份成立了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0亿美元资本金来源于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中国投资公司所从事的外汇投资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
  但是,出师不利。中投公司在美国私人股本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和美国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的投资都是失败的。2008年美国“两房”出事之后,市场人士就对中国政府大量持有“两房”债券议论纷纷。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更是撰写了《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地区3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刘梦熊质问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决策者,建议人大立即组织特别调查,追究责任。此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根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公布的统计报告,2007年全球主权基金管理的资产达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8%。主权基金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亚洲一些国家外汇储备和中东产油国收入大幅增加。到2007年底,全球通过石油等资源类商品出口积累的主权基金总额达万亿美元。通过其他方式积累的主权财富基金为万亿美元,占总规模的36%,这类主权基金比重将逐年增加。主权基金投资范围,主要在经合组织成员市场。在这部分市场的投资额占其公开交易额的80%以上,其中以美国为主。
  显然,中投公司是一个主权基金。中投公司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措资金,去换取央行外储,直接垫高了成本。因此,中投公司首先面临着成本压力,包括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的利息成本,作为10年期以上的国债,年利率在5%左右。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假定人民币每年升值3%,这又增加了3%的成本。第三,是投资公司自身的运营成本。3项成本相加,应该有10%左右。这意味着,中投公司每年至少要获得10%的投资收益,才能实现保值的目标。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谓是全球“一枝独秀”。这笔外汇投资出去后,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回了中国。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注水美元流入中国换成商品带走;我国央行强行结汇之后,为防止通胀被迫发行票据回收基础货币;而为支付央票利息、并使这种汇率机制得以维持,中国又被迫追求高的外储收益率,将美元再次投放出去;这些美元又绕回来换成了人民币在中国牟取高收益,央行又被迫发行央票兑换基础货币防止通胀。这种循环怪圈,必须尽快打破。此外,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运行模式也蕴涵着操作不透明、决策不科学的风险,中投公司肩负着沉重的政治任务,但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却是典型的政企不分,投资决策者的行政级别很高,但是他们的市场运作能力不一定与此成正比。因此,可以说从中投公司成立之始,就已预示着这种运行模式将难以取得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