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15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15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都来不及了!不过江南并非保险之地,靠一道长江想挡住契丹人,实非易事。依臣愚见,陛下不如到蜀中去躲一躲,才是万全之策。”
  两个人一唱一和,让赵恒顿时泄了不少气,再加上陈尧叟说契丹还在增兵,心里更加害怕起来。沉默片刻,朝二人挥挥手道:
  “此事容朕再想想,若朕真的决定暂避,也需你二人拿个巡幸的路线。王爱卿,朕明日一早再宣你。下去吧!”
  王钦若和陈尧叟出阁之后,赵恒叹了一口气,一眼瞥见阎承翰站在旁侧,问了一句:
  “你比朕经的事儿多,你说说看,朕是该往江南退,还是该往成都退?”
  “陛下!”阎承翰拱了拱手答道。“微臣觉得如果决定退,江南和蜀中说不上哪儿好哪儿不好。只是微臣以为,寇大人未必能同意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意见!”
  “他是要战,这朕知道,朕也打算让他坐镇汴京指挥抗敌,这和朕南行并不矛盾啊!”赵恒不以为然地说道。
  “微臣的意思是说,寇大人不会让陛下南行一步的。”
  “噢。”赵恒好像明白了阎承翰的意思,又问:“你的意思呢?”
  阎承翰答道:“臣大半辈子没敢在皇上面前胡言乱语,如今就斗胆说一句,再提个请求,还望陛下恩准,那就是微臣的大幸了。微臣是跟着太祖、太宗两位先帝过来的人,太祖、太宗对南北之敌,从来都是挥师迎击,陛下如果在此时往南撤退,恐怕难给两位先帝一个满意的交待,所以微臣以为还是多听听寇大人的意见。微臣请求战事开始之后,陛下也能给微臣一个机会,哪怕让微臣率领一小队兵马,也满足了微臣报效大宋的一点心愿,微臣死而无憾了!”说到这里,竟不由落下两滴老泪。
  “怎么,你也想上阵杀敌?你不是在跟朕说笑话吧?”
  “不是!微臣说的是真心话!”阎承翰认认真真地答道。赵恒哪里知道,阎承翰之所以有此请求,主要是因为刚才周怀政跟他说的那几句话,他反复琢磨,感到再在宫里待下去凶多吉少。勤谨了一辈子,临老不想陷进宫廷之争,所以想借这次出兵离开京城,他既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做好了战死不归的打算,这样死死得清白,死得痛快。他刚才也想过把周怀政的话密报给赵恒,这么做干干脆脆,拿下周怀政处死,宫中便没事了。可周怀政说得未必有错,那刘采苹近年来势头越来越劲,皇上又护着她,谁能保证江山最终不是真的落在她手里?为什么要害周怀政?可周怀政既然把话对他说明,就已经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要么和周怀政捆在一起和刘采苹斗,要么出卖周怀政。就算是出卖了周怀政,刘采苹还是要让蓝继宗把自己顶掉,与其落到那步田地,何如战死疆场来得干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六回 封妃命相一朝定(5)
“你,你还能打得动仗吗?”赵恒觉得阎承翰简直是在说笑话。不料阎承翰的回答却让他陡然间产生了敬意:
  “陛下,打得动打不动都在一股气,微臣只要鼓起杀敌之勇,哪怕是死在契丹人刀下,也足以让契丹人明白:连这样的老头子都敢上阵和他们拼命,宋朝人是好欺负的吗?”
  赵恒先是摇头,随后又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说道:
  “朕实在舍不得你!可是朕若不成全你这一片忠心,你会怨恨朕的。等到明天朕把你的心意与寇准说说,想必他也会为你的赤诚所动!”第二天一早,寇准急匆匆赶到偏殿,还没等开口,赵恒先问道:
  “听说契丹又增兵了?”
  “他增兵我大宋也增兵,怕什么!”寇准满不在乎地答道。“陛下,西夏已经答应出兵了,臣私下做主,许诺夏人战罢之后,以银、绢各十万作为酬谢。”
  “银、绢多少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出兵助战就行。”赵恒爽快地表示。“不过朕总感到心里不踏实,从朕记事以来,契丹还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入侵大宋呢,莫非这一回真想把大宋吞掉?”
  “臣前两天不是说过了吗,契丹和大宋的矛盾就像一个脓包,现在到了该溃烂的时候了,要么脓破血出伤口愈合,要么脓血横流让人病死。至于为啥偏在这个时候溃烂,并不像有些大臣所说是由荆嗣惹起,而是契丹新主耶律隆绪亲政,发誓要报前世之仇。耶律隆绪是个疯子,咱就得抡起大棍猛揍,非把他打清醒了不行!”寇准把道理给赵恒讲透,可惜赵恒还陷在昨天王钦若和陈尧叟的阴影里没拔出来,不无忧虑地对寇准说:
  “爱卿有把握打赢这场大战吗?”
  “只要陛下有信心,臣和百官就有信心;只要陛下觉得有把握,臣和百官就会感到胜券在握!”
  赵恒并没有因此振作,心怀忧虑地摇摇头道:
  “凡事都有两面。爱卿刚才不是也说,要么脓破血出伤口愈合,要么脓血横流让人病死,如今哪个敢说自己是必胜的?”
  寇准听出赵恒的话音儿有变,暗想道:一定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泄气话。不由恼怒起来,脱口问赵恒道:
  “陛下又有什么新打算了?”
  赵恒感到有些窘,他也明白自己的怯懦会让寇准看不起,况且自从寇准担任宰相之后,他一直和寇准、王旦商议如何抗击契丹,今天突然改变态度,寇准肯定会极言劝阻,所以又把昨天对阎承翰说的那句话搬了出来:
  “朕左思右想,觉得此事还是多做些防备为好。朕深知寇爱卿忠直无私,所以打算把全权都交给你,至于朕和后宫,先到南方暂避一时,待战事平息,再做道理。爱卿以为如何?”
  寇准听罢,火气一股一股地往上冒,他真想狠狠地训斥赵恒一顿,甚至骂他是胆小鬼、懦夫,最终还是忍住了。憋闷了一会儿,问赵恒道:
  “不知陛下所说的南方是指何处?”
  “或者江南,或者蜀中,朕还没拿定主意。”
  赵恒是个没什么心机的人,寇准一听这话便明白了。为了死死拽住赵恒,他只能把话捅透,于是提高嗓门儿说道:
  “陛下,臣替陛下这两句话做个注脚。据臣所知,参政王钦若是江西人,所以给陛下出个馊主意,让陛下撤到江南去,而陛下一旦决定撤往江南,一定要带上王钦若,王钦若便可以把陛下捏在手心儿里,到那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万无不从之理。枢密副使陈尧叟是蜀中人,所以给陛下出个馊主意,让陛下撤到蜀中去,而陛下一旦决定撤往蜀中,也一定要带上陈尧叟。臣虽然半辈子不通训诂之学,连会试时都答得文不对题,可今天这两个注解,臣以为一定非常精彩,绝无错误!”
  赵恒被寇准说得脸上发热,辩解道:“爱卿无须激动,王钦若和陈尧叟也是一片好心替朕着想嘛!”
  “不对!”寇准厉声反驳道。“这两个书生出这样的馊主意,全然是为私家计,根本谈不上为陛下着想。陛下,这样的主意万万不能听,有百害而无一利呀!陛下想一想:如果銮驾往南一走,三军将士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臣又该如何激励三军将士?臣总不能对将士们说:‘弟兄们,皇上勇敢地跟着奸臣往南逃跑了,咱们奋勇杀敌去呀!’退一步说,陛下只要往南一走,势必被王钦若和陈尧叟控制起来,那时的天下究竟姓赵还是改换别姓,臣真不敢想呀!”
  赵恒听了这番愣头青话,觉得也有道理,尤其是最后这两句,对他刺激更重。不过他不相信那种事会发生,于是说道:
  “寇爱卿忠诚可嘉,可也不能把同朝大臣都往歪处想,此时需要的是精诚团结,万不可大敌当前先起内讧!”
  “臣没想内讧,臣昨天还在王旦王大人府上一道磋商抗敌之事。臣以为大敌当前,最怕的就是泄气,哪个敢于动摇军心,陛下当首先断其头以谢天下!”寇准铮铮答道。
  阎承翰趋到赵恒身边,悄声禀道:
  “陛下,王钦若大人求见。”
  赵恒见寇准正在火头儿上,担心王钦若一来,二人言语不投,要吵起来,于是命阎承翰:
  “让他先退下,一个时辰以后再来!”
  寇准猜出赵恒说的这个“他”就是王钦若,阎承翰刚出殿,他也起身跟了出去,果见王钦若转身要走,寇准大声叫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十六回 封妃命相一朝定(6)
“王大人,且慢!”
  王钦若回转身来,干笑着朝寇准拱手施礼道:
  “寇大人在,下官先告退了!”
  “王大人来得正好,何必要退!”寇准大步来到王钦若跟前,一把拽住他的袖子就往殿里扯,边走边说:“本相正在和皇上议发兵之事,王大人何不一起谈谈?”
  王钦若虽不情愿,经不住寇准又拉又拽,进了殿门。
  “陛下!”
  “你抖什么?”赵恒见王钦若浑身瑟瑟,嗔了一句。“有什么话,无须回避!”
  王钦若此来是向赵恒奏报撤往江南的计划,这也是遵照赵恒昨天的吩咐做的。如今寇准在这里,把这个计划拿出来,寇准岂不要大吵大骂?他转了转眼珠儿,临时改变了主意,奏道:
  “眼下河北兵力已经部署妥当,臣以为大名府乃是河北重镇,然而只有军将没有守臣,恐是不妥,当速速拣择一有威望的大臣到那里镇守,协调诸将。”
  赵恒立即问王钦若:“爱卿考虑甚周,你认为派谁去知大名府合适?”
  “陛下还记得剿灭王均的那个雷有终吗?此人现为成都府钤辖,是个文武双全之才,臣以为派他去最为妥帖。”王钦若边回答边瞅寇准。“不过臣只是提个建议,此等大事,还得陛下和寇丞相最终定夺。”
  赵恒目光落在寇准脸上:“寇爱卿以为雷有终能胜任吗?”
  寇准应声回答:“不妥。蜀中乃是易于骚乱之地。上一次陛下亲征契丹,王均趁势作乱,不得不派雷有终前往镇抚。如今契丹兴兵,谁能保证蜀中无险恶之徒再次乘机闹事?”
  “现在是张咏张大人知成都府,想必不会出什么乱子。”王钦若不同意寇准的说法。
  “乱子是谁也预料不到的。与其侥幸,不如防患于未然。雷有终控扼蜀中颇有方略,本相以为还是不动他为好。”寇准没好气地把王钦若顶了回去。说完这话像是没解气,又狠狠地刺了一句:“王大人前年会试当完大主考后不也到过蜀中吗?难道不了解蜀人有多狡诈?”他故意把“大主考”三个字说得语气浓重,意在提醒他,你那个大主考可是个舞了弊的,我寇准要是不放你一马,哪有你今天当着皇上说话的份儿!
  王钦若像被毒虫蜇了一下,又是心惊又是嫉恨,可眼下他不想与寇准计较,先咽下这口气!于是赔着笑脸对寇准说:
  “寇大人顾瞻全局,实非下官所能及。”
  “多谢王大人谬奖了!”寇准有了新主意,又对赵恒说:“大名府知府的事的确是臣的疏忽,王大人这个醒提得及时!臣以为大敌当前,把守这个北大门,雷有终根本不够资格,王大人身为参政,理当义无反顾!”
  王钦若没想到寇准步步紧逼,竟把大名知府的苦差逼到自己头上来了!
  “臣臣……”
  听着王钦若哼哼唧唧,寇准心里有种撒出气来的快感。平时王钦若是个很会说话的人,如今窘得只会说“臣”,太开心了!
  “王大人,你我都是陛下的忠臣,当此危急之时,就别谦让了!”
  赵恒看明白了:当此之时,莫说是退到江南蜀中,就是往南走一步,寇准也会把天折腾塌!看到寇准气壮山河的样子,他一夜的忧惧好像又被扫除了一半儿,胆子壮了起来。既然不打算往南退,那么大名府知府当然是威权越重的人越好,于是对王钦若道:
  “寇爱卿的话有理,王爱卿拿出当年安抚蜀中履险如夷的勇气来,为朕坚守北方重镇!”
  “是是,遵旨!”王钦若嘴上这么说,心中却叫苦不迭:当年到蜀中是安抚百姓,百姓有什么可怕的?可如今到大名府是面对如狼似虎的契丹人,那能同日而语吗?寇准这个混蛋,真会整人!好吧,如果我王钦若大难不死再回到朝廷,咱们再较个高低!“陛下,那朝廷的事……”
  “王爱卿放心,朝廷还有王旦他们嘛。朕命你以参知政事之职出任大名府尹,河北一路,你可全权指挥!”
  “遵旨!遵旨!”契丹大军真的发起了猛攻,主帅萧达览率领大军,以优势兵力很快拿下了雄州,紧接着挥师南侵,闪电般地接连攻破了莫州和顺安军,虎视眈眈地直逼瀛州。另一路耶律奴瓜率领的大军绕过杨延昭固守的安肃军,沿着去年旧路攻下了望都县,直奔定州、祁州,形势十分危急。宋朝这方面,王钦若刚到大名府,这消息就像给了他当头一棒,打得他头脑发懵。好在老将李继隆、孙全照、杨延昭、裴庄,还有新调到定州的曹彬之子曹灿各出精兵,在定州、深州、沧州一线阻击契丹,遏止了萧达览南下的势头。
  河北转运使裴庄匆匆来到府衙求见王钦若,见王钦若一脸愁云,大声问道:
  “王大人还在为战事忧心?”
  “连皇上都在忧心,本府怎么能不忧心?”王钦若没好气地坐在案前叹道。
  “王大人,下官是来禀报好消息的。”裴庄一脸喜色地凑近王钦若说道。“前线传来的消息,杨延昭守的安肃军不但坚如磐石,而且屡出奇兵,把萧达览牵制得不敢贸然南下。定州大将曹灿采取游击战术,把耶律奴瓜打得蒙头转向,停在唐河以北不敢向南看一眼,十万大军统统屯聚在阳城淀。这几天契丹人推进的速度明显减慢,没什么可怕的!”
  

第四十六回 封妃命相一朝定(7)
王钦若并没有露出喜色,乜斜了裴庄一眼,问道:
  “萧达览的主力军呢?”
  “只有这一路兵锋尚盛,听说已经破了深州……”
  “你看你看,我就知道你是先报喜后报忧!”王钦若不耐烦地拍了拍案子,瞪着裴庄斥责道。“你这点儿把戏还能蒙过本官的眼睛?萧达览才是真正的劲敌呀!”
  裴庄乘兴而来,本想给王钦若鼓鼓气,没想到挨了一通数落,心里有些憋闷,辩解道:
  “下官并没想在王大人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