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93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93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边听边想:道理归道理,那郭皇后是先皇帝御配,莫说和她亲昵,待在一起连话都没的说。刘采苹和杨莺莺就大不相同了,和她们在一起,如饮琼浆,通身舒畅。既然李沆这么说,那有何难?过几天让太常寺举行个仪式,加封刘采苹为德妃,杨莺莺为才人,看你李沆还有什么话说?
  “李参政认为朕现在最该做的事是什么?”赵恒换了个话题又问道。
  “禀陛下!”李沆朗然答道。“臣以为理天下不过政、人二字。古人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民以仁,为政以德,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自不必言。有了仁德之政,更重要的是用人,因为再好的政治没有百官去推而广之,还是一句空话。就此而言,起用仁人,杜绝邪佞,抑制后宫,乃是陛下现在最该做的事。”
  “你别光给朕讲大道理嘛,这些道理莫说朕早就懂得,连奸臣邪佞也都懂得。”
  李沆接口道:“具体来说,臣以为陛下应该尊重老臣,使用老臣,慎用后进之士。道理很简单:老臣都是些屡经考验,证明其是既有忠心又有能力的人,而后进之徒躁于功利,往往觊觎权势,惟恐升迁不速,故而易生邪念,想方设法讨好上司,甚至直接讨好陛下。一旦得势便耀武扬威,以为高出流辈,于是更生事端,若再有老臣对他们稍有不顺,打压构陷,无所不用,朝廷就大乱了。”
  赵恒咂了咂这话的味道,又问:“老臣不也都是从后进之辈提拔起来的吗?照你的说法,后进之辈都不能用,哪还有老臣?”
  “臣口拙,没奏清楚。臣的意思是不要骤用后进,而是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样积日累劳,才能涵养大气,有威有望,知仁知义。那些躁进之徒明白不可能凭巧诈骤升高位,自然会有所收敛。陛下,驭臣之道,指望人性本善是绝对靠不住的!”李沆答道。
  “李参政不是上顶天下立地吗?你给朕举个具体的例子。”
  李沆并不迟疑,答道:“比如夔路转运使丁谓,便属此辈。此人淳化三年才中进士,至今不过六七年,却已当转运使两年多了,这种提拔速度古今罕见。即便如此,他还嫌升迁不速。臣听说他自诩有经纬之才,声言当转运使是委屈了他。此人又善于交结权臣,连吕丞相都心活了。臣以为这样的人便是陛下最该警惕、最该慎用的后进之士。”
  丁谓这个名字赵恒经常听说,而且是众人称赞的新秀,李沆拿他为例,想必有些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在夔州再干几年,以观其才能贤否。
  

第三十八回 张永德痴祭双娇(1)
吕端命大,居然活了过来,不过已经瘫在床上,说话也费劲了。赵恒征求了曹彬的意见,任命李沆和吕蒙正担任了宰相。两位宰相刚一上任,便忙得一塌糊涂,因为吕端临病倒前,把天下诸路进行了重新划分,号称天下十五路。京东路治于宋州,京西路仍治洛阳,河北路仍治大名府,河东路治于太原府。陕西治于长安,是十五路中最大的一路。南方是杭州的两浙路、扬州的淮南路、金陵的江东路、南昌的江西路、江陵的湖北路、潭州的湖南路、福州的福建路、广州的广南东路、桂州的广南西路以及成都的成都府路。成都府路里又管辖了个夔路,治于奉节,就是丁谓担任转运使的那个小路。这些路一经确定,就要委派转运使和转运副使。转运使承担着朝廷几乎全部的经济来源,又承担着对州县官吏考察举荐之责,权力甚大,务必精心挑选。还有吕端提出的一项新举措:为了实现太祖皇帝重视人权民命的仁政根本,为了实现太宗皇帝“不要再杀人”的临终遗言,为了尽量避免地方的冤假错案,朝廷决定在各路再设置一个提点刑狱官,复核各州郡的刑狱判决,遇有疑难,直接申报朝廷,由刑部、大理寺和审刑院等部门全力核查。吕端的意见是用文臣担任此官,曹彬的意见是用武臣担任此官,赵恒觉得都有道理,于是颁旨:
  京城禁军副帅张永德听说曹彬病重,来到曹府看望。
  仅几天工夫,曹彬已经病得脱了形,见张永德来,挣扎着想爬起来,张永德连忙将他扶住:
  “曹枢密,你可不能生病啊!皇上年纪轻,多少事都等着你操劳哪!”张永德出于惺惺相惜之心,感慨地说。“唉,像张某这等无用之人,活得反倒康健,真恨不得把你的病抓在张某身上!”
  曹彬微笑了一声,望着张永德,说道:
  “从后周过来的老将,大概就剩我等三五个人了吧?”
  张永德点点头。
  “曹某病糊涂了,不知张将军今年高寿几何?”
  张永德用手比画了两下,答道:“七十有一了!”
  曹彬无力地抬起胳膊把手张开,张永德意识到他是想拉一拉自己的手,连忙伸手去握。曹彬露出满足之色,缓缓说道:
  “曹某自知大限已到,还有个心愿,望张将军能应承下来。”
  “曹枢密切不要说丧气话,谁还没有个灾灾病病的?你只管安心养病,离大限还早着呢!”张永德安慰道。“不知曹枢密有什么心愿?只要张某力所能及。”他猜想曹彬可能要对他嘱托后事。
  “曹某一撒手,懂得顾瞻全局的老将就只有你和柴禹锡了。柴大人执意要到河北去效力,谁也拦不住,只好由他到贝州去了。曹某想力荐张将军把枢密院管起来!”
  张永德听罢,连忙摇头说道:“曹枢密的情意张某领受了,可张某决然不是这块材料!枢密想想,从打一开国,张某就在邓州赋闲,十七八年啊!后来到了沧州、雄州,又到了太原,不论有没有敌情,都感到挺自在,不受拘束。新皇帝登了基,给张某套上个京城禁帅,反倒觉得十分憋闷。张某是个闲散惯了的人,哪里还能聚起精神考虑全国的军机大事?”长吁一口气,又道:“柴禹锡是个聪明人,躲出京城去了!曹枢密呀,如今都是新人后进的天下了,咱们就别再掺和了!”
  曹彬轻轻摇了摇头,诚恳地说:“还记得曹操那句话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我都是眼看着大宋朝从开国到昌盛的,能不关切吗?曹某相信,张将军虽在野多年,也一定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不过是暗中留意罢了。”
  “曹枢密不必再说了,张某决心已定,此番前来,正想向你请缨。张某也想学柴禹锡,到河北去,万一赶上打契丹,把这把老骨头扔在前线,心里也是满足的!”张永德索性把话说到了绝处。
  曹彬深陷的眼眶里汪出了泪水。
  “曹枢密生张某的气了?”张永德攥紧曹彬的手问道。
  曹彬感喟道:“曹某一向认为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可是和张将军比起来,真惭愧呀!”
  “不不!张某不是淡泊,是无能罢了!”
  “张将军与曹某肝胆相照,托出肺腑之言,曹某不胜感激。虽然张将军不能了却曹某的心愿,曹某却一定争取了却张将军的心愿!”
  张永德把曹彬的手攥得更紧了。
  侍卒悄然进屋,低声禀道:“曹大人,陛下看你来了!”
  曹彬连忙挣扎起身:“快请!”
  说话间赵恒走进了曹彬的卧房,见张永德也在,问候一句:
  “两位老帅用不着愁苦,大宋朝还没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哪!”
  “陛下!”曹彬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示意屋里的人都退下。
  赵恒坐在曹彬榻前说了几句,见曹彬身体极其虚弱,音容惨淡下来:
  “曹枢密,你千万可不能走!吕丞相已经不行了,你若再弃朕于不顾,朕还能靠谁支撑天下?”
  “陛下不必悲戚,阎王面前,谁能抗得过去?臣能在晚年侍奉陛下一年有余,已是万幸中之万幸,死而无憾了!枢密院还有王旦,此人做事干练,又十分谨慎,有他在,臣就放心了。”曹彬平静地答道。
  赵恒摇摇头道:“王旦再干练,毕竟年纪尚轻嘛!李沆丞相曾对朕说过,一定要重用老臣,不能让后进之辈升迁太速。”说到这里,他直着眼睛盯住张永德,说道:“张将军,你把曹枢密的担子挑起来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八回 张永德痴祭双娇(2)
张永德接口奏道:“陛下来之前,臣正和曹枢密说到此事。臣老迈无能,脑子又笨,哪能担此重任?臣已经征得曹枢密允许,让臣到河北去尽余年薄力,正好陛下来了,就请陛下恩准吧!”
  “那不行那不行!”赵恒极力否定。“就算你不进枢密院,也得为朕守护好京城!”
  “陛下,臣自打开国以来四十年,没有为国家立过尺寸之功,陛下再不让臣上前线,死了以后,有什么脸面对大宋两朝皇帝?”张永德执意地请求道。
  赵恒没了主意,瞅了瞅曹彬,曹彬朝赵恒眨了一下眼,意思是让赵恒了却张永德的心愿。赵恒沉思片刻,问曹彬道:
  “现在谁担任河北的帅臣?”
  “裴济将军刚刚调任西北灵州,帅臣还没来得及委派。”
  “那好,张将军就去大名府,勉为朕守好河北大门!”
  张永德没想到如此之快赵恒就同意了,显出孩子般的兴奋:
  “那,臣就把禁帅交割给副将居家候旨了?”
  “皇上御批了,张将军还候什么旨!”曹彬露出安详的笑容说道。离开曹府时日已西斜,张永德没有回家,先到城西宝相寺下马,一言不发地朝曾经和了一大师谈玄论道的那间净室走去。了一大师坐化之后,换了一位少林寺来的净能大师为该寺住持。净能见张永德来,捻着念珠迎上前,说道:
  “张将军有因缘。”
  张永德朝他摆摆手:“张某只想独自在这里坐一坐!”
  净能会意,任凭他一人进了禅房。
  张永德趺坐在曾经坐过的蒲团上,双手合十,闭上两眼,默默念道:
  “大师仙魂如在,听张某与你道别。红尘扰扰,人世沧桑,张某虽聆大师教诲,至今仍旧俗念未除,故特来向大师忏悔,还望大师于须弥山上超拔弟子。阿弥陀佛!”
  张永德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又为什么要说这么几句话?只有他自己知道。早在曹澄之女曹彩霞自尽之后,他就是在这间禅房里得到了一大师教诲的。若干年后,又是在这座寺庙里,偶然遇见了相貌酷似曹彩霞的姚桦哥,这是他生命中从未得到又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他之所以说自己“俗念未除”,就是在向了一大师表明:自己和这两个女人虽已天壤迥隔,仍旧尘缘未断。如今即将到大名府赴任,估计此去没有再回京城之理,所以来向了一大师做最后的告别。
  出了宝相寺,他才回到了自己府里。为他守护宅院的秦妈妈早已去世,小秀也已成了“秀妈妈”了,依旧孑然一身,虔诚地守在这座空空荡荡的宅子里,不过把她侄女也接了来,两个女人过着不愁衣食的寂寞时光。
  “老爷回来了?我给你打水去。”小秀很快把铜盆端进厅里。张永德刚擦罢脸,小秀又道:“老爷,饭菜这就好了。”
  “你等等!”张永德叫住小秀。“我要跟你说几句话。”
  “请老爷吩咐。”
  张永德舒了口气,也不看小秀,只管说道:
  “皇上派我到河北去守边。我岁数大了,也没有必要再回来了。从今日起,我就把这座宅子送给你,一会儿把房契都交给你。难为你伺候了我大半辈子,这宅子就算是对你的一点报答吧!你也老了,给你侄女招门女婿,就在这里养老吧!”
  小秀惊得跪倒在地:“老爷糊涂了吗?奴婢哪敢受这么大的家业?老爷!”
  “我怎么会糊涂?”张永德嗔怪地说。停了一会儿,又道:“你起来吧。人生富贵如浮云,情缘也说不准在哪儿折断。你最后再为我操持一件事:在曹彩霞房里摆个香炉,我再给她烧炷香!”
  “是是!”小秀低着头出去了。
  夏日的天气黑得很晚,张永德走出厅时,正看见西北一片绚丽的彩霞放射着一天中最后的光辉。“彩霞!”他心中默默念道。“多美的彩霞呀!斑斓如锦。曹澄那个狗东西,怎么给你取了个这么好听的名字!”他怔怔地站了半天,直到彩霞变成铁灰色的暗云,他才走进曹彩霞房中。
  小秀把香炉放在曹彩霞用过的妆台上。妆台上那面镜子依旧被曹彩霞的画像遮着。这张像已经快四十年了,画绢虽已暗淡,但曹彩霞的笑容依旧像刚才见到的彩霞那样灿烂,而且总在看着自己笑。
  “彩霞,你让永德想得好苦好苦啊!”张永德目不转睛地盯着画像,喃喃说道。“你让永德思念了四十年,永德也供奉了你四十年。四十年啊,永德老了,可你为什么总这么年轻,总这么俊俏?这么多年,永德一直想把你搂在怀里,可又怕亵渎了你,怕你不高兴,所以一直供奉着你!如今永德要走了,这间房子送给你的婢女小秀了,永德无法再供奉你了!从今以后,永德只能天天把你搂在怀抱里,你答应吗?”
  曹彩霞还在笑,好像在说:“为什么不答应?”
  三炷香已经燃尽,张永德把小秀提来的一小坛酒启了封,先在妆台前为曹彩霞浇奠,随后在屋里到处浇洒。当他走到曹彩霞用过的帐幔前时,突然发现帐子破了几个洞,顿时大怒,冲到门外叫道:
  “小秀!小秀!”
  “哎哎!来了!”小秀听到叫声,慌不迭地跑了过来。“老爷有什么吩咐?”
  “你进来!”张永德一把将小秀拽进屋,小秀踉跄了一下,怯懦地问:“老爷,怎怎么回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八回 张永德痴祭双娇(3)
“你看看你看看!帐子破成这样,你为什么不及时报我?”
  小秀害怕极了,垂着头低声说道:
  “奴婢每天只顾洒扫桌椅地面,没留神看。”
  “明天一早买顶新的回来!”张永德气咻咻地吩咐小秀,话音刚落又觉得不妥,改口道:“不,你一针一针把破处缝补起来!记住,一点儿也不许马虎!”
  “是是,老爷放心吧,这都是奴婢粗心大意了!”小秀说着出屋,到自己房里取来针线,对着灯烛,想把线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