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92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92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使曹枢密蒙受了这么多年的冤屈,柴某还敢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没有罪吗?就算柴某没有触犯国法,但心里的负罪感,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了。如今曹枢密重掌枢府,柴某如果再恬不知耻,还能算个君子吗?曹枢密若是不答应柴某的恳求,柴某就一直跪在你面前!”
  此事实在让曹彬为难,从柴禹锡的话里能听出,他的确有着深深的负疚和自责,但自己受贬又不是柴禹锡行的间言,与他无关啊!自己出京,枢密院总得有人来管,赵光义选上柴禹锡,这责任能由他来负吗?
  “柴大人,你只想到了你自己,就没有为曹某考虑考虑?倘若曹某一来就把柴大人放到河北去,朝廷百官会怎么看待曹某?”
  “柴某何曾没想到这一点?曹枢密放心,柴某会堂堂正正地给皇上递上一个奏折,还会光明正大地当着朝廷百官的面陈请罪责:柴某代行枢密期间,李顺乱蜀,李继迁搅乱西北,这不都是柴某该当的罪责吗?不过是先皇帝晚年神志不清,才没有及时降罪罢了。朝廷百官多以柴某是先皇帝的心腹大臣,没人敢于弹劾,可柴某心里自有一杆秤,和曹枢密兵败幽州的过失相比,柴某所犯更甚十倍!曹枢密如果帮我了此心愿,便是成全了柴某君子之德;倘若不愿帮我,柴某反倒以为是曹枢密要看我的笑话了!”
  曹彬听得动情,根据他对柴禹锡的了解,他这番话肯定是真心说出来的,不由感叹道:
  “柴大人,好兄弟!你我之间,再不必说给谁赔罪之类的话。曹某和柴大人同僚多年,还不知道柴大人是仁人君子吗?柴大人既然把话说到了绝处,曹某只能从命。过几天便向皇上奏请,你就到大名府总帅一路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5)
“使不得!”柴禹锡当即表示不能接受。“从枢密院出为一路总帅,明降暗升,柴某能心安理得吗?柴某听说贝州现在正缺知州,意欲前往,望曹枢密不必再拦!”
  曹彬有些凄然,停了一会儿,说道:
  “柴大人也是六十岁的人了,真的要去冲冒锋镝吗?”
  “这更让柴某羞愧得无地自容。自从太祖年间打完荆南回到京城,多少次大仗,柴某都没有参加,算什么开国老臣!这一去如果能赶上契丹动武,柴某定当马革裹尸,壮烈一回!”
  不久,柴禹锡真的到河北贝州做了知州。宰相吕端向赵恒举荐王旦做曹彬的副手,曹彬没有异议,咸平元年,王旦由翰林学士升任枢密副使。转眼夏去秋来,天下无事。这一天赵恒又来到刘采苹宫中。自从去年那次射猎把杨莺莺带回宫中,一连闹了好几起小风波:先是参知政事李沆上书,批评赵恒做事过于草率,仅凭刘美人几句话,就把一个民女接进后宫,有违礼制,请皇上把杨莺莺撵出后宫,并约束后宫,严守规制。赵恒既没同意也没反对,对此事装聋作哑。不料李沆上书不已,还强调此事太后和皇后都不知晓,杨莺莺又无任何名分,不该居于后宫之内。随后是郭皇后和刘采苹怄了一通气,指责刘采苹不该如此轻率,把事情弄得不尴不尬。刘采苹虽然没太顶撞,心里老大不舒服。正巧有一次伺候郭皇后的太监周怀政来找蓝继宗,刘采苹让他给郭皇后带话,劝郭皇后放宽胸怀,多替皇上想想,多让皇上高兴。不想周怀政仗着郭皇后的势讥讽刘采苹说:“刘美人也该为皇后想想,让皇后高兴。”言外之意你刘采苹来路就不正,如今又拐进个来路更不正的人,皇后已经生气了。这口气刘采苹一直憋在心里,今天再也忍不住,她打算劝赵恒反击郭皇后了。
  刘采苹为什么要把杨莺莺弄进宫里呢?她当然有自己的打算,首先是想壮大自己的势力,因为后宫里郭皇后权势太大,当年她继潘蕾儿当了太子妃以后,也曾把自己拒于韩王府大门之外,一直到赵恒当了皇帝,执意要把自己接进宫,郭皇后才不得不从,这口气刘采苹也一直憋着呢。她在后宫孤立很久了,连一个帮着说话的人都没有,万一赵恒遇到点事迷了性子,自己岂不要遭受横祸?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就多一个替自己说话的人嘛。其次是因为自己没有生育,如果能让杨莺莺怀上龙种,也算是对赵恒的一个弥补,而杨莺莺又能被自己控制在手里,她一个小孩子家,还能跳出自己的手掌心吗?这样一来,自己在后宫的地位才能逐渐巩固,所以她才想方设法让杨莺莺进了宫。
  赵恒进了玉华宫,一屁股坐在刘采苹对面,问道:
  “听蓝继宗说你这几天心情不爽,想朕了吧?”
  “连皇后宫里的奴才都敢教训臣妾了,陛下还忍心拿臣妾寻开心!”刘采苹满腹委屈地说道。
  赵恒连忙劝慰:“皇后是先皇帝配的,立为皇后也是按礼法行事。朕真正喜欢的是你,你还怀疑朕的心意?”
  “臣妾一心爱护着陛下,谁也不曾招惹,为什么连李沆也上书辱骂臣妾?”
  “嗨,李沆是个腐儒,老夫子,他只知道礼呀法的,哪里知道朕对你的疼爱?”赵恒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
  “这不公平!”刘采苹愤愤不平地说。“臣妾以为宫里宫外,最和陛下一条心的就是臣妾和莺莺,可是郭皇后和李沆这些人居然合起伙儿来欺负我们,陛下,你也太软弱了!”
  “朕软弱?朕是皇帝,怎么会软弱?”
  刘采苹认为该对赵恒说的都点到了,不能说得太多,再多说就会犯一般女人最容易犯的毛病:絮叨。这毛病在绝大多数女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而对于男人来说,则是最最无法容忍的。一个女人如果因为絮叨惹得男人心烦,她的好日子就不会太多了!可悲的是,这种女人至死也弄不明白,一个原本喜爱她的男人,为什么会变得再看见她就像看见一条蛆一样厌恶。自己不是总认为十分聪明吗?聪明人绝不能重复愚蠢女人的错误!刘采苹适时地改个话题,说道:
  “陛下,臣妾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莺莺有两个多月不见红,或许怀上龙种了!”
  “真的?”赵恒听罢,高兴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搓着两手,不住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趁着赵恒高兴,刘采苹接着说道:“臣妾可是为陛下立了大功的,陛下还忍心让别人欺负臣妾吗?”
  “嗨,爱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朕心里有数就是了。爱妃说得不错,你的确是为朕立了大功,朕要进你为昭仪!”
  刘采苹听罢一阵高兴,却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又道:
  “莺莺都有了身孕,陛下总该让她有个名分吧?”
  赵恒沉浸在喜悦之中,听了刘采苹的话,略想了想,说道:
  “容朕和吕丞相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给她封个才人。”
  正说着,阎承翰匆匆跑进来奏道:“陛下,吕丞相突然病倒了!”
  “什么?”赵恒大吃一惊。“什么病?”
  “大概是中风!”
  赵恒愣了片刻,又问:“丞相现在在哪里?”
  “在丞相府里得的病,现在已经送回他府第去了。”
  “不行,朕得去看看他,朕得去看看他!”赵恒在宫里来回走了几步,像丢了魂儿一样,突然瞪着阎承翰:“快去备马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6)
“遵旨!”阎承翰前脚跑出宫,赵恒后脚也跟出去了。
  望着赵恒的背影,刘采苹吩咐蓝继宗道:“你去叫杨莺莺到本宫这里来一趟。”她首先要把杨莺莺进位才人的喜讯告诉她,还得让她明白自己抬举栽培她到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
  赵恒赶到吕端府第时,吕端刚刚苏醒过来,脸色苍白。见赵恒站在榻前,嘴巴张了几下,但没有发出声音。赵恒明白他是在向自己问安,顺势坐在他的榻前。
  “丞相!”
  吕端又张了张嘴巴,这一次出声了:
  “陛下,老臣大概不行了。”
  赵恒忍不住抹起泪来。自从吕端力荐他当了开封府尹之后这四五年,他几乎一直拿吕端当父亲,吕端经常哄得他十分高兴,偶尔发起怒来,他也会像儿子一样向吕端认错求情。做了皇帝以后,虽然有了君臣之分,但赵恒依旧敬他敬得五体投地。吕端也很知分寸,大事小事,一定要禀奏赵恒之后才去施行。近一年多吕端过于操劳,经常没日没夜泡在中书省里,事无巨细,件件落实。他经常对赵恒说:他年轻时因为小事糊涂,没少受责降贬斥,好在先皇帝认为他大事不糊涂,做了参政,又做了宰相,所以要改掉从前的毛病。
  “丞相,是朕把你累垮了!”
  “说这话没用,陛下,快安排李沆、吕蒙正。”吕端的声音很细弱。他之所以急于把这两个人托给赵恒,是怕赵恒把寇准召回来。不料赵恒是个死心眼儿的人,愣冲冲地对吕端说道:
  “老丞相放心,朕还会把寇准召回来的。”
  吕端皱起眉头:“寇准回来朝廷就乱了,陛下不能把安排宰臣当儿戏!”说罢,又闭上了眼睛。
  “哦,朕记下了!”赵恒这一次长了记性,决定按照吕端的嘱咐去做。看到吕端痛苦的样子,他不忍再待在这里,嘱咐一边伺候的两个御医说:“一定要把丞相的病治好,朕会给你们加官三等。如果丞相有个三好两歹,你们自己掂量吧!”说罢,抹干眼角的泪花,出了屋门。
  一路上他一直在琢磨吕端的安排:吕蒙正一直以忠厚大度闻于当朝,因为说话太直冲撞了父皇,贬到洛阳去了。如今把他重新召回来担任宰相,他肯定不会和自己作对;那个李沆虽然也是个老臣,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嘛,可是从雍熙初年就一直是知制诰、翰林学士,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迂劲儿像李昉,固执劲儿又像寇准,吕端为什么要推举他为相呢?他想先跟刘采苹商量商量,可刘采苹明摆着恨他,没什么可商量的,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怎么办?他决定召李沆来和他交谈交谈,看他有什么治国大略。主意拿定,刚到偏殿坐下,便吩咐阎承翰宣李沆进宫。
  阎承翰答应一声出去了,殿里只剩下赵恒一个人,他等得不耐烦,猛然想起刘采苹告诉他莺莺怀孕的事,于是急匆匆回到后宫,直奔杨莺莺宫里而来。
  杨莺莺从刘采苹那里回来不久,听刘采苹说皇上要封她为才人,正高兴呢,一听皇上来了,连忙出宫迎接。看着杨莺莺婀娜如燕的身姿,赵恒越来越喜爱她了。杨莺莺陪着赵恒来到榻前,刚刚坐稳,赵恒便伸手去摸莺莺的小腹,又低着头直往莺莺小腹下边扎,把莺莺吓得尖叫了一声:
  “陛下,这是干什么呀?”
  “听听龙子闹腾了没有?”
  一句话把莺莺逗得格格笑了起来,她把赵恒的头一推,说道:
  “陛下真有趣,就算真的有龙子,也才一两个月,哪里就能听得见他哭闹!”
  “也是呢!朕糊涂了。”赵恒坐直,盯了莺莺半天,问道:“你怕朕吗?”
  杨莺莺忽闪着眼睛瞅着赵恒,答道:
  “初进宫的时候特别怕,现在不怕了!”
  “哦?这是为什么?难道朕几个月就变了?”赵恒像在逗小妹妹。
  “不是陛下变了,是臣妾自己变了。在臣妾心目中啊,皇帝一定是个特别让人畏惧的人,动不动就要杀人,所以臣妾刚来时整天吓得哭。后来才感觉皇上对臣妾那么怜惜,说话也那么和气,像个大哥哥,所以现在不怕了。”
  “哈哈,你真可爱!”赵恒笑得前仰后合。
  “陛下,你对大臣们也是这样吗?”杨莺莺好奇地问。
  还没等赵恒回答,阎承翰跑了过来,见赵恒一只胳膊搂着杨莺莺,想退又来不及,只好低头禀道:
  “陛下,李沆大人等了很久了!”
  “哎哟,朕把这事给忘了!”赵恒拍了拍大腿,立即起身出宫。“走走,到偏殿去!”刚拐过弯儿,便见李沆正在殿门口踱来踱去,一副焦急之态。
  “陛下!”
  “进殿进殿!”赵恒朝李沆摆摆手,先自进殿。“李参政来了半天了吧?”
  “没,没有。”李沆违心答道。“不知陛下宣臣有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想和你聊一聊。”赵恒定下喘,接着说道:“朕有一件事不明白,你当参政也有好几个月了,为什么只在朝堂上说话,一封密奏也没有,连私下求见也不曾有过?”
  李沆从容答道:“臣没有密奏和私下求见陛下的习惯。”
  “为什么?”
  “人生在天地之间,所以做人就要顶天立地,每句话每件事都要见得天,见得地,见得人。臣读古书,见凡是动辄密奏或私下求见之臣,十个有十个心怀鬼胎,不敢见天,不敢见地!”李沆侃侃言道。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7)
虽然迂腐,也透出一副刚正无私之气,赵恒听了觉得佩服,对他的戒心也小多了。这个人不说是不说,说出话来就有一种不容置辩的气势。尽管如此,他还是对李沆揪住刘采苹、杨莺莺入宫的事不放耿耿于怀,反问了一句:
  “见得天地的话都是对的吗?”
  “那也不一定,比如臣做事,如果别人拿出更充分的道理证明是错的,臣可以当面向他赔罪。臣最怕的是黑枪黑箭,射杀了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那好,朕问你,你一直奏劾刘美人入宫有所不当,近来又说杨氏入宫由刘美人荐引也不合适,是出于见得天地之心吗?难道朕喜爱的女人都不能入宫?”赵恒直截了当地问李沆道。
  “陛下,臣在奏折中早已明言,臣并非反对某人入宫,而是强调入宫须有入宫之仪。像陛下这样一不告天二不告地三不告祖宗,没有任何名目和仪式,会被夷虏所笑,此为一。臣又听得内官们说,陛下亲近刘美人和杨氏甚于皇后数倍,使堂而皇之的皇后遭受冷落,岂不是本末倒置?百官有序,后宫有位,越序越位,便该纠正。自古以来教训无数,所以臣才不得不言!”
  赵恒边听边想:道理归道理,那郭皇后是先皇帝御配,莫说和她亲昵,待在一起连话都没的说。刘采苹和杨莺莺就大不相同了,和她们在一起,如饮琼浆,通身舒畅。既然李沆这么说,那有何难?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