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82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82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将军义字当先,让兄弟们更加敬佩。可是大将军想想:众将校衷心拥戴大将军,只要大将军一马当先,我等都会不顾性命冲杀上去。倘若有此一约,将军们谁也不肯先攻成都,岂不反倒贻误了战机?”
  “众兄弟信不过我?”王小波高声问了一句。他望望牟进,又望望其他人,突然从腰间拔出宝剑要割臂膊,牟进急忙伸手死死抓住剑柄,叫道:
  “大将军何苦如此?”
  “我要先以热血表###志!”王小波用力甩着牟进的手。众人一齐上前,夺下王小波的剑,齐刷刷跪在王小波面前,叩头言道:“我等谨遵大将军之命!”
  “众位请起!”王小波伸手挽起众将,诚恳地说。“牟军师恰恰说错了,只有先入成都者王之,众将军才能拼死攻城。本将军想的是怎么才能尽快把成都攻下来,至于谁当王,那是后话。你等纵然今天尊我为王,拿不下成都,拿不下全蜀,我王小波能真正称王吗?”
  “大将军如此训导,我等一定浴血奋战,誓夺全蜀!”李顺等慷慨答道。十月底,天气尚不寒冷,王小波十万大军从青神出发,兵分三路,一路由牟进率领,直扑眉州;另一路由李顺率领,绕过眉州,奔向邛州;中路由王小波亲自率领,与李顺在新津以南分道北上,攻打新津、双流二县。不消一个月,眉州被攻破,知州都民原、钤辖王大明双双死于兵火。邛州也很快被李顺攻破,大军随后北上大邑。中路王小波以闪电般的速度拿下了新津和双流,分杨广一万人马继续北上,攻打成都以北州县。王小波正打算扫平江原、温江二县围攻成都时,遇到了官军的截击。原来西川都巡检使张珏见义军势头越来越盛,请求带兵出成都剿杀。知州吴元载还没有卸任,早已派飞马驰报汴京,请求朝廷速派大军前来剿贼,可惜朝廷还没接到战报,王小波已经攻到了成都外围。吴元载和樊若水商议,明知张珏几千兵马难与贼众相敌,但张珏请战甚坚,也就同意他出城了。张珏是员老将,带兵出了成都,很快收复了双流县。此时王小波大军刚到江原,张珏追兵已经赶到,两军在筹江西岸金马镇遭遇,摆开阵势。
  

第三十三回 寇枢密屈遭贬谪(7)
“反贼强寇,还不快快下马受死!”张珏立马江边,高声对王小波喊道。
  “哈哈哈哈!张将军,看你这几匹瘦马几个病卒,也敢和本将军较量?本将军正想到成都杀你,你倒送上门来了!”王小波把长枪握在手里,两腿一夹,那马奋起四蹄直奔张珏而来,身后义军见主将出击,呜呀呀狂喊着全线扑了过来。张珏镇定自若,待王小波逼近,拍马上前舞起大刀,与王小波格杀起来。张珏是背江而阵,用的是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士卒没有退路,一个个如下山猛虎,几千人马,竟把义军杀得后退了几十步。王小波整好军队,仗着人多势众,又邀张珏交战,张?##锛跣〔械氖呛岫樱美眉剑谑浅砗蟠蠛鹨簧?/p》“放箭!”
  万弩齐发,果然把义军的进攻压了下去,阵前士卒中箭者纷纷倒地。王小波将长枪在面前左挥右舞,挡下了朝他飞过来的数枝利箭,正在这时,张珏突然大叫一声:
  “贼首,还敢交手吗?”
  王小波收住长枪策马向前,快要冲到张珏面前时,突然一枝冷箭飞了过来,他躲闪不及,被箭当胸射中,只听“啊呀”一声,王小波长枪甩在地上,人也滚落下马。此时两方阵脚都已大乱,义军成片地掩杀过来,狂呼声、惨叫声震荡原野。张珏见义军来势凶猛,麾军后撤,可惜他自己已把退路截断,数千兵马泅江逃命者不足半数,剩下一千余人,都被义军刺死在筹江西岸,乱军之中,张珏也被杀落在地,几个义军校卒冲上前来,在张珏身上乱戳数十刀,可怜一员老将,就这样死于筹水岸边。
  不消一个时辰,战斗结束了。众校卒见王小波被箭射中要害处,不敢动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几个有经验的士兵弄来一副门板,众人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去,抬回镇子里。王小波脸色煞白,两腮的肌肉因疼痛而不停地抽搐着,士卒们一边给他喂水一边哭喊:
  “大将军!大将军!”
  “醒醒啊!大将军,我们打胜仗了!”
  王小波费力地睁开眼睛,露出一丝艰难的微笑。
  “大将军醒了!”有人惊喜地叫起来。
  几个懂医的汉子看着深深戳在王小波胸口的箭羽,不知如何下手,只能解开他的衣裳,揩抹着不断涌出的鲜血。
  不知是谁又叫了一声:“李顺将军到了!”
  随着这一声叫,身披甲胄的李顺带着两个军校大步来到王小波面前,悲声叫道:
  “大将军!这是怎么了?”
  原来李顺攻破蜀州,正挥师向东来和王小波会合,不想刚到金马镇,便听到王小波被射伤的消息,急急赶了过来。
  王小波稍稍侧头望着李顺,又伸出一只手握住李顺的手。
  “大将军!”李顺急得眼里冒火,嘶哑地喊。
  “义军必胜!替我攻进……成都!”王小波拼着最后一口气说完这句话,嘴里猛地涌出一口鲜血,头一歪,不动了。
  “大将军!大将军!”李顺撕心裂肺地喊着,屋里所有人都在喊,都在哭,都在发狂!好一阵悲伤之后,李顺才从屋里走出来,院外围聚着成千上万的人。寒风把李顺的眼泪吹干,他站在屋前的台阶上,朝义军士兵们大声说道:
  “弟兄们,记住这笔血债吧!咱们还得战斗下去,直到建立属于咱们自己的大蜀国!”
  众人情绪沸腾,不知哪个汉子带头喊了一声:“建立大蜀国!”随后是一阵又一阵的山呼。呼声刚停,人群中又冒出一个声音:
  “请李顺将军当我们的大将军!”
  “好!拥护李大将军!拥护李大将军!”
  “李大将军万岁!”
  李顺的情绪十分激动,喊声刚息,他便亮起嗓子对众人喊道:
  “弟兄们,等把王大将军安葬了,你们随我去攻打成都,一定要把朝廷的狗官们杀个干干净净!”
  

第三十四回 川中义军受摧杀(1)
听说王小波战死,南线牟进、北线杨广等将领齐集江原,一致推举李顺为大将军,并商定下一步与官军作战的计划。
  “牟军师,兄长临终前嘱咐我说,一定要替他攻进成都,建立我们自己的大蜀国。不知军师以为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李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闷声闷气地问牟进。
  牟进沉默了片刻,说道:“我等和李将军心情同样沉重,小波兄弟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遗愿,我等一定要替他实现。只是眼下就攻成都,牟某以为不甚有利,当先扫除成都附近的官兵,再堵住宋军援兵入川的通道,才能把成都围成一座死城。”
  “军师的意思?”
  “牟某愚见,仅供李将军参考而已。敝人认为蜀中这点儿官军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怕只怕朝廷派大军来剿。朝廷得知蜀中乱后,必然派兵前来,派兵则一定要通过剑门关和来苏径,只要我军能把这两个地方掐死,朝廷军队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飞不进来。为今之计,我等急须调兵北上,夺取汉州和彭州,再下绵州,抵达剑门关。这几个州郡不堪一击,只要抢在官军之前到达剑州,局面就会大为好转。剑门关和来苏径是牟某十分熟悉的地方,故牟某请求率兵北上,死死守住这两处。”
  “牟军师是走过来苏径的老兵,末将举双手赞成他的意见。”杨广接口言道。“只是军师一军难以扼守两处险要,末将愿与军师同往,率一军攻打剑门关,也好让军师专心扼守来苏径!”
  李顺听出牟进所言是从长计议,战略意味很强,于是说道:
  “两位将军所言甚当,不过这一路杀到剑州,也要打好几个大仗啊。本将军率领大军和二位协同作战,待攻下绵州之后,本将军便回师围困成都,你等在剑门关和来苏径狙击官军,如何?”
  “遵李将军命!”牟进和杨广同声答道。
  “先别急,咱们先在这小小的金马镇养精蓄锐,元旦一过就出兵北上!”李顺对众将说道。“几位将军,陪我到王大将军坟上烧几张纸吧!”与此同时,赵光义接到了吴元载和樊若水的战报,称蜀中贼势甚炽,成都官军不过几千人马,处于危殆之中,其余各州兵马大多只在千人以下,难以对付十几万叛军,望朝廷火速派兵前来剿灭。
  早朝散后,赵光义把柴禹锡、吕蒙正、吕端等人召到偏殿,商议讨贼之策。
  “怎么会闹成这个样子?”赵光义气咻咻地说道。
  吕蒙正拱手先答:“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年之前,枢密副使张齐贤就对陛下讲过,务请陛下对川蜀和广南州县官吏严加饬责。现在看来,确有先见之明啊。这两处一隔剑关,一隔五岭,山高皇帝远,最易闹出乱子。以臣之见,朝廷这一回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要下决心出兵了!”
  “赵普不是杀了蜀中几十个贪官吗?朕不是派干吏樊若水去做转运使吗?朕还能怎么样?”赵光义没好气地说了几句,像在反驳吕蒙正对他的指责。
  “樊若水心怀怨望,不尽其职,惹起事端又不能及时奏报朝廷,罪莫大焉!”吕蒙正没有被赵光义堵住嘴,这句话分明在说赵光义用人不当,才酿成今天这样的祸端。
  “陛下,臣亲自率军剿贼吧!”柴禹锡把吕蒙正的话岔开。
  “朕现在能信得过的,也就剩下柴枢密了!”赵光义一是感叹像樊若水这样的能臣也怠忽政事,二是回击吕蒙正一味地埋怨他。瞅着柴禹锡一脸憔悴,接着说道:“可你病成这样,怎么去面对疯狂的贼寇?”
  “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柴禹锡坚执请战。
  赵光义摆了摆手,叹道:“算了吧!”又问柴禹锡:“川中兵力部署如何?”
  “回陛下,西川巡检使张珏有成都兵四千,梓州张雍有兵三千,剑门关都监上官正有兵五百,除此以外的厢兵,怕是打不得硬仗。”柴禹锡回答得言简意赅。
  “打不得硬仗也得用!难道让朕再发二十万大军入川不成?”赵光义气急败坏地说道。
  正议论间,王继恩走进来,将一封奏折递给赵光义。
  “哪儿来的?”
  “是蜀中。”王继恩应声答道。“折子上说贼军势焰嚣张,正向北攻打呢。不过也有好消息,汉州巡检周方正又杀了一个贼酋!陛下还记得王全斌攻剑门的时候给崔彦进带路通过来苏小径的那个人吗?他的名字叫牟进,是叛军的狗头军师,让周方正一刀砍了!”
  “牟进?”赵光义边看奏折边说道:“他是宋朝的有功之臣哪,没有他哪儿来的蜀中大捷?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大宋的功臣,如今居然成了叛军的军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蜀中那些混账官吏实在把人逼得没路可走了!”
  “陛下息怒!”王继恩连忙给赵光义压火。“蜀中百姓性情乖戾,小不如意就要造反,陛下也不能全怪官吏们不好。”
  赵光义一连看了王继恩好几眼,把王继恩看得直发毛。“陛下!”
  “你从河北回来多久了?”
  “微臣已经回来半年多了。”王继恩摸不透赵光义为什么要问这个。
  “朕再交给你一个差事!由你来担任两川招安使,带上禁军入蜀平叛,你有这个胆量吗?”
  赵光义这一决定不仅让王继恩大吃一惊,在座数人谁也没有料到。大概是赵光义感到除了王继恩,再也没有信得过的人了。
  

第三十四回 川中义军受摧杀(2)
“臣,臣遵旨!”王继恩不暇细想先答应下来。此时他心里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算起来他和将帅们打交道也有不少年头了,太平兴国元年太祖刚死,他就担任了潘美和崔彦进的监军使,不过那时候不是打仗,而是开凿金明池。后来又在钱俶、陈洪进带过来的浙军、闽军中担任监军,再后来担任了河北镇定钤辖,那可是个有军权的职位,虽说自己是个宦官,可是将帅们都像顺毛驴,哪个也不敢在他面前奓翅儿,那滋味比在皇上皇后身边伺候着舒坦得多。可如今是真刀真枪上前线去打仗,他多少有点发憷,问道:“陛下给臣多少兵马?”
  “王全斌征蜀带了多少兵?”赵光义问柴禹锡。
  “五万。”
  “朕也给你五万,够了吧?”赵光义转而瞅着王继恩。“再不够你就调动蜀中现有的军队。朕再给你裴庄、杨琼两员猛将和一封亲笔圣命,所有川蜀军队,有不听从你调遣指挥者,军法从事!”
  “叩谢陛下!”王继恩行了礼要走,又被赵光义叫住,说道:“你在这里听一听柴枢密如何部署。”就在王继恩率领大军开进利州,离剑门关还有一百多里路时,义军大将杨广先打到了剑门关下。杨广是和牟进一同北征的,汉州一战,牟进被官军巡检劈于马下。杨广杀了周方正,把牟进所部归并到自己麾下,继续向北推进。他不熟悉来苏径,但拿下剑门关这个目标在他心里十分明确。剑关之险,此处不再赘言,只说此时扼杀此关的宋朝都监上官正,手下只有四五百名老弱疲卒。此人虽是汴京人,却一直在西北任职,一脸的络腮胡子,说起话来洪钟一般。对士卒随和如兄弟,但有违纪违法,必惩罚之,故而士卒们对他既敬且畏。他手下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兵呢?原因很简单:剑门天下奇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入,兵多了反倒没太大用场。
  杨广所率将近八千人,在剑门关下拉开了阵势。营帐刚刚扎好,杨广便派校卒叫关。上官正登上关阁朝南一望,见义军人马众多,转身回到军前,见几个老兵正在交头接耳,面色惊慌,问他们道:
  “怕了?”
  “没有,没有。”那几个人壮起胆子回答,不过口气很软。
  “他们算什么东西?一群乌合之众,饿扁了肚皮的跳蚤,蹦得再高也用不着怕。咱们是什么人?大宋朝的禁军!今天打了大胜仗,说不定明天就轮回汴京了!弟兄们,跟着我上官正什么都不用怕,再守几天,朝廷大军就到了!”
  “我们不怕!”刚才说话的几个老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