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90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90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真是仁性天成!”李太后听出了德昌的心思。“陛下,现在是新朝了,臣妾衷心希望陛下日新其德!刚才陛下问臣妾还有什么当务之急,臣妾想来,宫中的女人们也有不少是久旷了的,如果陛下能放些宫人出去,也是仁德之举呀!”
  “太后说得对!”赵德昌立即赞同。“这件事用不着和宰相商量,朕可以做主。朕回去马上就让阎承翰点检簿籍,处分此事!”
  赵德昌想得还是简单了些,后宫的事,他有两件没考虑周全。他刚刚吩咐了阎承翰去点检造册,吕端前来拜见。赵德昌正在偏殿,听说吕端又到,连忙到门外迎接。吕端身体肥胖,殿门坎儿高,加上这些天累得够呛,迈门槛时,险些被绊倒,幸而赵德昌及时扶住。
  “丞相慢着走!”赵德昌把吕端搀进殿,说道:“明日朕命人将门槛砍掉!”
  “使不得!”吕端慌忙阻止,又请赵德昌端端正正坐在赵光义曾坐了二十来年的龙床上。“老臣听说陛下要遣散宫人,瞻望圣德,匆匆赶来为陛下贺喜!陛下一仁再仁,老臣高兴啊!”
  赵德昌淡淡笑道:“这也值得老丞相夸赞?”
  “岂止夸赞,陛下如此仁爱为本,老臣没有拥立错啊!”吕端眼眶湿了。
  “这不是朕的主意,是李太后告诉朕的。”
  “陛下能虚怀纳谏,又是一层仁义!”吕端坐定说道。“老臣听阎承翰说,凡久旷宫人一律遣散,只留几个年纪轻的在宫中伺候,一以俭朴为本,这实在是件顺天心合民意的大好事,只不知先皇帝那些有名号的才人们,陛下打算如何处分?”
  “朕也让阎承翰造册了,让她们移居别宫吧。”
  “陛下,老臣还有几件事要给陛下提个醒:开宝皇后如今还殡在普济寺。先皇帝不想让开宝皇后与太祖同葬,是不合于礼法的,百官都有议论,只是不敢明说罢了。如今改换了新朝,无论如何要把她祔葬,让她和太祖皇帝一道安息!”
  “这有何难?等到父皇移葬巩县时,一道把开宝皇后也安葬了吧。此事丞相要替朕操办。”赵德昌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时常受到宋氏的爱抚,不禁心酸起来。
  吕端接着说道:“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人,就是陛下的生身之母李贤妃!”
  赵德昌一听吕端提到母亲,更加悲伤,忍不住哭了起来。
  “陛下节哀!老臣以为陛下先下诏封李氏为太后,已是仁德齐天,生母后封,理当必然。老臣昨天还在想这件事,和太常礼院几个官员商量了一下,议定李贤妃谥为元德皇太后,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丞相所言极是!极是!”赵德昌止住涕泣,忍不住给吕端行了个拱手礼。
  “这些必办的事都落到实处,下头该说说陛下应该如何施政了!”吕端显然是有备而来。
  赵德昌信心十足地说道:“朕早已定下大计:凡是有功于国者,朕一概起用,请丞相放心!”
  “陛下所谓有功于国者指的是何人?”
  “比如老元帅曹彬、老将军张永德、老臣张齐贤、寇准。父皇生前对老臣过于苛刻了,把他们的心都弄冷了,朕要把他们重新暖热,要让所有的朝官和百姓看清楚:大宋朝到了真正以仁为本,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了!”赵德昌侃侃而谈。
  “陛下圣明!”吕端拱了拱手,徐徐说道:“只是陛下用人要当其位,比如曹枢密回朝,臣猜想一定是要恢复他枢密使的官位,那柴禹锡该怎样安置?张永德回来,陛下想让他做什么?”
  “朕当然想过。曹枢密恢复枢密使只是个荣誉罢了,他已经病成那个样子,还能真刀真枪地做事吗?柴禹锡一直是代行枢密使,曹彬回朝,他能有什么话说?至于张永德,四朝###,年纪也大了,朕打算进封他为卫国公,掌管京城禁卫,也好让他走得荣耀。”
  吕端对这样的安排并无异议,只是赵德昌急于把寇准召回朝,他必须加以阻拦:
  “陛下,寇准是个忠臣,也是个直臣,但老臣以为此时就召他回来有些不妥。此人性情暴戾,惟我独尊。陛下试想:曹彬、张永德、张齐贤这些老臣都回来,岂能看得过寇准那副颐指气使的样子?万一陛下对老臣的一片好心被他搅了,老臣们归咎的不是他,而是陛下呀!此事务望陛下三思而行!”
  

第三十六回 太祖招魂传仁义(7)
“朕要是非召他回朝呢?”赵德昌盯着吕端,突然问道。
  吕端有些意外,也有些生气,高声答道:
  “倘若陛下非要让他搅乱朝政,老臣只能退避三舍!”
  “朕要是非留住丞相呢?”
  “那就要听从老臣的劝谏!老臣知道陛下出于仁义,感激寇准拥立太子之功。可陛下反过来想一想,只要有拥立之功就可以不问贤愚,假以大位,那群臣岂不把陛下看成是拿相位当礼品送的庸君了吗?”吕端一脸肃穆地说。
  赵德昌深知吕端心里的小九九,笑了一声,说道:“朕跟你说着玩儿呢!”把话岔开后,又提起李昌龄和王继恩,问吕端道:“这两个人,丞相以为该怎么处置?”
  “这两个人都是元佐庶人的死党,绝不能留,否则遗患无穷!”吕端的话没有一点儿余地。
  赵德昌听罢一脸难色,问道:“那,那朕岂不又要开杀戒了?”
  “先皇帝嘱咐陛下不乱杀人,不是一个人不准杀,而是不要滥杀无辜的人!陛下细想,这两个人一居要职一居要地,随时都有拥着元佐庶人东山再起的危险,能留吗?”
  “可朕昨天刚在李太后面前做了保证!”
  “唉!真是个孩子!为什么不先和老臣通个气儿?”吕端焦躁地说。
  “丞相,朕打算把他们流配远地,再恢复元佐庶人的爵位,让他感受到朕的恩义,你看怎样?”
  吕端未置可否,又与赵德昌议起如何对付西夏李继迁的事。数日之后,朝廷发出一连串的诏书:宰相吕端加尚书左仆射,依旧为首相;皇弟元份进封雍王,元进封兖王,元偓进封彭城郡王,元俨进封曹国公;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加节度使、同平章事;追封赵廷美为秦王,赵德昭为魏王、太傅,赵德芳为岐王、太保。恢复庶人元佐为楚王;追册生母李氏为元德皇太后;追册莒国夫人潘蕾儿为庄怀皇后;册立郭守文之女为皇后;册立刘采苹为美人。又命曹彬入朝为枢密使,翰林学士李沆为参知政事;张永德为卫国公,担任京城禁卫部队的帅臣。诏定生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又诏自即日起更改御名,赵德昌改为赵恒。根据大臣集议,改明年年号为咸平元年。所谓“咸平”,就是诸事皆平的意思,后宫平和了,大臣平和了,百姓也平和了。最后两道诏书,一是贬参知政事李昌龄为忠武军行军司马、浔州安置,一是大内副总管王继恩为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安置”是个官方用语,说得不好听点儿,其实就是软禁。王继恩前脚走,朝廷后脚抄了他的家,真是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金银器皿、绫罗蜀锦等宝物堆积成山,一点儿也不比当年的侯莫陈利用少。吕端把查抄清单呈给赵恒看,问了一句:
  “陛下,就凭这一项,王继恩该不该死?”
  “该死!”赵恒愤然说道。“丞相,太祖和父皇肃贪肃了几十年,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你务与大臣们商议对策,狠煞贪浊之风!”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1)
一切过渡得平平稳稳,刘采苹终于从张耆家搬进了宫中。后宫很清爽,除了郭皇后之外,只有刘采苹一个美人,再就是按礼法选出的几个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在宋朝,这六个女官称为“六尚”,无非替皇后掌管一切宫中杂事。可别小看这些宫人,正儿八经都是正五品的官呢!
  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赵恒散朝之后,来到刘采苹居住的玉华宫,专一在玉华宫行走的太监蓝继宗连忙入宫禀报。蓝继宗三十大几的样子,原是南汉刘宫里的小太监,刘归朝时他才十一岁,赵匡胤念他年纪幼小,没有过恶,所以没有杀他,把他留在宫里做杂役。这个人特别乖巧,所以阎承翰一直挺喜欢他。刘采苹入宫,阎承翰明白赵恒的心思都在她身上,所以举荐蓝继宗来伺候这位刘美人。
  “陛下!”刘采苹换上了美人的服饰,更加光采照人。刚要跪接,赵恒一把将她扶起来,拉着她的手一直来到榻前坐下,也不说话,直勾勾地瞅着她。刘采苹被看得脸红心跳,赧颜笑道:“陛下干吗总这么看着臣妾,不认识了?”
  赵恒甜甜一笑,感慨地说:“朕每次听到你喊陛下,都像是做梦一样。你喊了那么多年韩王,朕早听惯了,如今乍喊陛下,反倒有些不习惯。唉,总算熬到了今天,真不容易呀!”
  刘采苹依偎在赵恒怀里,轻声说道:
  “臣妾倒没有过做梦的感觉,心里一直很踏实。”
  “是吗?”赵恒把手搭在刘采苹的玉腕上,轻轻拍了两下。“你是神仙?料定朕会有今天?”
  “那倒不是。皇家的事说变就变,谁会想到陛下一定能做皇帝?可臣妾是个性情执著的人,不论陛下是做皇帝还是做阶下囚,臣妾都决心至死跟着陛下!”
  “你这话朕爱听!”赵恒高兴地说道。“不过你也真是个死心眼儿,你就不怕朕不要你了?”
  “臣妾心里有杆秤,既能看出陛下不是那等喜新厌旧的人,又相信臣妾自己!”
  “你这么自信?”
  “世上的女人各不相同,有的人出身名门,自以为高贵,其实根本没人喜欢她。有的人虽然出身微贱,但能自强不息,那精神头儿就会和普通女人大不一样。女人除了相貌之外还有神气,可十个女人倒有九个不明白这一点,总是埋怨男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却很少想男人为什么那样做!臣妾猜想,陛下真心喜欢的,不是臣妾会击鼗鼓,也不是臣妾的美色,而是臣妾这点神气!”
  “这。”赵恒憨笑了一声。“朕可说不清楚!”刘采苹身上的香气已经把他熏晕了,他不再管什么神气不神气,把采苹紧紧抱在怀里狂吻起来。
  “陛下!陛下!”刘采苹好不容易喘了口气,低声说道:“又不是头一次,干吗这么急?等到天黑不行吗?”
  大概是刘采苹身上果然具有一股神气,她的每一句话,都让赵恒不敢抗拒。他松开手臂,怔怔地看了刘采苹几眼,说道:
  “听你的。”
  “陛下真傻!”刘采苹嗔笑了一声。“陛下是万乘之尊,怎么事事都要听臣妾的?”
  “是啊!朕是万乘之尊,凭什么要听你的呢?”赵恒跟着打趣了一句,又道:“说心里话,朕喜欢你已是九十九分,只有一点点的遗憾,如果你能给朕生个皇子,就百分之百了!”
  这句话说到了刘采苹的痛处,她不由回想起当初跟着“哥哥”龚美闯汴京,那时她才十四五岁,情窦未开,假如龚美不胡来,她连男人女人之间是怎么回事还不懂呢。那一路上,包括到了汴京之后,龚美都快把她折腾死了!有一回下头流血不止,把她吓坏了,龚美告诉她那是小产,死不了人。为这件事她和龚美大吵了一架,从此以后,龚美就不敢轻易动她了。她曾经很恨这个哥哥,但后来龚美把她送进了韩王府,改变了她的命运,对龚美的气就渐渐消了:前头的付出,就算是对他的报偿吧!最初和赵恒鱼水嬉戏,她还没想那么多,自从赵恒立为太子以后,自己一直没有身孕,她便开始着急,可这种事不是急能急出来的。她暗恨龚美把她折腾出毛病了,但至今没有甘心,于是说道:
  “在张耆家里,臣妾能和陛下见几次面?如今进了宫,陛下行幸多了,想必会怀上龙种的!”
  话虽这样说,刘采苹预感到:今后的日子里如果遭遇赵恒冷落,只能是因为这件事,万一真的不能再生育,也要想个对策才是。前几天她已把对策想好了,而且落到了实处,她相信这一着一定能笼住赵恒,使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看着赵恒若有所思的样子,刘采苹又开口问道:
  “陛下这些天是不是累坏了?如今正是金秋,陛下也该出宫去散散心才是!”
  “你说得对!朕想起做韩王的日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到你哥哥的银匠铺去,用不着告诉谁。如今当了皇帝,反倒不自在了!”赵德昌怅怅地说。
  刘采苹莞尔一笑,劝赵恒道:“也没有什么不自在,不过是给阎承翰交待几句就行了嘛!”
  “你可不知道,朕一动身,还不够大臣和太监们追着屁股奏事的呢,玩也玩不痛快!”赵恒嘟囔完,还是决定听刘采苹的,问她道:“你陪朕一块儿出去走走,如何?”
  刘采苹显出满脸兴奋,连忙说道:“好啊!臣妾也深感憋闷,早想出去走走了。不过陛下最好是悄悄出去,尤其不要让大臣们知道,要不然他们又会像指责卫灵公一样骂陛下好德不如好色了!”说着朝赵恒俏皮地挤了挤眼。她用的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小典故,是说当年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带着少夫人南子一同出游,让孔子跟在他们后头乘坐第二辆车,这孔子大不受用,认为自己是个大君子,地位还比不上一个小女人,于是惊呼:“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掉屁股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了。赵恒岂能不知道其中奥妙,会心一笑,问刘采苹: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2)
“朕总不能单车独马出去吧?”
  “这有何难!陛下不是有个最听话的张耆吗?让他扈驾,岂不大大地自在?”刘采苹当即给赵恒出主意。
  赵恒听罢频频点头:“好主意,好主意!你的鬼点子就是多!”说罢朝宫外喊道:“蓝继宗!蓝继宗!”
  “微臣在!”蓝继宗慌忙进宫,躬身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你火速出宫,宣张耆宫外候驾!”
  自从赵恒当了皇帝,张耆就不再是韩王府的指挥使,升任御前侍卫了,平时当值就在宫门左边。不大工夫,蓝继宗跑了回来,禀道:
  “陛下,张耆已在宫外等候了。”
  “你再去天驷监,把朕的宝马和刘美人的小轿备好!”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