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1927-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撰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停止的损失也不会很大。”
张卫思考了良久,道:“记录。一、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暂停,已交纳定金或已经购买的建材转拨到工厂建设上使用,由工厂付款。
二、停止农田的征用及补助的发放,前期的农民房屋建设上就不要停,可以建设完毕后让农民搬迁过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暂停时间为半年,半年后视根据地经济情况而定;
三、教材的编撰工作在晚上进行,白天所有教材的编撰人员到短期培训班进行短期文化教学和行业知识培训,教材的编撰时间预计为一年;
四、人才的征聘不能停止,师范类的人才征聘到后,就进行短期文化教学,如扫盲班等。其他方面的人才征聘到后,就投入到相关方面的建设上,尤其是研究上。尽最大努力保证各种研究开展需要的条件,加强对医药、冶金、化学、气象等方面的研究,争取早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
为了根据地的生存,张卫只能无奈的把教育预算停止,把已经划拨到教育上的所有资金抽了回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学生”这两句口号,张卫和李锦江以前一直认为国家做得非常不够,没有真正去落实它。但到得自己当家,他才发现,实际上并不是领导人不想,而是没有钱的时候,这两句话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当然,张卫可以在企业投资上让步,通过让那些长治的地主、乡绅一流增大投资比例的方式,来减少根据地的支出,可是这样,将来的企业就无法再控制在国家的手上。
按照根据地自己制定的法律,占有大股的才能真正决定企业的事务。让地主、乡绅们占据了大股,那么根据地对企业就没有决定权,就根本无法推行精品富商的战略。没有张卫等人的带动,目光短视的地主、乡绅们迟早会把中华的企业给葬送了。
毕竟这个年代,这些地主、乡绅再开明,他们的目光也就是三十年代的目光,绝对看不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好处。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投资,他们不肯采用,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逐步降低,最终导致企业的衰亡那是不想而知的。
而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工人待遇、福利等问题就会立即突出起来。地主、乡绅再开明,也避免不了尽力残酷的压榨工人,而拚命压榨工人可以获得的利润,相比还要再丢钱的新技术却明明白白可以看到。
这样的情况下,太行根据地将会陷入一个怎样的尴尬地界,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张卫只好无奈的打消了这方面的念头,动起了教育的预算。
当然,张卫还没有短视到把教科书的编撰及教育体制建设研究给停掉。停掉的是推行普及教育计划的资金,这使得太行根据地适龄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推迟了将近一年,但在当前,这笔资金却极大的缓解了太行根据地的资金问题。
计划用于教育上的资金包括征地补助、建校舍等基础设施、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儿童入学补贴、课本资料文具费用等。停止后,这笔庞大的资金一注入,就使得的资金达到张卫预算的底线——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内,整个太行根据地卯足了劲开展生产建设。
煤炭开采方面张卫通过调派十九军的战士过来帮忙,极大的缓解了产量不足的问题。战士们没别的,力气绝对少不了,开始没有煤炭工人挖得快,但过了三五天后,速度就立即赶了上来。
张青海看到战士们和煤炭工人之间,已经隐隐有了一种竞争的态势,就干脆加了一把火,做了几块黑板立在矿区上,写明战士们的煤窑与煤炭工人的煤窑每日原煤产量,让战士与煤炭工人之间的竞争立时形成。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下,煤炭的产量每日都在稳步上升。
矿井的安全工作也做得很好,自从矿井出事后,张青海就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他这个代理能源部长除了煤炭外,也没有其他可以管的,就天天老老实实往矿井里跑,监督矿井每掘进一步都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有时宁可停产也不愿留下安全隐患,以防止哪一个矿井再出事。
这样保证了煤炭源源不断的输出,在初期砖头的供应减缓之后,煤炭就开始逐步有了一定的储备,前期张卫已经安排学习有机化学的战士和相应学科的专家开展了原煤馏化提取油料的研究,到那个时候就适时开始相关的工厂建设。今后,在没有原油开采的情况下,要保障十九军乃至整个中华共产党部队油料的需要,就必须靠通过煤炭馏化来提取各种油料。
而在此时,煤炭还是勉强够用而已。根据地的土法炼铁,造成了大量的损耗,合资的铁厂几乎每生产一吨铁出来,就要消耗掉以十数吨计的煤炭。合资的水泥厂、合资的砖厂、合资的化工厂等,一系列正在开工建设或已经初步试产的工厂也在大量的消耗着煤炭,即便是在根据地的供暖设施上,也如流水一般的消耗着煤炭。
付出是有收获的,土法冶炼出第一批钢铁后,这第一批钢铁立即造成了根据地的第一代钢铁冶炼炉,并准备在下一个冶炼周期后,利用这些设备生产出的钢铁制造更好的冶炼设备。
对钢铁设备的更换是必不可少的,以张卫为首的十九军战士手上有非常适合长治铁矿的冶炼配方,但由于设备的不合格,这些配方生产出的第一批钢铁只能说是勉强能够使用,完全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
由于钢铁的纯度不够,以及一些稀有金属的缺乏,在第一批钢铁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第二代的冶炼设备一样是非常粗糙的,这样的设备生产出的钢铁即使在纯度上已经接近了标准的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张卫和李锦江在后世的中华国中,亲眼目睹了中华国由于生产上的粗制滥造所吃的一系列苦头,两人从一开始,就打算走一条精品富商强国之道。于是,在即将生产出来第二批钢铁的基础上,生产第三代冶炼设备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此时,在上海的战士招聘的第二批工人及购买的机床等物品,通过长途跋涉后,再次回到了根据地。这里就有战士通过一些手段,给根据地弄来的急需的稀有金属,还有几个留学归国的机械制造专家。
张卫再次出面安抚了这些专家,让这些专家们真正的把心留在太行根据地。随后,张卫就发现自己捡到宝了。原料里的那些稀有金属是根据地此刻急需的东西,而这些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更是张卫急着想要的人才!
战士们当中不是没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行家,可是,由于在机械方面存在年代技术上的差距,以及战士们当初所学的一些局限性,对于机械制造方面本不该有任何问题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偏偏一到这些机械的制造上就出了问题。
许多战士们知道的先进机械,经过这些战士的详细研究之后,却沮丧的得出结论,以现在的材料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得出来。而当前需要的机械,战士们仍然是同一个结论,缺乏所知道的必须材料,这样的设备是不可能制造的。然而,这个年代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设备?难道这个年代就不要生产了?张卫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抱着这种心情,张卫带着这些专家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工厂。然而,这正是另一个麻烦的开始!
这些设备专家们看了战士们“设计”机械图纸,对有一些机械的制造表现出了赞赏,但同时又对另一些图纸大加批评!
最典型的,一名在压力机械制造上已经有了一些建树的专家,他对于战士所“设计”的冲压机械,表现出了极端的不屑:“你们这么设计这台水压机,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金属的疲劳系数!你这台水压机的一些部件是不是打算就使用十几次,然后报废?还有,这么大的冲压跨度,你怎么调节?什么地方的金属能够耐得住这样的强度?是不是只打算制造废品?……看完你这张图纸,你们究竟懂不懂机械原理?”
而这些经历过二十一世纪机械设计教育的战士们,不禁用着一副“你白痴啊”的眼神看着这位专家:这些问题,老子大二的教科书上就写明了怎么办!你白敬光真是白痴,连这个都不知道!
面对这样的眼神,白敬光更为震怒,他不知道战士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特有眼神代表的是鄙视,但战士眼神中透射出轻视他还是能感受到的。他自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就感受到了自己与国内机械方面的设计家们存在的差距与优势,真实的感受到了一种权威的味道,享受惯了权威的感觉。
现在,权威受到了挑战,不禁使得他大为恼火,下意识的就冲口而出:“你是那所大学毕业的?牛津大学知道吗?什么时候我说的话轮到你来置疑!你究竟懂不懂机械?”
一名战士一怒之下,险些露馅:“老子华中理工大……”幸而战士忽然想到,这年头,华中理工大学好像还没有叫这个名,自己说了不也等于白说。脑袋里转了几个念头,都发现没有适合这个年代说的话,最后战士只能无奈的低骂了一句:“崇洋媚外!”
偏偏白敬光的耳朵又比较尖,顿时就听到了,于是勃然大怒:“你说什么?你有一点教养没有?无知的乡下人!”
这名战士彻底无言了,老子家是上海市的,如果二十一世纪上海市人是乡下人,你们这些三十年代的人又是哪里跑来的土包子!可是,偏偏这些话还就是不能说出口的。战士只能翻翻白眼,对这名“土包子”专家的话充耳不闻了。
愤愤然的白敬光最终被其他专家制止了,一行人继续研究当前需要的各种机械,但其中的隔阂却显而易见,并且场面还似乎带着一点“火爆”,稍有问题就会引发激烈的争吵。
看到此景,张卫不禁心中一片苦笑。战士们代表的是未来的设计方向,乃至科技方向,但在此时,那些先进的科技却还缺乏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法转为实用。这样就只能靠这些熟知当前物质条件、技术水平的专家来进行。
需要决定价值!这些专家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且还要逐步引导他们的研究向着正确的科技方向努力。但是,战士们如果批评了,那么就会伤害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下一步科技的进步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终张卫只能学李锦江的那一套,翻翻白眼,然后两眼看天,嘴里嘟囔着:“我看不见!我听不见!……”转身赶紧溜掉,随他们慢慢吵去了。
实际上,张卫所看到的也就是最激烈的一幕,此后的就再也没有这么剑拔弩张的气氛了。
张卫走了没有几分钟,在水泥生产设备的设计图纸前,一名物理学的战士与一名曾在水泥厂实习过的机械设计专科毕业的战士,两人花了半天的功夫,联手将这张水泥生产设备原理连划带写的讲解清楚后。
面对这张二十一世纪的最新水泥生产设备图纸,这张与当前最流行的旋窖法水泥生产设备,两者几乎是存在着根本不同,但在原理上却要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图纸,这些专家们开始接受战士的理念,思索战士们的设计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与先进性,并开始针对实际上的困难,与战士们进行交流。
学术上的交流总避免不了争吵,但其间的火药味已经大为消散。随着心气的平和,专家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战士们在理论“研究”上的超前及技术上的先进,这使得包括白敬光在内的专家最终都大为折服。
白敬光一开始就想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长治县,不可能有什么机械制造方面的行家,自己所学的东西来到了这里,恐怕也未必得到发挥,或许来这里就是来转上一圈,还得回到上海去,继续他的教学。他是带着一种城里人到乡下来炫耀的心态,施施然的就过来了。
过到太行根据地后,战士们殷勤的招待,更是让他感受到了自尊心的极度膨胀,因此,起初遇到战士们对他的质疑,他难以接受,面对那些轻蔑的目光,他甚至勃然大怒,几乎想拂袖而去。最终,他是带着姑且听听的打算,在旁冷眼旁听了一阵。随后,他就完全被震住了!
这绝对不是什么乡下的阿香!他不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几年后,才不知不觉的在他的口音中带上上海口音。现在他亲耳听到,就有两名战士的口音是纯纯正正的上海本地口音。
上海人本来还不算什么,那只能说他是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开放城市里的人,那里有学者、有暴发户、有乡下人、也有小瘪三。战士就有可能是上海里面的一个小瘪三之类的,不能就说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从这些战士们的嘴里,不时的吐出那些专业术语,就是实打实的有货了。
这些专业术语,大多白敬光都知道,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专业术语。而有一些,白敬光却有些不明白,仔细思索之后,他猛然发现这些术语里面,凡是他能够想得明白的那几个术语,无不切中要害,是对技术最大的浓缩。
这不禁令他极为吃惊!
这些术语,他可以肯定,当前国际上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定位,更谈不上进行这样浓缩。而看战士们的模样,这些术语似乎他们老早就熟悉了,而且老早就已经做出了定义。
这说明战士们在研究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华民族自清末以来,无论那一样技术,除了吃和贪污外,几乎没有那一样是能够在国际上有所领先的。白敬光是英国牛津大学机械设计方面的高才生,一直以来,他都因为这一点而在国内的同行面前沾沾自喜。这其中,也就是因为国外的技术对于国内的技术,领先了绝对不止那么十年八年,才导致了白敬光心理上的优越感。
待到白敬光意识到太行根据地的战士中,居然存在一大堆的行家,甚至是领先于自己所熟悉的技术、科技的专家。那种心理上的优越感,顿时就荡然无存,余下的只有吃惊和毕竟流过洋,懂得洋文这一点小小的“优势”。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优势”,他最终也没有保留得下来。在一些小问题上,他有些刻意的用英文说了一些机械方面的问题,战士们出于对他当初的傲慢的气愤,就没有给他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