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19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19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去呀,辱了国命,岂不坏了朕的大事?”赵恒不以为然。陈尧叟眼珠一转,立即想到一个人,连忙奏道:
  “陛下放心,臣选一人,绝对不会辱了使命!”
  “哪个?”
  “就是门外候旨的曹利用!”
  “曹利用?嗯,此人是有些威风劲儿!”赵恒满意地说。“爱卿且去交待,速速成行!”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1)
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赵恒把寇准支开,独留陈尧叟议事,寇准早猜了个###不离十。不过刚才陈尧叟扔了个撒手锏,警告自己不要逼皇上太过,力主出战而为自己身后留名。他暗中观察,感到随行的官员中,有不少是赞成和谈的,倘若再一意孤行地坚持下去,恐怕连一些将军也要出面反对了。他无可奈何地“唉”了一声,对跟在身边的知制诰杨亿说道:
  “人都以为当宰相是件荣耀事,本相怎么感到当宰相如此之难啊?”
  杨亿坦然一笑,说道:“丞相的难事儿大概还在后头呢!”
  寇准咀嚼着杨亿的话,斜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意思?”
  “寇大人,你说这忠臣是怎么来的?”杨亿问寇准。
  “这话问得大失水准!”寇准被他逗笑了。“爱国忠君,圣贤所训嘛!”
  “下官以为不对。”杨亿应声答道。“下官以为,忠臣是从奸臣那儿把名声赚过来的。大人想想:有天才会有地,有阴才会有晴。若是朝中没有奸臣,清一色都是忠臣,也就都不是忠臣了!”
  寇准哑然片刻,若有所悟:“你是说有了陈尧叟、王钦若之流,才能显出寇某的忠直?”
  “寇大人又错了!”杨亿连连摇头道。“站在寇大人这一边儿,尚且可以这么说;倘若站在陈枢密、王参政那一边儿,人家才是真正体君护国的大忠臣,而你寇大人,只能是站在忠臣的对面的那一个!”
  “你等等你等等!”寇准觉得杨亿这话有琢磨头儿。“你刚才说本相的难事儿还在后头,是不是想告诉本相谁忠谁奸还难以定论?”
  “不不!寇大人别误会,下官口无遮拦,开罪大人了!”杨亿是个好戏谑的文人,有时候说话把不住门。一看寇准着了急,赶忙劝道:“依下官的眼光,百年之后,寇大人一定是个普天之下被人讴歌的大忠臣,可是两年以后、十年以后,那可就说不定了,寇大人还是把脾气改改吧!”
  “本相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你想让本相变成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娘们儿,怕是不大容易。”
  正说着,赵恒派人来宣杨亿。杨亿朝寇准做了个鬼脸儿,说道:
  “下官有圣旨可写了!”
  寇准一把拽住杨亿,低声吩咐道:
  “若是让你写投敌的圣旨,你务必回报本相,否则本相饶不了你!”
  “寇大人回下处等着吧。”杨亿向寇准作揖告辞。
  寇准往北城走的路上,一直在考虑赵恒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既然写圣旨,那就一准儿是要与契丹讲和了,因为如果想战,用不着写什么圣旨。怎么个和法?且等等杨亿的消息再说。他没有立即回屋休息,而是信步登上城楼,朝下望去,但见成片成片的银枪铠甲在阳光下闪着晶光。多好的形势啊,此时振臂一呼,契丹不败才怪呢!他惆怅地在城头上转了好几圈,才闷闷地走下城去。
  日正午时,杨亿匆匆来找寇准,一进屋便开门见山:
  “寇大人,皇上要以羁縻之策对待契丹,许以百万银绢岁币!”
  “写在圣旨上了?”寇准被这个数目字吓了一跳。他是个从县令做上来的人,深知老百姓织一片锦赚一文钱是何等辛苦!如今一许就是一百万,这个赵恒,出手太阔绰了吧!
  “没写在国书上,下官是听皇上私下念叨的。”
  寇准这才定下神,又问:“皇上派谁出使,是不是陈尧叟?”
  “寇大人和下官一样,都猜错了。陈尧叟没那个胆儿,临时把曹玮派来的部将曹利用抓了垫背!”
  寇准稍一思忖,立即命杨亿道:“你速去把曹利用叫到本相这里来,本相有话要对他说!”
  “是是!”杨亿闻声出屋,风风火火地朝南城而去,也算他运气不错,曹利用准备停当,正打算出城呢。杨亿箭步上前,扯住曹利用的马络子说道:
  “曹将军,寇丞相有请!”
  此时陈尧叟就站在曹利用身边。曹利用不知所措地看了看陈尧叟,想征询他的意见。尽管陈尧叟连连摇头,怎奈杨亿抓得紧,连拉带扯把曹利用拽到了寇准面前。
  “敢深入虎穴的勇士,壮哉曹君!”寇准赞赏道,请曹利用下马。
  “临危受命,下官必会尽心其职,请寇丞相放心!”曹利用语气坚决。
  “好好,像个西北汉子!”寇准携起曹利用的手往屋里走。“本相不多耽搁你的使命,只问你一句话,若输岁币,皇上打算以多少为限?”
  “回丞相,皇上设限在银、绢百万,下官拟先以五十万试之。”
  “不行!”寇准突然吼道。“一百万?五十万?那都是民脂民膏啊!五十万银绢能养活多少百姓,你知道不知道?皇上从小锦衣玉食,他哪知道稼穑的艰辛!”
  曹利用顿时不知所措,望着寇准,问道:
  “丞相以为多少为限合适?”
  “依本相的性子,一个子儿也不给狗日的!不过既然要求个安宁,不妨少许他们一些。”寇准算计片刻,对曹利用说:“至多不过三十万!就这么定了。你记住,三十万。如果超出此数而成和,别怪我寇某对你不客气!”
  “是!”曹利用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但寇准是当朝宰相,又是个强硬惯了的人,他只能应允下来。“寇丞相如果没别的事儿,下官就此告辞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2)
“你去吧,本相在澶州城门下头等着你!”
  曹利用单人匹马出了澶州城,朝契丹人指定的赵征村方向疾驰而来。离村老远,便看见契丹人阵云密布,左右前后绵亘无尽,若是个胆小的,真会吓个半死。曹利用早做好了准备,所以也不胆怯,拍马直奔契丹中阵而来。此时萧太后自乘一车,其旁是契丹主耶律隆绪的另一乘车,萧太后右边还有一辆车,离萧太后很近。三辆车后头,便是数不清的战旗,在风中呼呼作响。
  按照临行之前陈尧叟所教的一些简单礼节,曹利用在萧太后车前十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拱,朗朗言道:
  “宋朝特命全权大使鄜延路走马承受假节枢密直学士曹利用,叩见契丹国太后、契丹国皇帝陛下!”
  据陈尧叟交待,当他自报家门之后,契丹方面应该走出一个武臣收取他的国书,同时向他宣布大契丹国皇太后、皇帝陛下召宋朝使臣某某应问。曹利用等了半天,没人向他走过来,更没人对他宣布什么。他仰起头来看了看萧太后,只见这位长相富态的女人正微笑着朝他抬手,示意他起身。曹利用局促片刻,站起身来,昂然朝萧太后的车舆走了过去,近前时才看清:萧太后车舆前头横着一块一尺多宽的生漆木板,板子上陈列着切成大块儿的烤肉,还有两只大碗,碗里不是奶就是酒。
  “壮士,上车来,与本宫共同进餐,这样说话更和气些!”萧太后竟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曹利用更加不知所措。不过来到虎狼之中,也顾不得许多了。既然契丹人没有依国礼而行,自己也只能随俗。他抱拳还礼,健步走到萧太后面前,一纵身上了车,坐在萧太后身边。余光中,他感觉到萧太后右面那辆车上坐的人正目不转睛地瞅着他。那人一副英武苍劲之气,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冉冉飘动。
  萧太后像打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曹利用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直到曹利用感到很不自在,说了句“请太后懿旨”,萧太后才端起面前的一只碗递给他,自己端起另一只:
  “饮吧!”
  曹利用端起碗一气喝尽,原来是一碗甘甜又略带黏腻的奶。他抹了抹嘴把碗放下,说道:
  “谢太后款待!”
  “你以为南朝人杀死了大契丹国的元帅,契丹就会向南朝乞降了?不对!按照大契丹国皇帝的意志,必须要把南朝皇帝赶到大江以南!凭着大契丹的强兵劲旅,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可是本宫没有听从皇帝的意见,却听从了一个南朝降将的意见。他屡屡劝告本宫,要和南朝和平共荣,停止攻伐,保护生灵,免于涂炭。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本宫才派人到你南朝去约和。”萧太后语调娓娓,却暗藏着一股绝不服输的气概。“你知道本宫所说的南朝降将是谁吗?你往右看,这就是南朝赫赫有名的百胜将军荆嗣,他如今是我大契丹国的三司使。”
  曹利用顺着萧太后手指的方向看去,此人正是刚才瞥见的那个花白胡子将军,原来他就是荆嗣。当曹利用与荆嗣目光相接时,他隐隐感到荆嗣的目光中充满了自责。曹利用不认得荆嗣,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投降契丹,但他相信萧太后的话是真的,是合乎情理的。
  “我大宋皇帝也正是出于保护生灵免于涂炭,才欣然命本使来到契丹军前议和。”曹利用想结束这些铺垫,赶快进入实质性的交涉。萧太后也觉得是时候了,直入本题说道:
  “三关之地,也就是你们南朝的雄州一带,是晋朝石氏时期割让给契丹的。周世宗柴荣背信弃义,夺我三关,还劝降了我边关大将姚内斌。此事至今历时四十五年,该还给契丹了吧?”
  曹利用有备而来,应声答道:“晋、周两代的事,大宋朝并不知晓,也不可能负起前朝的责任。莫说是本使,就是我朝皇帝,也断不敢把祖宗留下的土地割让给贵国。此事请太后不必多言!”
  太后左车的耶律隆绪斥责曹利用道:“南朝人从来狡诈多变,既然割给我国,又要从我手中夺回去,出尔反尔,是何道理?你回去告诉南朝皇帝:要么还我关南之地,要么在澶州一决雌雄!”
  “皇帝不要气恼。”萧太后止住耶律隆绪,又好言对曹利用道:“契丹皇帝此次发兵,就是想要回关南之地,并不想吞并你们南朝。南朝至今如此无理,让我家皇帝如何面对他的祖宗和他的子民?”
  “这不是本使能做主的事!”曹利用硬硬地顶了一句,随后放缓口气:“看来贵国君臣言和是假,倒不如我朝皇帝存一片真心哪!”
  “此话怎讲?”
  “本使临行之前,我朝皇帝料到贵国要提出关南旧事,故而嘱咐本使道:关南之地乃祖宗基业,断不可割!如果契丹国真的有意修好,本朝愿每年拿出部分银绢,以表诚意。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萧太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南朝皇帝岂不把我堂堂大国当成贪嘴的小孩子了?”
  一直没开口的荆嗣插言说道:“太后不可固执成见。宋朝皇帝如此用心良苦,难道太后非要把宋朝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凡事和则两利,争则两败。臣腐朽余年,之所以苟存至今,就是想亲眼看到两国息兵。还望太后三思而后行!”
  “荆卿替南朝说尽了好话,本宫也认为曹大使讲得有些道理。不过我皇帝陛下志在收回关南之地,就请曹大使暂回澶州回奏你家皇帝,明日再议,如何?”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3)
曹利用斩钉截铁地答道:“宋朝皇帝一言九鼎,三关之地绝不可失,本使回去,也还是这个结果!”说罢,无意间瞅了荆嗣一眼,荆嗣不失时机地给他递了个眼色。曹利用明白:荆嗣是让他留在军中私下再议,大概是觉得当着三军将帅和大臣的面,太后和皇帝不好下台吧?果然,萧太后听罢曹利用的话,接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回去了。本宫今晚在大营宴请你,如何?”
  曹利用没有应答。萧太后伸手端起板上的肉碗递到曹利用面前,又道:
  “吃下一块肉,象征着今晚上两下里都快活!”
  见曹利用迟疑,太后笑了:“大契丹人绝不会在酒肉里下毒,杀人就要见血,不见血绝不杀人!”
  曹利用抓起一块肉放在嘴里大嚼起来。
  萧太后所谓的大营,就是一座巨大的毡包。傍晚时,契丹将帅耶律奴瓜、耶律题子以及荆嗣等人先后入帐,皇帝耶律隆绪最后到,一屁股坐在萧太后身边,闷声不说话。
  “曹大使!”萧太后见人已来齐,开口说道。“你阵前所言,本宫已经和皇帝陛下商议过了,既然南朝皇帝如此固执,我皇帝陛下打算明日就与宋朝决战了!”
  “太后!”荆嗣听罢大惊,连忙起身跪地奏道。“契丹国已经一错,丧失了大元帅萧达览,不能再错下去了!南朝皇帝说得对,两国交兵,死的都是无辜之人。萧达览是太后的族亲之人,如果不发动这场战争,达览元帅现在应该在太后身边尽心伺候,可是战争夺去了他的性命,太后还不为此感到悲伤吗?”荆嗣越说越动情,声音也颤抖起来。“想我荆嗣的夫人姚桦哥,本应与荆某白头偕老,儿女容膝,可怜她一个杰出的契丹女子,最后竟惨死在契丹同胞的刀下,荆某每念至此,没有一次不是肝肠寸断!如今好不容易两国都有了和解之意,万万不可因为小小三关之地再起摩擦。荆某今日发下誓愿:只要太后和皇帝陛下不再和宋朝皇帝纠缠三关,荆某愿永生永世驻守三关,守护这块土地免于干戈!”
  听着荆嗣慷慨陈辞,曹利用不由看了他几眼,对萧太后道:
  “荆将军的话既合天心,也顺两国之民意。本使希望太后和皇帝陛下三思而行!本使以为:太后和皇帝陛下今日一决,善则造福于两国百代子孙,不善则从此兵连祸结,永无宁日。其实大宋与契丹虽属两国,血脉却早已交融,理应成为兄弟,成为朋友。兄弟相阋,手足相残,最终只能造成更多的荆将军和姚将军这样的悲剧!”
  萧太后扭头瞅着耶律隆绪,问道:“皇上,开口吧?”
  耶律隆绪阴沉着脸,半晌,逼视着曹利用说道:
  “南朝小侄之国,怎么能与我大契丹国兄弟相称?”
  曹利用当仁不让,答道:“皇帝陛下如果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