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 >

第13部分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性和内部控制都较好,而且上市公司主要基于国内消费。无疑,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三、大国金融战略的地缘政治学视角(4)
第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成立于1988年,于1992年成为法定监管机构,开始推动印度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10多年来,先后成立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NSE),并对21家区域*所进行改革和完善。由于实行全国市场联网,便利了资本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由于成立了21家区域性证券交易所,发挥了地方政府和当地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所在促进各地中小高成长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大型蓝筹股公司,而当地投资者在掌握周边企业信息方面成本较低,因此区域*所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实事求是地说,印度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有效的,这也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既不能超越自身经济发展阶段,也不能盲目一味地模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笔者认为,印度经验对于同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讲,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另外,印度的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非常发达,发挥了与股票市场相互补充的功能。
  第四,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印度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提升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风险投资高速发展,2003年已位居亚洲第2位,远远超越了中国,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创业资本中心,孟买也正在谋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印度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IT和生物技术产业,在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家小企业中,印度共有13家企业,中国只有4家。印度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堪与欧美大公司竞争的高科技企业,如软件业巨头Infosys和Wipro,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Ranbaxy和’s Labs等。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正在处于崛起中的大国经济而言,必须将支持大型蓝筹股公司融资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顾此失彼;否则,经济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五,发挥银行业与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作用。由于长期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金融业沿袭了英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一直比较健康。印度曾长期坚持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发展思路,也就是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而且印度在其独立后还曾实行政府对银行业的股权控制。经过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的银行改革,印度银行业私有化进程加快,政府对银行业务控制也大为放松。同时,印度注意借鉴美国和英国经验、并结合印度国情,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美国和英国都有1个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家承担风险和创业,因此技术进步较快,经济发展可持续。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也曾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德国实行全能银行体制、日本实行主银行制度,都不鼓励企业家承担风险和创新,结果导致后来两国经济发展放缓。
  第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是实行积极、稳妥的市场准入政策,允许进入的外资机构已由2004年的500家左右上升到2005年末的850家。二是允许外国企业和居民通过共同基金方式投资印度证券市场,允许印度银行到海外筹集资金,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基金。2006年,印度吸纳了100亿美金的外国机构投资者(FII),孟买200指数18%的流通盘掌握在FII手中。三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对证券交易所进行改造。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已收购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5%的股份,另外5%的股份由高盛和其他两家国际机构共同持有;不过,印度中央银行只允许外资持有印度证交所最多49%的股份,其中直接入股上限为26%,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限为23%,单个外资机构比例不能超过5%。四是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和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印度货币卢比在20世纪70年代与英镑脱钩,开始与一揽子货币挂钩,汇率随主要贸易国汇率变化而调整。2006年9月1日,印度储备银行公布了卢比资本账户开放路线图,计划在2011年实现卢比的完全可兑换。
  4。非洲:兄弟情义,源远流长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可追溯到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和非洲都属于第三世界。多年来,中国对非洲兄弟给予了长期的友好援助。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贸易首次迈上千亿美元的新台阶,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增速提高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对非出口亿美元,增长%;自非进口560亿美元,增长54%;由于中国自非进口步伐大幅加快,双边贸易格局已由2007年的顺差亿美元扭转为逆差亿美元。
  2008年,非洲地区与中国进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由2007年的14个增至20个。其中,安哥拉以绝对优势继续稳居中国在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的位置,南非仍为中国在非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持有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这是中非金融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 想看书来

四、将计就计,不要害怕人民币升值(1)
1。如何认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国内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就是人民币升值坏处多一提到升值,立刻谈虎色变。谁主张人民币升值,谁就有被骂成叛徒、卖国贼的可能。但是,人民币价值被低估却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按照实际购买力,目前人民币仍然被低估。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欧元相对美元是∶1,现在是∶1,美元贬值超过50%,而中国经济良好,没有理由追随美元贬值。如果人民币盯住欧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是5∶1。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维持每年增长近10%,累计超过70%,而世界发达国家为1%~3%,累计才百分之十几,中国超过世界50%,这一差距应该反映在汇率上。因此,合理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不低于4∶1。如果让人民币升值到位,升值幅度不会少于50%。
  如果人民币和美元货币数量都固定不变,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比方2008年中国GDP为30万亿元人民币,美国GDP是14万亿美元。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不但单位货币购买力增强,同时我们的总体购买力也增强。如果把30万亿人民币按照68:1的汇率折算成美元,为44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到4:1的汇率水平,则意味着30万亿元人民币可以折算成75万亿美元。这种财富增值必然促进国内非贸易部门向贸易部门转变,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购买力和廉价收购国际资源。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外星人来到了地球,正在饥肠辘辘之时,他发现美国有一棵苹果树,中国也有一棵苹果树;而且苹果卖的价钱一样,都是1元钱1斤,美国是1美元,中国是1元人民币。正当外星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来了一个中国金融学家,告诉他:“我有一个办法,让你不花一分钱就吃饱肚子,而且是吃撑了。”外星人表示愿意洗耳恭听。
  这位金融学家说:“我先借给你1元人民币,你在中国买1斤苹果,先不要吃,将其拿到美国卖了,得到1美元;然后按照1∶8的汇率换成8元人民币;这时候,你还我1元人民币,将剩下的7元人民币在中国买了7斤苹果,再拿到美国去卖,于是得到7美元;再换成人民币,得到56元人民币;如此循环下去,肯定让你肚子吃撑了。”外星人听完之后大喜。
  实际上,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这种大量的国际商品“套利”行为,因供求规律和价格机制发生作用,必然导致中国的苹果价格上升、美国的苹果价格下降,最终是两边苹果价格相等。这就好比有两个池塘,水位高度不同,只要中间水道畅通,最终两边的水位一定会相等。这个故事,忽略了交易成本,反映的是在人民币汇率扭曲情况下,只要出口就能赚钱的现实。结果是,中国遭受大量的资源流失和环境破坏。赚到的大量美元,如果不及时地转化为资源流入,而是购买了美国国债,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下,中国人必然会沦落为全球义务“打工仔”的悲惨地位。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得到启示,汇率主要应该反映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因此合理的汇率水平必然趋近于均衡汇率水平。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第一,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必然性,人民币渐进式升值策略是积极稳妥的。现在流行着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存在一个可以“损人利己”的汇率政策,特别是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我们就能够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实现单方面的对己有利。实际上,只有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才是利人利己的,不合理、不均衡的汇率一定是损人损己的。

四、将计就计,不要害怕人民币升值(2)
第二,我国不应过于倚重调整汇率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贸易顺差本质上是由于自身为“世界工厂”地位所决定的。我国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大部分为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形式,一般贸易也要进口很多设备、材料和技术,然后加工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必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同时造成国内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第三,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人民币汇率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这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变,进而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如果我们在制定政策中刻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必然隐性地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是不能同时兼顾稳定汇率和控制外汇储备数量这两个指标的。
  第四,坚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同时加快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由于我国要素部门的市场化改革滞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人为降低了经济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短期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单方面地采取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内外经济失衡问题。因此,加快要素价格改革,让我国出口商品具有真实成本,这既有利于人民币汇率更准确地接近真实均衡水平,也减少了人民币升值中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
  2。人民币稳步升值将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若要维持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实际上,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居民日常用品,对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发达国家居民来说,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产品涨价不会对销售额产生大的影响,只可能影响到销售量。实际上,如果产品价格能够卖贵一些,而销售收入并不因此下降,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外商投资成本上升,可能会引起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笔者认为,多年来我国通过提供各种超国民待遇以吸引外资的政策,并不是什么好政策。其实,我们早已不需要过多的外资了,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在这种“大进大出”、“出大于进”的政策背后,反映的不过是中国资本运营能力整体低下的现实。当然,本币升值虽然可能增加外资成本,但在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慢速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入,两种影响很可能相互抵消。
  第三,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热钱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其实,控制热钱流动有很多办法。只要政策处理得当,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关门打狗”,充分利用热钱搞活和做大国内资本市场。不过,这对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确实是一个智力上的考验。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账面损失,但这一损失不是升值造成的,更与升值快与慢无关。而是人民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与价格,即汇率,两者脱节造成的,人民币购买力与汇率不符,这损失已实际存在,不是账本不反映就不存在的,就如我们通货膨胀了,但是账面没有损失,当我们重新估价后出现损失,肯定不是重新估价的错误。这个问题,需要从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入手解决,具体在后面详细论述。

四、将计就计,不要害怕人民币升值(3)
第五,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对于中国城乡严重分割、“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始终与社会稳定紧密相连,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国低层次的劳动者队伍庞大,近乎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状态。多年来,中国充分利用这种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中国建立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这种状况,说白了实际就是中国为跨国公司廉价打工。而且,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必然产生国际收支顺差。笔者认为,中国不能永远满足于充当外国打工仔的角色。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隐含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劳动者工资收入低,加之他们闲暇时间少,导致不能接受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