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转折1927 >

第45部分

转折1927-第45部分

小说: 转折192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在看到张卫为之苦恼后,张青海也没有说什么。他在内心里,对张卫的定位,就是一名比自己在各方面要优秀的领导,一名值得他追随的领导!因此他暗暗下决心,打算要加强生产,作出一点成绩来给张卫看看,也把李锦江一系的人给比下去。
  抱着这个思想,开完会后,张青海就开始下令,把矿井的一些为了安全,但却使得煤炭产量会有所下降的设备给拆除,同时不顾一切增加了下矿井的工人人数,以寻求更多的产量。
  知道一些矿井安全知识的战士只有两人,是曾刚和莫家增,他们负责进行煤矿工人的岗前培训。他们发现了问题的时候,是忽然发现参加培训的矿工怎么忽然减少了,只剩下寥寥数人。
  感受到奇怪,莫家增就出了教室,本打算向矿工们打听,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令他惊讶的是,他居然听到有民工说,矿井上没有参加过安全培训的人员也可以下井挖煤赚钱,这样,参加矿工岗前培训简直就是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去矿井干活来得快。
  这时,曾刚和莫家增才知道了张青海的安排,于是大惊,顿时找到张青海试图劝阻。但是思想已经官僚化的张青海认为,自己已然是此方面的负责官员,就该有相应的官威,朝令夕改是不行的,靠别人的劝告来修正更是不能容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青海如何肯为两名战士的劝阻而停止自己的政策。屡劝不听之后,曾刚与莫家增只能按照张卫一直以来安排的,直接向张卫进行了汇报。
  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张卫正在忧心资金的问题。根据地的建设铺开的面太大了,并且至今都只有进没有出,原来收缴的资金眼看着一天天的少下去,已经所剩不多了,按照预算,最多一个月就要断绝。听罢两人的汇报,张卫大惊,资金的问题顾不上了,立即随着两人急匆匆的向根据地煤矿矿井赶去。
  此刻,却已经晚了。前一天张青海拆除那些安全设备,经过一个晚上,矿井已经变得极其的危险,而第二天张青海又增派了人员,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曾刚与莫家增培训的民工,这些人如何会知道矿井必须注意的东西!
  有一组四名民工在矿井中觉得黑,于是在上午出来后,下午再下井的时候,就自己私自带了一盏煤油灯下去。
  在煤矿矿井中点火,是大忌!经过培训合格拿到上岗证书煤矿工人看到了,肯定会制止,但由于民工下得早,一吃过午饭三个人就下去了,其他煤矿工人没有看到。
  民工中有一人迟了点,与煤矿工人一起准备下井,下井前,这名民工炫耀的向着那些持有上岗证的煤矿工人说道:“阎斗金,你们挖得快也别拽,等到下午老子就会比你们还要快!”
  那位名为阎斗金得煤矿工人还没觉得什么,另外一名警觉性比较高的煤矿工人就觉得奇怪了,这些民工今天上午才刚开始下井,如何能够这么快就熟手,会挖得比自己这些已经干了半个多月的人还要快?
  于是这名煤矿工人就仔细的询问其缘故,而这名喜欢炫耀的工人在几次套问之后,也忍不住得意洋洋的说出了他们几个民工的秘诀:“我们带了灯下去,这回够亮了还能挖不快!”
  煤矿工人中顿时有数人大惊,问清确有其事后,一众人等赶紧向矿井外跑,辛好矿井还没挖多深,众工人两下就跑了出来。
  还没站定,民工还想问问为什么要这么急扯自己出来,此时忽然感觉脚下一阵震动传来,与之几乎同时的,是“隆”一声闷响传来,矿井还不深,冲击波也立即传到了,站在矿井附近的几个工人都被冲击波给推了一下,倒在了地上。
  此刻,民工的脸色方才变了。虽然他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跑出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很明显的,里面已经发生了什么,而且恐怕还不是小事!
  此刻,张卫与曾刚、莫家增等人正在向矿井赶来,途中忽然觉得地面震动了一下。几人停下了脚步,张卫与曾刚、莫家增三人对视了一眼,都相互从对方眼中看到惊骇的神色。顿了一顿,几人又立即拔腿,以更快的速度向着矿井跑去。
  进入矿区,远远的,就看到沿着一个矿井口围着一大群人。出事是定了的,现在就要看看究竟有多严重了。张卫与曾刚、莫家增等几人分头询问,在人群中花了一点时间之后,找到了这个矿井的管理员。
  这是张青海任命的矿井管理员,名叫阎大山,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着几个工人在搬手动鼓风机。曾刚把它叫了出来,向他仔细询问了矿井出事时的情况。很明显,这人已经接受过曾刚与莫家增的岗前培训,相应的素质还是有的,迅速的报告了矿井当时的情况,说出了张卫等人最需要的详细情况。
  这边曾刚在询问矿井当时的情况,莫家增就去寻找当时离现场最近的那些工人询问情况,张卫则赶紧安排身边的战士去其他矿井通知停止作业,还派了一名战士火速回到营地去取氧气筒防护服等装备,再过来的时候就开吉普车送过来。
  很快,张青海也赶了过来,看着一脸铁青的张卫,他没敢再说什么,而张卫考虑到影响不好,也忍了下来,没有当场斥责他。
  很快,手动鼓风机搬了回来开始向洞内送风。数分钟后,想到矿井反正还不深,已经急不可耐的曾刚等不及氧气罩与防护服送过来,就与另一名战士用湿毛巾捂住嘴,尝试先行进入矿井探路。
  张卫没有阻止,曾刚家原来是煤矿上面的,耳濡目染加上他又刻意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应该知道矿井内存在的危险情况,并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应对,如果实在不行,他也会赶紧退出来的。
  果然,进去三十多秒,曾刚和战士就退了出来,矿井内氧气含量还是太低。即使此刻已经把其他几个矿井的鼓风机抬了过来,鼓入洞中的风量已经大增,但洞内的瓦斯气体与二氧化碳却不是那么排得干净的。这样,大家就只能等回去去设备的战士过来,装备没有过来,张卫不允许任何人再进去冒险。
  待装备送过来,已经是半个小时后了,其间张卫早就找了个空当,把张青海骂了个狗血淋头。然而骂也无济于事了,看着周围一大群深知内情,又因为无聊的等待而窃窃私语的矿工。张卫内心不禁考虑,如果不撤掉张青海,是不是会导致影响就没有挽回的余地。
  于是张卫当即宣布了撤掉张青海的职务,暂时由曾刚代理能源部的部长,莫家增代理副部长,由两人主持这次事故的抢救工作。至于下一步对张青海的处理,将严格的依据太行根据地制定的法律来做出,决不姑息!
  这在矿工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矿难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对于这些山西本地人来说,听说某处某处因为挖煤又死了多少多少人,并不是新闻。长治这里每开一个矿井前都要把安全设备准备齐全,这工人们不知道,但对于他们来说,知道这儿很重视矿工们的安危就是了。
  这次事故,大家都知道,和中华共产党的一个官下令,撤掉了那些安全设施有关,但主要的是有民工擅自带灯火下井而引起。
  撤掉那些设备对矿井的危害,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看得到,虽然听说这样会容易产生事故,但究竟到了多么容易的程度,大家不会知道。而那几个民工拿灯火进矿井,却是众所周知的会产生事故。
  因此,大家认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是那几个民工,而不应该是张青海。加上张青海或许说是出于一种优越者对卑微者的怜悯,一直以来虽然没有把这些新生的煤炭工人当平等者看待,但什么该做的还是会去做的。
  这样,就足以让这些煤炭工人感恩戴德了。要知道,这个年代是三十年代,享受的是三十年代的标准,而三十年代的工人,或者严格的说,三十年代的煤炭工人,其地位是非常的低的!张青海待之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就足够让煤炭工人们有在天堂的感觉了。
  这样,张卫的命令一宣布,这些工人就有人开始企图为张青海说情,最后声音汇合起来,就成了齐声的反对,再最后,不知道是谁先跪了下去,顿时黑压压的一片人都跪了下去。
  张卫看到此景,忍不住狠狠的盯了张青海一眼,目光中传达着恨铁不成钢的痛恨。而张青海则是完全被感动了!在二十一世纪,他又哪里能够看得到这样的感人场面,又哪里会这样的被人感动过!他深刻的感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诚意,感受到了父老乡亲们对他那份热爱!
  这让他很是惭愧!
  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是怎么去对待他们的,也知道自己虽然给了大家一些东西,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平等对待过他们。但却是他们,在自己最失意、最伤心、最落魄的时候,给了他这样的评价与对待,支持着他的内心不致于崩溃。他顿时有了一种愧对大家,想找条缝钻下去的感觉。
  这是他此生转变的一刻。就是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人民对待一个干实事的干部的爱戴,从此转变了他的态度与作风,开始为了人民而去干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抱着人民为我的心态去干工作。
  人民的目光是雪亮的。
  张卫与李锦江所带着的思想,已经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共产主义先辈,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努力建设一个新中华。但张卫与李锦江不可能完全代表整个数字化师,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数字化师里也是良莠不齐,也存在着那些官本位、自我本位意识的人。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而就忽视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为先,即使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也不顾。而由于有了李锦江、张卫的到来,中华国的历史进程已经改变了,中华国的社会法制进程,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设已经有了经验可循,起码在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期上不用再去摸索。
  而李锦江、张卫也明白制度、法律的重要性,从一开始两人尽可能的完善制度,规范法律,弥补上由于他们的到来,导致整个社会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这样,那些企图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人,他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的触犯了法律,最终在李锦江张卫的坚持下,一一被绳之以法,被淘汰在中华国历史的烟云中。
  张青海如果没有转变他的思想,以他一贯思想、认识,他最终也必然将会走上违反新中华法律的不归路。经历这次事件,他转变了,也就保证了他最终没有被淘汰在历史的烟云中。
  此刻,张青海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是在一种深刻的感动下,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最终得出了要改正的决定。因此,面对大家希望张卫修改决定的请愿,他还是推辞了,出来感谢了大家的好意,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深刻的反省了自己。随后,装备送到了,当着大家的面,张青海抢到了一套装备,与莫家增等四名战士一块,毫不犹豫的走下了矿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十三
在爆炸发生的时刻,矿井下还有十余人正在作业,其中,那三名带灯下去的民工工作的A工作面上,还有三四个人,另外一个B工作面上还有七八个人。
  抢救小组下到矿井下面后,发现在一个工作面上的所有矿工已经全部死亡,而另外一个工作面的道路已经塌掉,无法测知里面的情况。抢救小组只好将死亡的民工搬了出来,一一清点人数以确认是哪一个工作面上工作的人员。
  结果令人振奋!
  经过民工的辨认,这个工作面上死亡的六人里面,有三人就是他那带灯进入矿井的同伴。这就意味着,爆炸是从这个工作面产生的,而与之几乎平行的另外一个工作面由于通道被爆炸震塌了,那么瓦斯的燃烧、爆炸就有可能在塌陷处即告终止,另一个工作面上的八名矿工,或许还会活着!
  曾刚对矿难向张卫进行了分析。
  A工作面发生了爆炸,那就意味着A工作面上的氧气由于爆炸,已经耗尽或将近耗尽。这样,A工作面上的人即使没有当场死亡,但由于缺氧,经过很短的时间后,他们也会因为窒息而导致死亡。A矿面与B矿面是相邻接近平行的,由于A矿面的爆炸震塌了通往B矿面的通道,极有可能在爆炸燃烧面未进入B矿面,即被通道挡在了B矿面之外。
  那样,B矿面或许就没有产生燃烧或者爆炸,也就是说B矿面的氧气还没有参与燃烧,极有可能还有充足的氧气。只要有氧气,那即使B矿面通道被震塌,矿工们被困在了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但他们并不会马上窒息,还有抢救的机会!
  这令张卫乃至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振奋!众人开始手忙脚乱的忙碌起来。
  在几台鼓风机的大力鼓动下,大量的风送了进洞中去,洞口进去已经有一大段位置的氧气含量恢复了正常。经过严格的测定,确认在塌方处至洞口一段的氧气含量确实正常后,经张卫同意,在战士的安排下,挑选了精壮的矿工分成几批,让他们轮流进入洞中,固定各自的位置,一个接一个的把土石从里面传送出来。一批累了之后,就立即换上另外一批。
  知道了里面的矿工还有生还的可能,一众的矿工与民工都兴奋起来。被挑选上的,第一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第二第三批就按张卫的要求,在旁边休息;没被挑选上的也到鼓风机那里去帮忙,轮流换下操作鼓风机的人员;还有一些则去打下手,准备工具、帮忙搬运土石等。
  现场经过张青海与曾刚的努力,顿时变得井井有条起来。张青海的转变是看得到的,张卫也就默认了张青海的工作,让他也参与到现场的指挥中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问题,张卫打算在对张青海进行处分后,就让他官复原职。
  毕竟,张青海的能力摆在那里。如果没有张青海的从旁协助,按照曾刚的经验,这么一个抢险的局面就会出现好几个问题。而张青海在旁协助后,就立即把可能存在的问题弥补了上去。这点,即使是曾刚,也是心中有数的。
  曾刚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