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女西施
“四大美人”这词什么时候有的?又是谁提出来的呢?我并不清楚。但是可以推断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个人是什么时候被拉到一起称为“四大美人”的。这四大美人的生活年代有先有后:西施最早出生,杨贵妃最晚死的,杨贵妃是唐朝,所以“四大美人”这一说法肯定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貂禅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成就了貂蝉,因为《三国志》中是没有这个人的。而《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初年。所以,我觉得,提出“四大美人”这一说法的人肯定在元末明初时。但具体是谁提出的?我也没考证出来。
我们先来说说有关西施的事儿。
何谓美女
话说春秋末年,越国古都诸暨城南有个苎(zhù)萝山,山不高而峻,林不密而秀。苎萝山下有一条很清澈、很小的、自北而南的若耶溪。若耶溪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急中有缓,潺潺有致,淙淙有声,似林鸟呢喃,如情人私语。苎萝山下,若耶溪边,绿树掩映着一个百十口人家的小村子,村子因为在苎萝山下,就被称作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村子被溪水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个,两村住的都是姓施的人家。传说中的西施,就出生在苎萝西村。
西施原本不姓西,她原本就姓施,整个村子的人都姓施。西施姓施名夷光,因家住苎萝西村,村人都称她为西施。久而久之,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变得很少了。
西施的家里比较穷,西施的父亲上山砍柴为生,西施的母亲是给人家洗衣服的,那时候的衣服都是丝绸的,西施的母亲以浣纱、也就是给人洗衣服为生。
小小的西施呢,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也有一些伙伴。
她最好的伙伴是郑旦。可别小瞧郑旦,号称中国第五大美女,跟西施一个村子的,两个人是特别好的伙伴,经常在一起洗衣服,一块儿玩,度过幸福的时光。两个人还经常比谁美,结果人家都说西施美。
西施美到什么程度呢?她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她的嘴里,还哼着传统的越国小曲。那鱼儿一看:哟,这是谁家的姑娘?真美!于是乎,鱼儿忘了呼吸,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沉鱼”的故事就在附近流传开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指四大美人的,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婵闭月,贵妃羞花。
说到西施的美貌,就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成语:东施效颦。
话说美女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据说,苎萝东村有一个名叫东施的丑女子,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当然啦,即便她是如此认真的倒腾自己,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长相漂亮。历史上真的有“东施”这个人么?很难说,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不过,人们编出下面这个故事,纯粹是为了突出西施的美丽而已。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她想:“人人都说西施美,怎么就没注意我呢?还不是她会装样,谁不会呀?”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老婆、带着孩子远远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东施很快成了大家的笑料。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东施效颦”这个词。
让东施声名远扬的是唐朝的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诗人王维。王维没事拿东施开涮,写一诗,本来写的是西施,题目叫做《西施咏》。
诗中写道:“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正因为王维最后补的那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从此以后就出现了“东施效颦”,东施的声名终于在某些情况下压过了西施。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东施效颦”的故事,也更加的广泛流传。
好啦,我们暂且不去管这个东施如何,单说西施的美丽。说到西施的美丽啊,曾经有那么几句歌词,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
挽一缕轻纱,踏着漫漫薄雾走来。掬一把溪水,浣洗历史的尘埃。你的容颜,惊沉了水中的鱼儿。浅浅一瞥,那君王为你意乱情迷。人世间没有你少了几许姿色,吴越的故事没有你就不再传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西施故里(1)
1.故里之争
四大美人中第一位是西施。为什么西施是第一位啊?这没得争,第一,有她的时候还没那仨呢,她出生就第一。第二,是智慧,那绝对是第一位的。
关于西施,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来很多。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居雨》一诗。诗中说,“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就是西施。此外,我们还知道很多与西施有关的成语故事,什么“貌若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东施效颦”、“西施沉鱼”、“西施浣纱”等等很多。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西施,有着国色天香的容貌,有着“沉鱼”的本领。
更为重要的是,她能够在她的国家行将灭亡之际,毅然出使吴国,并以色相引诱吴王不理朝政,结果,她的祖国最终灭掉了吴国。也就是说,这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本事还是非常大的,她能够做到的就是倾国倾城、立国安邦——这里的“倾国倾城”是指倾覆了吴国,这里的“立国安邦”是指安定了越国。所以如用一个词来概括西施的事迹和她的相貌,把她一生所有的事儿都给概括出来,非常准确地词就是“倾国倾城”。
有人写诗赞誉:
犹若天仙下吴越,天姿国色展妩媚。惊得鱼儿沉水底,艳得后人起妒忌。只要心中有你在,万里江山可释怀。君王为你情意乱,乾坤倾覆有人爱。
那西施凭什么这么厉害啊?就因为她的相貌?吴王夫差没见过漂亮姑娘还是咋了?不会吧?貌美的女子就能使一个强大的国家顿时“樯橹灰飞烟灭”?在西施的身上,除了美貌之外,一定还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这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要说西施到底有什么本事?就必须得说她是哪里人,我们前面讲过,哪儿的美女都有。这回要讲的是江南美女。
说到西施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看来,苎萝山就是西施的家乡了。而这苎萝山,它在哪里呢?在浙江有两个地儿都说西施是他们那儿的人。一个是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另外一个是浙江省绍兴市下面的县级诸暨市,说西施是我们绍兴人。
2.萧山之说
西施到底是绍兴美女还是杭州美女呢?您要想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一时半会儿难以给您说清楚。为什么啊?您说,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和浙江省绍兴市下面的县级诸暨市,人家两个地方的人,已经为此争论了一千多年了,他们争论了一千多年都没有争论清楚的问题,咱们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么?
咱们在这里啊,也只能是把他们双方的观点简单罗列一下而已,至于西施到底是哪里人,我看,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话说这纷争了一千多年的“诸暨”和“萧山”两说啊,历代的主流意见支持“诸暨说”,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支持“萧山说”。支持“萧山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大清朝的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毛奇龄。毛奇龄的依据是《后汉书?郡国志》刘昭的注释:“萧山西施之所出”,但众多学者认为刘昭的注释有误,不足为凭。
西施故里(2)
转眼之间,就到了1979年——这个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了,言论已经很自由了,于是乎,“诸暨”和“萧山”两说的纷争又开始了。
率先挑起这场争论的人是萧山教师王玮常。1979年,王玮常率先公开发表文章《西施出萧山》,再次提出西施的出生地应该是在萧山的观点。当然,他所能够依据的,还是毛奇龄的观点,只不过是又增加了一些后人为了凭吊西施而在萧山临浦人为添加的一些遗迹而已。诸如什么苎萝山、红粉石、浣沙溪、苎萝湖、田螺山、河蚌山、西施坂、洗脚潭、西施里、西施庙、苎萝亭、范蠡庙、后江庙、浴美施闸和西施亭等等。
3.诸暨之说
一石击水,波涛涌起,从此,两个地方的人就打起来了。一场历时7年、范围涉及全国的争论由此拉开序幕:西施故里在诸暨还是在萧山?
这可是全国第一次围绕美女是何方人氏问题展开讨论。可不像我们现在。现在这社会价值评价标准真是有些不可思议,连西门庆是何方人氏都有人在争,简直到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地步了。
我们话说回来。王玮常的文章发表后,诸暨的陈侃章、杨士安、剧作家何曾武和别号“西施的情人”的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阮逊等人立即写文章进行反击,并查县志,到萧山临浦寻访。当时萧山西施庙的和尚阿宝师傅向他们介绍了西施殿的来历:
“西施赴吴国经过萧山临浦,在此留有遗迹,后来有一年发大水,江上漂来许多木头,上刻‘西施’两字,百姓认为西施留恋临浦,要到此享受香火,就为其雕像,造西施庙。此后的临浦就留下了西施殿、浴美施闸、苎萝亭等遗迹。由此看来,西施泛舟赴吴,萧山临浦只是第一站,她在此停舟沐浴,流连再三,方解缆登程。”
就在此时,萧山临浦方面在得知诸暨方面也在暗中努力之后,
萧山临浦方面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想把萧山火车站改名为西施火车站,并向铁道部提出申请,结果铁道部没有批准他们的请求。与此同时,何曾武等人则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傅维安教授在诸暨火车站创作西施塑像,还刷新了江边王羲之所题的‘浣纱’两字的摩崖石刻。”
在不断的查资料、写文反击对手的过程中,阮逊和何曾武都发现,西施的史料非常丰富,何曾武是县越剧团的编剧,阮逊也长于写作,他们决定把西施搬上舞台。1979年底,他们合作的大型越剧《西施》创作完成,1980年由县越剧团搬上舞台。
1982年,由县文化局牵头,他们又合编出版了《西施》一书,这是解放后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全面介绍西施的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们合作的大型越剧《西施与范蠡》在省里得奖,并收入《中国越剧大典》中。1994年阮逊又创作了大型无场次越剧《西施断缆》。1995年《西施断缆》晋京演出,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并获“田汉戏剧文学奖”和“鲁迅文艺特别奖”等多项殊荣。1998年又将《西施断缆》改编成戏曲电视连续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担纲摄制并首播,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直到1986年,姜亮夫、苏步青、陈桥驿等著名专家站出来写文章声援、肯定“诸暨说”,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看来,到现在为止,人们普遍认可的,西施还是浙江诸暨人。
吴国溯源(1)
西施本来在家乡过着很平静的生活,如果没意外,她可能会嫁给村里一翩翩美少年,终老一生。可是这种平静被打破了。谁也不会想到国家行将灭亡的命运竟然影响到了西施和郑旦,这两个生长在偏僻小山村的女孩子。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到吴国执行任务。正是:沉鱼落雁谁知己,闭月羞花难如意。爱恨情仇为家国,人间风景美如诗。真英雄能过美人关,好女子重情又重义。
这事得从吴越争霸说起。首先交待争霸的一方吴国,那么吴国是怎么来的呢?
1.吴国建立
吴国是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这个国家的历史还很悠久的。吴国的国君跟周王是同样的姓——都姓姬。姓姬的如姬发、姬旦,姬发大家知道,姬旦是周公,就是鲁国的国君。说吴国的历史得从先周——就是周还不是一个统一王朝的时候,周是商王朝下面一个小国的时候说起,从古公亶父说起。
古公亶父在周朝的历史上也叫周太王,周太王养了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也叫太伯),次子叫仲雍(也叫虞仲),幼子叫季历。在这三个儿子当中,周太王最喜欢季历。其实,周太王不是最喜欢季历,而是最喜欢季历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姬昌,也就是日后的周文王。
周太王想把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姬昌,但根据当时的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周太王因此郁郁寡欢、闷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