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问问李子勋 >

第14部分

问问李子勋-第14部分

小说: 问问李子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我为什么会这样?(2)
生活的简单重复会构成一种信息堆积,使我们寝食难安,情绪抑郁也由此而生。刺激与变化会激发生命的潜能。有个远洋捕鱼故事,说满舱沙丁鱼在回归的路途中纷纷死去。渔民们放进几条鲶鱼,鲶鱼好动,又吃沙丁鱼,舱里的鱼会惊恐和不断逃避,结果在漫长的归途中保持着鲜活。平静生活中感觉不到快乐是由我们内在的动力系统决定的,生命是一种能量,每个生命可能处在不同的能量态势中,能量低的人不喜欢变化,能量高的人不喜欢刻板,对不同的人来说,两种生活都可能是致命的。
  不过,我还想到你正处在30岁,这个年龄对每个女人都会发生一种蜕变。你与先生的情爱因为孩子变得现实,孩子4岁意味着5年来你与先生的关系已经从一种恋人变为亲人。那么最好问问自己对性与爱的幻想是否实现了?被生活改变的婚姻是否还能激发你的欲望、创造力与激情。你的压抑与对家人的攻击性也许表达了一种潜在语言——亲密需求,你的先生应该更多地把情爱投注给你而不是孩子。对一个有了孩子的女性来说,你具有一个更成熟的身体。因为孩子大一些,你可以从母亲的角色回到女人的角色,你也具有更成熟的*,但这些还依靠男人对你的渴求来印证。让先生爱你胜过爱孩子100倍,或者让人来追是你快速摆脱情绪困境的捷径。
  生活的简单重复会构成一种信息堆积,使我们寝食难安,情绪抑郁也由此而生。刺激与变化会激发生命的潜能。
  我到底在怕什么?
  我总是无端害怕这害怕那。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我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希望能够使自己走出这种折磨。但是这种痛苦始终纠缠着我,有时候我自己也知道不应该这样,可往往控制不了自己。我一犯了什么错甚至被领导看见我在打电话就会害怕领导对我有意见;我害怕别人在后面议论我;每当开心的时候我会忽然害怕乐极生悲,怕会有不好的事发生;谈恋爱我害怕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害怕父母不同意怎么办……工作上我更害怕失败,结果往往就是失败了;我不敢对什么事太过用心,因为当我很用心很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结果到最后总是很糟糕;反而我发现当我不是很用心的时候,结果却让我意外。朋友都说我想法太古怪,老是胡思乱想,可我无法摆脱这种想法,我变得不敢积极,不敢太过高兴,不敢向别人表达我的想法,甚至连跟领导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有时候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往往由于害怕出丑,害怕做得不好挨批就不了了之,然后自己一个人在那儿难过。简直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几乎每天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太懦弱了,太没用了,我不知道我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
  你的害怕像是一种互相缠绕的心理体验,因为担心害怕会来而害怕,正如我们为失眠而焦虑,焦虑又让我们更加难以入睡一样。人类经常会处在这种混乱的心理感受里,自我预感,自我求证,再自我建构,由此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灵现实。产生贫困的预感,就会金钱饥渴,就会竭尽全力去捞钱,用富足来减弱对贫困的害怕。同样,权力饥渴、性饥渴、安全饥渴、亲密饥渴、赌瘾、药瘾的人,明知并不需要那么多,却不能克制,且永远不能满足。你的害怕也是一种害怕饥渴,明知自己不喜欢害怕,却总是全神贯注地在内心去体验,去寻找。 。。

第五章 我为什么会这样?(3)
一个害怕蜘蛛的人,眼睛会比不害怕蜘蛛的人更多地关注房子的顶角,桌椅的背面底面,墙缝,地角,凡是蜘蛛喜欢待的地方,怕蜘蛛的人都喜欢去找,在找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先兆般的恐惧不安。相对来说,怕蜘蛛的人发现蜘蛛的几率比一般人大很多。害怕害怕的人,害怕当然也会比一般人多很多,这是精神贯注的结果,是自自然然的事情。
  人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存在一种先占般的预感,这种预感有很强的建构能力。一个有强迫性行为或观念的人,会突发一种预兆,然后他停下来,等待一个糟糕的观念产生,又被迫似的重复一种行为直到预兆变弱,观念淡化。这跟一个人饿了,停下来找吃的,然后把可吃的吃了,直到这种饿感变弱有什么两样呢?不同的是前者是不情愿的、被迫的,后者是自愿的、*的。
  解决你的害怕很简单,就是把害怕解读为喜欢,喜欢你的害怕,你就会发现你总是花时间去找到这种感觉,在人际关系中去制造它,然后你可以沾沾自喜。客观来说,人是需要害怕的,生命也需要害怕来滋养。害怕让人需要安全,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存在,并在生活中保持谦卑、节制、隐忍和大度,去问问你身边的人,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人是需要害怕的,生命也需要害怕来滋养。害怕让人需要安全,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存在,并在生活中保持谦卑、节制、隐忍和大度。
  为什么我那么烦她?
  我是个比较随和的人,跟所有同事关系也不错,但唯独对一位同事无端厌烦,讨厌她的个性与习惯。其实她人也不坏,也没惹我,可我就是看着她烦,有时故意为难她,我是不是错了?
  为自己找到一个假想的敌人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人活得哪怕非常的中立和客观,仍摆脱不了内心善恶的影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内部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心理学称这样的情绪转移为负性移情。人们也会把热情、爱、欣赏投射给另一些事物和人,和他们分享快乐,这是一种正性移情。如果只能通过对你同事无端厌烦来平衡你的情绪,私下里你应该对她心存感激。真正的厌烦是冷漠麻木,没感觉和不知道。人对某件事某个人的恼怒有时混杂着许多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某事某人激发自己潜藏已久的焦虑,因为无意识害怕这种内心焦虑再现,迁怒于他人他事。
  在我看来,那位同事的某些个性或习惯,正好对应了你内心一直刻意要压抑的东西,你厌烦的恰好可能是部分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些个性的阴影,自己难以察觉,你对一个人好对某个人歹,其实都是内心自我的具体化,类似一种心理愿望表达。比如,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东西,心理愿望正是渴望自己也那么美。我们不喜欢丑陋的人和事,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丑陋。与人交往很像是照镜子,你总能发现镜中人美中不足的地方,喜欢也好,遗憾也罢,那就是你对自我的态度。
  用分析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对关系的依赖,通过攻击谁来让自己感知到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比如,有人很风情,而你内心似乎也很风情,但你不愿意这样,或不愿意让人觉得你这样,你就起劲攻击那个人很*,这样就证明自己不是那类人。这很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哟!读你的东西,我还感觉有另外一层的心理含意,你敢于无端对她不敬有可能是你潜意识觉得她比较安全,她可能不具备有伤害你的能力。正如大国可以随意评论和欺压小国一样。所以,我敢说你不敢用同样的态度去对付那些尖酸刻薄的厉害角色,假如你不想讨好她也会退避三舍。
  为自己找到一个假想的敌人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EXC')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