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利实施。
第一,遵循稳健原则和采取低调策略。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和要求,韬光养晦,埋头苦干。眼下,“*”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要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中,其他国家会以此为借口,过分要求中国承担调节责任,向中国转嫁风险。
第二,立足于亚洲,坚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以东盟“10+3”为依托,提高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积极稳妥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稳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份额,并逐步渗透到区域投资与金融领域。开辟渠道,建立机制,在可控的基础上满足一些东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需要,抢占人民币国际化的制高点。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辟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
第三,逐步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负面影响。过去,我们采取人民币盯住美元,维护了人民币币值稳定。在起步阶段,这样做无疑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但从长远看,由于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人民币过多地依附于美元和缺乏独立性,将会限制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第四,逐步消除不必要的外汇管制。人民币的可兑换是走向国际货币的基础,过于严格的外汇管制将制约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放松资本管制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特别是对外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提高了我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承受能力,也提供了一个推出相关配套改革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实行人民币基本可兑换,将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依托我国香港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目前,香港地区经济与大陆经济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长时间地采取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不仅不利于香港地区本身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促成香港特区政府逐步改变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同时加快香港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三、大国金融战略的地缘政治学视角(1)
1。中亚:睦邻友好,互惠互利
在中亚地区,中国有着切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中亚对于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从政治方面说,中亚地区是中国西北方面的一个安全屏障,特别是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方面,中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国和中亚地区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双方占对方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贸易额增长也越来越快。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能源是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过去能源和矿产资源在双边贸易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现在其他方面如农业、基础设施等非能源方面的合作也逐渐加大。
目前,中亚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动力是能源出口,它们走的是利用能源出口为经济全面发展积累基础的道路。过去主要出口的途径和方向是俄罗斯,或者经过俄罗斯输往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现在也希望在能源出口方面多元化,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加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中亚地区和中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国和中亚地区以及俄罗斯开展战略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安全和经济曾经是“上合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现在又加上了人文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在金融合作方面,要大力推动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不要担心我国与中亚地区产生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到中亚地区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同时,充分利用好“上合组织”这一平台,为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2。东盟:一衣带水,前景广阔
(1)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与东盟一衣带水,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中国与东盟对话及合作始于1991年,目前的双边合作包括人力资源开发、金融、旅游、交通、通讯、能源等诸多领域,出现了合作日趋深入的良好势头。
2008年1月,我国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努力建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信息交流中心,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在推动中国与东盟信息交流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包括广西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市已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承办地。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在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合作机制、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撑,以及中国和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民币在东盟各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已习惯于要么接受本币,要么接受人民币。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围绕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的讨论和实践,仍然主要局限于实体经济领域,双方在金融领域进行深度发掘与合作方面仍然很少。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虽然已涉及货币互换和项目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等,但总体而言,尚属于低级形式和初级阶段,未能从我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来系统考虑我国金融业主动进军东盟将会带来一系列有利的现实机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大国金融战略的地缘政治学视角(2)
(2)人民币进军东盟的现实机遇。人民币进军东盟,参与东盟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诸多益处。
第一,直接改善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缓解人民币升值和经济外部失衡的压力。
第二,分享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成果。
第三,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必然有利于增加我国向东盟地区出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第四,可以减少中国外汇储备集中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同时弥补因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向美国出口下降的缺口,从而也有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贸结构和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机遇,迅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对于提升该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该国崛起和成为经济强国的前提条件之一。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问题似乎还很遥远,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2007年,笔者针对国内大力推行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试点,就曾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试点不宜大规模地推广。这是因为国内QDII的投资者将面临以下风险:一是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二是国内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外投资收益率的机会损失;三是不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带来的市场风险。在此情况下,QDII不仅可能对境内投资者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境内金融机构恐怕也难有持续的业务拓展动力。
有人说,推出QDII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笔者认为,如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换言之,与其先将人民币转换成美元,再将美元投资于境外的金融工具,还不如变被动为主动,乘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东风,直接向东盟输出人民币。这样既减少了汇兑环节,又可逐步确立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主导货币地位。这一思想,很可惜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中国相对于日本和韩国的优势。人民币向东盟渗透,有人担心日本和韩国也属于亚洲国家,而且两国都是经济强国,他们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但就市场竞争而言,与东盟开展深层次的金融合作,中国无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
第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速,为人民币进入东盟提供了极佳时机。
第二,在地缘上中国与东盟接壤,陆地和海上交通便利;在文化上,双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东盟老百姓对人民币有着极强的认同感。
第三,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离岸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第四,东盟各国、特别是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大量资金缺口,具备大规模吸纳人民币的能力。
1991~200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近80亿美元增长到1300亿美元,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0%。截至2006年底,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近年来,在东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民币存量,为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这种情况与20世纪60年代形成欧洲美元市场的情况极为类似。
3。印度:携手合作,龙象共舞
(1)印度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概况。中国和印度同属于“金砖四国”,相似的地方很多。两国都有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和地域辽阔的特点,且同为亚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同时获得国家独立。30多年前,两国经济大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两国差距逐渐拉大。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促使金融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 想看书来
三、大国金融战略的地缘政治学视角(3)
印度资本市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交易。在19世纪30年代,孟买开始有了非正式的股票买卖。1887年,印度股票和债券经纪人协会成立,后成为孟买证券交易所。1947年印度独立后,随着经济发展,印度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1956年,印度颁布《证券合同法》,规定证券交易所营业必须得到中央政府批准。根据该法案,孟买、加尔各答和新德里等7家交易所划归政府管辖。20世纪60年代,印度对上市公司实行优惠税率,促使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稳步发展。70年代末以来,先后成立坎普尔和浦那等证券交易所。1980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证券市场必须得到印度储备银行许可。此后,相继推出新的经济政策,放宽对企业投资、生产、销售和价格限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证券市场飞快发展。
1991年,印度开始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培育以软件为核心的服务业,同时银行业与资本市场发展齐头并进,促使印度在外包和客户服务中心领域迅速崛起,并在全球取得了领先地位,从而拉动GDP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而且,印度政府一直重视证券市场监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印度证券市场历史上也曾出现大的丑闻,促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下决心推行改革,如加强银行监管、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更新金融业技术设备、实现电子化和标准化运作等。1992年,印度成立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 SEBI)。同年11月,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NSE)成立,1993年4月正式运作。1994年6月,NSE的批发债券市场(WDM)成立;1994年,股票市场板块开始运作;2000年6月,衍生品交易市场启动。
截止到2008年,印度主板证券市场有2家:孟买股票交易所(BSE)和国家股票交易所。区域性证券市场共有21家,分别是:Ahmedabad、Bangalore、Bhubaneswar、Caiculta、Cochin、Colmbatore、Delhi、Gauhati、Hyderabad、ISE、Jaipur、Ludhiana、MPSE、Madras、Magadh、Mangalore、OTCEI、Pune、SKSE、UPSE和Vadodara交易所,且已全部实现联网。1995年,印度就曾提出过一项《孟买赶超香港》的计划。2000年,印度又制订了把孟买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行动计划。
(2)印度资本市场发展的六大经验。印度资本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第一,对资本市场发展实行严格的监管。印度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是1992年开始运作的,证交会对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次级经纪人、投资银行、外国投资机构、投资基金和证券托管人等实施监管。当时,印度爆发了一起金额高达数亿美元的股市丑闻,证交会的建立可谓适逢其时。实践表明,印度证交会的监管是严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建设相关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推广交易技术、维持市场秩序和提高市场效率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二,始终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总的来看,印度股市市值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强,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发挥得都比较好。近5年来,印度孟买交易所30指数一路上扬,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印度证券市场对境内外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低股价、高回报率和公司治理水平高。权威机构认为,印度上市公司经营水平普遍高于中国企业。据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亚洲证券公司对25个新兴市场的调查,印度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名列第6位,中国为第19位;印度上市公司治理总得分为66分,中国上市公司为43分。另外,印度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重明显低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性和内部控制都较好,而且上市公司主要基于国内消费。无疑,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