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林花谢了春红 >

第4部分

林花谢了春红-第4部分

小说: 林花谢了春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璟就把对父亲的承诺抛到了脑后,派兵乘机攻入闽国。虽然最初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用人不当,最终在增援闽国的吴越军手里遭到惨败。公元951年,南唐又出兵攻打楚国,同样由于用人方面的问题,南唐在灭掉楚国后不久又失去了对楚地的控制权。这两次战争,使南唐大伤元气,原来在李昪手里积存的一点家底几乎被掏空,李璟只能通过加税来解决军费开支。有一次,李璟在后花园里游玩,看见钟山云雾弥漫,就说:“雨马上就要来了。”他旁边有一个宫廷演员叫李家明,是专门负责说笑话给皇帝解闷的。听到李璟这话,他马上接上去说:“雨即使会来,也肯定不敢进城。”李璟一听,奇怪了,这雨怎么会不敢进城呢?李家明解释说:“怕陛下向它收重税呀。”从这个笑话,我们可见当时税收之多之重了。南唐的国力,至此已衰疲不堪,以致当大臣劝说李璟数十年不要用兵,使国民得以休生养息的时候,李璟很坚决地说:“我将终身不再用兵,岂止是数十年!”
  然而,在弱肉强食的乱世中,一个国家一旦衰弱了,马上就会成为其他强者的猎物。于是,虽然南唐已不愿再有战争,但战争偏偏就找上门来了。公元956年正月,北方新崛起的一个强大国家——后周,对南唐发动了进攻,很快就攻陷了江北的大部分州县。南唐军民经过顽强抵抗,总算是将敌人暂时打退了,但还没喘两口气,后周皇帝柴荣又在第二年的二月再次亲征淮南,一路打到了扬州。这一回,李璟再也抵挡不住了。为了让后周皇帝柴荣能放自己一马,他不但割让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还主动下令削去帝号,不称皇帝了,称“唐国主”,并且在公文和各种记事档案中使用后周的年号,表示臣属于后周。至此,南唐已经完全失去了争逐天下的资格,成了一个要看后周脸色行事的附属国。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宋朝取代了后周,但南唐的附属国地位,仍然跟长江的涛声一样,一切依旧。因此,李煜当的这个“唐国主”,只是在南唐国内当家作主,独立自主,有自己的办事机关和军队,但在外交上,却必须听从赵匡胤这个大主子。他在接过父亲留下的烂摊子的那一刻,已注定要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一个配角。在成为南唐的君主之后,他虽然拥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名字——“煜”,但他的天空,其实从此阴云密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错误的时间”。
  尤其不幸的是,南唐首都金陵的地理位置,更进一步让这大片的阴云,几乎压到了他的头上。
  金陵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很有神秘色彩。传说,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说这里有“王气”,日后会有人在这里称王。所以,当时的楚威王在灭掉越国后,派人在这一带的土里埋下金子做的小人像,以此来*“王气”。埋金人的地方被称为“金陵”。同时,又在石头山上修了一个军事据点,取名叫“金陵邑”(“邑”字有多种解释,这里是小城镇的意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一次巡视到这里,看见金陵四周地势险要,担心传说中的“王气”会影响到他要把皇位传给子孙万代的远大理想,于是下令开凿方山,让淮水从金陵穿流而过,把王气排泄掉。另外,他又将金陵改名为秣陵。秣,是草料,意思是这里不配称金陵,只能做他喂养马匹的草料场。不过,楚威王和秦始皇的措施并没有能阻止后世的帝王们对这里的青睐,从三国时东吴的孙权开始,很多在南方的朝廷都把金陵作为首都。但是,说也奇怪,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定都金陵的朝代都不能善始善终,要么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么最终被北方的国家给统一了,仿佛楚威王和秦始皇搞的那些巫术真的起了作用似的。
  南唐的第一任皇帝李昪也是选定金陵作为首都,这除了他一直镇守金陵的因素,也因为金陵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要,既靠着长江天险,又处于经济最为发达的江淮东南地区的中心,而且与中原的政权隔着淮水,至少有两个州的缓冲带,在安全上是有保障的,起码有逃跑的时间,所以,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由于南唐的第二任皇帝李璟把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都割让给了后周,所以到李煜即位的时候,金陵实际上已经成了前线,与宋朝的国土就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要放到现在,如果打仗的话,攻打金陵的一方也不用派兵过江,只需在长江边上摆上几排大炮一顿狂轰滥炸,就足以将敌人的首都变成平地了。在李煜的时代当然不至于有遭炮击的危险,不过,如果把宋朝比作一头老虎的话,金陵就已经成了南唐最肥又最靠近虎口的那块肉,就看赵匡胤什么时候想吃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错误的地点”。
  对于这种危险,他的父亲李璟是有感觉的,所以曾经玩过一回不成功的迁都。不过李煜这个书生气十足的皇帝,似乎是对长江天险很有信心,或者是知道败局已定,只能得过且过了,因此,虽然已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了,但他并没迁都的打算,而是采取各种办法尽量拖延最后时刻的到来。
  那么,这个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隐士理想,成了一位弱国君主的李煜,面对宋朝的威胁,面对现实世界里的种种危机,他究竟是如何应对的呢?
  

弱国君主 二(1)
李煜在他登基的第一天,就给自己惹了一个麻烦。
  在古时候,天子登上皇位的那天,要搞个大赦天下的仪式:在宫门前竖一根七丈高的长杆,顶上立着一只四尺高的木头雕刻的鸡,头部用黄金装饰,口里衔一根七尺长的绛红色长条形旗帜,下面用彩色的盘子托着,用绛红色的绳子捆扎固定,然后宣读赦令。这在仪式上叫做“金鸡消息”。南唐那时虽然已经沦落成为宋朝的附属国,但书袋子成堆的大臣中仍有人没有忘记这项仪式。毕竟,新国主登基这样的大事,总要摆摆排场、显显面子吧,虽然只有两三千里的狭窄山河,谈不上什么大赦天下,但在自己家里热闹一下,赦免几个罪犯,听听万岁的呼声,自娱自乐一番,总不会有什么大事吧。于是,就照此办理了。
  结果,麻烦来了。在汴京的赵匡胤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你李煜不过是我一个附属国的小头头,哪里来的天子?居然敢用天子的礼仪?真是岂有此理!于是,立即就把南唐在汴京的进奏使陆昭符叫了来,劈头盖脸一顿骂,要求给个说法。幸好,这个陆昭符心理素质不错,口才也好。他急中生智,辩解说:“陛下请消消气!我们南唐是中原的附属国,国主继位,在自己境内做做样子,怎么敢用 ‘金鸡’呢?我们那里,把这个叫做怪鸟。所以,这是‘怪鸟消息’不是‘金鸡消息’。”赵匡胤一听,哈哈大笑,说:算了,那我就不追究这只“怪鸟”了。
  赵匡胤的火气虽然被勇敢机智的南唐“灭火队员”给消灭了,但李煜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神经却一下子紧张起来。他马上派人给赵匡胤送去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也就是我们曾提到过的《即位上宋太祖表》。里面的内容,主要是表白自己本来不是做皇帝的料,也没有做皇帝的心,做了皇帝之后,他会坚持父亲的路线不动摇,“惟坚臣节,上奉天朝”,也就是坚定不移、全心全意地做宋朝的下属。并且,他还赌咒发誓地说:
  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
  大意是说假如我刚当了国主,就对您有二心的话,那么就不仅是违背了祖宗的教导,而且还应该受到神灵的惩罚。从这话,我们可以知道李煜恐慌到了何种程度。为了让赵匡胤相信自己的诚意,他连祖宗、神灵都抬出来帮忙了。
  当然,要表示当下属的忠心,光凭这么一张纸、没有一点硬通货,这可不符合中国国情。于是随同这份报告,李煜还送上了一份厚礼,进贡了二千两金器,二万两银器,三万匹绫罗绸缎。这份礼是怎么个厚法,我们不妨作个比较:据《宋史》的记载,赵匡胤登极时,李煜的父亲李璟送的贺礼是绢两万匹、银一万两。在古时候,一两金子大约相当于十两银子。也就是说,李煜送出去的这个红包的份量,足足是他父亲的三倍多。
  这还不算完,李煜还把这种进贡由临时性的工作变成了经常性工作,几乎是时时贡、事事贡。《宋史》上说:
  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
  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
  就是说,李煜每次只要听到宋朝打了胜仗或者是其他喜庆的事,一定会派代表去送礼慰劳;大的庆祝活动,还要以给点小钱帮忙办酒席的名义,另外再送上许多珍贵好玩的东西;至于其他红白喜事,也都额外再打红包。自然,每次出手,都不会是个小数目。因此南唐虽然还算有些家底,到后来也有些吃不消了。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李煜采用大臣的建议,用比较便宜的铁钱来代替铜钱流通,结果造成南唐物价飞涨。此外,他又不得不巧立名目,进一步扩大税收来源,据说当时已到了连鹅生双黄蛋、柳树开花都要交税的地步。

弱国君主 二(2)
为了让赵匡胤彻底放心,李煜除了在经济上采取不断送人情、花钱买平安的“金钱公关”策略,在自身的政治待遇上也接受了比他父亲再低一级的标准。他的父亲虽然削去了帝号,但在各种政治礼仪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一个皇帝的待遇。到了李煜,情况就不同了。在《宋史》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说李煜在给赵匡胤送了那个登基的报告之后:
  太祖诏答焉。自景画江内附,周世宗贻书于景。至是,因煜之立,始下
  诏而不名。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贻书”和“下诏”的区别。“贻书”,赠送书信,常用于朋友之间。李璟虽然被周世宗给打怕了,向周世宗称臣,做后周的附属国,但周世宗对他还算客气,给他下的指示都是采取书信的形式,表面上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到李煜这里,赵匡胤给他的就不是书信,而是“诏书”了。诏书,是皇帝对臣下的旨意,是一定要执行的命令,因此叫做“下诏”,这等于是在形式上也明确了双方的上下级关系。不过,赵匡胤还是给了李煜一块*布,就是“不名”,在诏书上不直接称呼李煜的名字。这是古代皇帝对下属大臣表示尊重的一种做法。传说,南北朝时,梁朝的皇帝梁武帝在一次酒席上跟吏部尚书蔡撙打招呼。他开始喊的是蔡撙的名字,一连喊了很多次,蔡撙都假装没听见。梁武帝最后没办法,喊了一声“蔡尚书”,蔡撙这才站起来答话,还很严肃地对皇帝说:“我是有职务的人,陛下不应该用名字来称呼我。”弄得梁武帝很不好意思。赵匡胤给李煜“诏书不名”这个待遇,等于是先扇了他一巴掌,要他规矩点,别忘了宋朝的领导地位,然后又给了颗糖安慰一下,表示我还是很给你面子的,你就乖乖地做我的大臣,做你的小主子吧。
  李煜是个聪明人,对这个“诏书不名”的含义,他自然是清楚得很。但是,凭南唐日益衰弱的国力,他又有什么本钱敢去跟赵匡胤争待遇呢?不但不敢去争,他还得积极配合赵匡胤给他的这个定位。史书记载,李煜从即位那年开始,每次会见北宋派来的代表,都会脱掉只有天子才能穿的黄袍,改穿紫袍 。此外,还有一件小事,可以让我们看出李煜是如何陪尽小心了。
  古代,在皇宫正中屋脊的两头装有一个叫做“鸱吻” 的东西,用陶瓷做成,形状有点象往上翘的鱼尾巴。“鸱”,有人说本来是“蚩”,据说是海中的一种生物,能够喷浪降雨。因为汉代的宫殿经常遭受火灾,有人就向汉武帝吹风说,在宫殿屋脊的两头装上鸱吻,就可以防火免灾,保证社稷的安宁。汉武帝信以为真,就让人这么做了。虽然效果如何很难说,但汉武帝在历史上名气太大,后世的皇帝们大约都有点偶像崇拜心理,看样学样,把他这一套迷信的把戏也继承了下来,到后来,竟然成了帝王威严派头的一个象征。南唐的宫殿上,当然安装有这样的“鸱吻”。李煜由于刚登基就一不小心弄出了个“怪鸟风波”,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看到这个东西,也觉得碍眼了,生怕宋朝的使者把这个事情回去一说,又刺激了赵匡胤的神经,认为他仍然想跟大宋天子平起平坐,那麻烦可就大了。因此,每当宋朝的代表一来,他就叫人将“鸱吻”拆下来,等宋朝的代表走了,再把它装上去。
  但是,李煜的服软认输,并没有让野心勃勃的赵匡胤打消吃掉南唐的意图。赵匡胤曾公开对他手下的将领说:“你们每打下一个城寨,除了兵器、粮草这些军用物资,钱物都可以分给士兵,我所要的,只是土地。”显然,赵匡胤要的,是一个大大的天下,要的是在这大大的天下发号施令、莫敢不从的威风,是流芳百世的丰功伟业。他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是唯一的太阳。天无二日,他怎么能容许李煜和他的南唐永远存在下去呢?他所等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因此,就在李煜不断地送钱送物、委曲求全的时候,赵匡胤先后出兵灭掉了荆南、后蜀两个国家,并在汴京开凿了很大的一个人工湖,开始演习水上作战,为日后攻打南唐作准备。
  那么,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匡胤,李煜难道对他的意图就一无所知?难道不知道悬在头上的这把亮晃晃的铡刀总有一天会落下来?难道真的就连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动过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弱国君主 三(1)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李煜这人虽然从小就沉浸在文艺的世界里,但对现实的危险还是有些嗅觉的,因此他能及时地逃避哥哥弘冀对他的猜忌,远离南唐*的第一线。上台以后,他也曾做了一些战备工作,比如,他即位的当年就设置了一支叫龙翔军的部队,专门练习水战。然而,李煜毕竟只擅长在文学艺术世界里随心所欲地跑跑野马,加上南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